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保定市《唐縣》
華夏神州大地是什麼意思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探秘唐縣:千年古縣的魅力與風情
唐縣,地處河北省中部、保定西部,處於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的巧妙結合部。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與絕美自然風光的縣城,總面積達1414.22平方公里 ,轄12鎮8鄉、1個省級開發區,共345個行政村 ,總人口約60萬人,是一個集山區、庫區、老區於一體的太行山生態大縣。
一、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唐縣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遠古時期。六七千年前,這裡便有人類聚居,屬仰韶文化。中古時期,唐縣為古唐侯堯之封地,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中國唐堯文化之鄉”。
公元前2360年,帝堯放勳被封為唐侯,治所陽邑(今固城,一說在長古城),亦稱唐,在唐縣境內建立了古唐侯國,這便是唐縣名稱的最初源頭。此後,堯子丹朱被虞舜封為唐侯,治所鴻郎城(今洪城)。春秋時期,境內已有左人邑(今周雹水、北雹水)、中人邑(今都亭)、孤邑(今北高昌,亦稱慶都邑)、陽邑(亦稱唐邑,今固城),屬燕地、中山地。
西漢高帝四年(前202年),正式置縣,因古為唐侯國得名唐縣,屬冀州刺史部中山國所轄。西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改國為中山郡,唐縣屬之。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唐縣為和親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複名唐縣,仍屬冀州中山國。三國、魏、晉、北魏時期,唐縣屬定州。南北朝北齊時,唐縣被撤消併入安喜縣(今定州城東南)。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唐縣復置,屬定州博陵郡。唐代,唐縣屬河北道定州。五代十國時期,唐縣歷經多次更名,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改唐縣為中山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為唐縣;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改唐縣為博陵縣;後漢初複名唐縣。宋代,唐縣屬河北西路中山府。金代,屬河北西路定州。元代,改屬保定路。明代,隸屬京師省保定府。清初,依舊屬保定府。
民國初期,唐縣仍沿清制,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府級建置,唐縣屬直隸省范陽道觀察使所轄;民國三年(1914年),范陽道改稱保定道轄唐縣。1945年9月3日,日本侵略軍逃離唐縣城,唐縣宣告解放,9月24日唐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唐縣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唐縣屬晉察冀北嶽區五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唐縣屬五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屬察哈爾省易水專區。1958年12月20日,望都縣和清苑縣部分地區併入唐縣,縣政府遷往原望都城關;1962年3月,復置望都縣,唐縣單立,縣政府遷回仁厚鎮並延續至今。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唐縣不僅孕育了燦爛的文化,還湧現出眾多傑出人物。金代狀元石琚,從柏鄉縣令一路升至在朝左丞;元代數學家、天文學家、歷算學家王恂,在任元朝太史令期間,與郭守敬等人制成《授時歷》頒行天下;明代邸鵬、寇琛、馬恭三位御史臺官,清正廉潔,青史留名;清代康乾盛世期間,唐縣有18人考取進士,80人考取舉人,143人考取貢生 ,人才輩出,盡顯文化昌盛之象。
唐縣的文化脈絡豐富多樣,唐堯文化是其核心與靈魂。堯帝“禪讓制”“頒授農時”“治理水患”等功績,不僅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深深影響著唐縣人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此外,唐縣作為革命老區,承載著厚重的紅色文化。聶榮臻、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跡,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曾在這裡長期戰鬥、生活並以身殉職,唐縣由此成為白求恩精神發祥地,新中國衛生事業的搖籃 。
二、必遊景點
(一)潭瀑峽景區
潭瀑峽景區位於唐縣川裡鎮倒馬關鄉大石峪村南側,原名大石峪景區,2014年更名。景區總面積18平方公里,西南距唐縣縣城85公里,距保定市110公里,距北京230公里 ,外圍交通便利,自駕遊客可享受沿途美景。
景區由潭瀑峪、寨石峪、雙瀑峪三條溝谷和雄窩子自然保護區組成,區內溫泉、潭瀑、奇石、森林等旅遊資源豐富,峰、石、水、關、寨構成了獨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觀。沿步遊路前行,溪水潺潺,潭瀑隨處可見,險峰、石寨、瀑布、溫泉、溪流、水潭巧妙分佈其中,造型奇特的花崗岩極具觀賞性。景區內文物古蹟、民族村寨、故事傳說眾多,文化內涵深厚。
景區所在地倒馬關鄉因倒馬關而得名。倒馬關歷史悠久,以“奇,險,秀”著稱,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畿輔通志》記載,倒馬關山路險峻,馬為之倒,故而得名。它位於太行山東麓,北臨內長城,背靠唐河,東南為險要的十八盤嶺。倒馬關最初戰國時稱鴻上關,漢代稱常山關,北魏叫鐵關,明代後通稱倒馬關,與居庸關、紫荊關合稱“內三關” 。這裡還是戰略要衝,處於“靈丘道”這一重要通道上。倒馬關分上城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後改名上城口;下城即今倒馬關城。鄉政府院內儲存著《倒馬關建城碑》,記載了1465年修建倒馬關的情況。關城建築設計獨特,依峭壁,傍深澗,一半在溝谷,一半在山上,唐河水環繞,山、水、關城相得益彰,互為險阻。
景區周邊流傳著諸多英雄人物的傳說,如楊六郎威鎮邊關的故事。明朝馬中錫《倒馬關詩並序》中說:“關有兩山對峙,其路極險,相傳楊六郎到此馬踣,故名。”後人為紀念楊六郎,於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馬關城西3公里的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 。此外,巾幗英雄穆桂英大破七十二天門陣、著名女將樊梨花佔山為王等故事也發生於此,現今景區山頂的樊家寨,傳說是樊梨花生活和練兵的地方。
(二)慶都山旅遊度假區
慶都山旅遊度假區因上古帝王唐堯的母親慶都曾居住於此而得名,是一處融合自然風光與深厚歷史文化的勝地。
慶都山雖海拔不高,但地理位置獨特,獨坐中心,四周山巒環繞,盡顯帝王之氣。山上植被繁茂,古柏蒼翠,堯泉常年流水不斷,為這裡增添了靈動與生機。登上山頂俯瞰四周,美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景區內唐堯文化氛圍濃厚。唐堯大殿氣勢恢宏,採用純木質榫卯結構,彰顯了古代建築的智慧與匠心。大殿內堯、舜、禹三座塑像面容肅穆而慈祥,彷彿在訴說著那段輝煌的歷史。尋根祭祖堂是人們尋根溯源、祭祀祖先之地,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本溯源的文化傳統。此外,景區還有靈源寺遺址、圍棋廣場、二十四節氣柱等景點,每一處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夜幕降臨時,慶都山別有一番風味,花燈湖苑五彩斑斕,湖面倒映著燈光,宛如夢幻之境。
景區配套設施完善,除了文化景點,還有豐富的娛樂設施和美食小吃。遊客可以在這裡划船、泡溫泉、品嚐地道美食,享受悠閒時光,無論是家庭出遊還是朋友聚會,都是絕佳選擇。
(三)西勝溝
西勝溝是一處以喀斯特峽谷景觀為特色的景區,峽谷內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峽谷幽深,曲徑通幽。溝內有飛瀑、怪石、清泉、古樹等景觀,景色十分秀麗。
這裡的岩石經過長期的風化和侵蝕,形成了各種奇特的造型,有的像動物,有的像人物,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峽谷中還有多處瀑布,水流從高處落下,濺起層層水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一道道美麗的彩虹,美不勝收。此外,溝內植被茂盛,樹木鬱鬱蔥蔥,空氣清新宜人,是一處天然的大氧吧。遊客可以在這裡徒步旅行,欣賞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古北嶽國家森林公園
古北嶽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唐縣西北部,其主峰大茂山,即古北嶽恆山,海拔1898米,氣勢雄偉,景色壯觀。公園內森林覆蓋率高,植被豐富,擁有多種珍稀植物和野生動物,是一個天然的動植物寶庫。
公園內文物古蹟眾多,歷史源遠流長,積澱數千年的北嶽文化在此發祥。山上有許多古老的廟宇和道觀,如北嶽廟、三霄聖母廟等,這些建築歷史悠久,建築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此外,公園內還有許多自然景觀,如雲海、日出、晚霞等,景色十分迷人。登上大茂山山頂,可以俯瞰周圍的群山和廣袤的大地,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和人類的渺小。
三、古剎、寺廟、道觀
(一)靈源寺遺址
位於慶都山的靈源寺遺址,歷史悠久,文化價值極高。據記載,該寺曾有武則天敕建的5塊青色大理石佛經碑,雖歷經歲月滄桑,但依然見證著“靈源曉月”的千年禪意。儘管如今寺廟建築多已損毀,但遺址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依然吸引著眾多遊客和學者前來探尋。
(二)大佛光寺
大佛光寺位於慶都山堯母湖湖心,與山體形成獨特的風水呼應。寺廟建築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一處重要的佛教道場。寺內供奉著眾多佛像,香火旺盛。遊客可以在這裡參觀寺廟建築,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參與寺廟舉辦的各種佛事活動,淨化心靈。
(三)三霄聖母廟
位於古北嶽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三霄聖母廟,是一座古老的道觀。廟宇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供奉著三霄聖母等道教神只。每年都有許多信徒前來朝拜,祈求平安和福祉。道觀周圍環境清幽,山林環繞,是一處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四、歷史遺址
(一)北放水遺址
北放水遺址對於研究商周時期的聚落形態具有重要意義。透過對遺址的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遺蹟,如陶器、青銅器、石器等,這些文物為我們瞭解商周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遺址的佈局和建築結構,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
(二)倒馬關明長城
倒馬關明長城是明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敵臺22座。長城沿山勢而建,蜿蜒曲折,氣勢磅礴。它不僅是古代軍事防禦的重要設施,也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勇氣的象徵。站在長城上,可以想象當年金戈鐵馬的戰爭場景,感受歷史的滄桑變遷。
(三)晉察冀烈士陵園
晉察冀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其中安葬著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等。陵園莊嚴肅穆,松柏常青,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來到這裡,人們可以瞭解到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蹟,感受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
五、民俗風情
唐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
跑旱船是唐縣民間傳統的娛樂活動之一,通常在春節、元宵節等重大節日期間表演。演員們扮成各種角色,坐在裝飾成船形的道具中,模仿划船的動作,邊舞邊唱,熱鬧非凡。跑旱船的表演形式多樣,有的還加入了故事情節,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拾幡古樂是唐縣的另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音樂形式。演奏時,樂手們手持各種傳統樂器,如笙、管、笛、簫、鼓等,演奏出悠揚動聽的樂曲。拾幡古樂的曲目豐富,既有歡快的民間小調,也有莊重的古典音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此外,唐縣還有剪紙、麵塑、棗酒釀造等傳統手工藝和民俗文化。唐縣剪紙風格粗獷豪放,線條簡潔明快,題材廣泛,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等,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麵塑則以其細膩的造型和鮮豔的色彩,展現了民間藝人的精湛技藝。棗酒釀造是唐縣的傳統釀造工藝,採用當地優質的紅棗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等多道工序製成,酒質醇厚,香氣濃郁。
六、特色美食
(一)缸爐燒餅
缸爐燒餅是唐縣的傳統名吃之一,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酥脆的口感而聞名。製作時,先將麵粉、酵母、水等混合揉成麵糰,發酵後加入適量的鹽、花椒麵等調料,揉勻後分成小塊,擀成薄片,再刷上一層油,撒上芝麻,然後貼在燒熱的缸爐內壁上烘烤。烤好的缸爐燒餅外皮酥脆,內瓤柔軟,香氣撲鼻,讓人回味無窮。
(二)唐縣大棗
唐縣是“中國大棗之鄉”,唐縣大棗以其個大、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營養豐富而著稱。唐縣大棗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製成棗酒、棗醋、棗脯等多種食品。其中,棗酒口感醇厚,香氣濃郁;棗醋酸甜可口,具有開胃消食的功效;棗脯則保留了大棗的原汁原味,是一種美味的休閒食品。
(三)木蘭紅大棗
木蘭紅大棗是唐縣大棗中的珍品,因生長在木蘭山一帶而得名。木蘭紅大棗果實飽滿,色澤鮮豔,口感甜美,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它不僅是當地人民喜愛的水果,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七、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唐縣屬暖溫帶半乾旱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3 - 5月)萬物復甦,山花爛漫,適合踏青賞花;夏季(6 - 8月)氣候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可以到山區景區享受清涼;秋季(9 - 11月)天高氣爽,紅葉滿山,唐縣大棗等水果也成熟了,既能欣賞美景,又能品嚐新鮮水果;冬季(12 - 2月)雖然寒冷,但可以體驗北方的冬日雪景,還能參加一些冬季民俗活動。總體來說,春秋兩季是唐縣旅遊的最佳時間,氣候宜人,景色優美。
(二)交通指南
1. 外部交通:唐縣區位優越,處於京津冀一個半小時經濟圈之內。縣城距北京150公里、天津200公里、石家莊100公里、雄安新區100公里、保定50公里 。如果您從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周邊城市出發,可以選擇以下交通方式:
- 自駕:唐縣境內有3條高速、3條國道、3條省道,交通網路完善。從北京出發,可走京昆高速轉保阜高速;從天津出發,可走榮烏高速轉京昆高速再轉保阜高速;從石家莊出發,可走京昆高速轉保阜高速,自駕途中還能欣賞沿途風景。
- 長途客車:周邊城市的汽車站均有發往唐縣的長途客車,出行前可查詢當地汽車站的發車時間和班次資訊。
- 高鐵:目前,雄忻高鐵正在規劃建設中,未來建成後將為唐縣帶來更加便捷的高鐵出行方式。
2. 內部交通:唐縣縣城內有公交車和計程車,可方便到達縣城內各個地方。前往景區的話,部分景區有專線公交車,如潭瀑峽景區等;如果沒有專線公交,也可以選擇包車或者乘坐當地的小客車前往,包車價格可以與司機協商。
(三)住宿推薦
1. 縣城住宿:唐縣縣城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如興華酒店等三星級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也有一些經濟型酒店和快捷酒店,價格相對較為親民,適合不同預算的遊客。
2. 景區住宿:在一些景區周邊,也有農家鄉村酒店和民宿,如潭瀑峽景區附近有樂遊賓館等,遊客可以選擇住在景區附近,方便遊玩,同時還能體驗鄉村生活,品嚐農家美食。
(四)行程規劃
1. 一日遊:
- 線路一:慶都山旅遊度假區。上午前往慶都山,參觀唐堯大殿、尋根祭祖堂等景點,感受唐堯文化;中午在景區內品嚐美食;下午遊覽靈源寺遺址、堯母湖等,晚上欣賞慶都山的夜景後返程。
- 線路二:潭瀑峽景區。早上從縣城出發,前往潭瀑峽景區,遊覽潭瀑峪、寨石峪等景點,欣賞峽谷風光和潭瀑景觀;中午在景區內或周邊就餐;下午繼續遊玩,參觀倒馬關,瞭解其歷史文化,之後返回縣城。
2. 兩日遊
- 第一天:
- 上午抵達唐縣後,前往 慶都山旅遊度假區 。進入景區,首先參觀氣勢恢宏的唐堯大殿,這座純木質榫卯結構的建築,處處彰顯著古代建築技藝的精湛,在大殿內近距離感受堯、舜、禹塑像的肅穆與慈祥,聆聽上古帝王的傳奇故事。隨後漫步至尋根祭祖堂,在這裡探尋中華民族的根源,瞭解姓氏文化的起源與傳承。
- 臨近中午,在景區內的特色餐廳品嚐唐縣美食,如酥脆的缸爐燒餅搭配鮮香的燉菜,或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暖胃又美味。
- 午餐後稍作休息,前往靈源寺遺址,儘管如今僅存遺址,但仍能從殘垣斷壁中想象出昔日香火鼎盛的場景。接著遊覽堯母湖,沿著湖邊步道散步,欣賞湖光山色,若有興致,還可選擇乘坐遊船,在碧波上悠然前行。
- 夜幕降臨,慶都山被五彩斑斕的燈光點亮,花燈湖苑更是如夢如幻。此時在湖邊找一處觀景佳地,靜靜欣賞這絕美的夜景,感受夜晚的寧靜與浪漫。結束後前往提前預定好的縣城酒店或景區附近民宿入住休息。
- 第二天:
- 早餐後,驅車前往 潭瀑峽景區 (原名大石峪景區) 。抵達景區後,沿著步遊路深入峽谷,一路上溪水潺潺相伴,形態各異的潭水和瀑布接連映入眼簾。近距離觀賞造型奇特的花崗岩,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可在安全區域與清澈的溪水親密接觸,感受水流的清涼。
- 遊覽過程中,前往景區內的倒馬關,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古關隘。倒馬關分上城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後改名上城口;下城即今倒馬關城。漫步在關城內,觸控古老的城牆,在鄉政府院內檢視《倒馬關建城碑》,瞭解其修建歷史,想象當年金戈鐵馬的戰爭場景。
- 中午在景區周邊的農家院用餐,品嚐當地特色農家菜,如農家小炒肉、涼拌野菜、燉山雞等。飯後稍作休整,繼續探索景區內的其他景點,聆聽楊六郎威鎮邊關、樊梨花佔山為王等流傳於此的英雄傳說,彷彿穿越回了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 下午三四點左右,結束愉快的旅程,返程回家。
3. 三日遊
- 第一天:
- 上午到達唐縣後,直奔 西勝溝 景區。踏入峽谷,瞬間被奇峰怪石的壯觀景象所震撼,沿著曲折的小徑前行,欣賞那些經過歲月雕琢的岩石,它們有的似雄鷹展翅,有的如仙人指路,每一處都充滿著神奇的色彩。途中還能看到多處飛瀑,駐足觀賞水流飛瀉而下濺起的水花,在陽光的折射下形成絢麗的彩虹,感受大自然的靈動之美。
- 中午在景區內的簡易餐廳或自帶乾糧解決午餐,稍作休息後,繼續深入峽谷,探索更多隱秘的美景。茂密的植被使得溝內空氣清新宜人,盡情享受天然氧吧帶來的舒適與愜意,進行一場暢快的徒步之旅。
- 傍晚時分,前往縣城辦理入住手續,放下行李後,在縣城的商業街逛逛,感受當地的生活氛圍,順便挑選一些特色小禮品。晚餐可選擇品嚐唐縣的特色美食,如唐縣大棗製成的棗酒搭配當地的特色燒烤,別有一番風味。
- 第二天:
- 早餐後,前往 古北嶽國家森林公園 。到達公園後,沿著山間小路登山,沿途欣賞豐富的植被和多樣的野生動物。途中參觀北嶽廟、三霄聖母廟等古老的廟宇和道觀,感受歷史文化與宗教文化的交融,瞭解其背後的故事和傳說。
- 登上主峰大茂山山頂(海拔1898米) ,俯瞰四周連綿起伏的群山和廣袤無垠的大地,將壯麗的自然風光盡收眼底。若恰逢雲霧繚繞之時,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 中午在山上的農家樂用餐,品嚐山野菜、烤全羊等美食。午餐後稍作休息,繼續探索公園內其他景點,觀賞雲海、日出(若留宿山頂可觀賞日出,否則欣賞雲海) 、晚霞等自然奇觀,感受大自然的偉大與神秘。
- 晚上可選擇在山上的農家樂住宿,體驗寧靜的山村生活,也可返回縣城住宿。如果留宿山上,夜晚還能仰望璀璨的星空,享受遠離城市喧囂的靜謐。
- 第三天:
- 若前一晚留宿山上,清晨可觀賞壯麗的日出。早餐後,前往 晉察冀烈士陵園 ,緬懷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等革命先烈。在莊嚴肅穆的陵園內,瞭解他們的英勇事蹟,感受他們為了正義和和平不惜犧牲一切的崇高精神。
- 接著前往 北放水遺址 ,透過考古發掘的文物和遺蹟,瞭解商周時期的聚落形態和社會文化。雖然遺址可能看起來較為古樸,但每一件出土的陶器、青銅器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古老的時代。
- 中午在附近餐廳用餐後,結束充實的三日唐縣之旅,踏上返程之路。
唐縣,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縣,無論是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遊客,還是鍾情自然風光的旅行者,亦或是渴望體驗民俗風情、品嚐特色美食的探索者,都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快來唐縣,開啟一場難忘的探秘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