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中部、晉中市最南端,有一座充滿故事的縣城——靈石縣。它的總面積達1202平方公里 ,四周群山環繞,山巒重疊,山地和丘陵面積佔90%以上,中部為汾河谷地,縣城居於谷地之中,是晉中通往晉南的咽喉,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經”之稱。
靈石縣下轄4鄉6鎮1個城區,192個行政村、24個居委會 。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之處。靜升鎮地處靈石縣東北部,行政區域面積56.43平方千米。這裡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鎮內儲存著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王家大院,其建築規模宏大,木雕、磚雕、石雕精美絕倫,展現了晉商的輝煌與富足,也見證了靜升鎮曾經作為商業重鎮的繁榮。兩渡鎮位於靈石縣北部,因境內設有兩個渡口而得名,行政區域面積九十九點零一平方千米。它是靈石縣重要的工業鎮,擁有多家工業企業,以煤炭、焦化等產業為主。在歷史上,兩渡鎮也是交通要道,促進了物資的流通和文化的交流。翠峰鎮作為靈石縣的城關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商業繁榮。這裡集中了眾多政府機構、學校、醫院和商業設施,居民生活便利。鎮內的翠峰公園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經過提檔升級,已榮升省級四星級公園。南關鎮地處靈石縣南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這裡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煤炭資源儲量可觀,同時還儲存著一些古老的建築和傳統的民俗文化。南關鎮的民間藝術表演如舞龍舞獅、社火等,在節日期間熱鬧非凡,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段純鎮位於靈石縣西部,是一個以農業和煤炭產業為主的鄉鎮。段純鎮的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高粱等農作物為主,農產品品質優良。煤炭產業在當地經濟中也佔有重要地位,為鄉鎮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夏門鎮位於靈石縣中部,汾河穿鎮而過。夏門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歷史遺蹟和文化景觀。夏門古堡依山傍水而建,建築風格獨特,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築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馬和鄉、英武鄉、壇鎮鄉和交口鄉各具特色。馬和鄉自然風光優美,境內有石膏山等自然景觀,森林覆蓋率高,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英武鄉以煤炭產業和生態農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煤炭資源豐富,同時也在積極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產業,推動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壇鎮鄉地處山區,生態環境良好,以農業和林業為主。壇鎮鄉的農產品綠色無汙染,如核桃、花椒等,深受市場歡迎。交口鄉位於靈石縣西南部,是一個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鄉鎮。這裡的畜牧業發展迅速,養殖的牛羊品質優良,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靈石縣的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時,這裡屬晉;戰國初,韓、趙、魏三分晉地,靈石屬魏國,曾在此置平周縣。秦始設界休縣,漢襲秦制,新莽時期改為界美,東漢複名界休,三國時屬魏,晉時屬西漢郡,西晉改界休縣為介休縣。東晉南遷後,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北朝歷北魏、東魏至北齊天保年間又廢置,縣域併入永安縣(孝義)。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復介休縣設介休郡,次年(大成元年)改名平昌縣仍屬介休郡 。隋初屬平周縣(今介休市),開皇初廢介休郡改屬西河郡。隋開皇十年(590年),文帝楊堅北巡挖汾河開道,獲一巨石,似鐵非鐵,似石非石,色蒼聲錚,以為靈瑞,遂命名為“靈石”,割平周縣西南地置為靈石縣。義寧元年(617年)改屬新置的霍山郡。唐武德二年(619年)霍山郡改稱呂州,仍轄靈石縣,貞觀元年(627年)廢郡設道,靈石縣屬河東道,武德初年屬呂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屬汾州,開元十一年(723年)屬太原府。五代先後屬後唐、後晉、後漢(一度屬於北漢),仍隸屬汾州。北宋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靈石縣屬河東路汾州府,政和六年(1116年)改屬霍州(霍邑)隸於平陽路。金天會元年(1123年)屬汾州,天會六年(1128年),河東路分為南北二路,靈石縣屬河東北路汾州,貞佑三年(1215年)改屬霍州,四年還屬汾州。蒙古初年析靈石縣地置小靈石縣(治在今城關北25千米冷泉關),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廢入介休縣,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創立行省,靈石縣屬中書省霍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中書省為山西布政使司,靈石縣屬平陽府(河東道),萬曆廿三年(1595年)改屬汾州府,萬曆四十二年改屬平陽府。清初屬山西省平陽府,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設霍州,靈石縣屬霍州管轄,直至清末。民國三年(1914年)廢州設道,靈石縣屬河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山西省,民國十九年(1930年)廢道直屬山西省。1938年成立靈西抗日縣政府,歸洪趙地區領導,1939年成立靈東抗日縣政府,屬太嶽專區管轄。民國卅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閻錫山縣政權遷回靈石縣城。1946年析置靈西縣,屬呂梁行署。1948年6月靈石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屬榆次專署。1958年靈石、介休、孝義三縣合併為介休縣,靈石縣城改為靈石鎮。1961年分縣,恢復靈石縣建置,屬晉中行署管轄,1967年屬晉中地區,1999年屬晉中市。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靈石縣孕育出了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何澤慧,1914年出生於靈石縣兩渡鎮何家,是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她在核物理研究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與丈夫錢三強一起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張有漁,1899年出生於靈石縣,是中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他長期從事法學研究和教育工作,為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法學界享有崇高聲譽。力群,1912年出生於靈石縣,是中國著名版畫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徵,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了中國社會的變遷,在版畫藝術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其作品深受人們喜愛。
靈石縣擁有眾多令人流連忘返的必遊景點。王家大院是靈石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有“華夏民居第一宅”之稱。它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大院的建築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上下長幼有序,內外男女有別,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 。漫步在王家大院,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隨處可見,每一處雕刻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寓意,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智慧。
石膏山是靈石縣的自然瑰寶,位於靈石縣城東南約35公里,是太嶽山的主峰之一,海拔2532米。這裡山高林密,風景秀麗,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漫山遍野的山花爛漫,爭奇鬥豔;夏天,綠樹成蔭,涼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處;秋天,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如詩如畫;冬天,銀裝素裹,冰雕玉砌,宛如童話世界。石膏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還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山上有許多寺廟和道觀,如天竺寺、鐵佛寺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紅崖峽谷景區位於太嶽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是靈石縣的又一旅遊勝地。景區內山高峰險,人跡罕至,儲存了大量的原始森林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峽谷內的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被譽為“天然氧吧”。遊客可以在這裡徒步旅行,欣賞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峽谷內還有許多瀑布和溪流,清澈見底,水質優良,為景區增添了靈動之美。
靈石縣的古剎、寺廟和道觀也別具魅力。資壽寺位於靈石縣城東10公里的蘇溪村,始建於唐代鹹通十一年(870年),宋、元、明各代均有修葺。寺內的建築風格獨特,大雄寶殿、天王殿等建築氣勢恢宏。資壽寺最著名的當屬十八羅漢頭像,這些羅漢頭像造型逼真,神態各異,是明代彩塑藝術的珍品。可惜在1993年,十八羅漢頭像被盜,後經多方努力,大部分頭像被追回,重新安放在羅漢身上,這段曲折的經歷也讓資壽寺更加聞名遐邇。
后土廟位於靈石縣城北1.5公里的靜升鎮靜升村,是一座祭祀后土娘娘的廟宇。后土廟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主要建築有山門、戲臺、獻殿、正殿等。廟內儲存了許多精美的壁畫和木雕,壁畫內容豐富,涵蓋了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色彩鮮豔,栩栩如生;木雕工藝精湛,圖案精美,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靈石縣還有一些歷史遺址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滄桑變遷。旌介遺址位於靈石縣旌介村,是一處晚商時期的遺址。1985年至198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其中,青銅器造型獨特,紋飾精美,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旌介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晚商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靈石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在傳統節日期間,當地會舉辦各種熱鬧的民俗活動。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其樂融融。元宵節時,縣城和各鄉鎮會舉行盛大的社火表演,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等節目精彩紛呈,吸引了眾多居民和遊客前來觀看。此外,靈石縣還有獨特的民間藝術,如剪紙、皮影戲等。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就能創作出精美的作品,題材廣泛,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等,寓意吉祥如意。皮影戲是當地人民喜愛的傳統戲曲形式,藝人在幕後操縱皮影,透過燈光的照射,將影像投射在幕布上,配合音樂和唱腔,演繹出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靈石縣的特色美食讓人垂涎欲滴。靈石過油肉是當地的傳統名菜,以豬肉、木耳、玉蘭片等為主要原料,經過醃製、滑炒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這道菜色澤金黃鮮豔,味道鹹鮮聞有醋意,肉質外軟裡嫩,口感極佳,是當地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招待外地遊客的佳餚。和和飯是靈石縣的特色主食之一,它是將小米、麵條、蔬菜等食材一起煮成的粥狀食物。和和飯營養豐富,口感醇厚,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當地居民喜愛,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一碗熱氣騰騰的和和飯能讓人感受到家的溫暖。抿圪蚪也是靈石的特色麵食,將面和好後,放在特製的抿床上,用力抿壓,面就會從抿床的小孔中漏下,形成蝌蚪狀的麵條,煮熟後搭配各種滷汁食用,口感爽滑勁道,別有一番風味。
如果您計劃前往靈石縣旅遊,以下是一份詳細的旅遊指南攻略。交通方面,靈石縣交通便利。如果您選擇乘坐火車,可先到達介休東站,然後轉乘汽車前往靈石縣,介休東站有發往靈石的班車,車程約30分鐘。如果您選擇自駕,可透過京昆高速、大運高速等公路到達靈石縣,沿途風景優美,交通順暢。在靈石縣內,有公交車、計程車等交通工具,方便您前往各個景點。如果您想更自由地遊覽,也可以選擇租車自駕。
住宿方面,靈石縣有多種住宿選擇。如果您想體驗當地的歷史文化氛圍,可選擇住在靜升鎮的客棧,這些客棧大多由古老的民居改造而成,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格和裝飾,讓您感受到濃厚的歷史韻味。如果您追求現代化的設施和舒適的環境,縣城內有多家星級酒店和快捷酒店可供選擇,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能滿足您的各種需求。
行程規劃方面,如果您只有一天時間,建議您上午前往王家大院,參觀這座宏偉的古建築群,感受晉商文化的魅力,遊覽時間約3 - 4小時;中午在王家大院附近的餐館品嚐當地特色美食;下午前往靜升古鎮,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欣賞古鎮的建築和風景,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遊覽時間約2 - 3小時。如果您有兩天時間,第一天可以按照上述一天的行程安排,第二天上午前往石膏山,欣賞自然風光,登山攬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遊覽時間約4 - 5小時;中午在石膏山景區內的餐廳用餐,品嚐當地的農家菜;下午返回縣城,參觀靈石縣文化藝術中心,瞭解靈石縣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如果您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將紅崖峽谷、資壽寺等景點納入行程,深入探索靈石縣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
購物方面,靈石縣有許多特色商品值得購買。王家大院的文創產品是不錯的選擇,如印有王家大院建築圖案的明信片、書籤、工藝品等,具有紀念意義。靈石的剪紙、皮影等民間手工藝品也獨具特色,這些手工藝品製作精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是饋贈親友的佳品。此外,靈石的核桃、紅棗等農產品也很受歡迎,這些農產品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可以帶回家品嚐或送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