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太嶽山之北,太行山與呂梁山兩襟中央,有一座古老而迷人的縣城——平遙。它東接祁縣,西鄰汾陽市,南靠沁源縣,北連文水縣,地理座標處於東經112°12′—112°31′,北緯37°12′—37°21′之間 ,南北平均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總面積達1260平方千米。平遙縣下轄3個街道、5個鎮、8個鄉,這片土地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
平遙的3個街道各具特色,是城市生活與文化的交融之所。古城街道在平遙古城的核心區域,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和街道格局。古色古香的建築錯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邊店鋪林立,傳統手工藝品店、特色小吃店、民俗文化展示館等琳琅滿目。在這裡,人們既能感受到古老的韻味,又能體驗到現代商業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城東街道是平遙城市發展的新區域,現代化的建築與基礎設施不斷湧現,同時也保留了一些歷史遺蹟和傳統民居。這裡的生活氣息濃厚,有熱鬧的集市、公園,是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城西街道交通便利,商業繁榮,擁有大型購物中心、酒店等。隨著城市的發展,這裡成為了平遙與外界交流的重要視窗,展示著平遙的現代風貌。
5個鎮各有千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古陶鎮作為平遙縣的城關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不僅有儲存完好的古城牆、明清古建築,還有繁華的商業街。古陶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其建築風格融合了北方民居的古樸與大氣,體現了當地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段村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儲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和傳統民居。這些建築工藝精湛,木雕、磚雕、石雕精美絕倫,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段村鎮還是平遙傳統手工藝的聚集地,推光漆器製作、傳統釀造技藝等在這裡傳承和發展。東泉鎮位於平遙縣東南部,自然風光優美,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民俗文化。這裡的山區景色秀麗,森林覆蓋率高,是徒步旅行和親近自然的好去處。東泉鎮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如傳統的廟會、社火表演等,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洪善鎮地處平遙縣東北部,交通便利,農業發達,是平遙縣的重要農業產區。同時,洪善鎮也有著一定的歷史文化遺蹟,如古老的寺廟、碑刻等,見證了這裡的歷史變遷。寧固鎮位於平遙縣西北部,是平遙縣的工業重鎮,擁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寧固鎮的傳統民俗文化也十分活躍,民間藝術表演如舞龍舞獅、高蹺等深受群眾喜愛,在重要節日和慶典活動中,這些表演常常精彩上演。
8個鄉分佈在平遙縣的各個區域,各自保持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文化傳統。南政鄉地處平遙縣中部,農業以種植糧食作物和蔬菜為主。這裡的農村生活寧靜祥和,鄉村風光秀麗,田野間四季景色各異。每到收穫季節,金黃的麥浪、翠綠的蔬菜,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田園畫卷。中都鄉位於平遙縣西南部,是平遙縣的文化名鄉,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民俗文化。中都鄉的村莊大多儲存著古老的佈局和建築風格,一些古老的廟宇、祠堂見證了這裡悠久的歷史。嶽壁鄉地處平遙縣南部,靠近平遙古城,旅遊資源豐富,是平遙古城旅遊的重要延伸區域。嶽壁鄉的一些村落與古城的建築風格相互呼應,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到不同於古城的鄉村旅遊樂趣,如農家樂、民俗體驗等。卜宜鄉位於平遙縣東南部,山區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自然風光優美。卜宜鄉的村民以種植果樹、養殖家畜等為生,這裡的農產品綠色無汙染,深受市場歡迎。遊客可以在這裡參與農事活動,品嚐新鮮的水果和農家美食。朱坑鄉地處平遙縣東部,是平遙縣的生態鄉,生態環境優美,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朱坑鄉的山區有著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是休閒度假的好地方。這裡的民俗文化也別具特色,傳統的手工藝品製作、民間故事傳說等,展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襄垣鄉位於平遙縣東北部,農業產業發達,以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主。襄垣鄉有著獨特的鄉村文化,村民們熱情好客,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生活習俗。在一些傳統節日,村民們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如春節期間的社火表演、元宵節的花燈展覽等。杜家莊鄉地處平遙縣西北部,地勢平坦,農業以種植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為主。杜家莊鄉的鄉村建設頗具特色,村莊規劃整齊,道路寬敞。這裡的村民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民間藝術活動豐富多彩,如剪紙、麵塑等手工藝品製作。香樂鄉位於平遙縣西部,是平遙縣的農業大鄉,農業生產以糧食作物和蔬菜種植為主。香樂鄉的農業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農產品種植基地和加工企業。同時,香樂鄉也有著豐富的民間文化活動,如傳統的戲曲表演、民間舞蹈等,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平遙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那時便已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相傳這裡曾是帝堯的封地,被稱為古陶地。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置縣平陶,屬太原郡 。西漢時,增設京陵、中都二縣,與平陶縣同屬太原郡。王莽“新朝”時,京陵改名為致城,東漢時又恢復舊稱。三國時期,平遙歸魏,屬西河郡。西晉時,隸屬太原國。北魏始光元年(424年),為避太武帝拓跋燾名諱,平陶縣改名為平遙縣,屬太原郡,後遷至京陵縣境,同時廢除京陵縣併入平遙縣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中都縣治遷至榆次縣境,此後平遙縣先後被東魏、北齊、北周控制。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郡制設立州制,平遙屬介州。開皇十六年(596年),析置清世縣,大業二年(606年)又廢入平遙縣。大業三年(607年),廢除州制設立郡制,平遙屬西河郡(介州改)。義寧元年(617年),在介休設介休郡,平遙縣改屬介休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介休郡改為介州,平遙屬介州。武德二年(619年),平遙縣城被劉武周引突厥兵攻陷。貞觀元年(627年),介州廢除,平遙屬汾州。天寶元年(742年),汾州改為西河郡,平遙屬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西河郡又改為汾州,平遙仍屬汾州 。五代十國時期,唐同光元年(923年)後,平遙為後唐統治;晉天福元年(936年)後,歸後晉管轄;漢天福十二年(958年)後,屬後漢;周廣順元年(951年)後,被北漢佔據。北宋初年,平遙仍歸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歸北宋,屬汾州。靖康元年(1126年),金左副元帥率軍6萬進攻汾州平遙縣城,宋援軍5000餘人及居民100餘戶長期抵抗後,城被攻陷。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滅北宋,平遙歸金統治,仍屬汾州,元朝時未變。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水成災,沖垮平遙西城牆,次年進行擴建城池。自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至清朝,平遙縣一直屬汾州府,屬山西省承宣布政使司,又設冀南道駐此。清順治三年(1646年),裁撤冀南道,平遙隸冀寧道,仍屬汾州府。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後,平遙縣直屬於省。民國二年(1913年)3月,省縣之間設道時,屬中路道。民國三年(1914年)6月,屬冀寧道(中路道改)。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山西廢除道制後,平遙縣直轄於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13日,日軍侵佔平遙,縣城淪陷。同年4月,在縣內彭坡頭村建立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領導,後屬太嶽區一專區管轄 。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適應抗日戰爭需要,以同蒲鐵路為界,實行南北分治,在鐵路北境建立平介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同蒲鐵路北平遙境及介休、汾陽、孝義三縣部分地區),屬太嶽專署管轄。1942年5月,劃歸晉西北行政公署八專區,實際由中共晉西南工委統一領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鐵路南境的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改為平遙縣民主政府,仍屬太嶽區一專區,平介縣屬呂梁行署七專區管轄。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13日,平遙解放。8月,平遙縣屬晉中區,同月,平遙縣城關區升級為平遙市(縣級),與平遙縣同屬晉中行政公署第三專區。10月,平介縣撤銷,鐵北地區復歸平遙縣。1949年2月,平遙縣、平遙市同屬太原三專區。1949年8月10日,平遙市撤銷,恢復平遙縣城關區,屬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8月,屬榆次區專員公署。1955年2月,屬榆次專員公署。1958年11月,屬晉中專員公署。1968年9月,屬晉中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5月,屬晉中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晉中撤地設市,10月,晉中地區行政公署改為晉中市人民政府,平遙縣隸屬於晉中市。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平遙孕育出了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侯士敏,1894年出生於平遙縣寧固鎮營裡村,是中國共產黨黨團組織的創始人之一,也是領導山西革命運動的核心人物。他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山西地區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其革命精神和堅定信念激勵著無數後人。李予昂,1901年出生於平遙縣西達蒲村,他曾擔任《天津好報》社名譽社長、延安抗大總校三分校秘書、秘書主任等職務。在革命戰爭年代,李予昂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1956年,他當選為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李舜琴,1902年出生於平遙縣淨化村,是中國共產黨員。他創辦了《新時代》雜誌,積極宣傳進步思想,為推動社會變革發揮了積極作用。1926年6月,李舜琴建立了中共平遙縣支部,為平遙地區的黨組織建設和革命鬥爭奠定了基礎。
平遙擁有眾多令人流連忘返的必遊景點,這些景點承載著平遙的歷史與文化,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平遙古城無疑是平遙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它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 - 公元前782年),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古城總面積2.25平方公里,整體呈龜形佈局,以城牆、街道、店鋪、寺廟、民居構成龐大古建築群。城內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蚰蜒巷,形成“土”字形框架,市樓為軸心,南大街為軸線,體現“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廟、右武廟”的傳統禮制 。平遙城牆周長6162.7米,高10米,設6座城門、72座敵樓和3000個垛口,象徵孔子的72賢人和3000弟子,兼具防禦與文化寓意。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繁華的街市。街道兩側的明清建築儲存完好,古色古香的店鋪裡擺滿了各種傳統手工藝品、特色小吃和紀念品。平遙縣衙是我國儲存最完整的明清縣衙,每日有縣太爺升堂情景表演,生動還原古代司法文化。遊客可以在這裡瞭解古代縣衙的建築佈局、司法制度和官員的日常生活。日升昌票號被譽為“中國現代銀行的鼻祖”,是中國第一家票號,開創了古代銀行業的先河,其東掌模式是現代企業股份制的雛形。走進日升昌票號,彷彿能看到當年晉商們在這裡忙碌的身影,感受到“匯通天下”的商業輝煌。
雙林寺位於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的橋頭村,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寺內儲存了兩千多尊宋、元、明、清時期的彩塑,這些彩塑造型優美,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無論是端莊慈祥的佛像,還是生動活潑的羅漢,都展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鎮國寺位於平遙縣城東北12公里的郝洞村,萬佛大殿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大殿內的佛像莊重肅穆,壁畫色彩鮮豔,雖歷經歲月滄桑,但依然儲存完好,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和佛教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平遙還有許多古剎、寺廟和道觀。平遙城隍廟是一座以供奉城隍神為主,兼奉財神、灶王等俗神的道教廟觀,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的建築風格獨特,飛簷斗拱,雕樑畫棟,體現了道教文化的神秘與莊嚴。殿內的神像造型逼真,周圍的壁畫描繪了道教的神話故事和人間百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平遙文廟歷史悠久,建築規模宏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之一。文廟內的建築佈局嚴謹,有欞星門、大成殿、明倫堂等主要建築。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殿內的匾額、楹聯等書法作品精美絕倫,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清虛觀是平遙古城內最大的道觀,歷史上曾多次修繕和擴建。觀內儲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碑刻,如唐代的老子石像、元代的建築構件等。道觀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環境清幽,是人們感受道教文化的好去處。
平遙的歷史遺址見證了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遷。梁村遺址位於平遙縣嶽壁鄉梁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古遺址。遺址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豐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這些文物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在出土的陶器中,有造型古樸的陶罐、陶鬲,其表面裝飾著繩紋、籃紋等不同紋路,反映了當時先民們的製陶工藝和審美傾向;石器則包括石斧、石鏟等生產工具,展現了當時的農業生產水平 。透過對梁村遺址的考古研究,我們得以窺見數千年前這片土地上先民們的生活圖景,彷彿能看到他們在田間耕作、在窯廠製陶的忙碌身影,為探尋平遙遠古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平遙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平遙推光漆器製作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推光漆器的製作過程複雜,需要經過選料、配料、髹漆、打磨、推光、彩繪等多道工序,製成的漆器光亮如鏡,色彩鮮豔,圖案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平遙牛肉製作工藝同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遙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口感醇厚,久負盛名。其製作工藝獨特,選用優質的牛肉,經過醃製、燉煮等多道工序,使牛肉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達到肉質軟爛、香味濃郁的效果。在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中,平遙的民俗活動更是精彩紛呈。平遙中國年是平遙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之一,每年春節期間,平遙古城內張燈結綵,熱鬧非凡。有傳統的社火表演,如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等,還有民間藝術展示、傳統美食展銷等活動,讓遊客充分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獨特的民俗文化。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也是平遙的一張文化名片,每年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攝影愛好者和藝術家前來參展。攝影大展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攝影作品,促進了攝影藝術的交流與發展,也提升了平遙的國際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
平遙的特色美食讓人垂涎欲滴,是平遙飲食文化的重要體現。平遙牛肉是平遙最著名的美食之一,選用優質的黃牛後腿肉,經過獨特的醃製和燉煮工藝,肉質鮮嫩,鹹香可口,營養豐富。無論是作為下酒菜,還是直接食用,都讓人回味無窮。平遙碗託是一種傳統的麵食小吃,用蕎麵製成,口感爽滑勁道。碗託可以涼拌、熱炒或蘸著調料吃,味道獨特,深受當地人喜愛。莜麵栲栳栳也是平遙的特色美食之一,將莜麵搓成小卷,碼放在籠屜裡蒸熟,形狀酷似蜂窩。莜麵栲栳栳搭配上羊肉臊子或蔬菜滷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水煎包是平遙的傳統早點,以麵粉為皮,豬肉、大蔥等為餡,包成包子後,放入平底鍋中煎至底部金黃,再加入適量的水,燜煮至熟。水煎包外皮酥脆,內餡多汁,一口咬下去,香氣四溢。
曹家燻肘也是平遙不得不提的美味。這道菜以豬肘為主料,先將豬肘用多種香料醃製入味,再經過煮、燻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熏製後的豬肘色澤棕紅,肉質軟糯,薰香味濃郁,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搭配麵餅、蘸上醬料,是當地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招待賓客的佳餚。
平遙油茶是一種傳統的湯羹類美食,以麵粉、芝麻、花生、杏仁等為主要原料。製作時,先將麵粉炒熟,再加入各種堅果、香料,用沸水衝調而成。一碗熱氣騰騰的油茶,散發著濃郁的香味,口感醇厚,營養豐富,尤其在寒冷的冬日清晨,喝上一碗,渾身溫暖舒暢,充滿活力。
長山藥拔絲更是別具風味。平遙盛產長山藥,這種食材質地細膩,口感綿甜。廚師將長山藥去皮切塊,炸至金黃酥脆後,裹上熬製好的糖漿,迅速裝盤上桌。食用時,用筷子夾起山藥塊,糖絲如金絲般連綿不斷,山藥外脆裡糯,香甜可口,甜而不膩,是一道深受男女老少喜愛的甜品。
過油肉作為山西傳統名菜,在平遙也有著獨特的做法。選用精瘦豬肉切片,加入雞蛋、澱粉等醃製後,放入油鍋中滑炒至變色盛出。再另起鍋,放入木耳、玉蘭片、蒜薹等配菜翻炒,最後倒入肉片,加入調料快速翻炒均勻。平遙的過油肉色澤金黃鮮豔,味道鹹鮮聞有醋意,肉質外軟裡嫩,配菜脆爽可口,是一道下飯的絕佳菜餚。
如果計劃前往平遙旅遊,以下旅遊指南攻略能助力遊客深度領略這座古城的魅力。
交通方面:平遙的交通十分便利,遊客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乘坐飛機的遊客,可先抵達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機場有直達平遙古城的大巴車,車程約2小時;也可在機場租車自駕,沿京昆高速、大運高速行駛,路況良好,方便快捷。乘坐火車的遊客,可選擇到平遙站或平遙古城站。平遙站位於平遙縣城內,距離平遙古城較近,出站後步行或乘坐計程車幾分鐘即可到達古城;平遙古城站是高鐵站,距離古城約9公里,出站後可乘坐108路、202路等公交車前往古城,也可選擇打車,費用約20元左右。此外,平遙縣內還有公交車、計程車和共享單車等交通工具,方便遊客在各景點間穿梭。若想更自由地遊覽周邊景點,租車自駕也是不錯的選擇,當地有多家租車公司可供選擇。
住宿方面:平遙的住宿選擇豐富多樣。喜歡感受古城氛圍的遊客,可選擇住在古城內的客棧。這些客棧大多由明清時期的四合院改造而成,青磚灰瓦、雕樑畫棟,古色古香。客棧內部裝修典雅,房間佈置溫馨舒適,有的還配備傳統的土炕,讓遊客體驗地道的北方生活。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能滿足不同遊客的預算需求。若追求現代化設施和便捷的交通,可選擇住在古城外的酒店。古城周邊分佈著各類星級酒店、商務酒店和快捷酒店,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完善,部分酒店還提供免費接送站服務。此外,平遙還有一些特色民宿,位於周邊鄉村,環境清幽,適合喜歡寧靜、親近自然的遊客,在這裡可以體驗鄉村生活,品嚐農家美食。
行程規劃方面:若時間緊湊,僅有一天時間遊覽平遙,建議清晨先前往平遙古城牆。此時遊客較少,可在城牆上漫步,欣賞古城全貌,感受歷史的滄桑。隨後前往平遙縣衙,觀看縣太爺升堂表演,瞭解古代的司法制度和官府文化。中午在古城內的餐館用餐,品嚐平遙特色美食。下午參觀日升昌票號,瞭解晉商輝煌的金融歷史,接著遊覽協同慶錢莊,感受古代錢莊的運作模式。傍晚時分,登上古城的市樓,觀賞古城美麗的日落景色。晚上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欣賞古城的夜景,古城內的燈籠亮起,營造出溫馨浪漫的氛圍,還可選擇觀看一場《又見平遙》實景演出,透過精彩的表演深入瞭解平遙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
若有兩天時間,第一天可按照上述一天的行程安排遊覽。第二天上午前往雙林寺,欣賞精美的彩塑藝術,感受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中午在雙林寺附近的餐館用餐後,下午前往鎮國寺,參觀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萬佛大殿,領略古代建築的獨特魅力。若還有多餘時間,可前往平遙周邊的文峪河國家溼地公園,感受自然風光,放鬆身心。
若時間充裕,可安排三天以上的行程。除了遊覽上述主要景點外,還可深入體驗平遙的民俗文化。例如參加平遙推光漆器製作工坊,親手製作一件屬於自己的漆器工藝品;或者前往平遙的傳統村落,如梁村、橫坡村等,感受鄉村的寧靜與古樸,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可將周邊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納入行程,對比不同晉商大院的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更全面地領略晉商文化的魅力。
購物方面:平遙有許多特色商品值得購買。平遙推光漆器是必選的紀念品,精美的漆器首飾盒、屏風、花瓶等,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是極具藝術收藏價值。平遙牛肉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市面上有真空包裝的平遙牛肉,方便攜帶和儲存。此外,平遙的剪紙、皮影等民間手工藝品也獨具特色。平遙剪紙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鮮豔;平遙皮影雕刻精美,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這些手工藝品都能讓遊客把平遙的文化記憶帶回家。還有平遙的長山藥製品,如山藥粉、山藥片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也是不錯的購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