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區地處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脈中段西側,東與汾陽、文水為鄰,西隔黃河與陝西吳堡相望,南接中陽、柳林,北連方山、臨縣,全區總面積1324平方千米。作為呂梁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既承載著千年歷史的厚重,又煥發著現代城市的活力,多樣的地貌、豐富的人文與獨特的民俗,共同構成了離石別具一格的地域風貌。
街鎮特色:多元發展的區域拼圖
離石區下轄7個街道、2個鎮、2個鄉,各區域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
街道風貌
鳳山街道位於離石城區北部,因境內的鳳山得名。這裡是離石的文化高地,不僅分佈著眾多學校、圖書館等文化設施,還保留著歷史悠久的鳳山道院。街道內商業氛圍濃厚,世紀廣場周邊商鋪林立,是市民購物休閒的熱門去處。每到夜晚,廣場上燈光璀璨,廣場舞、健身操等活動熱鬧非凡。
蓮花池街道地處城區中心,因蓮花池公園而得名。公園內湖水清澈,亭臺樓閣點綴其間,是市民日常散步休憩的場所。街道以商貿服務業為主,世紀廣場商圈、宏泰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匯聚於此,各類品牌店鋪、餐飲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是離石繁華的商業核心區。
城北街道是離石的交通樞紐與新興發展區域。呂梁火車站、汽車客運總站均坐落於此,太中銀鐵路、青銀高速穿境而過,便捷的交通為區域發展注入動力。近年來,這裡新建了多個現代化住宅小區和產業園區,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逐步成為宜居宜業的新城區。
田家會街道位於城區東部,以工業發展為特色。轄區內分佈著多個工業園區,形成了以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為主的產業叢集。同時,田家會街道的農業也頗具亮點,部分村莊發展特色種植,如草莓、葡萄採摘園,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體驗田園樂趣。
交口街道地處城鄉結合部,兼具城市與鄉村的雙重特色。這裡既有現代化的商業街和住宅小區,也保留著大片農田。當地村民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鄉村旅遊,農家樂、鄉村民宿逐漸興起,讓遊客在感受城市便捷的同時,也能體驗鄉村的寧靜與淳樸。
西屬巴街道是離石的工業重鎮,煤炭、焦化等傳統產業曾佔據重要地位。近年來,在產業轉型的推動下,逐步向清潔能源、新型材料等領域拓展。街道內的工業園區經過升級改造,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保護。
紅眼川鄉位於離石區東南部,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良好。這裡森林覆蓋率較高,空氣清新,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當地依託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建設了徒步棧道、觀景平臺等設施,遊客可以漫步山林,欣賞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同時,紅眼川鄉還以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作物為主,特色農產品品質優良,市場前景廣闊。
坪頭鄉地處離石西部山區,地勢較高,氣候涼爽。全鄉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種植有土豆、玉米等農作物,養殖牛、羊等家畜。坪頭鄉的自然景觀獨特,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當地開始發展鄉村旅遊,利用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民俗風情吸引遊客。
信義鎮位於離石區東北部,是離石面積最大的鄉鎮。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寶峰山、千年水庫等自然景觀。信義鎮的生態環境優越,是呂梁的“天然氧吧”,夏季平均氣溫比市區低5 - 6c,是避暑的絕佳之地。當地依託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出了田園觀光、戶外拓展、農家體驗等旅遊專案,每逢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此外,信義鎮的特色養殖和種植產業也發展良好,散養的土雞、黑豬,種植的中藥材等農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吳城鎮位於離石區東部,地處交通要道,是離石連線外界的重要門戶。這裡商業活動較為活躍,是周邊鄉鎮的物資集散地。吳城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保留著部分古建築和傳統村落,如吳城古鎮,雖然歷經歲月滄桑,但仍能從斷壁殘垣中窺見昔日的繁華。當地還以發展特色農業為主,種植的小雜糧、蔬菜等農產品品質優良,透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歷史沿革:千年歲月的滄桑變遷
離石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境內出土的石斧、陶罐等文物,證明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期,離石屬晉國,戰國歸趙,為趙國疆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秦統一六國後,置太原郡,離石屬之。
西漢始置離石縣,屬西河郡。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河郡轄36縣,離石為其中之一 。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西河郡治南遷509裡至離石縣,離石成為西河郡的政治中心。漢末,西河郡併入太原郡,離石縣境隨之歸屬太原郡。三國時期,離石為匈奴佔領,兩晉時先後為前趙、後趙、前秦、後燕等政權屬地。
南北朝時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置石州,因境內有離石水(今北川河)而得名,州治設於離石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石州改稱離石郡,轄離石、平夷、定胡等縣。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離石郡為石州,天寶元年(742年)又改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次復為石州,離石縣均為州郡治所 。
宋、金、元時期,石州的建置基本穩定,屬河東道。明洪武三年(1370年),石州屬太原府;明隆慶元年(1567年),為避明穆宗朱載坖諱,改石州為永寧州,離石縣併入永寧州,屬汾州府 。清因明制,仍為永寧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改縣,複稱離石縣,直屬山西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離石是晉綏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199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離石縣,設立縣級離石市;2004年7月,呂梁撤地設市,離石市改為離石區,成為呂梁市的中心城區。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離石湧現出眾多傑出人物。如清代著名廉吏于成龍,雖祖籍山西永寧州(今離石),但他的事蹟和精神影響深遠。于成龍在羅城、合州、武昌等地任職期間,清正廉潔,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他的為官之道和品德風範,成為後世學習的楷模。
人文景觀:自然與歷史的交融之地
北武當山:道教名山的雄渾壯美
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位於離石區東北約80公里處,是中國北方道教聖地之一 。山體由花崗岩構成,主峰香爐峰海拔1986米,高聳入雲。山上奇峰怪石林立,如“龜蛇鬥智”“石豬受難”等,形態逼真,令人稱奇。山間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北武當山的道教建築歷史悠久,始建於唐,盛於明清,主要有真武廟、太和宮等。真武廟內供奉真武大帝,香火旺盛,每年農曆三月三廟會期間,來自各地的香客和遊客雲集於此,熱鬧非凡。遊客可沿著陡峭的石階攀登而上,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道教文化的莊嚴與神秘。
信義歸化村千年水庫
千年水庫位於信義鎮歸化村附近,是一座人工修建的中型水庫。水庫四周群山環抱,湖水清澈見底,碧波盪漾。周邊植被繁茂,綠樹成蔭,生態環境極佳。這裡是離石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遊客可以在水庫邊漫步,欣賞湖光山色;也可以進行垂釣、划船等活動,享受悠閒時光。每到秋季,水庫周圍的樹木層林盡染,紅的、黃的、綠的樹葉倒映在湖水中,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安國寺:古剎中的文化沉澱
安國寺位於離石區西南10公里的烏崖山麓,始建於唐貞觀十一年(637年) ,原名安吉寺,曾為唐代宗李豫的行宮,後由唐代高僧慧遠禪師擴建並改名為安國寺,取“安國安民”之意 。寺院依山而建,層層遞進,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鐘樓、鼓樓、萬佛閣等。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佛像莊嚴肅穆;萬佛閣內有千尊佛像,工藝精湛,令人歎為觀止。寺內現存的碑碣、匾額眾多,其中以明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的《赤壁賦》碑刻最為珍貴。安國寺周圍群山環抱,古樹參天,環境清幽,是一處集佛教文化、建築藝術和自然風光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寶峰山: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的結合
寶峰山位於信義鎮,是離石著名的自然風景區。這裡山勢雄偉,峰巒疊嶂,山上植被豐富,四季景色各異。春季,漫山遍野的山花競相開放,香氣四溢;夏季,綠樹成蔭,是避暑的好地方;秋季,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寶峰山上還有一座寶峰寺,始建於唐代,歷史悠久。寺內建築古樸典雅,寺周有許多石刻、碑記,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遊客可以沿著山間小路攀登寶峰山,欣賞自然風光,參觀寶峰寺,感受佛教文化的薰陶。
離石漢畫像石博物館
離石漢畫像石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以漢畫像石為專題的博物館,館藏漢畫像石400餘塊 。這些漢畫像石主要出土於離石及周邊地區,內容豐富多樣,包括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生產生活等場景,如“伏羲女媧圖”“荊軻刺秦王圖”“農耕圖”等。畫像石採用浮雕、線刻等技法,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研究漢代社會歷史、文化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遊客在博物館內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些珍貴的文物,瞭解漢代的社會風貌和藝術成就。
民俗風情: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離石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傘頭秧歌是離石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街頭巷尾便響起歡快的鑼鼓聲,傘頭秧歌隊伍身著鮮豔的服裝,手持花傘,邊唱邊舞。傘頭是秧歌隊伍的核心,負責領唱,歌詞多為即興創作,內容涵蓋歷史典故、生活趣事、美好祝願等,曲調悠揚,極具感染力。舞者們動作整齊劃一,步伐矯健,展現出離石人民熱情豪爽的性格特點。
離石剪紙也是當地傳統民間藝術的瑰寶。剪紙藝人以一把剪刀、一張紅紙為工具,透過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技藝,剪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圖案,如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吉祥紋樣等。離石剪紙風格粗獷豪放,線條簡潔明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這些剪紙作品不僅用於裝飾家居,還在婚慶、節慶等活動中廣泛應用,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傳統節慶方面,離石人對春節格外重視。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便開始打掃衛生、置辦年貨,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除夕之夜,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守歲,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大年初一,人們穿上新衣,走親訪友,互道祝福。元宵節期間,除了觀看傘頭秧歌表演,還會舉辦花燈會、猜燈謎等活動。街道兩旁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有動物造型、人物造型、花卉造型等,五彩斑斕,美不勝收。人們在欣賞花燈的同時,開動腦筋猜燈謎,增添了節日的樂趣。
此外,離石還有一些獨特的民俗活動,如“叼羊”。這是一項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通常在喜慶節日或豐收時節舉行。比賽時,兩隊騎手爭奪一隻羊,透過激烈的角逐,將羊搶到指定地點者獲勝。叼羊活動不僅考驗騎手的騎術和體力,還體現了團隊協作精神,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特色美食:舌尖上的離石味道
碗團
碗團是離石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之一,以蕎麵為主要原料。製作時,將蕎麵用涼水攪拌成糊狀,倒入碗中,上籠蒸熟。冷卻後,碗團呈半透明狀,質地細膩,口感爽滑。食用時,將碗團從碗中取出,切成小塊,加入辣椒油、醋、蒜泥、香菜等調料,攪拌均勻即可。碗團味道酸辣可口,開胃解膩,是離石人喜愛的街頭小吃,在大街小巷的小吃攤上隨處可見。
合楞子
合楞子也是離石的傳統美食,用土豆製成。先將土豆去皮,擦成細絲,再加入適量的麵粉、蔥花、鹽等調料,攪拌均勻,製成麵糰。然後將麵糰放入蒸籠,蒸至熟透。合楞子口感筋道,土豆香味濃郁,既可作為主食,也可當作菜餚。食用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辣椒油、醋等調料,味道更佳。
抿尖
抿尖是離石人餐桌上常見的麵食。以白麵、豆麵等為原料,將麵粉加水和成軟麵糰,放入特製的抿尖床(一種有許多小孔的工具),用手將麵糰擠壓透過小孔,形成細長的麵條,直接落入鍋中煮熟。抿尖口感軟滑,易於消化,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食用時,搭配各種滷汁,如西紅柿滷、炸醬滷、土豆茄子滷等,再加上蔥花、香菜、辣椒油等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棗糕
棗糕是離石的傳統糕點,以紅棗、麵粉為主要原料。製作時,先將紅棗煮熟去核,搗成棗泥,再加入麵粉、酵母、白糖等,揉成麵糰,發酵後放入蒸籠蒸熟。棗糕色澤紅潤,口感軟糯,香甜可口,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的功效,是離石人喜愛的甜點,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羊雜割
羊雜割是離石的特色早餐。將羊的心、肝、肺、腸、肚等內臟清洗乾淨,煮熟後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入羊骨熬製的高湯,配以蔥花、香菜、辣椒等調料。羊雜割味道鮮美,湯汁濃郁,營養豐富,具有驅寒暖胃的功效,在寒冷的早晨吃上一碗羊雜割,渾身暖和,元氣滿滿。
旅遊指南:暢遊離石的實用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離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最佳旅遊時間為春、夏、秋三季。春季(3 - 5月),氣溫逐漸回暖,萬物復甦,北武當山、寶峰山等地山花爛漫,適合踏青賞花;夏季(6 - 8月),氣候涼爽,信義鎮的千年水庫、安國寺等景區是避暑的好去處,平均氣溫比市區低5 - 6c;秋季(9 - 11月),天高氣爽,離石的山林呈現出五彩斑斕的秋色,同時也是品嚐紅棗、核桃等特色農產品的季節。
交通方式
離石交通便捷,是呂梁的交通樞紐。呂梁大武機場開通了多條國內航線,可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鐵路方面,太中銀鐵路貫穿離石,呂梁火車站可通達太原、西安、銀川等城市。公路交通也十分發達,青銀高速、呼北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交匯於此,從太原到離石駕車約1.5 - 2小時。市內交通有公交車、計程車和網約車,方便遊客前往各個景點。若前往北武當山等偏遠景區,可在離石汽車站乘坐旅遊專線車或選擇包車出行。
住宿建議
離石城區有多種住宿選擇,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高檔酒店如呂梁賓館、世紀廣場附近的星級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適合商務出行和追求品質的遊客;經濟型酒店如漢庭、如家等,價格實惠,價效比高,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在信義鎮等景區周邊,有不少特色民宿和農家樂,遊客可以體驗鄉村生活,品嚐地道的農家美食,感受離石的民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