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這座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城市,其東西長150千米,南北寬140千米,總面積達平方千米,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交相輝映,共同繪就了長治獨特的風貌。
長治市下轄4個區、8個縣,4個區分別是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 ;8個縣為襄垣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潞州區作為長治的中心城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這裡高樓林立,商業繁榮,擁有豐富的教育、醫療等資源,匯聚了眾多的人流、物流和資訊流。上黨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技藝,同時在工業和農業方面也有著自身的特色發展。屯留區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著稱,近年來在生態農業、旅遊等產業領域不斷探索發展。潞城區則在能源化工、現代物流等產業上表現突出,是長治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區域之一。
襄垣縣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煤炭資源,在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仙堂山等著名景點,仙堂山自然風光秀麗,山上的寺廟建築歷史悠久,宗教文化氛圍濃厚。平順縣地處太行山區,地形地貌獨特,有著壯觀的峽谷景觀和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這裡還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如西溝展覽館,記錄了李順達、申紀蘭等老一輩革命家帶領群眾艱苦奮鬥的歷程。黎城縣是著名的革命聖地,黃崖洞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黃崖洞兵工廠遺址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如今成為人們緬懷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黎城縣的自然景觀也毫不遜色,板山的雄偉壯麗,讓人領略到太行山的磅礴氣勢。
壺關縣以其獨特的峽谷風光聞名遐邇,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是其標誌性景點,被譽為“世界極品旅遊資源”,峽谷內高峽平湖、幽谷聽泉、懸流滴翠等景觀美不勝收,“水上游、谷底看、雲中行、空中覽、天上飛”的遊覽方式,讓遊客全方位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長子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這裡文物古蹟眾多,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同時,長子縣在農業和工業方面也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武鄉縣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八路軍總部長期駐紮地,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百團大戰指揮部磚壁舊址等紅色景點,承載著厚重的革命歷史,是人們瞭解八路軍抗戰歷史、傳承太行精神的重要視窗。沁縣生態環境優美,水資源豐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稱,境內河流湖泊眾多,形成了獨特的水鄉風光。同時,沁縣在農業發展上也有著自身的特色,農產品品質優良。沁源縣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有著“天然氧吧”的美譽。靈空山自然保護區內古木參天,動植物資源豐富,是一處難得的自然生態寶庫。
長治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據沁源縣華坡遺址考古證明,那時這裡已經有人類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中後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在這裡充分發育。禹分天下為九州,境內屬冀州。殷商時為黎國,屬冀州。戰國時,韓首置上黨郡,後歸趙國,治所在長子,從此“上黨”之名載入史冊。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上黨郡為天下36郡之一,轄區涵蓋晉東南全部及晉中一部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歷史的演進中,長治歷經多次行政區劃的變遷和朝代的更迭。東漢沿用秦制,上黨郡屬幷州。建安十八年,上黨郡入冀州。三國魏黃初元年,上黨郡重新劃歸幷州。此後,歷經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燕等多個政權統治。北周建德七年,分上黨郡置潞州,這是潞州建置之始 ,州得名因潞子之國。隋開皇三年,上黨郡廢,移潞州於壺關。大業元年,改潞州為上黨郡,隸冀州。唐武德年間,改上黨郡為潞州,並置都督府 。唐玄宗李隆基繼位前曾兼任潞州別駕,在潞州治政近三年,繼位後還曾3次到長治體察民情,開元十七年,以玄宗歷試嘗在潞洲,置大都督府,並置上黨郡。開元二十一年,潞州、上黨郡屬河東道。五代時期,潞州的歸屬和名稱也多次變化。宋代,這裡先後改為昭德軍、潞州等,元豐年間,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隸河東路。金代,潞州隸河東南路。元代,潞州屬晉寧路。明洪武元年,潞州隸屬行中書省布政使司 ;洪武二年,隸山西中書省,九年,隸布政司。嘉靖八年二月,升潞州為潞安府,設潞安兵備,分巡冀南道,治潞安,取“長治久安”之意,設長治縣,從此有了“潞安”“長治”之稱。清代,沿用明制。民國時期,長治的行政區劃也經歷了多次調整,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重要的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總部曾長期駐紮在此,領導了艱苦卓絕的抗戰。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誕生了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如東晉時期的法顯,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法顯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尋求戒律,遊歷30餘國,前後歷時14年,帶回了大量梵本佛經,並將其翻譯傳播,他所撰寫的《佛國記》是研究古代中亞、南亞和東南亞歷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文獻,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長治不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這裡是“中國神話故鄉”,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等眾多史前神話傳說均發端於此。這些神話傳說承載著古人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長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反映了長治人民堅韌不拔、勇於抗爭的精神品質。
長治的古建築文化同樣璀璨奪目,享有“古文化和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全國宋元之前的古建築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長治 ,這裡擁有2萬多件文物和3580處清代以前地面古建築,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多達66個。這些古建築涵蓋了寺、庵、堂、院、廟等宗教建築,如平順天台庵,是中國現存四座唐代木構建築之一,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還有明沈王府殘址、潞安府衙(上黨門)等署衙府第類建築,上黨門作為潞安府衙的大門,氣勢恢宏,建築風格獨特,是長治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以及城牆、村堡等防禦守衛性建築,鐘樓、鼓樓等紀念性、點綴性建築,文廟(孔廟)、武廟(關公廟)、祠堂等祭祀性建築 。這些古建築不僅種類齊全、式樣繁多,而且不乏罕見的珍品和僅有的孤例,凝聚了我國古代政治、軍事、科技、生產、文化、宗教等各領域的精華,代表了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程序。
長治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獨具特色。在傳統節日裡,人們會舉行各種熱鬧的慶祝活動。如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元宵節時,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等社火表演精彩紛呈,人們身著盛裝,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的到來。長治的民間藝術也獨具魅力,上黨八音會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吹打樂,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演奏風格熱烈奔放,曲目豐富多樣,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還有上黨落子、壺關秧歌等地方戲曲,它們以獨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當地人民喜愛。
長治的美食文化同樣令人垂涎欲滴。潞城甩餅是當地的特色小吃之一,以其薄、香、脆的口感而聞名。製作時,將麵糰甩成薄片,加上蔥花、花椒麵、油等調料,烙制而成,再配上驢肉,味道更是鮮美無比,有“驢肉香,甩餅脆,吃了能活一百歲”的美譽。長子炒餅也是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將餅絲與豆芽、肉絲等食材一起炒制,口感筋道,味道濃郁。沁縣幹饃則是一種傳統的麵食,口感酥脆,越嚼越香,是當地人喜愛的乾糧之一。此外,長治還有許多其他的特色美食,如襄垣葷湯素餃、壺關羊湯等,每一道都讓人回味無窮。
長治的自然風光更是美不勝收,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太行山大峽谷是長治最著名的自然景觀之一,這裡群峰競秀,峽谷幽深,飛瀑流泉,景色秀麗。其中,八泉峽景區以其獨特的地質景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被譽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遊客可以乘坐遊船在高峽平湖上欣賞兩岸的美景,也可以沿著峽谷棧道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神奇。通天峽景區則被譽為“北方小九寨”,這裡奇峰林立,峽谷萬丈,飛瀑流霞,林秀潭幽,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此外,長治還有靈空山、天脊山、仙堂山等眾多自然景區,每一處都各具特色,讓人流連忘返。
對於前來長治旅遊的遊客,以下是一份簡單的旅遊指南攻略。如果乘坐飛機,可以先抵達長治王村機場,機場距離市區較近,交通便利,可以選擇乘坐計程車、公交車或機場大巴前往市區及各個景點。在住宿方面,市區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民宿可供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進行預訂。如果想要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選擇住在一些古村落裡的農家樂。在遊玩路線安排上,如果時間充裕,可以用3 - 5天的時間深度遊覽長治。第一天可以前往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欣賞峽谷的壯美風光;第二天參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第三天遊覽上黨門、潞安府衙等古建築,瞭解長治的歷史文化;第四天前往通天峽景區,領略大自然的神奇;第五天可以去品嚐當地的特色美食,購買一些特產作為紀念品。在品嚐美食時,可以去當地的小吃街,如長治城隍廟小吃街,這裡匯聚了各種長治特色小吃,讓你一次吃個夠。
長治,這座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和美食文化於一體的城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探索、遊玩。無論是追尋歷史的足跡,還是享受大自然的饋贈,亦或是品嚐地道的美食,長治都能滿足你的需求,給你留下一段難忘的旅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