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滄州市的西部,有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河間。它總面積達1333平方公里,廣袤的土地上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與獨特的地域風情。河間轄7鎮11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個街道辦事處,共計76個居委會和563個行政村 ,常住人口約100萬,這裡不僅是華北油田採油三廠和華苑綜合服務處的坐落之地,還蘊藏著豐富的煤、煤層氣、石油、地熱等資源,可謂是物華天寶。

一、各鎮鄉的獨特風貌

(一)瀛州路街道與城垣西路街道

作為河間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瀛州路街道和城垣西路街道是城市繁華的核心區域。這裡高樓大廈林立,商業氛圍濃厚,街道上車水馬龍,各類商場、超市、餐飲等店鋪一應俱全,滿足著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這裡也分佈著眾多的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是城市運轉的重要樞紐。在瀛州路街道,還能感受到濃厚的市井氣息,街頭巷尾的小店散發著生活的煙火氣;城垣西路街道則更多展現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寬敞整潔的道路和現代化的建築交相輝映。

(二)米各莊鎮

米各莊鎮是河間的經濟強鎮,工業發展成績斐然。電線電纜產業在這裡蓬勃興起,眾多電線電纜企業紮根於此,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走進米各莊鎮,能看到規模宏大的工廠和忙碌的生產車間,現代化的生產裝置和熟練的工人,展現出強大的工業製造實力。除了工業,米各莊鎮的商業也十分活躍,集市上各類商品琳琅滿目,農產品、生活用品等應有盡有,每逢趕集日,周邊鄉村的居民都會匯聚於此,熱鬧非凡。

(三)景和鎮

景和鎮以其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蓬勃發展的現代農業而聞名。這裡擁有規劃總面積53平方公里的景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形成了堪泰園、華奕、興豐、意馨等一批集旅遊、體驗、生產於一體的生態農場。漫步在景和鎮的鄉村,能看到大片的農田、果園和溫室大棚,種植著各類蔬菜、水果和花卉。在興豐農場,遊客可以參與農事體驗,親手採摘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感受田園生活的樂趣;堪泰園則以花卉種植和觀賞為主,四季繁花似錦,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四)臥佛堂鎮

臥佛堂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獨特的傳說故事。相傳,這裡曾有一尊巨大的臥佛,故而得名。鎮內儲存著一些古老的建築和遺蹟,雖然歷經歲月滄桑,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往昔的輝煌。臥佛堂鎮的屯莊村還有白求恩手術室舊址,總面積6415平方米。1938年10月,著名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曾在此為抗日傷員做手術,這裡現為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如今,臥佛堂鎮在農業和工業方面也穩步發展,農作物種植以小麥、玉米等為主,工業則涉及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領域。

(五)束城鎮

束城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河間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這裡的工業發展以保溫材料為主,是中國北方重要的保溫材料生產集散地。鎮內的保溫材料企業不斷創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產品廣泛應用於建築、化工、能源等多個領域。同時,束城鎮還注重農業的發展,積極推廣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文化方面,束城鎮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如傳統的廟會,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和周邊居民前來參加,廟會上有各種民間藝術表演、特色小吃和手工藝品展示。

(六)留古寺鎮

留古寺鎮因一座古老的寺廟而得名,這座寺廟歷史悠久,建築風格獨特,雖然歷經多次修繕,但依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元素,是研究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留古寺鎮的農業以林果種植為主,這裡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適宜果樹生長,盛產蘋果、梨、葡萄等水果,每到收穫季節,果香四溢,果農們忙碌地採摘著果實,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此外,留古寺鎮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依託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了一些鄉村旅遊景點,吸引著遊客前來休閒度假。

(七)沙河橋鎮

沙河橋鎮位於河間市東南部,是一個以農業和工業共同發展的鄉鎮。農業方面,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同時還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如中藥材種植等。工業上,沙河橋鎮形成了以汽車配件為主的產業叢集,眾多汽車配件生產企業在這裡發展壯大,產品涵蓋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汽車制動系統等多個領域,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沙河橋鎮還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鎮內道路平坦寬闊,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居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

(八)詩經村鎮

詩經村鎮是《詩經》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裡與《詩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相傳,漢代儒學大師毛萇曾在此傳授《詩經》,為了紀念他,當地修建了毛公書院等相關文化遺址。詩經村鎮的人們對《詩經》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和傳承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依然能感受到《詩經》文化的影響,如一些傳統的民俗活動中會融入《詩經》中的元素。如今,詩經村鎮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也積極發展經濟,農業以糧食種植和養殖為主,工業則涉及紡織、機械加工等行業。

(九)故仙鄉

故仙鄉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有著獨特的鄉村景觀。這裡的農業發展以蔬菜種植和養殖為主,大片的蔬菜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種植著黃瓜、西紅柿、茄子等各類蔬菜,供應著周邊市場。故仙鄉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手工藝,如手工編織等,當地的婦女們用靈巧的雙手編織出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這些手工藝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蘊含著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在鄉村建設方面,故仙鄉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村莊變得更加整潔美觀。

(十)黎民居鄉

黎民居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這裡有許多古老的村落,村落中的建築風格具有濃厚的北方特色,青瓦白牆,古樸典雅。黎民居鄉的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產業,如葡萄種植等。在文化傳承方面,黎民居鄉重視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發展,當地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有舞龍、舞獅等傳統表演,每逢重大節日,這些民間藝術表演就會上演,為鄉村增添了歡樂祥和的氛圍。

(十一)興村鄉

興村鄉以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而聞名,是河間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這裡的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良好,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好。興村鄉還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形成了從種植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此外,興村鄉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在鄉村周邊種植了大量的樹木,形成了綠色的生態屏障,既美化了環境,又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十二)沙窪鄉

沙窪鄉地處河間市近郊,地理位置優越。這裡的農業以種植蔬菜和水果為主,由於靠近市區,農產品銷售十分便利。沙窪鄉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利用靠近城市的優勢,打造了一些農家樂等鄉村旅遊專案,吸引了眾多城市居民前來休閒娛樂。遊客可以在這裡品嚐到地道的農家菜,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愜意。同時,沙窪鄉還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鄉村道路、水電等設施不斷完善,為居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三)西九吉鄉

西九吉鄉的經濟以農業和工業協同發展為特色。農業方面,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同時還發展了一些特色養殖產業,如養牛、養羊等。工業上,西九吉鄉形成了以鑄造、機械加工為主的產業格局,眾多鑄造企業和機械加工廠在當地發展,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在文化建設方面,西九吉鄉注重挖掘和傳承本地的歷史文化,當地有一些古老的傳說和故事,透過民間藝人的講述和傳承,得以流傳至今。

(十四)北石槽鄉

北石槽鄉是一個充滿田園風光的鄉鎮,這裡的農田一望無際,四季景色各異。春季,田野裡一片嫩綠,充滿生機;夏季,麥浪滾滾,金黃一片;秋季,果實累累,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角落;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北石槽鄉的農業以糧食種植和蔬菜種植為主,同時也發展了一些花卉種植產業,為鄉村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北石槽鄉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如舉辦農民文化節,展示農民的才藝和鄉村文化的魅力。

(十五)果子窪回族鄉

果子窪回族鄉是河間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這裡居住著大量的回族同胞,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在飲食方面,回族特色美食豐富多樣,如清真糕點、手抓羊肉、羊雜湯等,味道鮮美,獨具風味。在建築風格上,果子窪回族鄉的清真寺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伊斯蘭教文化和中國傳統建築元素,成為當地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這裡的回族同胞熱情好客,保留著傳統的民族禮儀和宗教信仰,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等重要節日,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情。

(十六)時村鄉

時村鄉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而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裡有大片的林地和水域,自然風光優美,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在人文景觀方面,時村鄉有一些古老的廟宇和遺蹟,雖然歷經歲月的洗禮,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時村鄉的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如種植草莓等水果,每到草莓成熟季節,許多遊客會前來採摘。此外,時村鄉還積極發展鄉村工業,涉及建材、食品加工等領域。

(十七)行別營鄉

行別營鄉是河間的工業重鎮之一,汽車配件產業是其支柱產業。這裡的汽車配件企業眾多,產品種類豐富,涵蓋汽車發動機、變速器、制動系統等多個關鍵部件,在國內汽車配件市場佔據著重要地位。行別營鄉注重科技創新,不斷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投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同時,行別營鄉也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企業發展和居民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文化方面,行別營鄉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活動,如傳統的武術表演等,展現了當地人民的精神風貌。

(十八)尊祖莊鄉

尊祖莊鄉歷史文化悠久,有著獨特的民俗文化。這裡的人們傳承著古老的傳統習俗,如春節期間的拜年、廟會等活動,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尊祖莊鄉的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為主,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產業,如中藥材種植。近年來,尊祖莊鄉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發展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在鄉村建設方面,尊祖莊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道路、水電等條件,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十九)龍華店鄉

龍華店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河間市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這裡的工業以建材、機械加工等為主,眾多工廠分佈在鄉域內,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龍華店鄉的農業也十分發達,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農產品品質優良。在文化方面,龍華店鄉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一些古老的建築和遺址見證了這裡的歷史變遷。同時,龍華店鄉還注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文化站等設施不斷完善,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文化活動場所。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河間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得名,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河間歷經多次朝代更迭和行政區劃的變遷。戰國時期,河間屬燕國;秦朝時,歸鉅鹿郡管轄;漢代,河間國在此設立,此後河間的地位不斷提升,成為一方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河間是《詩經》的發祥地,漢代儒學大師毛萇在此傳授《詩經》,使得《詩經》文化在這裡生根發芽、傳承千年。“河間歌詩”作為《詩經》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以獨特的吟唱方式,將古老的《詩經》篇章口口相傳,讓後人能夠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實事求是”這一思想理念也源於河間。西漢時期,河間獻王劉德在整理古籍、研究學術時,倡導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這種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河大鼓同樣發源於河間,它是一種以說唱為主要形式的民間藝術,其表演形式生動活潑,唱腔豐富多樣,深受百姓喜愛。藝人們透過一把三絃、一面鼓,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娓娓道來,在過去,西河大鼓是人們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如今依然活躍在舞臺上,傳承著河間的文化記憶。

河間皮影戲也頗具盛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六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皮影戲以其精美的皮影製作和獨特的表演技巧,展現了民間藝術的魅力。藝人們在幕後操縱著皮影,透過燈光的投射,將生動的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傳統藝術形式。

三、歷史人物

河間這片土地孕育了眾多傑出的歷史人物。隋代畫家展子虔,他的繪畫技藝精湛,其作品《遊春圖》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經典之作,開創了青綠山水的先河,對後世繪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代詩人劉長卿,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遠的詩歌風格著稱,他的詩作在唐代詩壇獨樹一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等,至今仍被人們傳頌。

金元名醫劉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在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劉完素倡導“火熱論”,提出了一系列獨特的醫學觀點和治療方法,對中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醫學著作至今仍是中醫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典籍。

民國代大總統馮國璋,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政治、軍事等領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其故居位於河間市西詩經村,故居建築規模宏大,儲存較為完好,是研究民國曆史和建築風格的重要實物資料。

此外,還有武術大師張佔魁,他在武術領域造詣深厚,創立了“形意八卦”拳,將形意拳和八卦掌巧妙融合,其拳法剛柔相濟、獨具特色,培養了眾多優秀的武術人才,對武術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必遊景點

(一)河間府署

河間府署是中國儲存最完好的古代府級衙署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署”。它始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歷經多次修繕和擴建,現存建築為明清風格。走進河間府署,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官場。這裡的建築佈局嚴謹,中軸線上依次分佈著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主要建築,兩側則是吏房、戶房、禮房、兵房、刑房、工房等辦事機構。大堂是府署的核心建築,高大宏偉,是知府審理案件、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在這裡,遊客可以瞭解到古代府衙的辦公流程、司法制度等,感受明清官署文化的威嚴與莊重。

(二)光明戲院

光明戲院位於市瀛州鎮十一街北側,建於1934年,是一座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建築,仿天津“大舞臺”形式建造。戲院總佔地面積1150平方米,是我國北方儲存較完整的近代戲院之一,2013年被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光明戲院承載著河間的戲曲文化記憶,曾經眾多戲曲名家在這裡登臺獻藝,演出西河大鼓、河北梆子等傳統曲藝。如今,光明戲院依然定期有演出活動,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精彩的傳統戲曲表演,感受古老戲曲藝術的魅力。

(三)毛公書院

毛公書院是為紀念漢代儒學大師毛萇而建,是詩經文化的重要遺址。書院內環境清幽,建築古樸典雅,設有毛萇祠、講堂、藏書樓等建築。在這裡,遊客可以瞭解毛萇傳授《詩經》的歷史,感受《詩經》文化的博大精深。書院還會不定期舉辦與《詩經》相關的文化活動,如詩歌朗誦會、學術講座等,吸引著眾多詩經愛好者前來參與。

(四)瀛州公園

瀛州公園是河間市區的一座大型綜合性公園,佔地108.38公頃,是華北地區縣級城市中最大的淡水型公園。公園內湖光亭榭相映,景色優美,有大片的湖泊、綠地和花卉。遊客可以在湖邊漫步,欣賞湖光山色;也可以在綠地中休憩,享受悠閒的時光。公園內還設有遊樂場、健身設施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遊客遊玩。此外,瀛州公園還是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和節日慶典的重要場所,每逢重大節日,公園內都會張燈結綵,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熱鬧非凡。

五、古剎、寺廟與道觀

河間雖以歷史文化和特色產業聞名,但也有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剎寺廟。其中,一些寺廟雖規模不大,但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古樸。這些寺廟大多建於明清時期,寺內供奉著佛像,香菸繚繞,信徒們在此虔誠祈福,誦經禮佛,傳承著古老的信仰文化。

君子館清真寺是河間重要的宗教建築之一。它始建於明代,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與伊斯蘭文化元素。寺內的禮拜殿寬敞明亮,可容納眾多信徒同時進行禮拜。寺內的牆壁上裝飾有精美的阿拉伯文書法和幾何圖案,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每逢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如開齋節、古爾邦節,這裡都會舉行盛大的宗教儀式,周邊地區的穆斯林群眾紛紛前來參加,場面莊重而熱鬧。寺內還珍藏著一些古老的宗教典籍和文物,對於研究伊斯蘭教在河間的傳播與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

圓明寺位於河間市臥佛堂鎮大朱村,始建於隋朝,興盛於唐宋時期。歷史上,圓明寺規模宏大,殿堂林立,香火旺盛,是當地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然而,歷經歲月滄桑,寺廟曾多次損毀,又多次重建。如今的圓明寺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修繕和擴建,紅牆灰瓦,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寺內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等主要建築,供奉著形態各異的佛像。每到佛教節日,圓明寺都會舉辦祈福法會、講經說法等活動,吸引著眾多信眾和遊客前來。漫步在寺內,聽著悠揚的鐘聲和誦經聲,讓人感受到心靈的寧靜與祥和。

河間的道觀數量相對較少,但也承載著當地的道教文化。這些道觀建築風格簡潔古樸,大多依山傍水而建,環境清幽。觀內供奉著道教神仙,一些道士在此修行,傳承著道教的教義和文化。雖然規模不大,但每逢道教的節日,如重陽節、上元節等,道觀也會舉行祭祀、祈福等活動,吸引著周邊的道教信徒和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遊客。

六、民俗風情

河間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極具地方特色。其中,民間藝術是河間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間皮影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以牛皮、驢皮等為材料,經過雕刻、上色等多道工序製作成精美的皮影人物和道具。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透過燈光照射皮影,操縱皮影做出各種動作,同時配以說唱和音樂,講述精彩的故事。皮影戲的劇目豐富多樣,既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也有民間故事,生動地展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過去,皮影戲是河間鄉村重要的娛樂活動,每逢節日、廟會或農閒時節,村民們就會聚在一起觀看皮影戲,熱鬧非凡。如今,雖然娛樂方式日益多樣化,但河間皮影戲依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眾多愛好者,一些老藝人還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新一代的皮影戲藝人,讓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得以延續和發展。

河間西河大鼓同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河間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說唱藝術。它起源於清代中葉,以說唱長篇書目為主,表演形式為一人自擊銅板和書鼓說唱,另有專人操三絃伴奏。西河大鼓的唱腔豐富多樣,曲調婉轉悠揚,說唱結合,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藝人們透過精彩的表演,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演繹得淋漓盡致,深受百姓喜愛。在過去,西河大鼓藝人常常走街串巷,在茶館、集市等場所表演,是人們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如今,河間經常舉辦西河大鼓表演活動,一些專業的曲藝團體和民間藝人在舞臺上展示這門藝術的魅力,同時,當地也在積極推動西河大鼓進校園、進社群,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一傳統藝術。

在傳統節日習俗方面,河間有著獨特的慶祝方式。春節期間,是河間最熱鬧的時候。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就忙著打掃衛生、置辦年貨,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臘月三十這天,貼春聯、掛燈籠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紅紅的春聯和燈籠為節日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氛圍。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餃子是年夜飯的主角,寓意著團圓和吉祥。吃完年夜飯,長輩們會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親訪友,互相拜年,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安康。春節期間,河間的大街小巷還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如舞龍、舞獅、跑旱船等。舞龍舞獅隊伍敲鑼打鼓,走街串巷,所到之處,熱鬧非凡;跑旱船表演則充滿趣味,演員們扮成各種角色,在陸地上模擬行船的動作,表演詼諧幽默,引得觀眾陣陣歡笑。

河間花會也是當地傳統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花會種類繁多,包括高蹺、小車會、竹馬會等。高蹺表演中,演員們腳踩高蹺,身著鮮豔的服裝,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如劈叉、跳躍等;小車會則由演員們推著裝飾精美的小車,模仿車行的動作,表演生動有趣;竹馬會演員們身扎竹馬道具,模仿騎馬的姿態,表演騎馬奔跑、跳躍等動作。這些花會表演通常在廟會或重大節日期間舉行,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技藝和熱鬧的表演場面,吸引了大量群眾圍觀,展現了河間人民的熱情與活力。

七、特色美食

河間的特色美食豐富多樣,以其獨特的風味聞名遐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 河間驢肉火燒。這道美食歷史悠久,是河間飲食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河間驢肉火燒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驢肉選用優質的新鮮驢肉,經過多道工序精心烹製,先將驢肉洗淨切塊,放入鍋中,加入各種香料和調料,用小火慢燉數小時,直到驢肉熟透入味,肉質鮮嫩多汁,香而不膩。火燒則是用當地的麵粉,經過和麵、揉麵、醒面、擀制、烘烤等步驟製作而成,外皮酥脆,內裡柔軟有嚼勁。食用時,將燉好的驢肉切碎,夾入剛出爐的火燒中,熱騰騰的火燒與香噴噴的驢肉完美結合,咬上一口,酥脆的火燒與鮮嫩的驢肉在口中交織,香味四溢,令人回味無窮。如今,河間驢肉火燒不僅在當地隨處可見,還走出了河間,在全國各地開設了眾多門店,成為了備受歡迎的特色小吃。

河間燻肉也是當地的傳統美食之一。它選用新鮮的豬肉為原料,經過醃製、煮制、熏製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醃製時,將豬肉切成大塊,加入鹽、花椒、八角、桂皮等多種香料,醃製數小時,讓香料的味道充分滲入肉中。煮制時,將醃製好的豬肉放入鍋中,用小火慢煮,直到豬肉熟透。最後進行熏製,將煮好的豬肉放在燻鍋中,用果木鋸末等進行熏製,使豬肉表面形成一層金黃油亮的熏製層,同時賦予豬肉獨特的煙燻香味。河間燻肉色澤紅潤,口感醇厚,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既可作為主菜,也可搭配麵食食用。

河間餄餎面是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麵食。餄餎面的製作方法獨特,將蕎麥麵或白麵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揉成麵糰,然後將麵糰放入餄餎床子(一種壓面工具)中,透過擠壓,麵糰被壓成細長的麵條,直接落入鍋中煮熟。煮好的餄餎面口感筋道,富有嚼勁。食用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各種調料和配菜,如蔥花、香菜、辣椒油、芝麻醬、滷汁等。常見的吃法有清湯餄餎面、涼拌餄餎面等。清湯餄餎麵湯汁鮮美,麵條爽滑;涼拌餄餎面則口感清爽,適合夏季食用。河間餄餎面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深受當地人喜愛。

河間炸老虎是一種獨特的麵食小吃。它的製作方法是將和好的麵糰分成小塊,擀成薄餅,然後將薄餅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脆,此時薄餅會鼓起,形狀如同老虎,因此得名“炸老虎”。炸老虎通常與雞蛋搭配食用,將炸好的老虎撕開一個小口,打入一個雞蛋,再將老虎放入油鍋中復炸,直到雞蛋熟透。炸老虎外皮酥脆,雞蛋鮮嫩,兩者結合,味道獨特,是河間人喜愛的早餐之一。

河間油酥燒餅也是不可錯過的美食。它以麵粉、食用油、鹽、花椒麵等為主要原料,製作時先將麵粉與適量的水、食用油混合,揉成麵糰,醒發一段時間後,將麵糰擀成薄片,刷上一層食用油,撒上鹽和花椒麵,然後將薄片捲起來,切成小段,再將小段擀成圓形餅坯,放入烤爐中烤制。烤制過程中,油酥燒餅逐漸膨脹,表面變得金黃酥脆,散發出誘人的香氣。河間油酥燒餅層次分明,口感酥脆,鹹香可口,既可以單獨食用,也可搭配湯類或肉類菜餚,是當地常見的小吃。

八、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河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3 - 5月),氣溫逐漸回暖,萬物復甦,此時河間的公園、鄉村到處繁花似錦,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遊客可以前往景和鎮的生態農場,欣賞田園風光,感受春天的氣息。夏季(6 - 8月),雖然天氣較為炎熱,但河間市內的各大公園和景區綠樹成蔭,是避暑休閒的好去處,還可以品嚐到各種新鮮的夏季水果。秋季(9 - 11月),天高氣爽,是收穫的季節,河間的農產品豐富多樣,遊客可以參與採摘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同時,秋季也是觀賞河間古建築的好時機,沒有烈日的暴曬,更能靜下心來感受古建築的魅力。冬季(12 - 2月),雖然氣溫較低,但臨近春節,河間的年味逐漸濃厚,遊客可以體驗到熱鬧的春節民俗活動,如逛廟會、看民間藝術表演等,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總體來說,春秋兩季氣候適宜,是遊覽河間的最佳時間。

(二)交通指南

1. 外部交通

- 飛機:河間周邊較近的機場有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從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到河間,可先在機場乘坐機場大巴到石家莊市區,然後在石家莊客運中心乘坐前往河間的長途客車,車程約3 - 4小時;從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到河間,可在機場乘坐前往滄州的機場大巴,再從滄州轉乘到河間的客車,全程約3 - 4小時。

- 火車:河間設有河間站,有多趟列車在此停靠,可直達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遊客可根據自己的出發地選擇合適的車次,乘坐火車前往河間,既方便又經濟實惠。

- 自駕:河間交通便利,地處京津冀地區,周邊高速公路網發達。如果選擇自駕,可透過榮烏高速、滄榆高速等高速公路前往河間,導航軟體可準確規劃路線。從北京出發,沿榮烏高速行駛,約2 - 3小時可到達河間;從天津出發,經滄榆高速,車程約1.5 - 2小時;從石家莊出發,沿黃石高速、大廣高速等行駛,大約3 - 4小時可抵達。

2. 內部交通

- 公交車:河間市內有多條公交線路,覆蓋了主要街道、景區和鄉鎮,票價實惠,是市內出行的經濟選擇。遊客可透過公交站牌或手機地圖查詢公交線路和站點資訊,方便快捷地到達目的地。

- 計程車:河間的計程車數量較多,在市區和主要景區周邊都很容易打到車。計程車計價合理,起步價較低,適合短距離出行或趕時間的遊客。乘坐計程車時,記得要求司機打表計費,確保出行費用透明。

- 共享單車:河間市區投放了一定數量的共享單車,遊客可以透過手機掃碼解鎖騎行,方便靈活,適合在市區內短距離遊覽,如從酒店前往附近的景點或商業街,既能欣賞沿途風景,又能鍛鍊身體。

(三)住宿推薦

1. 市區酒店:河間市區有多種檔次的酒店可供選擇。星級酒店如 河間賓館,設施齊全,服務周到,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如餐廳、會議室、健身房等,適合商務出行或對住宿品質有較高要求的遊客;經濟型酒店和快捷酒店,如 如家酒店、漢庭酒店 等,價格實惠,價效比高,房間乾淨整潔,交通便利,周邊餐飲、購物設施齊全,是大多數遊客的理想選擇。這些酒店主要分佈在市區的繁華地段和交通樞紐附近,方便遊客出行和遊覽。

2. 特色民宿:如果想體驗當地的鄉村生活和民俗風情,河間的一些鄉鎮和鄉村設有特色民宿。例如在 景和鎮 的生態農場周邊,有不少環境優美、風格獨特的民宿,這些民宿大多以農家小院為基礎進行改造,保留了鄉村的質樸與寧靜,同時配備了現代化的住宿設施。遊客可以在這裡享受田園風光,參與農事活動,品嚐農家美食,感受悠閒愜意的鄉村生活。在 詩經村鎮 也有一些以詩經文化為主題的民宿,房間佈置充滿文化氣息,讓遊客在住宿的同時,深入感受詩經文化的魅力。

(四)行程規劃

1. 一日遊

- 上午:抵達河間後,首先前往 河間府署,參觀這座中國儲存最完好的古代府級衙署之一,瞭解明清官署文化,感受古代官場的威嚴與莊重。遊覽時間約2 - 3小時,仔細參觀府署內的各個建築和展廳,聆聽導遊講解相關歷史故事和文化知識。

- 中午:在河間府署附近的餐廳品嚐河間特色美食 驢肉火燒,搭配一碗驢肉湯,感受地道的河間風味。

- 下午:前往 光明戲院,如果當天有戲曲表演,可購票觀看一場精彩的西河大鼓或河北梆子演出,沉浸在傳統曲藝的魅力之中;若沒有表演,可參觀戲院的建築,瞭解其歷史和文化背景。之後前往 瀛州公園,漫步在公園內,欣賞湖光山色,放鬆身心,遊覽時間約2 - 3小時。

- 晚上:在市區品嚐其他河間特色美食,如河間燻肉、餄餎面等,飯後可在市區繁華街道散步,感受河間的夜景和城市氛圍。

2. 兩日遊

- 第一天:行程與一日遊相同,晚上入住市區酒店或特色民宿,休息調整。

- 第二天:

- 上午:前往 毛公書院,深入瞭解《詩經》文化的起源和傳承,參觀書院內的建築和展覽,參加可能舉辦的詩歌朗誦會或學術講座等文化活動,遊覽時間約2 - 3小時。

- 中午:在詩經村鎮附近的農家院用餐,品嚐農家菜餚,感受鄉村美食的質樸與美味。

- 下午:前往 留古寺鎮,參觀古老的寺廟,感受歷史的滄桑,之後在留古寺鎮周邊欣賞鄉村風光,體驗鄉村生活。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前往附近的 果子窪回族鄉,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參觀清真寺,品嚐清真美食。

- 晚上:返回市區或選擇在鄉鎮住宿,結束愉快的兩日遊行程。

3. 三日遊

- 第一天:同兩日遊第一天行程。

- 第二天:同兩日遊第二天行程。

- 第三天:

- 上午:前往 景和鎮,參觀堪泰園、華奕、興豐、意馨等生態農場,參與農事體驗、花卉觀賞、水果採摘等活動,感受現代農業的魅力和田園風光的美好,遊覽時間約3 - 4小時。

- 中午:在景和鎮的農場餐廳用餐,品嚐新鮮的農家美食,食材大多來自農場自產,綠色健康。

- 下午:前往 臥佛堂鎮,參觀白求恩手術室舊址,瞭解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之後在臥佛堂鎮周邊逛逛,感受鄉鎮的風土人情。

- 晚上:返回市區,收拾行李,準備返程,結束充實的三日河間之旅。

河間,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無論是追尋歷史遺蹟、感受民俗風情,還是品嚐特色美食、享受休閒時光,都能帶給遊客獨特而難忘的體驗。它以其獨特的魅力,等待著每一位遊客前來揭開神秘的面紗,領略千年古城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