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承德市的北部,有一片充滿魅力的土地——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北緯41°35′~42°40′、東經116°32′~118°14′之間,縣境東西長138公里,南北寬118公里,總面積達9219平方公里 ,是承德市面積最大的縣。這裡東、西、北三面分別與內蒙古的喀喇沁旗、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多倫縣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別與豐寧滿族自治縣、隆化縣相接,是冀蒙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一、鄉鎮風貌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轄14個鎮、23個鄉,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風情。

圍場鎮

圍場鎮作為縣政府駐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人口密集,商業繁榮,街道上車水馬龍。漫步在圍場鎮的街頭,你能感受到濃厚的現代生活氣息,同時也能發現不少具有滿族、蒙古族特色的建築和店鋪,傳統與現代在這裡完美融合。鎮內有多個大型商場和集市,滿足了居民和遊客的生活購物需求。此外,圍場鎮的教育和醫療資源也相對集中,為周邊鄉鎮提供了便利。

四合永鎮

四合永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圍場縣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這裡有鐵路和多條公路幹線穿過,使得人員和物資的流通十分便捷。鎮內工業和農業協同發展,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建材等產業為主,充分利用了當地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自然資源。農業方面,除了傳統的糧食種植,還發展了蔬菜、水果等特色種植產業,許多農產品透過便利的交通運往全國各地。

棋盤山鎮

棋盤山鎮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聞名。這裡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宜人。棋盤山鎮的旅遊資源豐富,有不少農家樂和度假村,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休閒度假。遊客們可以在這裡登山攬勝,欣賞到壯麗的山水景色;也可以在農家樂品嚐到地道的農家美食,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愜意。此外,棋盤山鎮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如春節期間的廟會等,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半截塔鎮

半截塔鎮歷史悠久,鎮內有一座古老的半截塔,雖然歷經歲月滄桑,但依然矗立不倒,見證著小鎮的變遷。這座塔不僅是半截塔鎮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研究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物。半截塔鎮的農業以種植馬鈴薯、蔬菜等農作物為主,是圍場縣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同時,小鎮的手工藝品製作也頗具特色,如木雕、剪紙等,這些手工藝品體現了當地居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也成為了遊客喜愛的紀念品。

朝陽地鎮

朝陽地鎮位於圍場縣的北部,氣候較為寒冷,但土地肥沃,適合種植一些耐寒的農作物,如莜麥、胡麻等。這裡的畜牧業也較為發達,牛羊成群,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朝陽地鎮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蒙古族的傳統歌舞和馬術表演在這裡深受歡迎。每年的那達慕大會,是當地最熱鬧的節日,人們身著盛裝,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比賽,載歌載舞,慶祝豐收,傳承著蒙古族的文化傳統。

楊家灣鄉

楊家灣鄉自然風光秀麗,山水相依。這裡的河流清澈見底,河邊綠草如茵,是休閒垂釣和野餐的好去處。楊家灣鄉以種植果樹和中藥材為主,形成了“林果+中藥材”的特色農業模式。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果樹開花,花香四溢,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秋季則是收穫的季節,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掛滿枝頭,果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同時,中藥材的種植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許多中藥材被運往全國各地的藥材市場。

腰站鎮

腰站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帝從承德離宮到圍場行圍狩獵,“腰棧”是從廟宮到銀窩溝、克勒溝等地的中途休息站,“腰棧”由此得名,後改為“腰站” 。如今,腰站鎮依然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建築和傳統的民俗文化。這裡的居民以滿族為主,他們傳承著滿族的風俗習慣,如滿族的傳統服飾、飲食文化等。在一些重要的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等,腰站鎮的居民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表演滿族的傳統舞蹈、演唱滿族的傳統歌曲,讓人們感受到濃郁的滿族文化氛圍。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商周時期,這裡屬燕地,被稱為“鬼方”。秦朝時,西部濡水流域屬漁陽郡,東部索頭水流域屬右北平郡。兩漢三國時期,為鮮卑地。隋朝屬奚地,唐統一後屬饒樂都督府。五代時期,為松洲縣,西南部為安州利民縣,屬契丹。遼金時期,縣境北部屬上京道,東部為中京道松山州松山縣,西部、南部為北安州利民縣地。元朝時期,東部屬大寧路松州,南部為惠州,西部屬上都興路州興安縣。明朝時期,屬開平左屯衛,後為諾音衛,後劃入烏梁海,成為韃靼人牧地。

清朝時期,這裡的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式設定“木蘭圍場”,直屬朝廷理藩院 。木蘭圍場成為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的重要場所,在清朝時期,每年秋季皇帝都會率領大批王公貴族、八旗精兵來到木蘭圍場進行狩獵活動。這一傳統不僅是對騎射技藝的操練和檢驗,更是清朝彰顯其統治權威和力量的重要方式。同時,“木蘭秋獮”也是滿蒙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契機 。康熙曾在此指揮烏蘭布通之戰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亦在此接見土爾扈特東歸使團。光緒三年(1877年),設立圍場糧捕同知及司獄。光緒六年(1880年),因二道溝“地勢既偏,形勢又隘,而克勒溝山川地勢頗具形勝”,於是將糧捕廳衙署移至克勒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改糧捕廳為撫民廳,劃歸直隸管轄,隸屬於口北道,與張家口、多倫諾爾、獨石口為口北四廳。

中華民國時期,1912年,改廳建縣,名為“圍場縣”,屬熱河省。1930年6月,移縣治於錐子山。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6年1月1日,熱河省建置撤銷,圍場縣劃歸河北省承德地區管轄。1989年6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撤銷圍場縣,成立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此後,圍場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

圍場的文化融合了滿族、蒙古族和漢族等多民族的特色。滿族的旗袍、馬褂等傳統服飾,以及滿族的剪紙、刺繡等傳統手工藝,都展現了滿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蒙古族的長調、馬頭琴演奏、那達慕大會等文化元素,也為圍場的文化增添了濃郁的草原風情。此外,漢族的傳統節日和民俗活動在這裡也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圍場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

三、必遊景點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壩上地區,在清朝屬著名的皇家獵苑之一“木蘭圍場”的一部分 。森林公園總面積41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06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森林覆蓋率75.2% 。這裡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閒度假的天堂” 。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廣袤的森林、無垠的草原、清澈的湖泊等自然風光。在森林中,有各種珍稀的動植物,如狍子、馬鹿、黑琴雞等野生動物,以及眾多的野生花卉和樹木。遊客可以選擇騎馬穿梭在森林和草原之間,感受大自然的壯美;也可以在夜晚仰望星空,享受寧靜的時光。此外,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還有許多娛樂專案,如滑草、射箭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遊客。

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

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原始草原70萬畝,溼地20萬畝,天然淡水湖21個,泉水47處(多為礦泉),河流13條,是灤河發源地之一 。這裡有植物50科659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山野珍品幾十種,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樣性,真正是“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 。景區內康熙練兵臺、御泉、臥牛盤、天梯梁、古御道等歷史遺蹟蘊涵著豐富的清代皇家文化內涵,神仙洞、桃山湖、太陽湖、月亮湖、百花坡、大峽谷、龜山等景點令人歎為觀止,流連忘返 。遊客可以在這裡進行草原觀光、觀鳥、騎馬、垂釣、遊船、篝火娛樂、越野賽車、科考探險、休閒度假、會議、滑冰滑雪、狩獵等生態旅遊活動。

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紅松窪牧場風景區位於圍場縣西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鎮,是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 。這裡風力資源豐富,建有規模風力發電場一處 。紅松窪面積110萬畝,草原面積20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8%,是北方較大的草原風景區 。這裡動植物種類繁多,水草豐美,夏季氣候涼爽,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c ,是一處新興的旅遊勝地。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美麗的草原風光,還可以看到成群的犛牛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吃草。此外,紅松窪的日出和日落景色也非常壯觀,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四、古剎、寺廟與道觀

白雲古洞

白雲古洞位於圍場縣的深山之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聖地。這裡群山環抱,景色清幽,白雲繚繞,宛如仙境。白雲古洞由多個洞穴組成,洞內供奉著道教的神像,香菸嫋嫋。洞穴周圍有許多摩崖石刻,記載著白雲古洞的歷史和道教文化。每年都有許多道教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和遊覽,感受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普樂寺

普樂寺位於圍場鎮附近,是一座藏傳佛教寺廟。寺廟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漢藏建築的特色。寺內有高大的佛像和精美的壁畫,展現了藏傳佛教的藝術魅力。普樂寺不僅是宗教活動場所,也是研究藏傳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每逢重大佛教節日,寺廟內都會舉行盛大的法事活動,吸引了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參加。

五、歷史遺址

燕秦長城遺址

圍場縣境內儲存著部分燕秦長城遺址,這些古老的城牆雖然歷經風雨侵蝕,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堅韌。燕秦長城在當時具有重要的軍事防禦作用,它見證了歷史上的戰爭與和平。遊客來到這裡,可以沿著長城遺址漫步,想象著古代將士們在城牆上戍守邊疆的情景,感受歷史的滄桑變遷。

遼金古城遺址

遼金時期,圍場縣境內有不少重要的城鎮。如今,這些古城遺址依然存在,雖然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但透過考古發掘和研究,我們可以瞭解到遼金時期的城市佈局、建築風格和社會生活。這些古城遺址對於研究遼金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吸引了許多歷史愛好者和考古學家前來探索。

六、民俗風情

圍場的民俗風情獨具特色。滿族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有著一系列獨特的儀式和習俗。婚禮當天,新郎要騎著高頭大馬去迎娶新娘,新娘則身著華麗的滿族服飾,頭戴鳳冠霞帔。在婚禮過程中,會有拜天地、跨火盆、吃子孫餑餑等傳統環節,充滿了喜慶和吉祥的氛圍。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是當地最盛大的節日之一。那達慕大會上,人們會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比賽專案。賽馬場上,騎手們策馬奔騰,風馳電掣;摔跤場上,選手們力拔千鈞,互不相讓;射箭場上,射手們箭無虛發,展現出高超的技藝。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精彩的文藝表演,如蒙古族的長調、馬頭琴演奏、舞蹈等,讓人們沉浸在濃郁的蒙古族文化氛圍中。

七、特色美食

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的傳統美食,也是圍場的特色佳餚之一。選用當地優質的綿羊,經過特殊的醃製和處理後,放在特製的烤架上用果木炭火烤制。烤制過程中,要不斷地塗抹調料和油脂,使羊肉受熱均勻,烤出來的全羊外皮金黃酥脆,內部鮮嫩多汁,香氣四溢。吃烤全羊時,通常會搭配上蒙古族的傳統飲品——馬奶酒,讓人回味無窮。

蕎麵餄餎

蕎麵餄餎是圍場的傳統麵食,以蕎麵為主要原料,經過壓制而成。蕎麵餄餎口感爽滑勁道,營養豐富。食用時,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不同的調料和臊子,如肉臊子、素臊子、酸菜等,味道十分鮮美。蕎麵餄餎不僅是當地人喜愛的美食,也深受遊客的歡迎。

滿族八大碗

滿族八大碗是滿族的傳統名菜,由八道不同的菜餚組成,包括紅燒肉、白肉血腸、燉排骨、燉雞塊等。這些菜餚以燉、煮、燒等烹飪方式為主,口味濃郁,營養豐富。滿族八大碗通常用於宴請賓客或重大節日,體現了滿族人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

八、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圍場的最佳旅遊時間是夏季和秋季。夏季(6 - 8月),這裡氣候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草原上綠草如茵,鮮花盛開,各種旅遊專案也十分豐富。秋季(9 - 10月),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和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的樹葉變得五彩斑斕,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是觀賞紅葉和攝影的好時機。

交通指南

1. 外部交通:可以先到達承德市,然後從承德市乘坐長途客車前往圍場縣。也可以選擇在北京六里橋長途汽車站乘坐直達圍場的客車。如果選擇自駕,從北京出發,走京承高速,然後轉承圍高速,即可到達圍場。

2. 內部交通:圍場縣內有公交車和計程車,方便遊客在縣城內出行。如果要前往各個景區,可以在縣城的汽車站乘坐前往景區的班車,也可以選擇包車或租車前往。

住宿推薦

1. 縣城住宿:圍場縣城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價格相對較為實惠。推薦住在圍場鎮中心區域,出行和購物都比較方便。

2. 景區住宿: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和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都有不少度假村、農家樂和客棧。住在景區內可以更好地欣賞自然風光,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但價格相對較高,且旅遊旺季時需要提前預訂。

注意事項

1. 夏季前往圍場,要注意做好防曬措施,攜帶防曬霜、太陽鏡、遮陽帽等物品。同時,由於早晚溫差較大,建議攜帶一件保暖的外套。

2. 在草原上游玩時,要注意保護環境,不要隨意丟棄垃圾。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特別是在參加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等活動時,要遵守相關規定。

3. 如果要進行騎馬等活動,要聽從工作人員的指導,注意安全。選擇馬匹時,要根據自己的騎行經驗和身體狀況進行選擇。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它既有壯麗的自然風光,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無論是追尋歷史的足跡,還是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這裡都能滿足你的需求。相信每一位來到圍場的遊客,都會被它獨特的魅力所吸引,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