和平區是遼寧省瀋陽市的中心區域,東與瀋河區、渾南區毗連,南與蘇家屯區接壤,西與鐵西區、于洪區為鄰,北與皇姑區相連,是東北唯一跨渾河兩岸的城區。區域總面積61.1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街道、126個社群(村),常住人口近百萬。

街道簡介

- 渾河灣街道:前身為砂山街道,2007年11月20日更名。位於和平區西南部,渾河岸邊。這裡有豐富的居住小區和商業設施,居民生活便利。街道依託渾河自然景觀,打造了一些沿河休閒場所,是居民日常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 新華街道:位於和平區中部偏西,轄區內有眾多成熟社群,生活氛圍濃厚。街道注重社群建設和民生服務,有多個社群文化活動中心,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精神生活。

- 馬路灣街道:地處和平區中部,是和平區的重要商業和文化區域之一。中華路等主要商業街貫穿其中,商業繁華,有眾多商場、超市和餐飲場所。同時,這裡也有一些歷史建築,見證了城市的發展。

- 南湖街道:因轄區內的南湖公園而得名,位於和平區東南部。街道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文化氛圍濃郁。南湖公園是瀋陽著名的公園之一,風景優美,是居民和遊客休閒、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 長白街道:位於和平區南部,渾河南岸。長白島森林公園是其標誌性景點,公園內綠樹成蔭,河水清澈,是市民親近自然、休閒放鬆的絕佳之地。隨著城市發展,長白街道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居住區域,商業配套日益完善。

- 太原街街道:是和平區乃至瀋陽市的商業中心之一。擁有百年曆史的太原街,是享譽全國的商業名街,這裡商場林立,品牌眾多,是購物、娛樂、餐飲的集中地,日均人流量巨大,商業氛圍十分濃厚。

- 北市場街道:位於和平區北部,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區域。這裡有實勝寺、太平寺等古剎,還有皇寺廟會等民俗活動場所。北市場曾是中國“十大鬧市”之一,如今是國家4a級景區,古老的廟宇與現代的小吃攤、手工藝品店等相互映襯,熱鬧非凡。

- 南市場街道:與北市場相對,南市場有著獨特的風情。這裡有溫馨浪漫的咖啡小巷等特色街區,充滿了小資情調。街道內商業以特色小店、餐飲娛樂為主,是年輕人喜歡的休閒場所。

- 渾河站西街道:位於和平區西部,地處城鄉結合部。隨著城市的擴張,這裡正逐漸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有多個新建小區和產業園區,經濟發展潛力較大。

- 瀋水灣街道:位於和平區南部,渾河南岸。轄區東與北起金陽大街及渾河,南至渾南大道,西至南京南街。街道致力於打造精品社群,圍繞“綠色瀋水灣”“平安瀋水灣”“數字瀋水灣”的目標,加強環境整治和社群服務,居民生活環境良好。

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和平區起源於明清之交,興盛於清政府開闢“商埠地”,於抗日戰爭勝利後得名“和平”。

明清之交,和平區區域還是一片荒原,僅在南端的羅士圈子、十里碼頭一帶沼澤地邊有幾戶人家。17世紀中葉,和平區北陲建西塔、皇寺等廟宇和永城、湧源等燒鍋作坊。到19世紀末,中部地區開始發展,形成了幾座村落。

鴉片戰爭後,侵略者把這塊土地闢為“兩地”。1898年,沙皇俄國脅迫清政府將和平區西部的餘畝土地劃為“鐵路用地”。1905年,日俄會戰於瀋陽,日本接管南滿鐵路,將“鐵路用地”更名為“南滿鐵路附屬地”,並擴大面積。1906年,清朝政府將和平區的東部闢為“商埠地”,成為“國際市場”。

辛亥革命後,和平區城區建設已初具規模。“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於1938年起建置了“大和”“敷島”“朝日”區。1948年11月2日,和平區解放。1952年置解放橋街公所,1954年改稱街道,1956年正式改名為和平區。此後,歷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逐漸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和平區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這裡既有滿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又有近代以來的商業文化、外來文化等。實勝寺、太平寺等古剎見證了宗教文化的傳承;太原街的百年商業發展,是商業文化的代表;西塔地區的朝鮮族風情,則是多元文化融合的體現。

歷史人物

和平區有著豐富的歷史人物資源,如抗日名將於學忠。于學忠1890年出生于山東蓬萊,1927年投歸奉系張作霖,曾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公署軍事參議官和臨綏駐軍司令等職。1930年任平津衛戍司令,“西安事變”後,奉張學良手諭,全權負責東北軍。1939年任國民黨軍蘇魯戰區總司令,與八路軍並肩抗日。建國後,曾任河北省體委主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三屆中央委員等職。其公館舊址位於和平區北五經街,是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

必遊景點

- 南湖公園:位於文化路1號,是市區內較大的公園。公園內湖景優美,有兒童遊樂設施、遊船、摩天輪等,適合全家遊玩。遊客可以在這裡賞景、划船,享受愜意時光。

- 長白島森林公園:位於渾河南岸長白段,東起南京橋,西至長大鐵路,全長約2100米,總佔地面積達42萬平方米。公園整體設計突出“森林”主題,栽植喬灌木50多個品種,還有櫻花觀賞區,是瀋陽市內規模較大的櫻花觀賞地。

- 老北市:為國家4a級景區,位於和平區營口東路45號。這裡有古老的廟宇、博物館,還有熱鬧的小吃攤、手工藝品店等。夜幕降臨後,精彩的民俗文化表演“鳳舞九天”上演,六米長的機械鳳凰在北市場上空展翅飛翔,十分壯觀。

- 西塔:全稱西塔延壽寺,是一座始建於清崇德八年(1643年)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與瀋陽的東塔、南塔、北塔並稱為“盛京四塔”。西塔為藏式喇嘛塔,高33米,造型優美,莊嚴肅穆,具有濃郁的藏傳佛教建築風格。

- 中山公園:園內有許多歷史建築和紀念碑,環境清幽,是人們休閒、散步、緬懷歷史的好去處。公園內還經常舉辦一些文化活動和展覽,豐富市民和遊客的文化生活。

民俗風情

和平區的民俗風情豐富多樣。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的龍抬頭文化節是一大特色。如2025年的第十屆龍抬頭文化節,設定了玖伍文化城主會場、渾河晚渡分會場和老北市分會場。活動有“點龍睛、納龍福”的傳統文化儀式、“敲龍鼓、舞龍獅”表演,還有非遺市集展示遼菜傳統烹飪技藝、西塔大冷麵製作技藝等16個非遺專案。

此外,北市場的皇寺廟會也是和平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它被列為瀋陽市四大文化品牌之一,廟會期間,有各種傳統民俗表演、民間手工藝展示和特色小吃,重現了當年的熱鬧場景,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

特色美食

- 燻肉大餅:是瀋陽的傳統美食之一,燻肉色澤紅潤,肥而不膩,大餅外酥裡嫩,將燻肉夾在大餅中,再配上蔥絲、麵醬,味道十分鮮美。

- 燻雞架:雞架經過熏製後,香味濃郁,肉質緊實。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搭配啤酒,是瀋陽人喜愛的下酒菜和小吃。

- 海城餡餅:和平區能品嚐到正宗的海城餡餅。其外皮酥脆,內餡軟糯,有多種餡料可供選擇,如牛肉餡、豬肉餡、素餡等,口感豐富。

- 三合盛包子:是開了九十年的老字號,位於和平區北市場街道盤錦路19號4門。包子種類多樣,皮薄餡大,味道鮮美,深受市民和遊客喜愛。

- 朝鮮冷麵:在西塔地區,能吃到正宗的朝鮮冷麵。冰涼的麵條搭配酸甜可口的湯汁、豐富的配菜,如牛肉片、雞蛋、泡菜等,口感清爽,在夏季尤其受歡迎。

旅遊指南攻略

- 交通:和平區交通十分便利,貫通地鐵1、2、4、9號線。市內公交網路發達,可到達各個景點。也可選擇打車,起步價9元。

- 住宿:推薦住在中街周邊或景點附近,出行和覓食都很方便。如瀋陽康萊德酒店,可在88層雲端觀景坐擁城市天際線;瀋陽香格里拉酒店,能俯瞰秀美湖景,還設有沉浸式親子樂園。

- 遊玩路線:若想一日遊和平區,可參考以下路線。上午8點前往三合盛包子總店品嚐特色包子,10點坐地鐵1號線到瀋陽站d口,步行至玖伍文化城,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下午1點乘公交到南湖公園西門,賞景划船。傍晚5點去宏鑫燉菜館品嚐地道東北燉菜,晚上7點來到西塔,體驗朝鮮族風情、品嚐美食,晚上8點30分前往老北市,欣賞夜景,感受盛京古韻。

- 注意事項:瀋陽四季分明,出行前需檢視天氣預報,備好相應衣物。三合盛包子人氣旺,可能需要排隊等候。部分景點有開放時間限制,需提前規劃好時間,如老北市的夜景很美,不要錯過遊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