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冀州區,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地處華北平原腹地,轄區面積918平方公里 ,北距首都北京30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市110公里。它轄7鎮4鄉,包括冀州鎮、周村鎮、碼頭李鎮、西王鎮、官道李鎮、南午村鎮、小寨鄉、門莊鄉、北漳淮鄉和徐莊鄉,共410個村,人口約37萬人。這裡交通便利,邯黃鐵路過境建站,大廣高速擦境而過,周邊300公里內有北京、天津、濟南、鄭州、太原和石家莊等華北六大城市,憑藉高速公路、鐵路或者國道相連,處於石家莊、濟南1小時經濟圈,京津兩小時經濟圈,京九高鐵衡水段建成運營後,冀州更是融入了北京1小時經濟圈。

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冀州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極為深厚。早在4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共同祖先軒轅氏黃帝征服蚩尤、炎帝后定居中原,依山川大勢 “割地布九州”,冀就為九州之一,且居九州之首。從那時起,冀州之名便在華夏大地上閃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上古時期,冀州在多部古籍如《尚書·禹貢》《爾雅》《周禮》中均被列為九州之首,夏商周三代沿襲上古九州劃分,冀州始終佔據重要地位。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信都郡,治信都縣,標誌著冀州作為地方行政區劃的開始。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冀州治所移至信都(今冀州市),自此至民國初年,這裡一直是冀州的核心區域。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冀州歷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但其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長期穩固。

東漢時,公元191年,冀州領9個郡、100餘個侯國(縣),可見其地域之廣和影響力之大。當時,冀州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顯著發展,人口也日益繁盛,成為中原地區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眾多文人墨客、商賈名流匯聚於此,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為冀州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隋大業三年(607年),冀州郡領11縣,行政區劃的調整反映了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需求。隋朝統一全國後,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冀州作為重要地區,其行政範圍的劃分更加細化,有利於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統治和經濟的統籌發展。這一時期,冀州的交通得到進一步改善,大運河的開通使得冀州與其他地區的聯絡更加緊密,商貿往來頻繁,經濟持續繁榮。

唐朝時,621年冀州領信都、堂陽、南宮、棗強、武邑、衡水、阜城、武強、蓚9個縣。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冀州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文化上,儒家思想盛行,教育得到大力發展,信都書院培養了大批人才,為冀州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經濟上,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水利設施完善,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手工業方面,紡織、陶瓷等行業蓬勃發展,產品遠銷各地;商業活動更加活躍,冀州成為南北物資交流的重要樞紐之一。

宋至道二年(996年),冀州領信都、南宮、棗強、武邑、衡水、阜城、蓚7個縣。宋朝時期,雖然面臨著北方政權的威脅,但冀州在經濟和文化上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水平。商業經濟持續繁榮,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許多繁華的商業街和市場。文化方面,詩詞、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在冀州廣泛傳播,湧現出了一批傑出的藝術家和文化名人。同時,冀州的軍事地位也日益重要,成為宋朝抵禦北方入侵的重要防線之一。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升為直隸州,轄今冀縣、衡水、武邑、棗強、南宮、新河6個縣。清朝時期,冀州作為直隸省的重要州級行政單位,其經濟、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中,引進了新的農作物品種,如玉米、紅薯等,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人口增長。商業上,冀州商人活躍於全國各地,形成了頗具影響力的“冀州幫”,他們在金融、貿易、手工業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冀州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文化教育方面,書院、私塾等教育機構眾多,培養了大量人才,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社會風氣淳樸。

1913年,改冀州為冀縣,結束了冀州作為州級行政區劃的歷史。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巨大變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冀縣在新的歷史時期,積極適應社會變革,推進教育、經濟等方面的改革,努力融入現代化程序。

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冀縣“撤縣建市”,冀州市,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冀州市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工業和服務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01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冀州市“撤市建區”,衡水市冀州區,成為衡水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變化標誌著冀州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衡水市的整體發展戰略中,冀州區承擔著重要使命,將在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與衡水市其他區域協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冀州不僅是政治經濟的樞紐,更是文化的搖籃,自古儒風昌盛、人傑地靈。“頭懸樑、自勤苦”的漢代大儒孫敬,以其勤奮好學的精神成為後世楷模,激勵著無數冀州學子奮發向上。東晉高僧釋道安,在佛教傳播和發展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佛學思想影響深遠,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程序。北燕國君馮跋、馮弘,在亂世中建立政權,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和領導智慧,他們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民生和經濟發展的政策,推動了北燕地區的繁榮。北魏改革家馮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改革精神,對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加速了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促進了北方地區的民族大團結和社會進步。這些歷史人物不僅是冀州的驕傲,更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事蹟和精神在冀州大地世代傳頌,成為冀州文化的重要象徵。

近代以來,冀州商幫在京津地區興起,北京全聚德烤鴨創始人楊全仁、金雞鞋油創始人傅秀山等都是冀州商幫的傑出代表。冀州商幫以其誠信經營、勤奮努力的商業精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的成功不僅為冀州贏得了聲譽,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冀州商幫的興起,反映了冀州人民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品質,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鄉鎮簡介

冀州鎮

冀州鎮是冀州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轄村最多的鄉鎮。這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作為全區的核心區域,冀州鎮擁有豐富的商業資源,各類商場、超市、商業街星羅棋佈,滿足了居民和遊客的日常消費需求。同時,冀州鎮的工業發展也較為突出,形成了以裝備製造、複合材料、醫藥化工等為主導的產業叢集,眾多企業在這裡落地生根,為當地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周村鎮

周村鎮,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產業特色。這裡儲存著許多古老的建築和傳統的民俗文化,這些文化遺產見證了周村鎮的歷史變遷,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體驗。在產業發展方面,周村鎮以農業種植和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同時,依託當地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了麵粉加工、棉花紡織等產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農業產業鏈。

碼頭李鎮

碼頭李鎮,因歷史上曾是重要的水運碼頭而得名。這裡地理位置優越,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曾經是冀州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如今,碼頭李鎮雖然水運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依然保留著許多與水運文化相關的遺蹟和傳說。在經濟發展方面,碼頭李鎮除了傳統的農業產業外,還積極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工業方面,形成了以機械製造、建材生產等為主的產業格局。

西王鎮

西王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這裡土地肥沃,氣候適宜,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是冀州區重要的糧食和蔬菜生產基地。近年來,西王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和高效農業,引進了許多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同時,西王鎮還注重農產品品牌建設,打造了多個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這些品牌的農產品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歡迎,提高了西王鎮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此外,西王鎮還積極發展農村電商,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將本地的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拓寬了農民的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

官道李鎮

官道李鎮,歷史上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如今,交通優勢依然明顯,公路、鐵路等交通網路貫穿全鎮,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官道李鎮的產業發展較為多元化,農業方面,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同時發展了特色養殖產業;工業方面,形成了以橡塑製品、五金加工等為主的產業叢集,許多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佔有率;服務業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飲、零售、物流等服務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南午村鎮

南午村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這裡儲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這些建築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南午村鎮的文化底蘊深厚,傳統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這些民俗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生活,也成為吸引遊客的重要資源。在經濟發展方面,南午村鎮以農業和工業為主。農業方面,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果等農作物;工業方面,形成了以紡織、服裝加工等為主的產業格局,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近年來,南午村鎮還積極發展旅遊業,依託古鎮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打造了多個旅遊景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小寨鄉

小寨鄉,是一個充滿田園風光的鄉村。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擁有大片的農田和果園,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蘋果、梨等農作物和水果。小寨鄉以其綠色生態的農業產業而聞名,近年來,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推出了許多以農事體驗、採摘觀光為主題的旅遊專案,吸引了眾多城市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時,小寨鄉還注重農產品的深加工,發展了果汁加工、果脯製作等產業,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了農民增收。

門莊鄉

門莊鄉,是一個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鄉鎮。這裡土地資源豐富,草原廣闊,適宜發展畜牧業。門莊鄉的畜牧業以養牛、養羊為主,養殖規模較大,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優勢。同時,門莊鄉還注重發展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透過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門莊鄉積極探索農業與畜牧業的融合發展模式,透過發展青貯飼料種植、畜產品加工等產業,實現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北漳淮鄉

北漳淮鄉,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這裡有大片的溼地和河流,生態環境優美,是許多候鳥的棲息地,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鳥類愛好者前來觀鳥。北漳淮鄉的文化底蘊也較為深厚,擁有許多歷史遺蹟和傳統民俗文化。在經濟發展方面,北漳淮鄉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近年來,北漳淮鄉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依託溼地資源和文化資源,打造了多個旅遊景點,開發了溼地觀光、民俗體驗等旅遊專案,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旅遊觀光,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徐莊鄉

徐莊鄉,是一個農業基礎較為雄厚的鄉鎮。這裡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良好,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是冀州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徐莊鄉注重農業科技創新,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農業機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同時,徐莊鄉還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透過組織農民開展規模化種植和養殖,提高了農民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在文化建設方面,徐莊鄉注重傳承和弘揚當地的傳統文化,舉辦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鄉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必遊景點

衡水湖

冀州城區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衡水湖 “零距離”。衡水湖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水域、草甸、沼澤、灘塗等完整溼地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這裡湖光瀲灩,生態環境絕佳,被譽為京津冀最美溼地、東南亞藍寶石。衡水湖棲息著310餘種水禽,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就有50多種,如丹頂鶴、白天鵝等。遊客來到這裡,可以乘船遊湖,感受微風拂面,欣賞湖光山色;夏日還能賞荷,看那滿湖的荷花競相綻放,美不勝收;也可觀鳥,看各種珍稀鳥類在天空翱翔、在湖面棲息,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是一處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絕佳勝地。

冀州古城遺址

冀州古城遺址保留了漢代城牆遺蹟,見證了千年歷史滄桑。史書記載,漢高祖劉邦於冀州設信都郡,初建冀州古城。如今在衡水市冀州區北關村,仍能看到一處綿延數百米的漢代夯土城牆,雖殘垣之上佈滿枯草,但當年的雄壯依稀可辨。漫步在古城遺址,彷彿能聽到歷史的迴響,感受到古代冀州的繁華與昌盛,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這裡是探尋歷史、觸控歲月痕跡的好去處。

靈秀山莊

靈秀山莊集園林與仿古建築於一體,是休閒漫步、體驗文化韻味的理想之地。山莊內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湖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嬉戲。仿古建築風格獨特,雕樑畫棟,飛簷斗拱,盡顯古代建築之美。遊客在這裡可以欣賞園林景觀,感受古典園林的精巧佈局;也可走進仿古建築,瞭解古代的建築藝術和文化內涵,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

冀州博物館

冀州博物館展覽面積30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近500件。基本陳列以 “九州之首” 為主題,透過 “文明起源”“煌煌兩漢”“紛呈魏晉”“盛世大唐”“宋遼紛爭”“明清文華” 等8個展區,全面展示了冀州各時期文物遺存、歷史名人和重大事件。走進博物館大廳,一面巨型浮雕牆映入眼簾,浮雕牆上蜿蜒曲折的大河將大禹、冀州鼎、信都書院等富有冀州特色的 “文化符號” 串聯在一起,讓人對冀州歷史有整體認知。館內還設有非遺文創展區,推介田園棉手織布、小燕子剪紙、葫蘆烙畫、景泰藍花絲等特色非遺產品。此外,博物館相繼策劃推出 “追尋歷史足跡 探訪先祖遺址”“千古風流人物,還看冀州” 等研學課程,先後接待省內外研學遊客1萬餘人次,是瞭解冀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視窗。

冀州博覽館

冀州博覽館設立於2017年,展館面積9218平方米,是衡水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冀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陳按照史前冀州、九州之首、光武中興、民族融合、兵家必爭、紅色冀州的時間脈絡,將冀州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及風土人情融會貫通。布展打破傳統手段,以界畫為設計語言,透過場景復原、多媒體互動等形式,生動再現歷史場景。

進入“史前冀州”展區,觀眾能看到冀州大地上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陶罐等文物。這些古樸的器物,無聲訴說著遠古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故事。模擬的原始村落場景中,茅草屋錯落分佈,村民們或在打磨石器,或在燒製陶器,彷彿將時光定格在數千年前。透過多媒體互動裝置,遊客還能親手模擬製作陶器,感受原始手工藝的魅力。

在“九州之首”展區,巨大的沙盤模型展示了上古九州的地理風貌,冀州被置於顯著位置。牆上的圖文資料詳細介紹了冀州在古代九州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名稱的由來和演變。展櫃中陳列著古代典籍中關於冀州的記載,如《尚書·禹貢》的復刻版本,讓遊客直觀感受冀州深厚的歷史淵源。

“光武中興”展區以劉秀在冀州的活動為主線,透過場景復原,再現了劉秀在此地招兵買馬、積蓄力量的歷史場景。展廳中,劉秀的蠟像栩栩如生,周圍計程車兵們整裝待發,彷彿隨時準備奔赴戰場。牆上的壁畫描繪了劉秀與部下商討戰略的畫面,結合多媒體投影,生動展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民族融合”展區展示了冀州在歷史上作為民族交融重要地區的獨特地位。這裡陳列著不同民族的服飾、器物,以及反映民族交流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品。透過多媒體互動螢幕,遊客可以瞭解到鮮卑、匈奴等民族與漢族在冀州地區的交流與融合,感受多元文化碰撞帶來的獨特魅力。

“兵家必爭”展區則突出了冀州在軍事戰略上的重要性。巨大的戰爭沙盤模型展示了冀州在古代歷次戰爭中的關鍵位置,牆上的地圖詳細標註了重要的戰役地點和行軍路線。展櫃中陳列著古代的兵器、盔甲等文物,配合多媒體影片,生動再現了古代戰爭的激烈場景。

“紅色冀州”展區展示了冀州在近代革命歷史中的重要貢獻。展廳內陳列著革命時期的照片、檔案、武器等珍貴文物,牆上的圖文資料詳細介紹了冀州地區的革命歷程和英雄事蹟。透過場景復原,再現了冀中抗日根據地的生活和戰鬥場景,讓遊客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英勇無畏和奉獻精神。

此外,博覽館還設有臨時展覽區,不定期舉辦各類主題展覽,如冀州民俗文化展、書畫藝術展等,豐富遊客的參觀體驗。

古剎、寺廟、道觀

竹林寺

竹林寺位於冀州北關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相傳,竹林寺始建於唐代,原名“法海寺”,後因寺周遍植竹林而改名“竹林寺”。鼎盛時期,寺院規模宏大,香火旺盛,曾有“冀州第一古剎”之稱。

現存的竹林寺雖歷經多次修繕,但仍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寺廟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山門上方懸掛著“竹林寺”匾額,字型蒼勁有力。進入山門,天王殿內供奉著四大天王像,神像高大威武,神態各異,守護著寺院的安寧。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氣勢恢宏。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佛像莊嚴肅穆,面容慈祥。兩側的牆壁上繪有精美的佛教壁畫,色彩鮮豔,線條流暢,描繪了佛教故事和傳說。觀音殿內供奉著觀音菩薩像,菩薩手持淨瓶,神態安詳,吸引了眾多信徒前來祈福求願。

每年的佛教節日,如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誕辰、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辰等,竹林寺都會舉行盛大的法會和廟會活動。屆時,寺內香菸繚繞,鐘聲悠揚,眾多信徒和遊客雲集於此,場面十分熱鬧。法會上,僧人們誦經祈福,為眾生祈求平安吉祥;廟會上,各種傳統的民間小吃、手工藝品琳琅滿目,還有精彩的民俗表演,如舞獅、雜技等,讓人流連忘返。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冀州城內,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是唐代皇家寺院之一。據史料記載,開元寺在唐代曾是冀州地區佛教文化的中心,寺內高僧雲集,佛法昌盛。

開元寺歷經千年滄桑,多次遭受戰亂和自然災害的破壞,但屢毀屢建。如今的開元寺,經過近年來的修繕和重建,已逐漸恢復往日的輝煌。寺廟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採用傳統的磚木結構,屋頂為歇山頂,飛簷翹角,極具特色。

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鼓樓、大雄寶殿、藏經樓等。鐘樓和鼓樓分別位於山門兩側,造型對稱,氣勢恢宏。鐘樓上懸掛著一口巨大的銅鐘,鐘聲渾厚悠揚,遠播數里;鼓樓上擺放著大鼓,鼓聲震人心魄。大雄寶殿是開元寺的核心建築,殿內供奉著三世佛,佛像高大雄偉,金光閃閃。藏經樓內珍藏著大量的佛教經典和古籍善本,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對於研究佛教文化和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開元寺不僅是佛教信徒修行和朝拜的場所,也是當地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每年都會舉辦各種佛教文化講座、禪修活動等,吸引了眾多佛教愛好者和文化學者前來參與。同時,開元寺還積極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如扶貧濟困、助學助殘等,踐行佛教的慈悲精神,為社會做出貢獻。

玉皇觀

玉皇觀位於冀州城西的一座小山上,始建於明代,是冀州地區著名的道教宮觀。道觀依山而建,周圍綠樹環繞,環境清幽,景色秀麗。

玉皇觀的建築佈局嚴謹,主要建築有玉皇殿、三清殿、財神殿、靈官殿等。玉皇殿是道觀的主殿,殿內供奉著玉皇大帝像,玉皇大帝端坐於寶座之上,神態威嚴,盡顯天界至尊的風範。三清殿內供奉著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位道教尊神,神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財神殿內供奉著財神趙公明,許多經商之人會前來祈福,希望能夠財運亨通。靈官殿內供奉著王靈官像,他手持金鞭,怒目圓睜,守護著道觀的平安。

每逢道教的重要節日,如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日、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誕辰日等,玉皇觀都會舉行隆重的法會和廟會活動。法會上,道士們身著道袍,誦經祈福,為信眾消災解厄;廟會上,各種民間手工藝品、特色小吃擺滿街道,還有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如戲曲、雜耍等,吸引了周邊眾多村民和遊客前來參加,熱鬧非凡。

歷史遺址

西堤北遺址

西堤北遺址位於冀州區西堤北村東北約200米處,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遺址面積較大,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00米。

1985年,當地村民在取土時發現了該遺址。經考古調查和試掘,發現遺址文化層堆積較厚,一般在1 - 2米左右,最厚處可達3米。遺址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陶器有鬲、甗、罐、盆、豆等,多為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紋飾有繩紋、籃紋、附加堆紋等;石器有斧、錛、鑿、鏟等,製作較為精細;骨器有錐、針、鏃等。這些文物的出土,為研究冀中地區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文化面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從遺址的文化內涵來看,包含了龍山文化、先商文化和商周文化等多個時期的遺存,反映了該地區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傳承和發展。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冀中地區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探尋冀中地區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線索。

後冢村漢墓群

後冢村漢墓群位於冀州區後冢村西北,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漢代墓葬群。墓群分佈範圍較廣,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

據史料記載,後冢村漢墓群可能是漢代某一貴族家族的墓地。墓群內現存多個封土堆,最高的封土堆達10餘米,底部直徑約50米。這些封土堆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依然儲存較為完好。

20世紀70年代,考古部門對墓群中的部分墓葬進行了發掘。發掘結果表明,墓葬多為磚石結構,墓室規模較大,結構複雜。墓室內出土了大量的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玉器、鐵器等。陶器有鼎、壺、罐、倉、灶等,造型逼真,製作精美;青銅器有鼎、壺、鏡等,紋飾精美,工藝精湛;玉器有璧、環、佩等,質地溫潤,雕刻細膩;鐵器有劍、刀、鋤等,反映了漢代的冶鐵技術水平。這些隨葬品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也為研究漢代的喪葬習俗、社會經濟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後冢村漢墓群是冀州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於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民俗風情

冀州皮影戲

冀州皮影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它起源於明代,在清代和民國時期達到鼎盛,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冀州皮影戲的表演形式獨特,人物造型精美,雕刻細緻,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皮影戲的劇目豐富多樣,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

近年來,隨著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的加強,冀州皮影戲逐漸走出困境,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

冀州剪紙

冀州剪紙是冀州區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它以其精湛的技藝、豐富的題材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

冀州剪紙的題材廣泛,包括人物、動物、植物、山水、花鳥等。常見的圖案有“連年有餘”“龍鳳呈祥”“吉祥如意”等,寓意美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剪紙的技法多樣,有陽刻、陰刻、陰陽結合等。陽刻線條流暢,畫面明快;陰刻線條粗獷,表現力強;陰陽結合則使作品層次更加豐富,立體感更強。

冀州剪紙不僅是一種裝飾品,還常用於節慶活動和民俗儀式中。春節時,人們會將剪紙貼在門窗上,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結婚時,剪紙也是裝飾新房的重要元素。如今,冀州剪紙已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之一,許多剪紙作品在國內外展覽中獲獎,並作為禮品贈送親友,傳播冀州的傳統文化。

冀州花會

冀州花會是冀州區傳統的民間民俗活動,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花會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期間舉行,是當地人民慶祝節日、祈求豐收的重要方式。

冀州花會的表演形式包括舞龍、舞獅、秧歌、高蹺、旱船、背閣等。舞龍表演中,一條巨龍在舞者的手中上下翻飛,蜿蜒盤旋,氣勢磅礴;舞獅表演則生動有趣,獅子時而跳躍,時而翻滾,逗人喜愛。秧歌表演中,演員們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舞動著綵綢,扭出各種優美的舞姿。高蹺表演中,演員們踩著高高的木蹺,做出各種驚險的動作,令人驚歎不已。旱船表演則模擬船在水中行駛的情景,演員們一邊划船,一邊表演,充滿了生活氣息。背閣表演是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由大人揹著小孩進行表演,小孩在上面做出各種動作,造型優美,富有創意。

冀州花會的表演隊伍通常由各村鎮自發組織,演員們大多是當地的農民。他們利用農閒時間進行排練,以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技藝為觀眾帶來一場場精彩的表演。花會活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增強了鄉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傳承和弘揚了冀州的民俗文化。

特色美食

冀州燜餅

冀州燜餅是冀州區極具特色的傳統美食,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以餅絲和蔬菜為主要原料,經過燜制而成,口感獨特,深受當地人喜愛。

製作冀州燜餅時,先將餅切成細絲備用。然後在鍋中倒油,放入蔥、姜、蒜等調料爆香,加入白菜、豆芽、肉絲等蔬菜和肉類翻炒均勻。接著將餅絲鋪在蔬菜上,加入適量的湯汁,蓋上鍋蓋燜煮片刻。燜制過程中,餅絲充分吸收蔬菜的湯汁和香味,變得柔軟而有嚼勁,蔬菜也更加入味。

冀州燜餅的特點是餅絲綿軟,蔬菜鮮香,湯汁濃郁。根據個人口味,還可以加入辣椒油、醋等調料,使味道更加豐富。它既可作為主食,也可當作菜餚,是冀州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之一。

冀州曹記驢肉

冀州曹記驢肉是冀州區的老字號美食,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鮮美的口感聞名遐邇。曹記驢肉的製作歷史悠久,傳承至今已有上百年。

製作曹記驢肉,選用新鮮的驢肉,經過清洗、浸泡、燉煮等多道工序。在燉煮過程中,加入多種名貴中藥材和調料,如八角、桂皮、香葉、花椒等,慢火燉煮數小時,使驢肉充分吸收調料的香味。經過精心烹製的曹記驢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香而不膩,入口即化。

曹記驢肉可以直接切片食用,也可夾在火燒中做成驢肉火燒。驢肉火燒是冀州人喜愛的早餐之一,酥脆的火燒夾上鮮嫩的驢肉,再加上一些青椒和蒜泥,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此外,曹記驢肉還可以做成驢肉湯、驢肉炒菜等多種美食,深受消費者歡迎。如今,冀州曹記驢肉不僅在當地家喻戶曉,還遠銷全國各地,成為冀州的特色美食代表之一。

冀州天鷹椒

冀州天鷹椒是冀州區的特色農產品,也是當地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冀州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天鷹椒的生長,所產天鷹椒品質優良,具有皮薄、肉厚、色紅、味辣等特點。

冀州天鷹椒的種植歷史悠久,農民們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在種植過程中,採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嚴格控制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確保天鷹椒的綠色、安全。天鷹椒成熟後,經過採摘、晾曬等工序,製成幹辣椒。

冀州天鷹椒不僅可以作為調味品,還可以加工成辣椒醬、辣椒油等產品。辣椒醬是冀州人餐桌上常見的調料,用天鷹椒製作的辣椒醬色澤紅亮,味道香辣,可用於拌麵、拌飯、蘸食等,深受人們喜愛。辣椒油則是烹飪菜餚的重要調料,能為菜餚增添獨特的香味和辣味。冀州天鷹椒以其獨特的品質和風味,暢銷國內外市場,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也成為冀州的一張特色農產品名片。

冀州周村扒雞

冀州周村扒雞是冀州區周村的傳統美食,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周村扒雞的製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以當地散養的土雞為主要原料。

製作時,先將雞宰殺洗淨,然後在雞身上塗抹各種調料,醃製一段時間。接著將雞放入鍋中,加入老湯和多種香料,用文火慢燉數小時。經過長時間的燉煮,雞肉變得軟爛脫骨,香味四溢。

冀州周村扒雞的特點是色澤金黃,皮酥肉爛,香而不膩,味道鮮美。它既可作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也可作為禮品贈送親友。每逢節日或親朋好友聚會,周村扒雞都是餐桌上的必備美食之一。隨著市場的推廣,冀州周村扒雞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產品不僅在當地暢銷,還遠銷到周邊城市和地區,成為冀州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冀州四季分明,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的旅遊特色。春季(3 - 5月),萬物復甦,衡水湖畔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此時,遊客可以漫步在湖邊,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春天的氣息。同時,冀州的農田裡麥苗青青,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鄉村旅遊也十分適宜。

夏季(6 - 8月),雖然天氣炎熱,但衡水湖卻迎來了最佳的觀鳥和賞荷季節。湖面上荷花競相綻放,粉白相間,清香撲鼻;眾多候鳥在此棲息繁衍,遊客可以乘船遊湖,近距離觀賞各種鳥類,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此外,夏季也是品嚐冀州特色瓜果的好時候,當地果園裡的桃子、西瓜等水果相繼成熟,甘甜多汁,讓人回味無窮 。

秋季(9 - 11月),天高氣爽,冀州古城遺址和各大歷史文化景點更添一份古樸韻味。此時遊覽冀州博覽館、冀州博物館,能更好地沉浸於歷史文化的氛圍中。而且,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冀州的農田裡金黃一片,遊客可以參與農事體驗活動,感受豐收的喜悅。

冬季(12 - 次年2月),若遇降雪,衡水湖及冀州的古建築群銀裝素裹,別具一番景緻。雖然天氣寒冷,但室內的溫泉休閒專案以及品嚐熱乎乎的冀州燜餅、驢肉火燒等特色美食,也能讓遊客度過溫暖愜意的時光。

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

- 飛機:距離冀州較近的是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距離約120公里。遊客抵達機場後,可在機場的長途客運中心乘坐前往衡水市區的大巴,到達衡水後,再轉乘市內公交或打車前往冀州,全程交通較為便捷。

- 火車:衡水火車站是距離冀州較近的主要鐵路站點,有眾多車次連線全國各地。從衡水站出站後,可乘坐市內公交101路等線路直達冀州城區;也可選擇乘坐計程車,約30分鐘車程即可到達冀州,費用在30 - 40元左右。此外,衡水北站是高鐵站,開通了多條高鐵線路,方便了遠距離遊客快速抵達,到站後同樣可透過公交或打車前往冀州。

- 汽車:衡水長途汽車站有多條線路發往省內及周邊省市,遊客可先到達衡水長途汽車站,再轉乘前往冀州的城鄉客運班車,班車頻次較高,平均15 - 20分鐘一趟,票價約5 - 8元,車程約40分鐘。也可以選擇乘坐網約車,出行更加靈活。

2. 內部交通

- 公交車:冀州區內有多條公交線路,主要線路覆蓋了各個鄉鎮以及主要旅遊景點。

- 計程車:在城區及主要景區周邊打車較為方便,不過在旅遊旺季或節假日,可能會出現打車排隊的情況,建議提前透過打車軟體預約。

- 自駕遊:冀州周邊公路交通網路發達,大廣高速、邢衡高速等可便捷抵達。自駕遊客可透過導航軟體設定目的地,冀州各主要景區均設有停車場,收費標準一般為5 - 10元/天。但在週末或節假日,熱門景區停車場可能較為緊張,建議提前瞭解停車場情況並儘早出發。

住宿推薦

1. 高階酒店:冀州迎賓館位於城區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周邊配套設施齊全。酒店擁有各類豪華客房,能滿足商務出行和休閒旅遊的不同需求。

2. 經濟型酒店:像漢庭酒店、如家酒店等連鎖品牌在冀州城區均有分店,價格相對親民,一般在150 - 250元/晚。酒店位置大多靠近商業街或交通樞紐,出行方便。

3. 特色民宿:在衡水湖周邊分佈著許多特色民宿,如湖畔人家民宿。民宿以湖景為主題,房間佈置溫馨舒適,部分房間帶有獨立陽臺,可直接欣賞衡水湖美景。民宿還提供農家美食,遊客可以品嚐到新鮮的湖魚、湖蝦以及當地特色農家菜。此外,民宿主人熱情好客,會為遊客提供旅遊諮詢和遊玩建議,讓遊客深入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

購物推薦

1. 特色農產品:在冀州的農貿市場和特產店,遊客可以購買到新鮮的冀州天鷹椒、紅薯、小米等特色農產品。冀州天鷹椒是必買的特產之一,幹辣椒、辣椒醬、辣椒油等產品包裝精美,便於攜帶,是贈送親友的佳品。此外,冀州紅薯口感香甜軟糯,小米營養豐富,熬製的小米粥香氣四溢,都是值得購買的特色農產品。

2. 手工藝品:想要購買具有冀州特色的手工藝品,可前往冀州古街或文化創意集市。這裡有精美的冀州剪紙作品,題材豐富多樣,既有傳統的吉祥圖案,也有現代創意設計;還有獨具特色的冀州皮影,雕刻精細,色彩豔麗,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另外,田園棉手織布製品,如手帕、圍巾、床單等,採用傳統工藝製作,質地柔軟,圖案古樸,充滿了濃濃的鄉土氣息。

3. 美食特產:除了在餐桌上品嚐冀州曹記驢肉、周村扒雞等美食,遊客還可以購買真空包裝的產品帶回家。這些包裝好的美食方便儲存和攜帶,且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風味。此外,冀州燜餅調料包也是不錯的選擇,遊客購買後可在家中自行製作美味的冀州燜餅,回味旅行中的美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