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張家口市《赤城縣》
華夏神州大地是什麼意思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赤城縣,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處於東經115°25′18″~116°27′33″、北緯40°30′37″~41°23′26″之間。它東鄰承德,北靠壩上,南與北京山水相依,縣域面積達5273平方千米 ,在張家口市面積排名第一,在河北省位列第四。截至目前,赤城縣轄9個鄉、9個鎮,440個行政村,1318個自然村,戶籍總人口29.3萬人,常住人口19.8萬人(“七普”資料),其中農業人口23.6萬人。
赤城縣地勢西北高、東西低,處於冀北山區,白河上游,屬於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中溫帶亞乾旱區。這裡春秋季乾旱少雨,晝夜溫差較大;夏季溫暖溼潤,降水集中;冬季天氣寒冷漫長,乾燥、晴朗且少雪。
一、鄉鎮概況
(一)赤城鎮
赤城鎮作為赤城縣政府駐地,位於赤城縣西南部。其東與龍門所鎮接壤,東南和樣田鄉相鄰,南連鵰鶚鎮,西挽炮梁鄉,西北與鎮寧堡鄉相連,北靠雲州鄉。這裡是赤城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商業繁榮,集中了眾多的行政機構、學校、醫院和商業設施。鎮內既有現代化的建築,也保留了一些具有歷史韻味的老街巷,見證著赤城的發展變遷。
(二)龍關鎮
龍關鎮歷史極為悠久,可追溯到黃帝時期,曾是古縉雲氏的居住地。唐以前名為鬥闢縣,唐長慶二年屬新州並置龍門縣,因境北有龍門峽而得名。遼時增置望雲縣,明改望雲縣為龍門衛,成為軍事防禦重地。清康熙三十二年改龍門衛為龍門縣,1914年龍門縣改名為龍關縣,龍關之名沿用至今。1952年龍關縣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專區,1958年12月撤銷赤城縣併入龍關縣,1960年5月又將龍關縣改稱赤城縣。坐落在龍關鎮中心的重光塔,始建於唐代,原為華嚴寺的一部分,毀於元末。明正統十四年重建寺院,並改名普濟寺,同時重修該塔,取“收復塞北山河重光”之意,改名重光塔。如今的龍關鎮,在保留歷史文化遺蹟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業,是赤城縣重要的經濟鄉鎮之一。
(三)獨石口鎮
獨石口鎮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鎮,位於赤城縣北部。它地理位置重要,處於交通要道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鎮內儲存有部分長城遺蹟和古代軍事設施,見證了往昔的戰火硝煙。如今,獨石口鎮依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光,發展畜牧業和旅遊業。這裡的草原風光優美,每年夏季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體驗草原風情,感受歷史與自然的交融。
(四)其他鄉鎮特色
鵰鶚鎮以農業種植和農產品加工為主,其農產品品質優良,部分產品還遠銷外地;龍門所鎮則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傳統的廟會、民間藝術表演等活動在這裡十分盛行;白草鎮位於赤城縣東北部,畜牧業較為發達,同時憑藉其獨特的山區風光,逐漸發展起生態旅遊產業;東卯鎮與北京接壤,藉助地緣優勢,在商貿往來和生態旅遊方面發展迅速,成為赤城縣與北京交流合作的重要視窗;大海陀鄉因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聞名,這裡生態環境優美,是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和自然生態愛好者的天堂;後城鎮以其壯觀的四十里長嵯等自然景觀吸引遊客,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文旅融合發展之路;馬營鄉地處赤城縣西北部,東鄰雲州鄉,南接鎮寧堡鄉,西與崇禮區交界,北靠沽源縣,區域總面積315.22平方千米,在農業種植和特色養殖方面有著自身的產業特色;鎮寧堡鄉則在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方面做出積極努力,致力於打造寧靜、和諧的鄉村環境。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赤城縣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這片土地上便有人類活動。考古發現,境內曾出現紅山文化、夏家店文化、燕文化、漢文化等不同文化型別,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遷和文化特徵。
西漢時,這裡設定女祁縣,治所在今鵰鶚村,並駐東部都尉。北魏設立御夷鎮,唐置龍門縣,遼置望雲縣,元升雲州,當時這裡是大都至上都的皇家御道。明朝時期,赤城縣軍事設施眾多,設衛、所、堡,軍事設施居宣府之首,是京畿遮蔽,縣境內設2衛3所30堡,明長城現存285公里 ,敵樓、戰臺、烽堠近千座,常駐守軍萬餘。清朝時改衛為縣並置獨石理事廳,與張家口齊名,康熙帝經此三徵葛爾丹,留下諸多詩篇和動人傳說。
民國初期,赤城縣屬直隸口北道,後屬察哈爾省。解放戰爭時期,曾分為赤南縣和赤北縣兩個解放區,1948年4月赤城縣城解放,1949年9月恢復原名赤城縣,1952年以後一直隸屬於河北省。赤城縣在歷史上一直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交融地,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文化交流與碰撞的前沿,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這裡的民間藝術、傳統習俗、建築風格等都蘊含著不同民族文化的元素,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三、必遊景點
(一)赤城溫泉
赤城溫泉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關外第一泉”,在《水經注》中就有記載,曾是皇家御用泉。它由總泉、胃泉、眼泉等6處自湧式泉水組成,屬國內少有的醫療型矽酸鍶氟泉。泉水中含有30多種化學物質、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對多種疾病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這裡不僅有溫泉洗浴設施,周邊還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山巒環繞,景色宜人,是休閒度假、養生保健的好去處。
(二)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儲存著華北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極高。公園內植被豐富,樹木種類繁多,野生動物資源也較為豐富。這裡四季景色各異,春季山花爛漫,夏季涼爽宜人,是避暑的勝地;秋季層林盡染,漫山遍野的紅葉美不勝收;冬季銀裝素裹,宛如童話世界。公園內設有多條徒步線路,供遊客深入體驗大自然的魅力,還配備有露營地等設施,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三)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僅生態環境優美,還是平北抗日根據地。這裡峰高林密,溝壑縱橫,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保護區內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許多珍稀物種在這裡棲息繁衍。同時,這裡還有眾多的革命歷史遺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生態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遊客可以在這裡登山、徒步,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瞭解革命歷史,緬懷先烈。
(四)第四紀冰川遺蹟冰山樑
冰山樑是第四紀冰川遺蹟,海拔較高,山頂平坦開闊,有大量的巨石,形狀各異,頗為壯觀。這裡夏季氣溫涼爽,是避暑的好地方,夜晚還能看到璀璨的星空,吸引了眾多天文愛好者和露營愛好者。在山頂,還能欣賞到獨特的高山草甸景觀,與周邊的山脈、雲海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五)道教聖地金閣山
金閣山是道教聖地,山上有眾多的道觀建築和歷史遺蹟。這裡環境清幽,氛圍寧靜祥和,是人們尋求心靈寧靜、瞭解道教文化的好去處。登上金閣山,俯瞰周邊的山川景色,感受歷史與文化的交融,別有一番滋味。山上的道觀建築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吸引著眾多遊客和信徒前來參觀、朝拜。
(六)世界奇觀“北方大丹霞”四十里長嵯
四十里長嵯被譽為世界奇觀“北方大丹霞”,其獨特的丹霞地貌景觀十分壯觀。紅色的岩石在歲月的雕琢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形狀,有的如利劍直插雲霄,有的似城堡屹立山間。站在遠處眺望,四十里長嵯連綿起伏,氣勢磅礴,在陽光的照耀下,紅色的岩石更加鮮豔奪目,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七)朝陽觀“千佛洞”
朝陽觀“千佛洞”內有眾多的佛像雕刻,這些佛像造型精美,神態各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洞內的壁畫也儲存較為完好,色彩鮮豔,內容豐富,反映了當時的宗教文化和社會生活。來到這裡,彷彿穿越時空,感受古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民俗風情
赤城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獨具特色。民間藝術方面,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剪紙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花卉、民俗活動等,風格粗獷豪放又不失細膩,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二人臺戲曲是當地群眾喜愛的表演形式之一,表演時演員載歌載舞,曲調悠揚,唱詞詼諧幽默,生動地反映了當地的生活百態。
在傳統節日期間,赤城縣的民俗活動更是熱鬧非凡。春節時,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燈籠,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守歲祈福。正月裡還有熱鬧的社火表演,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等節目精彩紛呈,吸引眾多群眾圍觀。端午節時,人們會包粽子、插艾草,舉行一些傳統的祭祀活動,祈求平安健康。
此外,赤城縣的婚嫁、喪葬等習俗也別具一格,保留了許多傳統的儀式和流程,體現了當地人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在婚嫁習俗中,從相親、訂婚到結婚,每個環節都有特定的禮儀和講究,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五、特色美食
(一)面窩窩
面窩窩是赤城縣的傳統美食之一,通常用莜麵製作。將莜麵和好後,搓成一個個小窩窩的形狀,然後上籠蒸熟。面窩窩口感筋道,可搭配各種滷汁食用,如羊肉滷、酸菜滷等,味道十分鮮美。它不僅是當地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遊客品嚐當地美食的必選之一。
(二)黃米年糕
黃米年糕也是赤城特色美食。選用優質的黃米,經過浸泡、磨粉、蒸制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做好的黃米年糕色澤金黃,口感軟糯香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切片後煎、炸,搭配白糖或蜂蜜,別有一番風味。在春節等傳統節日,黃米年糕更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年年高。
(三)烤全羊
由於赤城縣畜牧業較為發達,烤全羊也成為當地的特色美食。選用當地優質的綿羊,經過特殊的醃製和烤制工藝,烤出的全羊外皮金黃酥脆,內部肉質鮮嫩多汁,香氣四溢。吃的時候,搭配上孜然、辣椒麵等調料,讓人回味無窮。通常烤全羊是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或招待貴客時才會製作,是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大餐。
(四)柴溝堡燻肉
柴溝堡燻肉雖然並非赤城本地原創,但在赤城也廣受歡迎。其製作工藝獨特,選用優質的豬肉,經過醃製、煮制、熏製等多道工序,燻肉色澤紅潤,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切成薄片,搭配蔥絲、黃瓜絲等,用豆皮捲起來吃,口感豐富,是一道下酒好菜。
六、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赤城縣四季分明,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美景。春季(3 - 5月)山花盛開,適合觀賞花海和進行戶外活動;夏季(6 - 8月)氣候涼爽,是避暑的好時節,適合前往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遊玩;秋季(9 - 11月)層林盡染,四十里長嵯、冰山樑等地的景色十分迷人,是攝影愛好者的最佳時機;冬季(12 - 次年2月)可以去體驗赤城溫泉,享受冬日的溫暖與愜意。
(二)交通方式
1. 自駕:赤城縣交通較為便利,從北京出發,可以透過京禮高速等道路前往,全程大約180公里 ,車程在2 - 3小時左右(具體時間根據交通狀況而定)。從張家口市區出發,也有多條公路可直達赤城。
2. 公共交通:可以先到達張家口市,然後在張家口市長途汽車站乘坐前往赤城縣的班車。也可以在北京六里橋長途汽車站等站點乘坐前往赤城的長途客車。
3. 高鐵:目前雖沒有直達赤城的高鐵,但可以先乘坐高鐵到張家口站或宣化北站,然後再轉乘汽車前往赤城。
(三)住宿推薦
1. 縣城酒店:赤城縣城內有各類酒店可供選擇,從經濟型酒店到高檔酒店都有,價格區間較大。這些酒店設施較為齊全,交通便利,餐飲和購物也方便。
2. 景區民宿:在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景區周邊,有許多特色民宿。這些民宿環境優美,能讓遊客更好地親近自然,體驗鄉村生活。部分民宿還提供農家飯菜,讓遊客品嚐到地道的當地美食。
(四)行程規劃建議
1. 兩日遊:
- 第一天:上午抵達赤城,前往赤城溫泉,泡溫泉放鬆身心,享受溫泉帶來的舒適與健康;下午前往道教聖地金閣山,遊覽道觀,感受道教文化的魅力。
- 第二天:前往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漫步森林,欣賞自然風光,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選擇徒步線路,深入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2. 三日遊:
- 第一天:到達赤城後,遊覽龍關鎮的重光塔,瞭解其歷史文化;下午前往獨石口鎮,參觀長城遺蹟和古代軍事設施,感受歷史的滄桑。
- 第二天:全天在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遊玩,登山、徒步,參觀革命歷史遺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生態科普教育。
- 第三天:前往第四紀冰川遺蹟冰山樑,欣賞獨特的冰川遺蹟和高山草甸景觀,晚上返回縣城休息。
3. 多日深度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將赤城縣的所有景點都遊覽一遍,還可以深入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美食,與當地居民交流,感受赤城的獨特魅力。同時,還可以前往與赤城相鄰的景區,如張家口市區的大境門等,進行一次更加豐富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