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山西南部、臨汾盆地東緣,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澇河、洰河、澮河、沁河四河的源頭,也賦予了這片土地別樣的靈動與生機。全縣總面積940平方公里,在這並不廣袤的土地上,卻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迷人的自然風光,轄7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脈絡與人文風情。

一、鄉鎮簡介

(一)天壇鎮

作為浮山縣的城關鎮,天壇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便利,人口密集。這裡有著豐富的商業資源,集市貿易繁榮,各類商品琳琅滿目。鎮上儲存著一些古老的建築和傳統的街巷,如古老的民居、石板路等,這些都是歷史的見證,展現著昔日的繁華與古樸。當地的居民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熱情好客,鄰里之間關係融洽。在一些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等,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如舞龍舞獅、踩高蹺等,熱鬧非凡。

(二)響水河鎮

響水河鎮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得名,這裡有河流潺潺流過,水流撞擊石頭髮出悅耳的聲響,故而得名。該鎮農業較為發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如蔬菜種植、水果種植等。當地的蔬菜和水果品質優良,在市場上頗受歡迎。此外,響水河鎮還擁有一些小型的加工廠,如農產品加工廠等,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鎮裡的人們生活節奏相對較慢,生活氛圍安逸,充滿了田園氣息。

(三)張莊鎮

張莊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擁有廣闊的耕地。近年來,張莊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如種植中藥材、花卉等,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鎮內有一些歷史悠久的村莊,村莊裡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多為傳統的四合院形式。這裡的民俗文化也十分豐富,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如剪紙、麵塑等,每逢重要節日,村民們會用這些藝術形式來表達喜悅和祝福。

(四)東張鄉

東張鄉地處山區,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這裡有著秀美的山水風光,山巒起伏,綠樹成蔭,是一個親近自然的好去處。東張鄉以林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山上種植著大量的松樹、柏樹等樹木,同時也養殖著牛、羊等家畜。當地的居民靠山吃山,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經濟。此外,東張鄉還有一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如瀑布、山洞等,吸引了一些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五)槐埝鄉

槐埝鄉地勢較為平坦,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這裡種植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等為主,其中谷子的種植歷史悠久,產出的小米顆粒飽滿,色澤金黃,口感香甜,深受消費者喜愛。槐埝鄉的鄉村風光優美,田野間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秋天則是金黃的麥浪和沉甸甸的穀穗。鄉村裡保留著許多傳統的農事活動和習俗,如打穀場的勞作、豐收節的慶祝等,體現了濃厚的農耕文化。

(六)北王鎮

北王鎮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鄉鎮,這裡有許多古老的傳說和歷史遺蹟。鎮內有一些古建築,如古老的廟宇、祠堂等,這些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北王鎮的經濟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農業方面主要種植各類農作物,手工業則以傳統的編織、刺繡等為主。當地的手工藝品製作精美,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遊客和收藏家的青睞。

(七)寨圪塔鄉

寨圪塔鄉位於浮山縣的東部山區,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被譽為“天然氧吧”。該鄉的旅遊資源豐富,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如峽谷、溪流、森林等,也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八路軍路居舊址等。近年來,寨圪塔鄉積極發展旅遊業,開發了一些旅遊專案,如紅色文化研學、自然生態休閒遊等,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參觀遊玩,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寨圪塔鄉還保留著許多原始的民俗風情,如傳統的歌舞、民間傳說等,讓遊客感受到了濃厚的鄉土氣息。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及歷史人物

浮山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過去。相傳在堯舜時期,臨汾東南有山,洪水橫流時,其山隨水高低,形狀若浮,因此得名浮山。戰國時期,這裡屬於魏國;秦朝時,歸屬河東郡;漢朝為襄陵縣地;北魏在今縣城西南5千米古縣村設定葛城縣,北齊時廢入禽昌縣;北周又在葛城縣故治置郭城縣,隋朝再次廢入襄陵縣。唐武德二年(619年),在今古縣村設定浮山縣,次年因在羊角山(二峰山)下見到“神人”,改名神山縣,屬晉州。五代唐同光二年(924年),將治所遷徙到今縣城,屬建雄軍;五代晉時又復屬晉州;宋朝屬平陽府;金大定七年(1167年)恢復浮山縣名,興定四年(1220年)改名為忠孝縣;元朝仍為浮山縣,屬晉寧路;明、清兩代都屬平陽府;民國年間屬河東道,道廢后直屬省;1949年屬臨汾專區;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併入臨汾縣;1960年重新置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臨汾地區;2000年屬地級臨汾市。

在這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浮山縣孕育出了眾多的歷史人物。西漢大司馬霍光,他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霍光一生忠誠輔佐漢室,在漢昭帝年幼即位時,他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身份主持朝政,穩定了朝廷局勢。他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策,如減輕百姓賦稅、鼓勵農業生產等,使得漢朝在他的治理下保持了相對的繁榮和穩定。霍光去世後,葬於浮山縣,他的陵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重要歷史遺蹟,吸引著後人前來緬懷這位歷史名人。

三、必遊景點

(一)堯山森林公園

堯山森林公園位於浮山縣天壇山,這裡相傳是堯帝避暑祭天的地方。公園內的帝堯檯面積達4000平方米,白玉欄杆圍繞四周,欄杆外部雕刻著128條金龍,栩栩如生。堯王像主像高達19米,威武莊嚴,氣勢恢宏,是浮山人民為紀念堯王而精心雕塑的,如今已成為浮山的標誌性名片。站在堯王山巔的帝堯臺,極目遠眺,可將浮山縣城及周邊的美景盡收眼底。山下的承天門,硃紅城樓在綠樹的映襯下若隱若現,彷彿一幅美麗的畫卷。公園內森林覆蓋率高達66%,春日裡,這裡是踏青的好去處,漫步在山間小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漫山遍野的花草樹木,讓人心情愉悅,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

(二)寨圪塔康養景區

寨圪塔康養景區是一個集紅色文化研學、自然生態、休閒、文物古蹟觀賞、農食文旅康養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區內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超過60%,被譽為“天然氧吧”。這裡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峽谷幽深,溪流潺潺,樹木鬱鬱蔥蔥,是人們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理想之地。同時,景區還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八路軍路居舊址等歷史遺蹟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讓人們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此外,景區內還設有各種休閒娛樂設施和康養專案,如溫泉浴場、養生步道等,為遊客提供了全方位的康養體驗。每逢節假日,這裡遊人如織,熱鬧非凡,成為了遊客們休閒度假的熱門選擇。

(三)東陳古村

東陳古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村內儲存著大量明清時期的四合院和一座石質節孝牌坊。這些古建築風格獨特,建築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四合院的佈局嚴謹,庭院深深,木雕、磚雕、石雕等裝飾精美絕倫,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智慧。石質節孝牌坊則是為了表彰古代的貞節烈女而建,它莊重肅穆,上面的雕刻圖案寓意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念。漫步在古村的街巷中,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讓人感受到了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厚重。古村的居民們依然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熱情好客,會向遊客講述古村的歷史和傳說,讓遊客更好地瞭解這裡的文化底蘊。

(四)印象田園生態農業示範園區

印象田園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是一個將吃喝玩樂住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這裡有美麗的田園花海,四季鮮花盛開,五彩斑斕,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拍照打卡。園區內還展示了豐富的民俗風情,透過民俗文化展覽、民間藝術表演等形式,讓遊客深入瞭解浮山縣的傳統文化。此外,園區還設有各種娛樂設施和休閒專案,如親子樂園、採摘園、農家樂等,滿足了不同遊客的需求。遊客們可以在這裡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品嚐到新鮮的農家菜,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這裡是一個遠離喧囂、放鬆身心的好去處,讓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寧靜的港灣。

四、古剎、寺廟、道觀、歷史遺址

(一)老君洞

老君洞位於浮山縣,是一處具有深厚宗教文化底蘊的地方。這裡有石樑殿、石碑等建築和文物。石樑殿的建築風格獨特,其石樑結構堅固而精巧,展現了古代建築工藝的高超水平。石碑上刻有豐富的文字和圖案,記載著老君洞的歷史和相關的宗教文化資訊,對於研究古代宗教和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老君洞在道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每年都有眾多的道教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和參觀,他們在這裡感受著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祈求平安和福祉。

(二)清微觀

清微觀是一座古代宮廷式建築風格的道觀,它的舞亭、山門、月臺等建築儲存完好,是藝術的瑰寶。舞亭是古代舉行祭祀和慶典活動時表演歌舞的地方,其建築設計巧妙,裝飾精美,體現了古代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傳統。山門莊嚴肅穆,給人一種神聖的感覺。月臺寬敞平整,是信徒們舉行儀式和活動的重要場所。清微觀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更是一座承載著歷史文化的藝術殿堂,它見證了浮山縣古代宗教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三)天聖宮古遺址

天聖宮古遺址留存著歷代碑礙,這些碑礙是研究浮山縣歷史和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碑礙上刻有豐富的文字內容,包括歷史事件、人物事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資訊,為後人瞭解古代社會提供了珍貴的線索。漫步在天聖宮古遺址,彷彿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變遷,那些古老的碑礙彷彿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讓人們對浮山縣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橋北遺址

橋北遺址是新石器、商、周時期的古遺址,在這裡可以探尋古代先民的生活痕跡。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陶器、石器、骨器等,這些文物反映了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工藝水平和社會文化。透過對橋北遺址的研究,考古學家們可以還原古代社會的面貌,瞭解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對於遊客來說,參觀橋北遺址可以讓他們親身感受歷史的厚重,領略古代文明的魅力。

五、民俗風情

浮山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農曆六月初六是浮山縣張莊鎮梁村一個古老獨有的傳統民俗活動。傳說有一年大旱,眼看莊稼就要顆粒無收,縣太爺曹臣捨身求雨。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清正廉潔、為民捨身求雨的縣太爺,便建廟祭祀,千百年來代代相傳。活動當天,村民們敲鑼打鼓,熱鬧非凡。各家各戶剪出各種花樣的剪紙橋,人們在紙橋下來回穿梭,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十里八村的人們在民俗活動現場相遇,相互問候和祝福,交流民俗剪紙技法,暢談生活感受,相互學習,增進了友誼。這個民俗活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進了社會和諧,增進了鄉風文明。

浮山剪紙是當地一項著名的民間藝術,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1993年),被山西省文化廳授予“山西省民間藝術之鄉”(2006年)。浮山剪紙風格獨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神話傳說等。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創作出精美的作品,其線條流暢,造型逼真,充滿了藝術感染力。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人們會將剪紙作品貼在門窗上、牆壁上,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浮山剪紙不僅是一種民間藝術,更是浮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的表達方式。

六、特色美食

(一)浮山燒麥

浮山燒麥是當地的傳統名食,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它的製作工藝獨特,選用優質的麵粉和新鮮的餡料,經過精心製作而成。燒麥的餡料通常有豬肉、羊肉、大蔥等,口感鮮美,營養豐富。吃的時候,搭配上特製的蘸料,味道更加鮮美。浮山燒麥歷史悠久,乾隆年間就已名揚京城,是浮山人民引以為傲的美食之一。

(二)神山貢米

神山貢米是浮山縣的特產小米,顆大粒圓,色澤金黃,口味純正,營養豐富。據歷史記載,神山貢米曾被作為進貢朝廷之物,深受皇室喜愛。它生長在浮山縣獨特的自然環境中,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採用傳統的種植方式,不使用化肥和農藥,保證了小米的品質和口感。神山貢米可以煮成小米粥,軟糯香甜,營養豐富,具有滋補身體的功效;也可以用來製作小米飯、小米糕等美食,味道同樣鮮美。

(三)浮山蓮菜

浮山蓮菜又名蓮藕,微甜而脆,十分爽口,可生食也可做菜,藥用價值高。它是浮山縣的特色蔬菜之一,種植歷史悠久。浮山蓮菜的特點是藕節粗壯,肉質潔白,口感鮮美。可以涼拌、清炒、燉湯等,無論哪種做法都能體現出蓮菜的獨特風味。例如,涼拌蓮菜清爽可口,是夏季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蓮菜排骨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滋補身體的作用。

(四)浮山六六席

浮山六六席是當地婚壽慶典必備的宴席,共有三十道菜品,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六六席的菜品搭配講究,有冷盤、熱菜、湯菜、主食等,每一道菜都有其獨特的製作方法和寓意。例如,冷盤中的“四喜丸子”寓意著吉祥如意、喜事臨門;熱菜中的“紅燒鯉魚”寓意著年年有餘。六六席不僅是一種美食享受,更是浮山人民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體現了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

七、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浮山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1.2攝氏度,年均日照2252小時,年均降水量534.8毫米,無霜期平均206天。最佳旅遊時間為春季(3 - 5月)和秋季(9 - 11月),春季萬物復甦,堯山森林公園等景區花草樹木鬱鬱蔥蔥,景色十分迷人;秋季天氣涼爽,山間色彩斑斕,寨圪塔康養景區等地的自然風光別有一番韻味,而且此時也是豐收的季節,可以品嚐到各種新鮮的水果和農產品。

(二)交通指南

1. 外部交通:

- 飛機:距離浮山縣較近的機場是臨汾喬李機場,遊客可以先乘坐飛機到達臨汾喬李機場,然後在機場乘坐前往浮山縣的班車或打車前往,車程約1小時。

- 火車:瓦日鐵路客運站已開通運營,結束了浮山沒有鐵路客運的歷史。遊客可以乘坐火車到達浮山站,然後再轉乘當地的交通工具前往各個景區。

- 汽車:浮山縣有多個汽車站,周邊城市如臨汾、太原等地都有長途汽車前往浮山縣,交通較為便利。

2. 內部交通:

- 公交車:浮山縣內有公交線路連線各個鄉鎮和主要景區,但車次可能較少,出行前需要了解好發車時間和路線。

- 計程車:縣城內計程車是比較方便的出行方式,但前往偏遠景區時,可能需要和司機協商好價格。

- 自駕:如果條件允許,自駕是遊覽浮山縣的不錯選擇,可以自由安排行程,隨時停靠在感興趣的景點。

(三)住宿推薦

1. 縣城酒店:在浮山縣城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可供選擇,這些酒店設施較為齊全,交通便利,周邊餐飲和購物場所較多,方便遊客的日常生活。

2. 景區民宿:在寨圪塔康養景區、東陳古村等景區周邊有一些特色民宿,遊客可以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感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這些民宿通常環境優美,服務貼心,能讓遊客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生活。

(四)美食體驗

在浮山縣旅遊,可以品嚐到各種特色美食。縣城內有許多餐館和小吃攤,提供浮山燒麥、神山貢米等特色佳餚。若是想品嚐正宗的浮山燒麥,不妨前往當地老字號店鋪,一籠熱氣騰騰的燒麥端上桌,咬上一口,湯汁四溢,肉餡鮮香,搭配上老陳醋和薑絲,滋味妙不可言。而神山貢米熬製的小米粥,在眾多早餐店都能喝到,清晨來上一碗濃稠香甜的小米粥,暖胃又暖心。

若想深入體驗浮山美食文化,建議前往鄉鎮集市。在張莊鎮、響水河鎮等地的集市上,不僅能找到新鮮的浮山蓮菜製作的涼拌蓮菜、蓮菜燉排骨等菜品,還能品嚐到許多地道的農家菜。當地農戶自家種植的蔬菜、養殖的家禽,經過簡單烹飪,便能呈現出原汁原味的鄉村風味。比如鐵鍋燉柴雞,雞肉緊實有嚼勁,搭配上土豆、粉條等配菜,滿滿一鍋香氣撲鼻,讓人食慾大增。

想要體驗浮山六六席,可提前聯絡縣城或鄉鎮的一些大型餐館。在婚壽慶典等特殊場合,食客們能更真切地感受六六席的隆重氛圍。每道菜按順序依次上桌,在品嚐美食的同時,還能聽當地老人講述每道菜背後的故事與寓意,沉浸式領略浮山的飲食文化與民俗風情。

(五)購物推薦

1. 特色農產品:浮山的神山貢米、浮山蓮菜都是值得購買的特產。在縣城的農貿市場、特產店,以及各大景區的購物點,都能買到包裝精美的神山貢米禮盒,方便攜帶贈送親友。新鮮的浮山蓮菜可在當地菜市場購買,若擔心不便攜帶,也有真空包裝的蓮菜製品可供選擇。此外,當地農戶自家晾曬的柿餅、核桃等乾貨,口感純正,也是不錯的伴手禮。

2. 手工藝品:浮山剪紙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具藝術價值和收藏意義。縣城的非遺文化展示中心、東陳古村的手工藝品店,都有大量精美的剪紙作品出售,題材豐富多樣,無論是裝飾家居還是收藏留念都很合適。還有北王鎮的傳統編織、刺繡手工藝品,像手工編織的草帽、竹籃,刺繡的手帕、錢包等,做工精細,充滿地方特色,是購物的熱門選擇。

(六)遊玩路線規劃

1. 一日遊路線

- 歷史文化之旅:上午前往東陳古村,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欣賞明清四合院的建築之美,參觀石質節孝牌坊,感受歷史的厚重;中午在古村附近的農家品嚐浮山特色美食;下午前往天聖宮古遺址,研究歷代碑礙,探尋歷史的痕跡,隨後前往縣城的非遺文化展示中心,欣賞浮山剪紙等民間藝術作品。

- 自然風光之旅:早上出發前往堯山森林公園,登上帝堯臺俯瞰浮山縣城全景,欣賞漫山遍野的自然風光;中午在公園附近就餐;下午前往寨圪塔康養景區,漫步於森林步道,呼吸新鮮空氣,參觀八路軍路居舊址,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2. 兩日遊路線

- 第一天:抵達浮山縣後,先前往印象田園生態農業示範園區,觀賞田園花海,體驗親子採摘等娛樂專案,品嚐園區內的農家美食;下午前往橋北遺址,探尋新石器、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蹟;晚上入住縣城酒店,夜晚可在縣城逛逛夜市,品嚐浮山特色小吃。

- 第二天:上午前往老君洞、清微觀,感受道教文化的魅力,欣賞獨特的古建築;中午在附近餐館用餐;下午前往響水河鎮或槐埝鄉,體驗鄉村生活,瞭解當地的農業生產和民俗風情,傍晚返程。

浮山縣,這座融合了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的小城,正以其獨特的魅力,等待著每一位遊客前來探索、發現,在這裡留下一段難忘的旅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