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邯鄲《武安市》
華夏神州大地是什麼意思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太行山下的人文沃土與活力之城
武安市位於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作為邯鄲市代管的縣級市,其總面積達1806平方公里 。市域內下轄13個鎮、9個鄉,共50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約81萬。這座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的城市,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歷史積澱,在華北平原上構建起獨具特色的發展格局。
一、千年沿革:歷史長河中的行政變遷軌跡
武安的歷史可追溯至遙遠的新石器時代,磁山遺址的考古發現證實,早在8000多年前,先民已在此定居繁衍。春秋時期,此地歸屬晉國版圖;戰國時成為趙國的武安邑,“武安”之名首次出現,取“以武而安”之意,彰顯其作為軍事戰略要地的重要地位。秦統一六國後,武安劃歸邯鄲郡管轄;西漢初期正式設縣,隸屬魏郡,自此“武安”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延續至今。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武安的行政歸屬歷經多次變動。三國時期,武安屬魏國領地;南北朝時期,先後被前趙、後趙、冉魏、前燕、前秦、後燕、北魏等政權統治 。隋代時,武安隸屬洺州;唐代改屬磁州;宋、元、明、清時期,或隸屬洺州,或歸屬於廣平府。民國時期,武安先後隸屬於直隸省大名道、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區。抗日戰爭時期,武安成為晉冀魯豫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革命根據地建設貢獻顯著力量 。1949年,武安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1988年撤縣設市,由邯鄲市代管,由此開啟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
二、六大文化脈系:塑造城市的精神核心
武安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孕育出六大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這些文化深刻影響著城市的精神品格與人文風貌。磁山文化作為東方農耕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在磁山遺址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等工具,證實了這裡是世界上粟的最早種植地;家雞骨骼化石的發現,將家禽養殖歷史前推至8000年前;大量胡桃種子的出土,更佐證此地或為核桃最早的栽培地。此外,遺址中發現的指南車構件,暗示這裡可能是指南針的發源地。
冶鐵文化貫穿武安兩千餘年的歷史。戰國時期,武安已成為趙國重要的冶鐵中心;漢武帝時期,全國設49處鐵官,武安位列其中 。境內留存的漢代、宋代鍊鐵爐遺址,見證了昔日“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冶鐵盛況。直至今日,鋼鐵產業仍是武安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戲曲文化在武安獨樹一幟,平調、落子兩個地方劇種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平調唱腔剛勁有力,落子曲調輕快活潑,二者深深紮根於民間。每逢節慶,鄉村戲臺前總是觀者雲集,熱鬧非凡。明清時期崛起的武安商幫,以縣域為單位組建商業團體,活躍於“南綢北藥”領域,足跡遍佈東北、江南等地,與晉商、徽商等齊名,伯延古鎮現存的徐、房、王三大家族的深宅大院,便是商幫昔日輝煌的實物見證。
紅色革命文化同樣是武安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晉冀魯豫中央局、邊區政府等機關曾駐紮於此,劉伯承、鄧小平等在此指揮作戰,土地法大綱會議、華北財經會議等重要會議也在此召開,為革命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武安儺戲、賽戲等民俗文化傳承至今,儺戲作為戲劇“活化石”,完整保留了原始祭祀與戲劇表演相融合的獨特形態。
三、自然風貌:山水相依的地理格局
武安地勢呈現西高東低的特徵,平原、山區、丘陵各佔市域面積的三分之一 。西部屬於太行山餘脈,形成小摩天嶺山脈、老爺山山脈、十八盤山脈、西南橫行山脈及鼓山、紫金山山脈等五大分支 。其中,青崖寨海拔1898.7米,為市域最高峰,山頂常年雲霧繚繞,植被垂直分佈特徵顯著。東部則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區域。
境內河流分屬海河流域子牙河系,擁有四級支流5條,五級以上支流19條 。大中型水庫多達30座,其中京娘湖、車谷水庫等不僅承擔著防洪、灌溉功能,還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武安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5c,年降水量545.5毫米 。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宜人,冬季寒冷乾燥,這樣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武安植被型別豐富多樣,涵蓋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等6種植被型別 。野生動物資源同樣可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金雕、大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達21種 。礦產資源方面,武安是中國58個重點產煤縣(市)和四大富鐵礦基地之一,已探明鐵礦儲量5.6億噸,煤礦儲量14.2億噸,石膏儲量1.2億噸 ,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
四、經濟格局: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協同發展
武安是河北省經濟強市,2021年生產總值達到758.1億元,財政總收入113.04億元,公共預算收入55.04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第78位 。產業發展以“鏈長制”為核心,重點聚焦現代物流、裝備製造、精品鋼材、新材料等九大產業鏈 。
鋼鐵產業是武安經濟的重要支柱,擁有普陽鋼鐵、新金鋼鐵等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8家,超十億元企業29家 。近年來,透過技術升級推動綠色轉型,建設智慧化生產線,有效降低能耗與汙染排放。現代物流產業依託鐵路運輸優勢,全市5條過境鐵路、18個客貨混用站形成全國縣級罕有的運輸網路,貨物可直達天津、黃驊等港口 。b型陸港保稅物流中心的建成,進一步鞏固了其區域物流樞紐地位。
在新興產業領域,電子資訊、新能源等產業加速佈局。格力、銀隆等知名企業的入駐,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協同發展。文旅產業依託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年接待遊客超1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百億元 。現代農業發展特色鮮明,形成優質穀物、中藥材、林果等產業帶,培育出多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五、鄉鎮特色:差異化發展的縣域樣本
武安鎮
作為市政府駐地,武安鎮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轄區面積74.86平方公里,人口密集,商業設施完備。既有新世紀商業廣場、財富廣場等現代商圈,也保留著南關街等傳統商業街。教育資源集中,分佈有多所重點中小學;醫療設施完善,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院等為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康二城鎮
位於市域中部,面積48.5平方公里,是重要的工業強鎮 。憑藉豐富的礦產資源,形成以鋼鐵、焦化、建材為主的產業體系。轄區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善,吸引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入駐。同時,積極推進產城融合,建設配套生活區,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午汲鎮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面積61.2平方公里 。境內的午汲古城遺址,是戰國至漢代的城址,出土大量陶器、青銅器,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近年來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蔬菜大棚,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磁山鎮
因磁山文化遺址而得名,面積61.4平方公里 。除了擁有重要的文化遺址,磁山鎮還是重要的工業基地,鋼鐵、煤炭產業發達 。依託資源優勢,延伸產業鏈,發展礦產品深加工。同時,推進文旅融合,建設磁山文化博物館,全方位展示新石器時代的文明成果。
伯延鎮
這裡是明清時期武安商幫的重要聚集地,面積40.5平方公里 。現存大量清代民居建築,徐氏、房氏、王氏大院儲存完好,建築風格融合北方四合院與南方園林特色 。201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近年來開發古鎮旅遊,恢復傳統商業業態,重現昔日商幫繁華景象。
陽邑鎮
位於市域西部,面積122平方公里,是山區商貿重鎮 。自古以來就是晉冀交通要道,商業氛圍濃厚。農業以林果種植為主,核桃、花椒產量可觀。依託交通優勢,發展現代物流,建設農產品集散中心。
賀進鎮
地處西部山區,面積181.6平方公里,自然風光秀麗 。轄區內的賀進古村是國家級傳統村落,儲存著明代石砌閣樓、古戲樓等建築 。旅遊業發展迅速,以七步溝景區為核心,帶動周邊鄉村民宿、農家餐飲發展。
大同鎮
位於市域東北部,面積38.8平方公里,以農業為主要產業 。是全市重要的糧食產區,推廣小麥、玉米良種種植,建設高標準農田。同時發展養殖業,形成生豬、蛋雞養殖產業帶,部分產品供應周邊城市市場。
北安莊鄉
面積39.6平方公里,農業特色鮮明 。發展優質穀子種植,所產小米顆粒飽滿、營養豐富,註冊地理標誌商標。推進農旅融合,建設田園綜合體,開展農事體驗、採摘觀光等活動。
馬家莊鄉
位於西部深山區,面積102平方公里 。生態資源優越,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近年來發展生態旅遊,依託天慈峰林景區,打造康養度假目的地。同時推廣中藥材種植,發展連翹、柴胡等特色產業。
六、文旅資源:自然與人文交織的旅遊勝地
武安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擁有6家4a級景區,形成“山水觀光、文化體驗、鄉村休閒、康養度假”多元旅遊產品體系 。京娘湖景區因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傳說得名,湖面呈倒“人”字形,兩岸峭壁聳立,兼具北方山水的雄渾與南方水景的靈秀。遊客可乘船遊覽,欣賞湖光山色,也可攀登棧道,俯瞰壯麗景觀。
東太行景區以丹霞地貌聞名,海拔千米的懸崖棧道全長16公里,玻璃棧道、觀光電梯等設施為遊覽增添刺激體驗 。景區內奇峰怪石林立,雲霧繚繞之時,宛如置身仙境。七步溝景區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天然的氧吧 。景區內羅漢洞、馬武寨等景點,融合自然風光與歷史傳說,引人入勝。
朝陽溝景區因同名戲曲而聲名遠揚,完整保留了20世紀60年代的鄉村風貌 。遊客可參觀戲曲人物故居,體驗農耕生活,親身感受“朝陽溝好地方名不虛傳”的質樸風情。長壽村景區原名武家莊,因村民長壽現象突出而得名,村內空氣清新,山泉水富含礦物質,吸引眾多追求健康養生的遊客 。
歷史人文景觀方面,伯延古鎮現存古建築群佔地15萬平方米,建築佈局嚴謹,木雕、石雕、磚雕工藝精湛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陳列著8000年前的生產生活器具,生動再現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圖景。淑村鎮白莊村是國家級傳統村落,儲存著清代民居與古戲樓,每年舉辦民俗活動,傳承地方文化。
古剎、寺廟、道觀等宗教建築在武安也有分佈。定晉巖禪果寺位於活水鄉寺溝村,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現存宋代佛塔、明代石碑等古蹟,寺內古柏參天,環境清幽。城隍廟位於武安城內,建築風格莊重古樸,是研究明清時期廟宇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七、民俗與美食:鐫刻在記憶中的地方特色
武安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儺戲在固義村傳承至今,每年正月舉行儺戲表演,演員頭戴面具,表演祈福、驅邪等儀式,完整保留原始戲劇形態 。土山誠會是省級非遺專案,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村民抬著“黃鬼”遊行,展現懲惡揚善的民間信仰 。此外,抬閣、旱船等民間社火活動,在春節期間熱鬧非凡,吸引眾多群眾參與。
美食文化是武安的另一張特色名片。武安拽面純手工抻拽而成,麵條筋道有嚼勁,搭配西紅柿雞蛋滷或炸醬,口感爽滑,令人回味無窮。驢肉灌腸用驢肉、澱粉製成,切片煎制後外焦裡嫩,是餐桌上的經典下酒菜。小米燜飯選用本地優質小米,搭配豆角、土豆等食材,香氣四溢,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武安小炒肉以五花肉、青椒炒制,香辣下飯,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常見的家常菜。
八、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季節:春季(3-5月)山花爛漫,適合踏青賞花;秋季(9-11月)氣候涼爽,紅葉漫山,是觀賞自然風光的好時節。
交通方式:
- 外部交通:可先抵達邯鄲,再乘坐長途客車前往武安;自駕遊客可透過太行山高速、青蘭高速直達。
- 內部交通:市內有34條公交線路,覆蓋主要景區;也可選擇打車或租車出行。
住宿推薦:城區有星級酒店、快捷酒店可供選擇;景區周邊多為民宿和農家院,可體驗鄉村生活。
遊玩路線:
- 一日遊:京娘湖景區(乘船遊覽、登山觀景);東太行景區(體驗懸崖棧道、玻璃棧道)。
- 兩日遊:第一天參觀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伯延古鎮;第二天遊覽七步溝景區、朝陽溝景區。
- 三日遊:第一天前往長壽村景區養生休閒;第二天遊覽定晉巖禪果寺、天慈峰林景區;第三天參觀淑村鎮白莊村,體驗民俗文化。
從新石器時代的農耕文明曙光,到現代工業化的蓬勃發展;從太行深處的古老村落,到充滿活力的產業新城,武安始終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前行。這座融合歷史厚重感與發展活力的城市,正以獨特的姿態,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書寫屬於自己的發展新篇章。無論是探尋文明起源、感受山水之美,還是體驗民俗風情,武安都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探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