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風韻,昔陽風華
在山西省東境中部,太行西麓的重巒之中,有一座承載著悠久歷史與獨特風情的縣城——昔陽。它的總面積達1954平方千米。全縣下轄5個鎮、5個鄉,每個鄉鎮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與風貌。
鄉鎮簡介
樂平鎮
樂平鎮作為昔陽縣的城關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下轄38個村,城區下轄19個社群居民委員會,像紅旗街社群、松溪路社群等。這裡交通便利,商貿繁榮,街道上店鋪林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保留著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傳統與現代在這裡完美融合。樂平鎮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每逢節日,各種民俗活動便在這裡精彩上演,比如熱鬧的社火表演,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等,讓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現出昔陽的傳統文化魅力。
大寨鎮
大寨鎮地處昔陽縣中南部,區域面積178.84平方千米。這裡以“農業學大寨”精神聞名遐邇,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寨人憑藉著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創造了農業發展的奇蹟,成為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如今來到大寨鎮,仍能看到壯觀的梯田風光,那層層疊疊的梯田,彷彿是大地的指紋,記錄著大寨人曾經的拼搏歲月。大寨展覽館裡陳列著當年的珍貴文物和圖片,生動地展示了大寨的發展歷程。陳永貴故居也保留著當年的模樣,讓人可以一窺這位傳奇人物的生活點滴。大寨鎮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在不斷發展鄉村旅遊,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參觀學習。
皋落鎮
皋落鎮歷史久遠,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年)晉獻公命太子申生討伐東山皋落氏,此地便開始在歷史中留下痕跡。它地處昔陽縣東部,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大部分海拔在900米 - 1300米之間。這裡自然風光優美,有著全縣降水量最多的地帶,達700毫米以上,滋養著茂密的森林和豐富的植被。皋落鎮的農業也頗具特色,種植著各種農作物,其中一些特色農產品深受市場歡迎。鎮裡還保留著一些傳統村落,古民居錯落有致,建築風格獨特,體現了昔陽的傳統建築特色。
沾尚鎮
沾尚鎮位於昔陽縣西部,這裡山水相依,景色秀麗。沾尚鎮有著豐富的水資源,河流清澈見底,為當地的農業灌溉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這裡的生態環境良好,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沾尚鎮的經濟以農業和林業為主,農產品品質優良,林業資源也得到了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鎮裡還有一些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見證了昔陽的歷史變遷。
東冶頭鎮
東冶頭鎮位於昔陽縣東北部,在趙、韓、魏三家分晉後,境域屬趙國時,趙就在這裡築戍守土城,北靠山,南向水,稱昔陽城,可見其歷史地位重要。如今,東冶頭鎮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鄉鎮,它的工業和農業都有一定的發展規模。工業方面,一些小型企業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活力;農業上,主要種植玉米、穀子等農作物,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養殖產業。東冶頭鎮的自然風光也十分迷人,山巒起伏,景色宜人,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趙壁鄉
趙壁鄉是昔陽縣重點產糧區,耕地面積達8.5萬畝,糧食年產量超過了1億斤,佔全縣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主要種植玉米、穀子、小雜糧,素有“米糧川”之稱。這塊土地人才輩出,金代狀元楊雲翼、明代尚書喬宇、民國法學家王谷等歷史人物都出自這裡,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趙壁鄉的傳統美食也頗具特色,像香脆酥軟的吊爐燒餅,薄如紙片、入口香酥、可長期儲存的壓餅等,讓人垂涎欲滴。如今,趙壁鄉以農業為基礎,透過“種植+”模式,延伸產業鏈,形成了肉兔、生豬、菌類等特色產業,同時依託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積極推動文旅融合。
界都鄉
界都鄉地處昔陽縣中部,這裡生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界都鄉的農業以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農產品綠色無汙染,深受消費者喜愛。鄉內有一些古老的村落,保留著傳統的民俗文化和建築風格。界都鄉還注重生態保護和旅遊開發,一些自然景觀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賞遊玩,如美麗的山川、清澈的溪流等,讓人陶醉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孔氏鄉
孔氏鄉位於昔陽縣東南部,與河北省接壤。這裡地形複雜,多山地丘陵,但也因此擁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孔氏鄉的森林覆蓋率較高,自然資源豐富,有著許多珍稀的動植物。鄉內的居民以農業和林業為生,他們守護著這片土地,傳承著古老的生活方式。孔氏鄉的民俗文化也十分豐富,每逢節日,村民們都會舉行各種傳統活動,如民間舞蹈、戲曲表演等,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都鄉
三都鄉位於昔陽縣南部,這裡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一些古老的寺廟和歷史遺蹟。三都鄉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近年來,三都鄉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比如,一些村莊利用自身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開發了農家樂等旅遊專案,吸引了周邊城市的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
李家莊鄉
李家莊鄉位於昔陽縣北部,它與縣城相鄰,地理位置優越。李家莊鄉的工業和農業發展較為均衡,工業上有一些小型加工廠,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農業方面,主要種植蔬菜、水果等,供應縣城市場。鄉內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教育、醫療等條件不斷改善。李家莊鄉還注重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了各種文化活動,豐富了居民的業餘生活。
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昔陽曆史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開拓耕耘。夏朝時屬河西,商朝屬微,周時屬肥子國,春秋時為東山皋落氏之國,秦時屬上黨。東漢建安末年(219年)為樂平郡,隋大業初年改為樂平縣。此後歷經多次演變,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定名為樂平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昔陽縣。1938年5月,昔陽分東西兩縣,1945年8月22日縣城解放,9月1日昔東、昔西久分重合,成立昔陽縣人民政府。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昔陽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這裡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從唐至清共考取舉人進士137名。20世紀50年代,湧現出了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朵小金花等一批文藝人才,全國農民作曲家史掌元創作的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紅遍大江南北。昔陽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像路家峪的拉話、田川的跑炮、昔陽迓鼓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昔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代代相傳。此外,昔陽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節日習俗,如二月二龍抬頭,人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歷史人物
喬宇
喬宇(1463 - 1531)字希大,樂平(今昔陽)橫山人。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中進士,此後在仕途上不斷進取。他曾任禮部主事、吏部郎中、太常卿等職。武宗即位後,他親歷軍民憂患,條陳“恤邊民,厚邊軍,廣儲蓄,省科派,慎守令,重祀典”六計上奏,均被採納,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為民著想的情懷,仕林稱其有良吏之風。正德年間,面對劉瑾專權,多數大臣攀附結黨,喬宇卻恬然自守,獨不染指。劉瑾事敗後,喬宇受到重用,先後擔任南京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要職。他在任上條陳宿弊,更改舊章,常以明室振興為己任,其雄才抱負得以施展。喬宇一生好學,為文深沉濃郁,意境坦蕩,為詩雋雄豪放,渾然自得,時稱北方文苑之魁,其文稿《喬莊簡公文集》《遊嵩集》等刊留至今。
趙紱
趙紱號懷東,樂平(今昔陽)皋落人,生於嘉靖丙寅(公元1566年)。他自幼命運坎坷,喪父失兄,卻肩負起家庭重擔,且志向不俗,讀書奮發穎悟。萬曆丁酉(公元1597年)鄉薦高魁,甲辰(公元1604年)中進士,丁未(公元1607年)赴都謁選,授直隸廬龍知縣。他為政有方,治績稱最,因而癸丑(公元1613年)遷升南京陝西道監察御史,天啟辛酉(公元1621年)升通政司右參議,丁卯(公元1627年)轉授通政,同年2月13日為九卿科道會推,奉旨任兵部左侍郎。時值魏忠賢專權,官員到卿貳者都需先赴其私邸拜謁酬謝方可就任,而趙紱性格剛直,不為權勢所屈,獨不前往拜謝,因此遭魏忠賢懷恨報復。魏忠賢派人密輯其行蹤,企圖中傷,但因朝閣眾大臣竭力排解而未能得逞。之後,魏黨更是捏造是非,架空趙紱。熹宗駕崩後,魏黨被緝拿,趙紱才得以歸任。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趙紱因病告退,旋“沐恩”加正卿銜。離京還鄉時,百官奉敕於東華門賜酒餞行。癸酉(公元1633年),農民起義軍進入樂平,趙紱為維護明王朝,負隅頑抗,最終失敗跳崖自盡。
李躍淵
李躍淵字海門,號見龍,山西樂平縣(今昔陽縣)人。他年少時就勤學弓馬,奮發上進。嘉慶已卯(公元1819年)領鄉芥到山西撫標效力,因其弓馬嫻熟,臂力過人,深受上司垂青,被委任為左營千總。已醜(公元1829年)舉進士,奉旨任營守備,並被准予歸裡省親。在此期間,他鑽研兵法,博覽諸家兵書,為興幫強兵刻苦用功。戊戍年間(公元1838年)李躍淵赴部供職,被選授浙江處州鎮鎮標左營守備。浙江地處東南沿海,是國家門戶要地,但當時清政權腐朽,軍備廢馳。李躍淵赴任後,整頓軍紀,撫慰士卒,嚴管糧餉,使軍隊征戰能力得以提高。己亥(公元1839年)冬受委代理龍泉丸遊擊,他大抓操演,嚴整軍風,對犯科士卒嚴以懲處,寬以體恤,深得軍心。庚子(公元1840年)春,受委麗水營都司。同年五月,英國艦隊入侵廣東,後北上攻陷定海,李躍淵奉檄隨徵收復定海,所部於石浦防守數月後歸鎮海大營。辛丑(公元1841年)正月,他奉命赴招寶山查驗大炮,不慎被軋傷足趾骨,卻為激揚軍威,談笑自若。同年八月,英國進攻道頭,李躍淵率部防守,後轉攻曉峰嶺,他率部堅守,鏖戰晝夜不停。他與士卒同甘共苦,激勵著將士們計程車氣。最終,在英軍大批後續部隊趕到,火藥竭盡、增援無望的情況下,李躍淵多處負傷,仍奮勇殺敵,直至壯烈犧牲。道光皇帝為表彰他在戍疆守土戰鬥中的忠勇精神,下詔贈封他為昭武尉,祭葬恤蔭 。
二等功臣張巖
張巖是山西晉中市昔陽縣人,1976年入伍,1979年參戰,時任149師總機班班長。在自衛還擊作戰中,她帶領總機班女兵們跟隨部隊戰鬥。在連續幾晝夜的風風雨雨中,九個年輕的女戰士用雨衣包住機器,自己卻淋得全身透溼。在槍林彈雨中,在深山密林裡,在濃霧茫茫的夜晚,她們分成三個電話站,不怕苦累,無懼敵人炮火,堅持晝夜值班,架設內部線路三十一公里,接轉電話一萬四千六百六十六次無差錯,為戰鬥勝利做出重大貢獻。張巖個人榮立二等戰功,所帶總機班榮立集體一等功,她的英勇事蹟展現了昔陽兒女的無畏精神。
必遊景點
大寨景區
大寨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以其獨特的“農業學大寨”精神聞名遐邇。這裡的梯田風光令人震撼,層層疊疊的梯田沿著山坡蜿蜒而上,彷彿是大自然與人類共同創作的壯麗畫卷。來到大寨,可以參觀大寨展覽館,館內透過豐富的文物、圖片和資料,生動地展示了大寨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創業歷程,讓人深刻感受到那個特殊時代的精神力量。陳永貴故居也值得一去,在這裡可以瞭解陳永貴這位大寨傳奇人物的生活點滴,感受他樸實無華的品質。此外,大寨的鄉村風光也十分迷人,寧靜的村莊、清新的空氣,讓人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龍巖大峽谷
龍巖大峽谷位於太行山中段的主脊西側,這裡山水相依,峽谷深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峽谷內溪流潺潺,清澈見底,溪水在峽谷中蜿蜒流淌,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峽谷兩側的山峰陡峭險峻,怪石嶙峋,形態各異,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龍巖大峽谷是徒步探險、攝影觀光的理想之地,沿著峽谷中的小徑前行,彷彿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既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又能體驗到探險的樂趣。在峽谷中還可以看到許多珍稀的植物和動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奧秘。
西南溝村毛家大院
毛家大院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雖然歷經歲月滄桑,但儲存基本完整,現有房屋120餘間,窯洞20餘孔。毛氏家族是清代後期太行山一帶的名門大戶,毛家大院的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和窯洞的特點,彰顯著昔日的輝煌。走進毛家大院,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院子裡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瞭解毛氏家族的興衰變遷。
昔陽縣紅旗一條街
紅旗一條街充滿了濃厚的時代氣息,街道兩旁的建築保留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風格。漫步在這條街上,彷彿回到了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紅色的標語、老式的店鋪,讓人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歷史。街道上有一些特色小店,售賣著具有時代特色的紀念品和傳統手工藝品,可以在這裡挑選一些作為旅行的紀念。在紅旗一條街,還能品嚐到昔陽的一些特色小吃,感受當地的飲食文化。
古剎、寺廟、道觀
石馬寺
石馬寺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石窟造像與寺廟殿堂融為一體,佛教文化深厚。石馬寺始鑿於北魏,現存摩崖造像1300餘尊,這些造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寺內的建築風格獨特,既有北魏時期的古樸典雅,又有後世修繕時的精緻細膩。走進石馬寺,彷彿進入了一個佛教藝術的殿堂,能讓人感受到古代藝術的魅力和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裡,還可以聆聽寺廟裡的晨鐘暮鼓,感受那份寧靜與祥和。
崇教寺
崇教寺始建於北宋,元代建築構件儲存完好,是研究中國元代建築歷史的重要例項,歷史文化價值極高。崇教寺的建築風格體現了元代建築的特點,斗拱碩大,樑架結構簡潔而穩固。寺內儲存著一些珍貴的佛教文物和壁畫,雖然歷經歲月的侵蝕,但依然能看出其精美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來到崇教寺,不僅可以欣賞到古老的建築,還能瞭解到佛教文化在昔陽的傳承與發展。
歷史遺址
大梁口長城嶺位於山西昔陽縣和河北贊皇縣嶂石巖交界處,一腳踏兩省,是一處歷史悠久的軍事防禦遺址。這裡視野開闊,風景壯麗,有高山有草地,還有太行一號公路,是自駕遊網紅打卡點。站在長城嶺上,彷彿能看到古代士兵在這裡戍守邊疆的身影,感受到歷史的滄桑變遷。長城嶺見證了昔陽在歷史上的重要軍事地位,也成為了人們瞭解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的視窗。
民俗風情
昔陽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傳統節日裡,各種民俗活動精彩紛呈。比如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燈籠,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充滿了溫馨的氛圍。元宵節時,昔陽會舉辦熱鬧的社火表演,有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等節目,人們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盡情表演,展現出濃濃的節日氣氛。二月二龍抬頭,昔陽人有剃龍頭、吃龍食等習俗,寓意著新的一年鴻運當頭。此外,昔陽的民間藝術如路家峪的拉話、田川的跑炮、昔陽迓鼓等也極具特色,拉話以其獨特的說唱形式講述著昔陽的故事,跑炮則是一種熱鬧的民間慶祝活動,昔陽迓鼓的表演極具震撼力,表演者身著傳統服飾,手持鼓槌,在鏗鏘有力的節奏中,鼓點整齊劃一,身姿矯健灑脫。鼓點聲時而如萬馬奔騰,時而似細雨綿綿,透過節奏的變化演繹不同的故事場景,圍觀群眾無不沉浸其中。這種傳承百年的民間舞蹈,不僅是藝術的展示,更承載著昔陽人對生活的熱愛與祈願。
在昔陽的鄉村,婚喪嫁娶的習俗也別具一格。婚禮當天,新郎迎親隊伍浩浩蕩蕩前往女方家,沿途少不了熱鬧的吹打樂。新娘身著傳統嫁衣,頭戴鳳冠霞帔,在伴娘的簇擁下,遵循“跨火盆”“拜天地”等古老儀式,寓意驅邪避災、開啟新生活。而喪葬禮俗則莊重肅穆,從報喪、守靈到出殯,每個環節都嚴格遵循傳統流程,體現著昔陽人對逝者的敬重與對生死的敬畏。
昔陽的民間手工藝同樣值得一提。剪紙藝術在當地頗為盛行,心靈手巧的婦女們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便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皆在剪刀的上下翻飛間躍然紙上,這些剪紙作品常被貼在窗戶、門上,為生活增添喜慶氛圍。此外,昔陽的麵塑技藝也獨具匠心,逢年過節或家中有喜事時,人們會用麵粉塑造出各種造型,如壽桃、面魚、生肖動物等,不僅造型精美,還寓意吉祥,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特色美食
昔陽的美食極具地域特色,每一道佳餚都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吊爐燒餅是當地的經典小吃,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香脆口感聞名。燒餅製作時需將麵餅置於吊爐內,上下用炭火烘烤,烤出的燒餅外皮金黃酥脆,內裡柔軟多層,芝麻香氣四溢,無論是單吃還是夾上滷肉、雞蛋,都令人回味無窮。
壓餅也是昔陽的特色美食之一,這種餅薄如紙片,口感酥脆,可長期儲存。製作壓餅的原料簡單,主要是麵粉、芝麻和鹽,透過特殊的工具壓制烘烤而成。閒暇時,當地人常將壓餅當作零食,搭配茶水食用,清脆的咀嚼聲與茶香交織,是愜意的享受。
抿格鬥作為昔陽的傳統麵食,深受當地人喜愛。其製作方法是將豆麵或白麵等和好後,放在特製的抿床(帶有許多小孔的工具)上,用手擠壓,麵條便從小孔中漏下,形似蝌蚪,因此得名。抿格鬥口感爽滑筋道,可搭配各種滷汁或湯汁食用,常見的有西紅柿滷、炸醬滷,或是澆上羊肉湯、酸菜湯,滋味豐富,營養均衡。
油柿子是昔陽的特色糕點,因外形酷似柿子而得名。它以白麵、紅糖、胡麻油為主要原料,經發酵、成型、油炸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油柿子色澤棕紅,外皮酥脆,內裡軟糯香甜,甜而不膩,且久放不壞,過去常作為走親訪友的禮品,承載著濃濃的鄉情。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昔陽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不同季節各有景緻。4 - 10月是最佳旅遊時段。春季(3 - 5月),萬物復甦,龍巖大峽谷的山花次第開放,漫山遍野一片絢爛;大寨景區的梯田開始煥發生機,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季(6 - 8月),昔陽氣候涼爽宜人,平均氣溫在23c左右,是避暑的絕佳去處,遊客可在此享受山間的清涼,參與峽谷漂流等戶外活動。秋季(9 - 11月),紅葉漫山,西南溝村毛家大院在紅葉的映襯下更顯古樸典雅,此時也是品嚐昔陽特色農產品的好時節。冬季(12 - 次年2月)雖較為寒冷,但大雪過後,整個縣城銀裝素裹,石馬寺、崇教寺等古建築在白雪覆蓋下更具韻味,適合喜歡冰雪景觀與人文古蹟深度遊的遊客。
交通指南
- 外部交通:乘坐火車的遊客可先抵達太原站或石家莊站,再換乘長途客車前往昔陽。太原長途汽車客運東站、石家莊客運總站均有發往昔陽的班車,車程分別約2 - 3小時、3 - 4小時。選擇自駕的遊客,可經京昆高速、天黎高速等抵達昔陽,沿途道路狀況良好,路標清晰。
- 內部交通:縣城內有公交、計程車等交通工具,前往大寨景區、紅旗一條街等縣城周邊景點,可乘坐公交或打車。若要前往龍巖大峽谷、皋落鎮等較遠鄉鎮,建議租車或包車出行,方便靈活安排行程。
住宿推薦
- 縣城區域:追求舒適便捷的遊客,可選擇入住昔陽縣城的星級酒店,如昔陽國際酒店等,這類酒店設施齊全,提供健身房、餐廳等配套服務,交通便利,臨近商業街,購物用餐方便。預算有限的遊客,縣城內的快捷酒店和民宿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昔陽印象民宿,價格親民,部分民宿還提供特色農家早餐,能體驗當地生活。
- 景區周邊:想深度體驗鄉村生活的遊客,可選擇在大寨景區附近的農家院住宿,如大寨人家農家院,可品嚐地道農家菜,感受淳樸民風,清晨還能漫步在大寨梯田,欣賞田園風光。龍巖大峽谷周邊也有少量民宿,適合計劃徒步探險的遊客,便於一早進入景區遊覽。
行程規劃
- 一日遊:時間緊湊的遊客可選擇一日遊。上午前往大寨景區,參觀大寨展覽館、陳永貴故居,領略“農業學大寨”精神;中午在景區附近品嚐昔陽特色美食;下午遊覽紅旗一條街,感受濃厚的時代氣息,選購特色紀念品後返程。
- 兩日遊:第一天,上午遊覽石馬寺,欣賞精美的石窟造像與古建築;中午前往縣城用餐,稍作休息後,下午前往西南溝村毛家大院,感受清代建築的魅力。晚上返回縣城住宿,品嚐昔陽特色小吃。第二天,全天遊覽龍巖大峽谷,徒步欣賞峽谷風光,體驗探險樂趣,下午返程。
- 三日遊及以上:除上述景點外,可安排一天前往皋落鎮,參觀古老村落,感受當地民俗文化;再用一天時間前往崇教寺,深入瞭解元代建築歷史,之後前往趙壁鄉,體驗“米糧川”的農耕文化,品嚐吊爐燒餅、壓餅等特色美食。若時間充裕,還可前往界都鄉、孔氏鄉等鄉鎮,探索更多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深度感受昔陽的風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