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忻州市的西北部,黃土高原和黃河流域邊緣地帶,有一座承載著千年歷史與獨特文化的縣城——保德縣。它東依大山與岢嵐相鄰,西隔黃河與陝西府谷相望,南和呂梁興縣毗連,北同河曲接壤,總面積997.5平方公里 ,素有“晉西門戶、秦晉要衝”的美譽。這裡不僅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更是晉陝蒙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陣地。

保德縣下轄5個鎮、6個鄉,每個鄉鎮都有著各自獨特的魅力與故事。

- 東關鎮:作為保德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關鎮人口密集,商業繁榮。這裡街道縱橫交錯,商店琳琅滿目,熱鬧非凡。鎮內有許多現代化的建築,同時也保留著一些古老的街巷,如鐵匠巷、油房巷等,這些古巷見證了東關鎮的歷史變遷,承載著當地人的回憶。東關鎮的黃河碼頭曾經是重要的水運樞紐,如今雖水運的繁華不再,但碼頭遺址依然訴說著往昔的輝煌。每年的傳統節日,鎮上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舞龍舞獅、跑旱船等民俗表演精彩紛呈,吸引著周邊鄉鎮的人們前來觀看。

- 義門鎮:位於保德縣中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義門鎮的名字來源於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有一對義薄雲天的兄弟,為了保衛家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人們為了紀念他們,便將此地命名為義門。鎮內儲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這些建築風格獨特,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義門鎮的農業也較為發達,主要種植玉米、高粱、土豆等農作物,是保德縣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此外,義門鎮的紅棗種植也頗具規模,這裡的紅棗個大、皮薄、肉厚、味甜,深受消費者喜愛。

- 橋頭鎮:地處保德縣東部,因位於一座古老的石橋旁邊而得名。橋頭鎮交通便利,是連線保德縣與周邊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這裡的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等為主的產業體系。橋頭鎮的自然風光也十分秀麗,鎮周邊有許多山巒和河流,山水相依,景色宜人。在閒暇時光,當地居民和遊客常常會來到這裡,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橋頭鎮還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如威風鑼鼓、八音會等民間藝術表演,每逢節日慶典,這些表演便會在街頭巷尾精彩上演。

- 楊家灣鎮:位於保德縣西南部,黃河從鎮邊蜿蜒而過。楊家灣鎮以其獨特的黃河風情而聞名,這裡的黃河水清澈見底,河邊的沙灘細膩柔軟。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壯麗的黃河風光,還可以體驗黃河漂流等水上活動。楊家灣鎮的漁業資源豐富,當地居民以捕魚為生,這裡的黃河鯉魚肉質鮮美,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此外,楊家灣鎮還有許多古老的村落,這些村落儲存著傳統的建築風格和生活方式,是瞭解當地歷史文化的好去處。

- 孫家溝鎮:地處保德縣北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孫家溝鎮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這裡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主要農作物有穀子、豆類、蕎麥等,這些農產品綠色無汙染,口感獨特,深受市場歡迎。孫家溝鎮的自然風光優美,山間綠樹成蔭,溪流潺潺,空氣清新。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孫家溝鎮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開發了許多鄉村旅遊專案,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 腰莊鄉:位於保德縣東南部,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腰莊鄉的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了70%以上,這裡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鄉內有許多珍稀的動植物,如金錢豹、褐馬雞、紅豆杉等,是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方。腰莊鄉的礦產資源也較為豐富,主要有煤炭、鋁土礦等。近年來,腰莊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腰莊鄉的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當地的剪紙、麵塑等手工藝品精美絕倫,體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 韓家川鄉:地處保德縣西部,與陝西省府谷縣隔河相望。韓家川鄉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這裡生活著漢族、蒙古族、回族等多個民族,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韓家川鄉的黃河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有許多與黃河有關的傳說和故事。每年的黃河開河節,韓家川鄉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會在黃河邊舉行祭祀儀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韓家川鄉的農業以種植瓜果蔬菜為主,這裡的瓜果蔬菜品質優良,遠銷全國各地。

- 林遮峪鄉:位於保德縣中部偏南,因地處森林茂密的山谷之間而得名。林遮峪鄉的歷史文化遺蹟眾多,這裡有新石器時代的林遮峪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青銅器、陶器、玉器等,這些文物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林遮峪鄉的自然風光也十分迷人,這裡山清水秀,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漫山遍野的鮮花競相開放,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夏天,綠樹成蔭,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秋天,層林盡染,瓜果飄香,是豐收的季節;冬天,銀裝素裹,宛如一個童話世界。

- 馮家川鄉:地處保德縣北部,黃河在這裡拐了一個大彎,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馮家川鄉的黃河灘塗資源豐富,這裡是許多候鳥的棲息地。每年春秋兩季,大量的候鳥會在這裡停歇、覓食,場面十分壯觀。馮家川鄉的農業以種植小雜糧為主,這裡的小雜糧品種繁多,營養豐富,如小米、綠豆、紅豆等。馮家川鄉的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當地的民歌、二人臺等藝術形式深受人們喜愛,人們常常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裡唱起這些歌曲,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 土崖塔鄉:位於保德縣東部,是一個以山區為主的鄉鎮。土崖塔鄉的地形複雜,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這裡的自然風光原始而古樸,有許多未被開發的自然景觀,如奇峰怪石、幽深峽谷等,吸引了眾多探險愛好者前來探索。土崖塔鄉的經濟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當地的農民主要種植玉米、土豆、蕎麥等農作物,同時也養殖牛、羊、豬等家畜。土崖塔鄉的民俗文化也很豐富,這裡的人們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如春節期間的拜年、元宵節的鬧花燈等。

- 南河溝鄉:地處保德縣南部,是一個以農業和林果業為主的鄉鎮。南河溝鄉的氣候溫暖溼潤,土壤肥沃,非常適合果樹的生長。這裡種植著大量的蘋果樹、梨樹、桃樹等果樹,每到水果成熟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果樹掛滿了果實,果香四溢,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採摘。南河溝鄉的自然風光也十分秀麗,這裡有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和美麗的田園風光,是一個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南河溝鄉的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當地的社火表演、民間手工藝製作等活動豐富多彩,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保德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期,保德屬晉國;戰國時期,歸趙樓煩地;秦代時,屬太原郡;唐代,析嵐州地;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置定羌軍,當時是為了加強西北邊防,因其與府州城隔黃河相望,可有效阻隔夏州李氏、府州折氏、麟州楊氏和豐州王氏這些党項族政權和遼國的聯絡,且這些政權多為羌族後裔建立,故取名“定羌軍”,這也反映了宋代初期中央政權對西北邊疆羌族的態度以及試圖武力征服外族的思想 。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定羌軍改為保德軍。“保德”之名出自《左傳·哀公七年》中“民保於城,城保於德”,與“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意思相近,強調城池完固需以德為上 。改名背後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景德元年,李繼遷在與吐蕃人的作戰中受傷身亡,宋朝免去一大患,同年遼軍南下,宋遼簽訂“澶淵之盟”,此後百餘年兩國無大規模戰事。宋朝或許是想借此改名,表達對和平的期許以及對德行的重視 。

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設保德縣,為保德軍治;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保德軍為保德州;元朝時廢縣;明初廢州改縣,後又復為州;清朝升為直隸州;民國初年廢州為縣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保德歷經多次行政區劃的調整,見證了朝代的更迭和歷史的變遷 。

這片土地孕育了眾多傑出人物。北宋時期,名垂青史的楊家軍就與保德有著深厚淵源,他們英勇抗敵、保家衛國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其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保德人 。

明代的陳奇瑜,保德州人,是明朝末期的重要官員,官至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五省總督,兼理糧餉 。他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著卓越的才能,在任期間,為維護明朝的統治做出了重要貢獻 。

在近現代,保德也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和勞動模範。造林英雄張洪拉,他幾十年如一日地投身於植樹造林事業,帶領當地群眾在荒山上種下了無數的樹木,為改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全國勞動模範,他的事蹟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於環保事業 。

保德縣擁有眾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這些景點各具特色,展示了保德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

- 釣魚臺:位於保德縣西南黃河岸邊,是一處自然與人文景觀完美融合的勝地。這裡有一塊巨大的岩石伸向黃河,形似釣魚臺,傳說為古代仙人垂釣之處。站在釣魚臺上,黃河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河水奔騰不息,波瀾壯闊。周圍的山巒起伏,綠樹成蔭,景色十分迷人。釣魚臺附近還有許多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如古老的烽火臺、摩崖石刻等,這些遺蹟見證了保德的歷史變遷,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 金峰寺:始建於唐代,歷經多次修繕和擴建,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佛教寺廟。寺廟建築風格獨特,氣勢恢宏,寺內儲存著許多珍貴的佛教文物和藝術品,如佛像、壁畫、經卷等。金峰寺的佛像雕刻精美,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壁畫色彩鮮豔,內容豐富,反映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繁榮。每到佛教節日,金峰寺都會舉行盛大的法事活動,吸引著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和參觀 。

- 固城關帝廟:建於清代,是為了紀念關羽而建。這座關帝廟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廟內供奉著關羽的塑像,威武莊嚴。關帝廟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堪稱一絕。廟內的壁畫描繪了關羽的生平事蹟和傳奇故事,生動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固城關帝廟不僅是一座宗教場所,更是一處歷史文化的瑰寶,它承載著保德人民對關羽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

- 林遮峪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青銅器、陶器、玉器等。這些文物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和生活水平。林遮峪遺址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歷史價值 。

保德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

- 民歌:保德民歌是當地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作出來的,歌詞質樸,曲調優美,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這些民歌內容廣泛,涵蓋了勞動、愛情、生活等各個方面,如《刨洋芋》《打櫻桃》等,生動地反映了保德人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保德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樣,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常常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裡響起,成為人們表達情感、傳遞資訊的重要方式 。

- 二人臺:是一種融合了民歌、舞蹈、雜技等多種藝術元素的地方戲曲形式,深受保德人民的喜愛。二人臺的表演形式活潑歡快,語言幽默風趣,通常由一男一女兩個演員表演,他們透過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演繹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二人臺的經典劇目有《走西口》《掛紅燈》等,這些劇目以其精彩的劇情、優美的唱腔和獨特的表演風格,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好評 。

- 社火:是保德縣傳統的民間藝術活動,通常在春節、元宵節等重大節日舉行。社火表演形式多樣,有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抬閣等,場面十分熱鬧。舞龍舞獅是社火表演的重頭戲,表演者們身著盛裝,手持龍燈和獅子道具,透過各種動作和技巧,展現出龍和獅子的威武和靈動;跑旱船的演員們坐在裝飾成船形的道具裡,模仿划船的動作,邊唱邊舞,十分有趣;踩高蹺的演員們腳踩高蹺,在高空中表演各種驚險動作,讓人驚歎不已;抬閣則是由孩子們裝扮成各種歷史人物或神話故事中的角色,坐在特製的閣樓上,由大人抬著遊行,造型精美,別具一格 。

保德縣的美食文化獨具特色,這些美食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濃厚的地方風味。

- 保德油棗:保德油棗是保德縣的特產之一,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這種棗個大、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養血安神、健脾益胃等功效 。保德油棗的製作工藝獨特,經過採摘、篩選、清洗、晾曬、燻烤等多道工序,製成後的油棗色澤紅潤,油光發亮,口感軟糯,香甜可口,是一種美味的休閒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

- 保德羊雜碎:是保德縣的傳統名吃之一,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羊雜碎以羊心、羊肝、羊肺、羊肚等羊內臟為主要原料,經過清洗、煮熟、切碎等工序,再加入粉條、豆腐、香菜、蔥花等配料,煮成一鍋鮮香可口的羊雜碎湯 。保德羊雜碎湯味道濃郁,口感醇厚,羊雜碎鮮嫩爽滑,粉條勁道有嚼勁,豆腐軟嫩可口,香菜和蔥花的香味更是為這道美食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風味 。

- 保德燴菜:是保德縣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常客,也是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燴菜以土豆、白菜、豆腐、粉條等為主要原料,再加入適量的豬肉或羊肉,經過燉煮而成 。保德燴菜的特點是食材豐富,味道鮮美,營養均衡。各種食材在燉煮的過程中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

- 保德抿尖:是一種傳統的麵食,製作簡單,口感獨特。抿尖以白麵、豆麵、蕎麵等為原料,將面和好後,放在特製的抿尖床上,用手按壓,將面抿成細條,直接落入鍋中煮熟 。抿尖煮熟後,搭配上各種調料和臊子,如西紅柿雞蛋臊子、肉醬臊子、酸菜臊子等,味道十分鮮美。抿尖口感爽滑,易於消化,是老人和孩子都喜愛的美食 。

如果你計劃前往保德縣旅遊,可以參考以下旅遊指南攻略:

- 最佳旅遊時間:保德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較快,但多風沙;夏季短暫炎熱,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是旅遊的最佳季節,此時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能品嚐到各種新鮮的水果和農產品;冬季寒冷乾燥,適合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活動,如春節期間的社火表演、元宵節的鬧花燈等 。

- 交通指南:

- 飛機:可以先抵達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然後轉乘長途汽車或火車前往保德縣。也可以選擇抵達榆林榆陽機場或鄂爾多斯伊金霍洛國際機場,這兩個機場距離保德縣較近,再轉乘汽車前往 。

- 火車:保德縣目前沒有火車站,但周邊的岢嵐站、神池站等火車站距離保德縣較近。您可以先乘坐火車到達這些站點,然後再轉乘汽車前往保德縣 。

- 汽車:保德縣有長途汽車站,與周邊城市和鄉鎮都有班車往返。您可以在當地的汽車站查詢班車時刻表,選擇合適的車次前往 。

- 住宿推薦:保德縣城內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如果您想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可以選擇住在一些具有特色的民宿,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在旅遊景點附近,也有一些農家樂提供住宿服務,環境優美,價格實惠 。

行程安排:

- 第一天:抵達保德縣後,前往酒店辦理入住手續,稍作休息。然後前往東關鎮,參觀黃河碼頭遺址,感受昔日水運的繁華。接著遊覽縣城內的古老街巷,瞭解保德的歷史文化。晚上在縣城品嚐保德的特色美食,如羊雜碎、燴菜等 。

- 第二天:前往釣魚臺,欣賞黃河的壯麗景色,參觀周圍的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如烽火臺、摩崖石刻等,感受歷史的滄桑變遷。中午可以在釣魚臺附近的農家品嚐黃河鯉魚等特色菜餚。下午前往金峰寺,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欣賞寺內精美的佛像、壁畫和珍貴的佛教文物。傍晚返回縣城,自由活動,可逛逛當地夜市,購買一些保德油棗等特產。

- 第三天:前往固城關帝廟,領略清代建築的古樸典雅,仔細觀賞廟內精湛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以及生動的關羽生平事蹟壁畫。之後前往林遮峪鄉,參觀新石器時代的林遮峪遺址,在遺址博物館中近距離觀察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深入瞭解保德遠古時期的文明。中午在林遮峪鄉品嚐農家風味餐,體驗鄉村美食。下午前往孫家溝鎮,漫步在田園風光中,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參觀當地傳統村落,瞭解農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風情。晚上可以選擇住在孫家溝鎮的民宿,體驗鄉村住宿。

- 第四天:若正值春秋候鳥遷徙季節,可前往馮家川鄉觀賞黃河灘塗的候鳥群,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隨後前往南河溝鄉,若逢水果成熟季,參與果園採摘活動,體驗收穫的樂趣;若不是水果季,也可漫步在鄉間小道,欣賞田園風光。中午品嚐南河溝鄉的特色農家菜。下午前往韓家川鄉,感受多民族聚居的文化氛圍,聽當地人講述與黃河有關的傳說故事。傍晚返回縣城。

- 第五天:前往義門鎮,參觀明清古建築,瞭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淵源,還可前往紅棗種植園,瞭解紅棗的種植過程。之後前往橋頭鎮,參觀當地的工業企業(若允許參觀),瞭解保德的工業發展情況,也可到周邊山區欣賞自然風光。中午在橋頭鎮用餐,下午前往腰莊鄉,深入森林中徒步,呼吸新鮮空氣,觀賞珍稀動植物。晚上回到縣城,總結此次保德之旅,準備次日返程。

保德縣,這座位於晉西北的縣城,無論是歷史古蹟帶來的厚重感,還是民俗文化呈現的鮮活生命力,亦或是自然風光展現的獨特魅力,都值得人們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在這裡收穫一段充滿驚喜與回憶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