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有一座城市——高平,它是晉城市的北大門,總面積達946平方千米 。這裡不僅有秀美的自然風光,更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豐富多樣的民俗風情與特色美食,吸引著人們前來探尋。

一、行政區劃與鄉鎮風貌

高平市下轄3個街道、9個鎮和3個鄉 ,各個鄉鎮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軌跡、文化特色與自然風貌。

(一)東城街街道

東城街街道地處市區東部及東北部,東與陳區鎮接壤,東南與米山鎮毗鄰,南與南城街街道相鄰,西與南城街、北城街街道相連,西北與北城街街道接壤,北面及東北與三甲鎮為鄰。其發展歷程豐富,1961年高平與晉城分縣,這裡屬高平縣城關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屬城關鎮;1994年4月21日撤銷城關鎮,設東城街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長平東街。如今,這裡下轄7個村民委員會和8個社群居民委員會,12個自然村,49個村(居)民小組,常住人口約餘人。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東城街街道的商業氛圍愈發濃厚,各類商場、超市、商業街一應俱全,滿足居民日常購物需求。同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備,多所學校、醫院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文化活動也豐富多彩,定期舉辦文藝活動,展現出獨特的社群文化魅力。

(二)南城街街道

南城街街道東與米山鎮搭界,南和河西鎮接壤,西與野川鎮毗鄰,北和北城辦及東城辦相連。其歷史沿革與東城街街道類似,1961年屬高平縣城關人民公社,1984年屬城關鎮,1994年設南城街街道辦事處,2001年原唐莊鄉併入。下轄17個村民委員會和11個社群居民委員會,32個自然村,123個村(居)民小組,常住人口約餘人。南城街街道農業特色突出,形成蔬菜、水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農產品供應周邊市場。城市化程序中,工業企業逐漸增多,涉及機械製造、建材等領域,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打造公園、休閒綠地,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環境。

(三)北城街街道

北城街街道東與神農鎮、三甲鎮、東城辦相交,南與南城辦為鄰,西與野川鎮、寺莊鎮相連,北與長子縣接壤。其發展脈絡與其他街道相近,1961年屬高平縣城關人民公社,1984年屬城關鎮,1994年設北城街街道辦事處,街道駐地為市區迎賓路21號。下轄22個村民委員會和8個社群居民委員會,42個自然村,119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約餘人。北城街街道交通便利,是高平市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多個交通站點連線城市內外。商業繁榮,形成多個商業中心,涵蓋餐飲、娛樂、購物等業態,滿足不同人群消費需求。這裡還擁有豐富歷史文化遺蹟,古老廟宇、傳統民居見證歲月變遷。

(四)寺莊鎮

寺莊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多條公路貫穿全鎮,村通油路,戶戶通水泥路。工業以煤炭、鑄造等產業為主,煤炭資源豐富,鑄造工藝歷史悠久,鑄件質量優良,遠銷各地。農業形成糧食、蔬菜、水果等多元化產業格局,農產品綠色環保,深受市場歡迎。文化方面,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如伯方仙翁廟,集建築、雕刻、繪畫等藝術於一體,具有很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同時,注重文化傳承創新,積極開展傳統戲曲表演、民俗展覽等文化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

(五)河西鎮

河西鎮是高平市的農業大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是高平市的“菜籃子”和“米袋子”。近年來,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培育多個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等產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商業繁榮,有多個集市和農貿市場,趕集日熱鬧非凡。此外,還擁有一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如丹河溼地,景色優美,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六)米山鎮

米山鎮交通便捷,村通油路,戶戶通水泥路。文物古蹟眾多,翠屏山南麓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仙宮,建築風格獨特,內部儲存著精美的壁畫和雕塑,是研究古代建築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場所。高廟山的二仙廟、長畛村北的瘟神洞等也各具特色。經濟發展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農業種植糧食、水果、蔬菜等,水果種植頗具規模,產出水果口感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旅遊業依託豐富歷史文化遺蹟和自然風光,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遊覽。還注重發展鄉村旅遊,打造農家樂和鄉村民宿,讓遊客體驗鄉村生活樂趣。

(七)陳區鎮

陳區鎮位於高平市東北部,距市區11.5千米。地處丘陵,境內群山環繞,山嶺重疊、溝壑縱橫、村莊分散,唯西南一隅為開闊地帶。東西兩條季節性河流,從北向南流經全境,匯入東倉河,而後進入丹河。氣候屬暖溫帶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c ,最高氣溫30c ,最低氣溫 - 20c ,年平均降雨量500 - 55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無霜期185天。省道坪曲線從鎮南部透過,長治至雲泉公路貫穿南北,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文物古蹟豐富,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開化寺壁畫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的宋代壁畫,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歷史文物研究價值。陳區鎮以農業和旅遊業為支柱產業。農業除傳統糧食種植,還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如種植中藥材、養殖蜜蜂等。旅遊業以開化寺、清夢觀、姬氏民居等歷史文化遺蹟為核心,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參觀。同時,充分利用自然風光,開發生態旅遊專案,如登山、徒步等,讓遊客親近大自然。

(八)三甲鎮

三甲鎮位於市區東北部,距市區7千米。地處丘陵,境內東有狼臥圪嘴嶺和西甲山,西依韓王山,中有縱貫南北全境的小東倉河。年平均氣溫10c左右,最高氣溫34c ,最低氣溫 - 16c ,年平均降雨量550 - 60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無霜期175 - 185天。境內交通發達,長晉高速、207國道、團高公路過境,鄉村公路村村通,基本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赤祥村的“嘉祥寺”,建於五代後周年間,三進院落,建築規模較大,儲存基本完好,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商企業、建築業、手工業歷史悠久,鐵鍋、火爐等產品久負盛名。三甲鎮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以煤炭、鑄造、建材等為主的產業體系。同時,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文化方面,注重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舉辦各類民俗活動,如春節舞龍舞獅、元宵節花燈會等,豐富居民節日生活。

(九)神農鎮

神農鎮位於高平市東北部,距市區10千米。地勢複雜,溝壑縱橫,平地較少,大部分屬丘陵和半山區。東有虎頭山和狗王山,西有郎公山,北有羊頭山,三面環山,東倉河、西倉河自北向南流經全境。旅遊資源豐富,境內的羊頭山是澤州、潞州的分界地,有“嶺限二郡,麓跨三邑”之稱,“羊頭夕照”是高平舊時八景之一。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鐵、硫礦、鋁礬土、石灰石、優質礦泉水等。207國道、長晉高速縱貫南北,王浩公路橫穿東西,修通了20千米旅遊專線公路,43個村戶通水泥路,交通便利。年平均氣溫9 - 10c ,最高氣溫34c ,最低氣溫 - 18c ,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無霜期170天。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羊頭山炎帝文化風景名勝區(3a景區)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位於李家莊村北的羊頭山遺址是距今約2.6萬年至1.4萬年間的舊石器晚期的文化遺址。神農鎮以旅遊業和農業為主要產業。旅遊業以炎帝文化為核心,依託羊頭山炎帝文化風景名勝區,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尋根問祖、觀光旅遊。農業以種植特色農產品為主,如小米、核桃等,這些農產品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同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生態農業和綠色旅遊的發展。

(十)建寧鄉

建寧鄉位於高平市東部,是典型的山區鄉鎮。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被譽為“天然氧吧”。以農業和林業為主要產業,農產品主要有玉米、小麥、豆類等,林業以種植松樹、柏樹、核桃樹等為主。近年來,依託豐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打造森林康養基地和休閒度假景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還注重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擁有剪紙、刺繡等傳統民俗活動和民間藝術,展現獨特鄉村文化魅力。

(十一)石末鄉

石末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高平市的文化名鄉之一。儲存著許多古老建築和歷史遺蹟,如石末村的古建築群,具有典型明清建築風格,雕樑畫棟,古樸典雅。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要產業,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手工業以製作傳統手工藝品為主,如竹編、草編、木雕等,這些手工藝品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同時,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透過舉辦文化節、民俗展覽等活動,吸引遊客前來參觀遊覽,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十二)北詩鎮

北詩鎮地處丘陵地帶,農業以種植糧食、水果、蔬菜等為主,水果種植是特色產業,主要種植蘋果、梨、桃等水果,果實飽滿,口感鮮美,遠銷各地。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擁有多個文化社團和文藝隊伍,如戲曲隊、舞蹈隊、合唱隊等,經常組織各類文藝演出和比賽,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此外,注重教育事業發展,擁有多所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當地培養大量人才。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高平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舊石器晚期,那時已有人類聚居。

夏商時代,高平為冀州之域 。春秋時屬晉,晉烈公元年,趙獻子浣城泫氏,高平始稱泫氏 。戰國時期,初期稱泫氏,後期稱長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趙、韓三家分晉,此地初屬韓,後屬趙,長平之戰之後屬秦 。秦趙長平之戰後,此地為秦所據,秦以其地置高都縣,屬上黨郡。西漢、東漢、三國、魏、兩晉俱為泫氏縣,屬上黨郡 。

晉永康元年冬十月,風雹折木,雹大如雞卵,自晝至夜,平地幾三尺,樹木盡折 。永安元年,漢建武將軍曜陷泫氏 。永嘉三年,晉、漢戰於長平,晉軍大敗,漢劉聰乘勢攻佔屯留、長子、斬殺虜獲晉軍人 。晉太元十一年九月,西燕慕容永稱帝於長子,分上黨為建興郡,泫氏屬建興郡 。北魏統一北方後,於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廢建興郡 。北魏和平五年改泫氏縣為元氏縣 。至魏永安二年,改置建州,設長平郡,領泫氏、高平2縣,高平縣名始於此 。齊天保七年改高平縣為平高縣,北齊末又改平高縣為高平縣,同時,將泫氏縣併入高平,移治高平城,改隸高都郡,此後只稱高平不再稱泫氏。北周並長平、高都郡為高平郡,高平縣屬高平郡 。

隋開皇三年,改高平郡為澤州,設長平郡 。隋開皇十六年析高平置陵川 。大業三年,復改澤州為長平郡 。大業十年十一月,司馬長安破長平郡,王君廓聚眾千人,攻佔長平,投於李密 。唐武德元年,於長平置蓋州,領高平等4縣 。唐貞觀元年,廢蓋州,高平歸澤州管轄 。天寶元年,又改澤州為高平郡,領高平等6縣 。乾元元年,復改高平郡為澤州,屬河陽節度使管轄,領高平等6縣 。開寶元年,高平縣城移至今址 。宋至道三年,全國併為15路,高平隸屬河東路澤州高平郡 。金初,高平屬河東南路澤州 。興定二年,又改隸孟州 。元光二年,昇陽城為劫州節鎮,統高平等6縣 。正大元年,改隸忠昌軍 。元初,高平屬中書省平陽路,成宗大德九年,因地震改平陽路為晉寧路,設司侯司,領高平等6縣,後省司侯司,以澤州領高平等5縣 。

明初,高平隸山西布政使司平陽府 。明洪武九年,改屬山西布政司冀南道澤州管轄 。明天順六年大飢,鬥米千錢,民易子而食 。弘治元年,縣令楊子器修復社學40所,在縣城建正蒙學社,後改名為“晉城書院” 。弘治八年,高平有史可查的第一部縣誌出刊,縣誌由楊子器主修,李英主編,著名學者王守仁為之序 。清初沿襲明制,改冀南道為冀寧道,雍正六年,改州為府,高平屬山西省澤州府所轄 。乾隆二十年五月十七日,大風發屋拔木,翠屏山二仙廟中鐵香爐被吹起,與殿簷齊,盤旋數四而下,碎之 。光緒二年大旱,夏糧無收,秋糧減半 。光緒十六年,天主教傳入高平 。光緒二十四年,荷蘭神甫席開蒙在果則溝建教堂一所,進行傳教活動 。光緒三十一年,基督教士司米法、司安仁在城東修建福音堂一座 。宣統二年,田誼、張富年、緱壎辰、常四喜等進步知識分子辦起第一批學堂,是年,辛亥革命爆發,“放足剪辮”運動波及高平 。宣統三年,知縣朱士俊用庚子賠款辦起第一所縣立高等學堂,校長王遁暹,學制三年 。

民國元年1月14日,數千名民眾手持長矛、棍棒擁入縣城,搗毀巡警局,火燒紳士郜家珍的住宅,圍困縣衙,迫使縣令朱士俊出示免稅告示。次日,造反民眾分四路深入鄉村,查抄焚燒各地紳士40餘家,並燒燬部分學堂,因造反民眾均手持乾草,故稱乾草會運動,運動持續半月之久,逼清朝末任知縣朱士俊自動離職,石憲文出任民國首任縣長 。民國初年,廢府州之稱,高平屬山西省冀寧道 。民國8年,“五四”運動波及高平,本縣在外地讀書的學生回縣進行宣傳演講,反對北洋軍閥的賣國行徑,號召群眾抵制日貨,並深入三甲、北詩、河西、野川、杜寨、楊村、溝村等地進行演講,深受民眾歡迎 。民國23年裁道後,高平縣屬山西省直轄 。民國26年以後,高平隸屬山西省第五行政區 。民國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歸太嶽區管轄 。民國32年,高平東南部劃歸為陵高縣,其餘部分仍為高平縣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銷陵高縣,原劃歸陵高縣的區域仍劃歸高平縣,屬太嶽四專區 。1948年又改屬太嶽三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撤銷太嶽區,高平縣為山西省長治專區所轄 。1958年,晉城、高平、陵川3縣合併為晉城縣,原高平縣成為高平人民公社 。1961年5月,高平人民公社復為高平縣,前後為晉東南專區、晉東南地區所轄 。1985年5月,撤銷晉東南地區,高平歸屬晉城市 。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高平撤縣設市,為省轄縣級市,由晉城市代管 。此後,高平在經濟、文化、城市建設等方面飛速發展,不斷書寫新的篇章。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高平湧現出眾多傑出歷史人物。比如,戰國時期趙國將領廉頗,在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壘堅守的策略,讓秦軍難以推進。其軍事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至今仍為人稱道。還有明代的畢振姬,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在文學、理學等方面也頗有建樹,著有《四州文獻》《西河遺教》等作品,對當地文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三、必遊景點與歷史遺蹟

(一)炎帝陵生態文化旅遊區

作為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這裡莊嚴肅穆,是中華民族尋根問祖的聖地。整個景區佔地面積廣闊,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主殿內供奉著炎帝神像,周圍的壁畫生動描繪了炎帝嘗百草、教稼穡等功績。景區內的碑刻也記載著歷代對炎帝的尊崇與祭祀活動,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陵區周圍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生態環境極佳。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這裡都會舉行盛大的炎帝祭祀大典,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信眾齊聚於此,共同緬懷炎帝的豐功偉績。祭祀儀式莊重而隆重,包含敬獻花籃、恭讀祭文、行三鞠躬禮等環節,現場鼓樂齊鳴,香菸嫋嫋,充滿了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遊客漫步其中,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還能在周邊的文化長廊瞭解炎帝文化的深遠影響。

(二)長平之戰遺址

長平之戰遺址範圍廣闊,主要分佈在高平市永祿鄉一帶。這裡是戰國時期秦趙兩國大規模交戰的古戰場,見證了激烈殘酷的戰爭場面。如今,遺址內仍保留著眾多歷史遺蹟,如屍骨坑、營壘遺址等。永祿屍骨坑是遺址的核心部分,坑內層層疊疊的屍骨讓人觸目驚心,無聲訴說著當年戰爭的慘烈。長平之戰紀念館就坐落於此,館內陳列著大量的文物、圖片和史料,透過沙盤模型、多媒體展示等形式,生動還原了長平之戰的全過程。遊客可以在這裡瞭解到戰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以及其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影響。遺址周邊的地形地貌也頗具特色,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彷彿還能讓人感受到當年金戈鐵馬的氣息。

(三)開化寺

開化寺位於高平市陳區鎮王村舍利山腰,是一座佛教古剎,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年間,歷經宋、金、元、明、清各代修葺。寺內的大雄寶殿為宋代建築,殿宇巍峨,斗拱雄健,建築結構嚴謹科學。最為珍貴的是大雄寶殿內的壁畫,這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的宋代壁畫,總面積達88.2平方米。壁畫內容豐富,以佛教經變故事為主,同時融入了大量的世俗生活場景,如市井商貿、農耕勞作、婚喪嫁娶等,堪稱宋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壁畫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線條流暢細膩,色彩雖歷經千年仍鮮豔奪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寺內還儲存有宋代的佛壇、佛像,以及歷代的碑刻、經幢等文物,每一處都值得遊客細細品味。

(四)定林寺

定林寺位於高平市區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坐北向南,前後共有四進院落。該寺建立於北魏時期,後經唐、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擴建。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等建築,佈局嚴謹,氣勢恢宏。雷音殿為元代建築,殿內樑架結構簡潔合理,斗拱碩大,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三佛殿內供奉著三尊佛像,佛像造型端莊,神態慈祥。七佛殿為明代建築,殿內的木雕、石雕工藝精湛,尤其是佛龕上的木雕裝飾,刀法細膩,圖案精美。寺內還有一株千年古柏,樹幹粗壯,枝繁葉茂,見證了定林寺的滄桑變遷。定林寺周邊景色秀麗,青山環繞,綠樹成蔭,寺前有小溪潺潺流過,環境清幽宜人,是遊客感受佛教文化、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五)二仙宮

二仙宮位於高平市米山鎮西北的大糧山之麓,是為祭祀樂氏二仙女而建的道教宮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宮建立於宋代,現存建築主要為金代遺構。宮前有臺階數十級,拾級而上,便來到宮門。宮門上方懸有匾額,字型蒼勁有力。進入宮門,依次為前殿、中殿、後殿。中殿是二仙宮的主體建築,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殿內採用減柱造,擴大了內部空間。殿內供奉著樂氏二仙女的塑像,塑像面容清秀,姿態優雅,服飾華麗,展現了古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殿內的樑架結構精巧,斗拱造型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二仙宮的牆壁上還儲存著部分壁畫,壁畫內容以道教故事為主,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為研究古代道教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六)羊頭山遺址

羊頭山遺址位於高平市神農鎮北的羊頭山,是距今約2.6萬年至1.4萬年間的舊石器晚期的文化遺址,同時也是與炎帝文化緊密相關的重要遺址。這裡山峰突兀,頂部狀如羊頭,故而得名。山上留存有大量與炎帝活動相關的遺蹟,如神農城遺址、炎帝高廟、炎帝陵等。神農城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古代聚落遺址,城牆、房屋基址等遺蹟清晰可見,透過這些遺蹟,人們可以想象出當時先民們的生活場景。炎帝高廟始建年代久遠,廟內供奉著炎帝神像,每逢節日,當地百姓都會前來祭祀。羊頭山還是一處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山間植被茂密,樹木鬱鬱蔥蔥,四季景色各異。春季山花爛漫,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紅葉滿山,冬季銀裝素裹,吸引了眾多遊客和考古愛好者前來探索。

四、民俗風情

高平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深深植根於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生活傳統之中。在傳統節日方面,春節是高平最為隆重的節日。從臘月開始,家家戶戶就忙碌起來,打掃房屋、置辦年貨、準備各種傳統美食。臘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人們會在灶王爺像前擺放糖瓜等供品,希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除夕當天,貼春聯、掛燈籠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高平的春聯多為手寫,內容充滿吉祥寓意;燈籠樣式多樣,有傳統的圓形紅燈籠,也有造型別致的宮燈。年夜飯是春節的重頭戲,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滿了各種美味佳餚,如紅燒肉、炸丸子、燉排骨等,大家邊吃邊聊,共享天倫之樂。飯後,全家人會一起守歲,等待新年的到來。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街道上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

元宵節也是高平人非常重視的節日。這一天,吃元宵是傳統習俗,高平的元宵有甜、鹹兩種口味,甜元宵餡料多為黑芝麻、花生、白糖等,香甜可口;鹹元宵則以肉餡為主,味道鮮美。除了吃元宵,元宵節的民俗活動也精彩紛呈。舞龍舞獅表演是必不可少的節目,舞龍者手持龍身,動作矯健,龍在他們的舞動下活靈活現;舞獅者則模仿獅子的各種動作,或跳躍、或翻滾,憨態可掬,引得觀眾陣陣喝彩。此外,還有跑旱船、踩高蹺等表演。跑旱船的演員們坐在裝飾華麗的“船”中,模擬船在水中行進的姿態,步伐輕盈;踩高蹺的表演者們踩著高高的木蹺,做出各種驚險有趣的動作,讓人驚歎不已。元宵節期間,高平的大街小巷還會掛滿各式各樣的花燈,有動物造型的,有人物造型的,還有各種花卉造型的,夜晚時分,花燈齊放,流光溢彩,宛如一片燈的海洋。同時,還會舉辦猜燈謎活動,人們聚集在掛滿謎題的花燈下,絞盡腦汁思索答案,猜對者能獲得精美的小禮品,現場充滿歡聲笑語。

高平的婚俗也頗具特色。傳統的婚禮流程較為繁瑣,一般要經過提親、定親、納彩、迎親等多個環節。提親時,男方會請媒人到女方家說媒,如果雙方都有意向,便進入定親環節,雙方家長會商議彩禮、婚期等事宜,並交換庚帖。納彩時,男方要向女方送去彩禮和禮物,表達誠意。迎親當天,新郎會帶領迎親隊伍前往女方家,隊伍中一般有鼓樂隊、花轎等。到達女方家後,要經過一系列儀式,如拜別父母、哭嫁等,新娘才會坐上花轎隨新郎返回。回到男方家後,新人要進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等儀式,然後進入洞房。婚禮當天,男方家會大擺宴席,邀請親朋好友共同慶祝,場面熱鬧非凡。

在民間技藝方面,高平繡活遠近聞名。高平繡活歷史悠久,技藝精湛,繡品題材廣泛,包括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吉祥圖案等。繡娘們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在綢緞、布料上精心繡制,繡出的作品栩栩如生,色彩鮮豔,針法細膩。高平繡活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可用於製作枕頭、鞋墊、門簾等生活用品,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精美的手工藝品,深受人們喜愛。高平剪紙也是當地極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剪紙藝人僅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就能創作出各種生動形象的作品,其風格粗獷豪放,線條簡潔明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剪紙內容多反映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美好願望,如喜慶的“囍”字、可愛的小動物、豐收的場景等,在節日或喜慶場合,人們常常用剪紙來裝飾房屋,增添歡樂氣氛。

高平鼓書是一種傳統的說唱藝術,表演者手持鼓板,邊敲邊唱,唱腔獨特,曲調豐富。鼓書的內容多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透過說唱的形式將故事娓娓道來,深受當地百姓喜愛。過去,高平鼓書藝人常常走街串巷進行表演,如今,在一些文化活動和民俗節日中,依然能看到高平鼓書的精彩演出。九蓮燈是高平特有的民間舞蹈,表演時,舞者手持蓮花燈,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動作輕盈優美,隊形變化多樣。蓮花燈在舞者手中閃爍,宛如繁星點點,營造出夢幻般的氛圍,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五、特色美食

高平的特色美食獨具風味,每一道菜餚都承載著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氣息。燒豆腐是高平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長平之戰時期。相傳,白起坑殺趙卒後,當地百姓為了洩憤,將豆腐比作白起肉,用火燒煮。燒豆腐的製作工藝獨特,先將豆腐切成小塊,放入油鍋中煎至兩面金黃,使其外皮酥脆,內部嫩滑;然後加入蔥、姜、蒜、辣椒、花椒等調料,再倒入適量的湯汁進行燒製,讓豆腐充分吸收調料的香味。燒好的豆腐色澤紅亮,口感外酥裡嫩,味道香辣可口,既可作為餐桌上的主菜,也可當作休閒時的小吃。如今,燒豆腐已成為高平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招待外地遊客的必備佳餚。

高平大黃梨久負盛名,不僅是美味的水果,還能製作成多種美食。大黃梨果實碩大,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潤肺止咳、清熱降火等功效。鮮食大黃梨,口感清脆,香甜多汁;將大黃梨製作成黃梨汁,清爽可口,是消暑解渴的佳品;而黃梨膏則是採用傳統工藝,將大黃梨經過長時間熬製而成,口感醇厚,甜而不膩,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養生滋補的良方。此外,用大黃梨製作的梨脯、梨罐頭等食品也深受人們喜愛。

高平十大碗是高平傳統宴席上的經典菜品組合。這十大碗包括水白肉、核桃肉、水白肉、小酥肉、腸子湯、豆腐湯、芥末粉皮湯、天鵝蛋、軟米飯、扁豆湯等。每一碗都有其獨特的製作方法和風味。水白肉選用新鮮的豬肉,經過煮制、切片等工序,肉質鮮嫩,肥而不膩;核桃肉以豬肉和核桃為主要原料,將豬肉剁碎後加入核桃碎等調料,製成丸子狀,再進行炸制和燒製,口感外酥裡嫩,核桃的香味與肉香相互融合;小酥肉則是將豬肉切成條,裹上面糊後炸至金黃,外焦裡嫩,香氣撲鼻。高平十大碗葷素搭配合理,營養豐富,口味多樣,體現了高平獨特的飲食文化。

高平拉麵是當地的傳統麵食,麵條筋道爽滑,湯汁濃郁鮮香。製作拉麵時,師傅將麵糰反覆揉搓、拉伸,手法嫻熟,動作流暢,拉出來的麵條粗細均勻。湯汁一般用豬骨、雞肉等食材長時間熬製而成,味道醇厚。食用時,將煮好的拉麵放入碗中,澆上湯汁,再加入香菜、蔥花、辣椒油等調料,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高平拉麵就做好了。除了拉麵,高平還有抿尖、圪朵等特色麵食。抿尖是用一種特製的工具將麵糰抿成條狀,放入鍋中煮熟,口感爽滑;圪朵則是將麵糰切成小塊,形狀不規則,口感筋道,這些麵食都深受當地人喜愛。

高平油圪朵是一種特色油炸麵食。將麵粉、水、雞蛋、鹽等混合成麵糊,醒面一段時間後,用手揪成小塊,放入熱油中炸制。炸好的油圪朵呈金黃色,外皮酥脆,內部蓬鬆柔軟,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可以直接食用,感受其酥脆口感;也可搭配椒鹽、辣椒醬等調料,增添不同風味,是當地人閒暇時喜愛的零食,也是走親訪友時常帶的伴手禮。

六、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高平屬於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的景緻。3 - 5月的春季,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此時前往炎帝陵生態文化旅遊區,能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朵競相開放;遊覽長平之戰遺址,氣候也較為適宜,不會過於炎熱或寒冷。6 - 8月夏季,雖然氣溫較高,但高平的山區如神農鎮等地較為涼爽,適合前往羊頭山等景區,感受大自然的清涼。而且夏季雨水充沛,山間的溪流、瀑布更加壯觀。9 - 10月秋季,天高氣爽,是觀賞紅葉的好時節,定林寺、開化寺等古寺周邊的山林被染成五彩斑斕的顏色,與古老的建築相互映襯,景色十分迷人,同時也是各類水果成熟的季節,遊客可以品嚐到新鮮美味的水果。

(二)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

- 飛機:距離高平較近的機場有長治王村機場和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從長治王村機場下機後,可先乘坐機場大巴到達長治市區,再從長治市區的汽車站乘坐前往高平的班車;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出發,可以先乘坐機場大巴或地鐵到達鄭州的高鐵站,然後乘坐高鐵到晉城東站,再從晉城東站轉乘前往高平的汽車,交通較為便捷。

- 火車:高平站是高平市的主要火車站,有多趟列車經過,可直達國內多個城市。如果乘坐高鐵,可以先到晉城東站,晉城東站距離高平較近,出站後有多種交通方式可前往高平,如乘坐長途客車、打車等。

- 自駕:高平周邊交通網路發達,自駕遊客可透過二廣高速、晉新高速等公路前往。從太原出發,經二廣高速,全程約350公里,車程4 - 5小時;從鄭州出發,經晉新高速,約130公里,車程1.5 - 2小時。自駕出行方便靈活,遊客可以隨時在沿途的景點停留遊覽。

2. 內部交通

- 公交車:高平市內有多條公交線路,連線了市區和各個鄉鎮,但公交線路可能無法直達所有景區,且部分線路班次較少。遊客可以透過查詢公交時刻表,合理安排出行時間。

- 計程車:市區和主要鄉鎮都有計程車運營,出行較為方便。乘坐計程車時,要選擇正規的計程車,上車後要求司機打表計費,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也可以使用網約車軟體叫車,價格透明,叫車方便。

- 租車:如果想要更自由地遊覽高平各個景點,租車自駕是不錯的選擇。高平市內有多家租車公司,提供不同型別的車輛,租車手續相對簡便。租車前要仔細檢查車輛狀況,簽訂好租車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三)住宿推薦

1. 市區住宿:高平市區有多種住宿選擇。高檔酒店如高平賓館,設施齊全,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和優質的服務,適合對住宿品質有較高要求的遊客;經濟型酒店如漢庭酒店、如家酒店等,價格實惠,房間乾淨整潔,價效比高,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此外,市區還有一些特色民宿,裝修風格獨特,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元素,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到不一樣的住宿氛圍。

2. 景區周邊住宿:如果想更近距離地感受景區氛圍,可以選擇在景區周邊住宿。例如,在炎帝陵生態文化旅遊區附近,有一些農家樂和客棧,環境清幽,空氣清新,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鄉村生活,品嚐農家美食;長平之戰遺址周邊也有一些住宿點,方便遊客深入瞭解歷史文化;在開化寺、定林寺等古寺附近住宿,清晨或傍晚可以感受到古寺寧靜祥和的氛圍,別有一番韻味。

(四)注意事項

1. 尊重文化習俗:高平歷史文化悠久,民俗風情獨特。在參觀古建築、寺廟和參與民俗活動時,要尊重當地的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比如進入寺廟要保持安靜,不隨意觸控文物和佛像;參加傳統節慶活動時,遵循當地的禮儀規範。

2. 注意安全:在遊覽長平之戰遺址、羊頭山等景區時,要注意自身安全。部分遺址和山區地形複雜,不要隨意離開指定的遊覽路線,以防迷路或發生意外。參與一些民俗活動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如觀看舞龍舞獅、踩高蹺表演時,要與表演區域保持適當距離。

3. 合理安排行程:高平旅遊景點較多,分佈較為分散。遊客在制定行程時,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合理規劃,避免行程過於緊湊。可以將地理位置相近的景點安排在同一天遊覽,提高旅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