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鎮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 ,地理位置獨特,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的稱號。它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誘人的美食文化,吸引著人們前去探索。

地理與行政區劃

天鎮縣總面積1716平方公里 ,東西最寬52公里,南北最長64公里。縣內地形複雜多樣,山地佔51.2%,丘陵佔28.6%,平原佔20.2% ,最高海拔2106米,最低海拔976米,平均海拔1100米。山地起伏較大,山脈屬陰山山系東延部分,較大的山脈有南洋河北部的環翠山、西洋河(新平堡鎮境內)北部的雙山、縣境東南部的陽門山。

全縣轄5鎮(玉泉、谷前堡、米薪關、逯家灣、新平堡)、6鄉(卅裡鋪、賈家屯、趙家溝、馬家皂、南高崖、張西河) ,172個行政村、16個社群。

玉泉鎮作為天鎮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相對密集,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商業活動繁榮,是全縣發展的核心區域。谷前堡鎮交通便利,其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在物流運輸、農產品集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米薪關鎮以農業為基礎,農產品資源豐富,近年來不斷探索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助力鄉村振興。逯家灣鎮自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大,當地積極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遊,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體驗。新平堡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作為歷史上的軍事要塞,儲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建築和古堡遺址,是研究古代軍事防禦和邊塞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卅裡鋪鄉、賈家屯鄉、趙家溝鄉等鄉鎮,各具特色。卅裡鋪鄉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方面有著一定的規模;賈家屯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發展綠色農業,推動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趙家溝鄉雖然地處山區,但憑藉獨特的山區地貌和自然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旅遊業,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些鄉鎮共同構成了天鎮縣豐富多彩的地域風貌,它們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相互協作,推動著全縣的發展。

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天鎮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存繁衍 。戰國初期,這裡是代國的延陵邑,公元前457年,趙國在此建立延陵縣。晉、北魏時期,成為鮮卑族的封地。唐朝時設定天成軍,遼代開始設立天成縣。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設定天成衛,正統十四年(1449年),鎮虜衛遷至天成衛,二衛同治。清順治三年(1646年),將天成、鎮虜二衛合併為天鎮衛,雍正三年(1725年)改製為天鎮縣 。新中國成立初期,天鎮縣由察哈爾省察南專區歸入山西省雁北專區,1993年7月歸屬大同市人民政府。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天鎮縣作為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遊牧文明的交匯地帶,歷經多次民族融合與文化碰撞。邊塞文化、軍旅文化、農牧文化、佛教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貌。

天鎮縣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歷代統治者都在此修築長城、堡壘,以抵禦外敵入侵。現存的李二口長城、保平堡等長城遺蹟,見證了當年金戈鐵馬的歲月,訴說著邊塞的故事。

當地居民既有從事農業生產的,也有從事畜牧業的,形成了獨特的農牧文化。在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中,人們會舉行盛大的社火表演,演員們身著鮮豔的服飾,表演舞龍、舞獅、高蹺等節目,熱鬧非凡。晉北秧歌也是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其唱腔優美,表演生動,反映了百姓的生活百態和情感訴求。剪紙藝術在天鎮縣也十分盛行,民間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精美的剪紙作品,內容涵蓋人物、動物、花卉等,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佛教文化在天鎮縣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慈雲寺、盤山顯化寺等古剎歷史悠久,建築風格獨特,寺內儲存著眾多珍貴的佛教造像和壁畫,吸引著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參觀。

天鎮縣還湧現出了許多歷史人物,如革命先烈王振翼、閻秀峰等。王振翼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他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閻秀峰在革命戰爭年代,不畏艱險,為家鄉的解放和建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天鎮人。

必遊景點

李二口長城景區

李二口長城景區位於天鎮縣城東北12公里處 ,景區總面積7平方公里,核心面積2.5平方公里。這裡的長城為明代夯土長城,以“奇、偉、雄、絕”聞名,享有“小八達嶺長城”的美譽 。城牆高大厚實,烽火臺、敵樓等防禦設施儲存較為完好,站在長城上,極目遠眺,塞外風光盡收眼底,讓人不禁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每年春秋兩季,是遊覽李二口長城的最佳時節。春季,長城腳下萬物復甦,野花盛開,為古老的長城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秋季,漫山遍野的紅葉與長城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吸引著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捕捉這美麗的瞬間。

慈雲寺

慈雲寺坐落於天鎮古城西街北側 ,被譽為“關北巨剎” 。它始建於唐代貞元年間(785 - 805年),最初名為法華寺 。遼開泰八年(1019年),寺廟進行了重新修葺,規模有所擴大。明宣德三年春至五年夏(1428 - 1430年),進行了大規模重建工程,由天城衛右所千戶熊亮捐資聚財,募工重建,朝廷敕賜更名“慈雲寺” 。清代亦屢有修葺,乾隆十九年(1754年),和碩慶親王請朝廷頒發全部大藏經於慈雲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經書獲准被請到慈雲寺,自此慈雲寺名氣上升,香火愈盛 。

慈雲寺建築風格獨特,氣勢恢宏。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等建築,兩側配以鐘樓、鼓樓、伽藍殿、祖師殿等。大雄寶殿為寺內主體建築,單簷歇山頂,斗拱碩大,梁枋彩畫精美絕倫,殿內供奉著三世佛及十八羅漢等佛像,造型生動,栩栩如生。鐘鼓樓造型典雅別緻,是全國罕見的八角圓形穹廬頂 。寺內還儲存著眾多碑刻,記載了寺廟的歷史沿革和歷代修繕情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盤山顯化寺

盤山顯化寺掩隱在重巒疊嶂之中,環境優美怡人 。清朝乾隆年間,知縣張坊等文人雅士到這裡敬香踏青,見山勢如龍蟠吐珠,起名盤山。顯化寺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時期所建。寺廟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寺內古樹林立,遮天蔽日,漫步其中,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能讓人忘卻塵世的煩惱,尋得內心的寧靜。每到夏季,山間綠樹成蔭,清泉潺潺,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秋季,山上紅葉似火,與古寺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南洋河溼地公園

南洋河溼地公園將自然風光與田園特色完美結合 ,是休閒散步、觀鳥攝影的理想之地。公園內河流蜿蜒,水草豐茂,吸引了眾多候鳥在此棲息、繁衍。每年春秋兩季,大量的天鵝、大雁、白鷺等候鳥在此停留,它們或在水面上嬉戲,或在空中翱翔,為公園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沿著河邊漫步,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周邊的田園風光,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讓人心情愉悅。公園內還設有休閒廣場、健身設施等,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新平堡鎮

新平堡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位於山西也是天鎮縣最北端,東與河北、西和北與內蒙古兩省(區)交界,是真正的“雞鳴聽三省”之地 。在古代因與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相接壤,其歷史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歷代為戰略要地。戰國、秦、漢時代這裡為代郡延陵,到了明代隸屬九邊重鎮大同。因與蒙古部落戰爭頻繁,這裡修築了長城、堡障,並設新平路參將。

公元1571年後,明朝在新平堡開設馬市。如今,十字街頭高聳的玉皇閣是新平堡的標誌性建築。古代在邊鎮中央建玉皇閣,意在祈求天帝保佑平安,而在實際意義上,新平堡作為戍邊重鎮,玉皇閣既可登高望遠,觀察敵情,又可用於指揮作戰。閣下十字相交的道路邊曾是邊境的貿易中心,長城內外的物資在這裡進行交換。少數民族以牛、羊、馬、騾以及皮貨來換取內地的綢緞、布匹、針線等,國家在此設定海關稅務,為明朝創造了貿易收入。當年這裡不僅每年有陰曆七月初三到十四的年度大市,還有每月的月市和小市。

新平堡的商鋪曾經毗連線踵,主要有藥鋪、釀酒、布店、雜貨、點心鋪、鐵匠行、飯鋪等。這裡的大商人有的富甲一方,有的人擁有兩三處鋪面,有的人生意做到了二連浩特、莫斯科等地。如今,沿街儲存較好的古建築無聲地述說著昨日的歷史,漫步其中,彷彿能感受到當年的繁華與熱鬧。

民俗風情

天鎮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中,社火表演是必不可少的節目。社火表演形式多樣,包括舞龍、舞獅、高蹺、旱船、背棍、抬閣等。演員們身著鮮豔的服飾,臉上塗抹著誇張的油彩,在激昂的鑼鼓聲中,盡情地表演,展現出天鎮人民的熱情與活力。其中,高蹺表演最為精彩,表演者腳踩高蹺,做出各種驚險的動作,如跳躍、翻滾、劈叉等,贏得觀眾陣陣喝彩;抬閣表演則是將裝扮成神話人物、歷史故事的兒童固定在特製的閣樓上,由人抬著遊行,閣樓上的兒童隨著音樂的節奏做出各種動作,栩栩如生,讓人讚歎不已。

晉北秧歌是天鎮縣的傳統戲曲形式之一,深受當地民眾喜愛。晉北秧歌起源於民間,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其唱腔優美動聽,曲調豐富多樣,有慢板、快板、流水板等。表演內容多以民間故事、家庭瑣事為主,演員們透過生動的表演,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反映了百姓的生活百態和情感訴求。在農閒時節或重大節日,各村都會組織晉北秧歌表演,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欣賞著精彩的演出,歡聲笑語迴盪在村莊上空。

剪紙藝術在天鎮縣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天鎮剪紙風格粗獷豪放、質樸誇張,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民間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精美的剪紙作品。剪紙內容涵蓋人物、動物、花卉、吉祥圖案等,題材豐富多樣。每逢春節、婚禮等喜慶日子,人們都會將剪紙貼在窗戶、門上、牆壁上,增添節日的喜慶氛圍。剪紙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天鎮人民表達美好願望、傳承文化傳統的重要方式。

特色美食

天鎮豆腐乾

天鎮豆腐乾選用上等黃豆精製而成 ,口感韌勁十足,鹹香可口 。其製作工藝獨特,經過篩選、浸泡、磨漿、煮漿、點滷、壓制等多道工序,製成的豆腐乾色澤金黃,質地緊密,營養豐富。天鎮豆腐乾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切成絲、丁,與黃瓜、香菜等涼拌,還可以炒菜、燉湯,是天鎮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無論是作為零食,還是搭配飯菜,都讓人回味無窮。

天鎮涼粉

天鎮涼粉用當地盛產的土豆加工而成 ,晶瑩剔透,口感爽滑 。製作時,將土豆澱粉加水攪拌均勻,倒入鍋中煮熟,冷卻後切成塊狀或條狀,再加入特製的調料,如辣椒油、醋、蒜汁、芝麻醬等。天鎮涼粉調料獨特,辣椒油香辣可口,醋香濃郁,蒜汁辛辣刺激,芝麻醬醇厚香濃,各種調料相互搭配,使得涼粉味道鮮美,酸辣開胃。在炎熱的夏天,來一碗清涼爽口的天鎮涼粉,既能消暑解渴,又能滿足味蕾的享受。

天鎮豆腐皮

天鎮豆腐皮薄如紙張,筋似皮條,色美味香 。它是將豆漿加熱後,表面形成的一層油皮揭下晾乾而成。豆腐皮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可以涼拌、炒菜、涮火鍋,也可以捲上蔬菜、肉類等食材,做成美味的捲餅。涼拌豆腐皮時,加入黃瓜絲、胡蘿蔔絲、香菜等,再淋上生抽、醋、香油等調料,清爽可口;炒菜時,與肉絲、青椒等一起炒制,味道鮮美;涮火鍋時,豆腐皮吸收了火鍋底料的湯汁,口感豐富,別有一番風味。

天鎮唐杏

天鎮唐杏果實圓潤,果面黃色,硬脆爽口,口感細嫩 ,是天鎮縣的特產水果。天鎮縣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為唐杏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唐杏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等功效。每年夏季,唐杏成熟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杏樹掛滿了金黃的果實,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採摘品嚐。咬上一口,酸甜的果汁在口中四溢,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和豐收的喜悅。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天鎮縣屬大陸性北溫帶乾旱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5 - 10月是最佳旅遊季節,此時天氣較為溫暖,景色宜人。春季,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生機勃勃,適合前往鄉村欣賞田園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夏季,氣候涼爽,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可以到南洋河溼地公園、黑龍寺山林場等地遊玩,享受清涼的夏日時光;秋季,天高雲淡,紅葉滿山,李二口長城、盤山顯化寺等景點在紅葉的映襯下,格外美麗,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冬季,雖然天氣寒冷,但可以去體驗溫泉康養,天鎮溫泉含有多種礦物質,對身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能讓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溫暖與舒適。

交通指南

天鎮縣交通便利,東距北京280公里、張家口85公里,西距大同80公里、呼和浩特200公里,南距離太原360公里 。境內有(北)京—包(頭)鐵路橫穿東西,g512大(同)—張(家口)、s201馬(市口)—走(馬驛)縱橫交錯,大張高鐵、天黎高速公路全部通車 。公路通車總里程為1514.64公里,公路密度為88.16公里/百平方公里,每萬人擁有公路65.68公里 。如果您選擇自駕前往天鎮縣,可以根據自己的出發地,透過高速公路或國道前往;如果您選擇乘坐火車,可以先到達大同站或張家口站,再轉乘汽車前往天鎮縣;如果您乘坐飛機,可以先到達大同雲岡機場,再乘坐機場大巴或計程車前往天鎮縣。

住宿推薦

在天鎮縣,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合適的住宿地點。如果您想住在縣城中心,方便購物和出行,可以選擇一些商務酒店或快捷酒店,如天鎮賓館、漢庭酒店等,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如果您想體驗鄉村生活,可以選擇住在鄉村民宿,如李二口長城附近的民宿,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田園風光,還能感受到濃厚的鄉村文化氛圍;如果您想享受溫泉康養,可以選擇入住溫泉度假村,如天鎮溫泉度假村,在這裡您可以泡溫泉、享受按摩等服務,放鬆身心,緩解疲勞。

美食推薦

在天鎮縣遊玩,一定不要錯過當地的特色美食。除了前面提到的天鎮豆腐乾、天鎮涼粉、天鎮豆腐皮、天鎮唐杏等,還有羊雜湯、黃糕、莜麵栲栳栳等美食值得一試。羊雜湯以羊雜碎為主料,加入粉條、豆腐等,用羊骨湯熬製而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黃糕是用黍子面蒸制而成,口感軟糯,配上素糕菜或肉臊子,味道絕佳;莜麵栲栳栳是將莜麵搓成小魚狀,卷在手指上,再立著碼放在籠屜裡蒸熟,食用時可以蘸上羊肉臊子或蘑菇湯,別有一番風味。您可以在縣城的餐館或小吃攤品嚐到這些美食,感受天鎮獨特的飲食文化。

天鎮縣,這座位於晉北塞上的小城,以其獨特的魅力等待著更多的人去發現、去探索。無論是追尋歷史的足跡,還是欣賞自然風光,亦或是品嚐特色美食,天鎮縣都能給您帶來難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