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邯鄲市《曲周縣》
華夏神州大地是什麼意思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邯鄲市曲周縣:滏陽河畔的千年古韻與現代新貌
曲周縣地處河北省南部、邯鄲市東北部,位於冀南平原腹地,介於北緯36°34′ - 36°57′,東經114°50′ - 115°13′之間,東與邱縣接壤,南鄰廣平、肥鄉,西連永年、雞澤,北依邢臺市平鄉縣 。縣域總面積676平方千米,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常住人口達人。全縣轄6個鎮、6個鄉,共342個行政村,這片土地歷經歲月沉澱,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在新時代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一、十二鄉鎮特色風貌
曲周鎮
曲周鎮作為曲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縣政府駐地。鎮內交通網路密集,光明街、振興路等主幹道貫穿城區,與周邊鄉鎮及外部城市緊密相連。商業形態豐富多樣,大型購物中心商品齊全,綜合農貿市場農產品新鮮豐富,特色商業街獨具韻味,從日常用品到高階商品均有銷售,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同時,這裡匯聚多所重點中小學,師資力量雄厚;縣級醫院醫療裝置先進、科室完備,為居民提供優質學習和就醫條件。
在文化傳承上,曲周鎮保留大量民間藝術。手工布藝獨具特色,當地婦女用各色布料,經剪裁、縫製、刺繡,製作出虎頭鞋、布老虎、荷包等手工藝品,造型精巧,色彩豔麗。每逢春節、元宵節,街道便開展舞龍舞獅、跑旱船等民俗活動。舞龍隊伍動作矯健,龍身隨著鼓點擺動;跑旱船表演詼諧有趣,引得圍觀群眾陣陣歡笑。
安寨鎮
安寨鎮位於曲周縣南部,農業基礎堅實。全鎮耕地廣袤,土壤肥沃,灌溉系統完善,是縣內重要的糧食和棉花產區,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近年來,安寨鎮推進農業現代化,建成多個高標準農田示範基地,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引進高產抗病作物品種,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
特色養殖業發展成熟,形成生豬、蛋雞產業化養殖模式。現代化養殖小區配備自動喂料、環境調控裝置,嚴格把控畜禽產品質量。農產品加工業也逐步興起,將本地小麥加工成麵粉、掛麵,棉花用於紡紗織布,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
河南疃鎮
河南疃鎮地處曲周縣北部,與邢臺市平鄉縣交界,交通便利,是曲周縣工業重鎮。鎮內形成以腳踏車零件製造、塑膠加工為主的產業叢集。眾多腳踏車零件製造企業生產的鏈條、車架等零部件質量可靠,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遠銷海外;塑膠加工企業利用廢舊塑膠再生加工,生產塑膠顆粒、塑膠製品,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農業方面,當地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透過推廣科學種植技術提升糧食產量。同時,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搭建網路銷售平臺,將農產品和工業產品推向更廣闊市場,實現工農產業協同發展。
第四疃鎮
第四疃鎮位於曲周縣東部,是縣域經濟重要增長點。鎮內工業園區吸引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機械製造等多行業企業入駐。食品加工企業依託本地農產品資源,生產麵粉、食用油等產品;紡織服裝企業推出款式新穎的服裝;機械製造企業生產的裝置效能穩定,應用廣泛。
農業領域,第四疃鎮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種植。蔬菜大棚種植基地採用現代化技術,實現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四季供應;葡萄、草莓等水果種植園開展采摘體驗活動,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槐橋鄉
槐橋鄉以生態農業和特色種植為發展方向,全鄉森林覆蓋率較高,生態環境良好。在農業生產中,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種植小麥、玉米時不使用化肥農藥,採用有機種植方式,產出的農產品綠色健康,符合市場高品質需求。
花卉苗木種植是槐橋鄉特色產業,培育的月季、菊花、海棠等花卉品種繁多、品質優良。花卉種植基地花開時節色彩斑斕,吸引眾多愛好者和採購商。這裡的花卉苗木不僅供應本地,還透過物流銷往周邊省市,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美化了鄉村環境。
白寨鎮
白寨鎮是曲周縣重要農業鄉鎮,以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為重點。鎮內土地平坦,適宜大規模種植,建有多個現代農業園區,運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保障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高產優質。同時,發展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種植,其中金銀花、板藍根等中藥材種植規模較大,市場前景廣闊。
依託農業資源和田園風光,白寨鎮打造田園觀光園、農事體驗園等旅遊景點。遊客可在此欣賞田園景色,參與農事活動,品嚐農家美食,感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質樸,鄉村旅遊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依莊鄉
依莊鄉位於曲周縣東南部,與肥鄉區、廣平縣相鄰,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要產業。農業上,除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傳統作物,還發展西瓜、甜瓜等特色瓜果種植。因當地光照充足、土壤條件好,所產瓜果口感香甜,在周邊市場頗具知名度。
手工業方面,依莊鄉手工草編技藝歷史悠久。居民利用麥秸、稻草編織草帽、提籃、坐墊等手工藝品,工藝精湛,造型美觀,具有濃郁地方特色。這些手工藝品不僅在本地銷售,還透過網路銷往全國各地。
南里嶽鎮
南里嶽鎮以特色種植和養殖為產業支柱。種植方面,蔬菜和果樹種植髮展良好,蔬菜種植基地採用大棚技術,實現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四季供應;蘋果、梨、桃等果樹種植產出的水果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喜愛。
養殖業中,生豬、蛋雞養殖規模較大,現代化養殖小區採用科學管理模式,從飼料配比到疫病防控都有嚴格標準,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和產量。此外,南里嶽鎮推動農業與旅遊融合,開發鄉村採摘遊、農事體驗遊專案,吸引遊客體驗鄉村生活,促進農民增收。
大河道鄉
大河道鄉以農業和生態建設為發展核心。全鄉耕地廣闊,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傳統作物,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種植核桃、紅棗等果樹,既增加農民收入,又改善生態環境。大河道鄉重視生態造林,持續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如今鄉內道路、村莊周邊綠樹成蔭。
依託生態資源,大河道鄉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打造的生態觀光園設有觀光步道、觀景平臺,遊客可在此欣賞自然風光,呼吸新鮮空氣。此外,還透過農村電商銷售本地農產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侯村鎮
侯村鎮是曲周縣商貿重鎮,交通便利,商業氛圍濃厚。鎮內大型商貿市場每逢集日便熱鬧非凡,周邊商戶和群眾匯聚於此,交易的商品涵蓋服裝、鞋帽、日用品、農產品等多個品類。
產業發展上,侯村鎮注重農業和工業協同。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為主,發展肉牛、肉羊特色養殖;工業形成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體系,當地的麵粉、食用油加工廠利用本地農產品資源,生產的產品不僅滿足本地需求,還銷往周邊地區。
曲堤鎮
曲堤鎮以農業種植和特色養殖為主。農業種植中,蔬菜種植優勢明顯,多個蔬菜大棚種植基地運用智慧溫控、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實現蔬菜高產優質,產品供應周邊城市市場。
特色養殖方面,肉鴨養殖形成養殖、銷售、加工完整產業鏈。同時,曲堤鎮發展農村電商,透過網路銷售農產品和特色養殖產品,拓寬銷售渠道。此外,還注重鄉村文化建設,保護傳承民俗文化,定期舉辦民俗活動豐富村民生活。
馬連固鄉
馬連固鄉以農業和鄉村旅遊為發展方向。全鄉土地條件良好,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同時發展花卉、中藥材特色種植,建設多個特色種植基地。
在鄉村旅遊開發上,馬連固鄉依託田園風光和鄉村文化,打造多個旅遊景點。遊客可欣賞田園美景,參與農事體驗活動,品嚐農家美食。鄉里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停車場、旅遊廁所,提升遊客體驗,並透過網路宣傳銷售農產品和旅遊產品,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二、歷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曲周縣歷史久遠,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境域屬晉國;戰國初期歸魏國,魏文侯曾在此活動,後併入趙國版圖。
秦朝推行郡縣制,曲周縣境域屬邯鄲郡。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設曲周縣,因境內曲周水(今滏陽河)得名,屬廣平國。此後,曲周縣行政區劃歷經多次調整。東漢屬鉅鹿郡;三國歸魏國廣平郡;西晉隸司州廣平郡。南北朝時期,歸屬頻繁變動。
隋朝時,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曲周縣併入肥鄉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復置,屬武安郡。唐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屬磁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改屬洺州。北宋、金代時,均屬洺州。元代,曲周縣屬中書省廣平路。明清時期,歸直隸廣平府管轄 。
曲周縣是古代名將李牧的故鄉。戰國時期,李牧為趙國軍事統帥,多次擊敗匈奴和秦國軍隊,為趙國邊境安寧和國家穩定立下赫赫戰功。他的軍事才能和愛國精神,成為曲周縣重要的文化符號,激勵著後世曲周人。
民俗文化方面,曲周縣保留眾多傳統藝術和習俗。曲周龍燈起源於宋代,至今近千年歷史。龍燈造型獨特,龍身由竹編圓籠連線,內點蠟燭,舞動時光影閃爍。每逢春節、元宵節,舞龍者在鑼鼓聲中操控龍燈做出翻滾、跳躍、盤旋等動作,氣勢磅礴,深受群眾喜愛。
傳統戲曲以河北梆子、豫劇為主,演員唱腔激昂,表演生動;民間舞蹈如秧歌、花棍舞,表演者身著鮮豔服裝,隨音樂歡快舞動,展現曲周人民的熱情。柳編、草編、木雕等傳統手工藝流傳至今,手工藝品製作精美,充滿地方特色。
三、必遊景點與景觀
曲周縣植物園
曲周縣植物園位於縣城周邊,是集植物觀賞、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場所。園內種植大量植物品種,劃分月季園、牡丹園、櫻花園等觀賞區域。花開季節,園內花香四溢,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拍照。
園內科普館透過圖片、文字、實物及多媒體展示,普及植物知識,介紹植物生長習性和生態功能。還設有休閒步道、觀景臺、休息亭,方便遊客遊覽和休息,讓人們在此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曲周現代農業示範園
曲周現代農業示範園是河北省重點農業專案,佔地面積大,是展示現代農業技術成果的視窗。園區分智慧溫室種植區、特色養殖區、農產品加工區、休閒觀光區等。
智慧溫室種植區運用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智慧溫控技術,種植蔬菜、水果和花卉;特色養殖區科學養殖畜禽,保障產品質量;農產品加工區對農產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休閒觀光區打造田園景觀,建設觀景臺、採摘園,遊客可參觀現代農業種植,參與農事體驗,品嚐農家美食。
尚書古村
尚書古村位於依莊鄉軍營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古村保留眾多明清時期古建築,如古民居、古祠堂、古廟宇。這些建築青磚灰瓦,飛簷斗拱,木雕、石雕、磚雕工藝精湛,展現古代工匠技藝。
古村因明朝尚書王一鶚得名。王一鶚是明代政治家、軍事家,村內王一鶚紀念館展示其生平事蹟和貢獻。遊客可漫步古村,參觀古建築,瞭解歷史文化,還能參與傳統戲曲表演、民間手工藝展示等民俗活動。
滏陽河生態景觀帶
滏陽河是曲周縣母親河,流經多個鄉鎮。近年來,曲周縣對其進行生態治理和景觀打造。沿河種植樹木、花卉、草坪,建設生態公園和休閒廣場。
修建的濱河步道可供市民和遊客散步、騎行,步道旁設觀景平臺和親水平臺。夜晚,景觀帶燈光亮起,河面倒映著燈光,景色迷人,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
曲周博物館
曲周博物館位於縣城內,是綜合性博物館,收藏陶器、瓷器、青銅器、書畫等多類別文物,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見證曲周縣歷史變遷。
博物館透過場景復原、多媒體展示,再現曲周縣歷史文化。古代城市風貌復原場景讓遊客瞭解古人生活,多媒體紀錄片呈現不同時期發展情況。還定期舉辦臨時展覽和文化活動,邀請專家講座,展示其他地區文化成果,豐富遊客參觀體驗。
四、民俗風情
曲周縣民俗在傳統節日和婚喪嫁娶中特色鮮明。春節是最隆重節日,節前,家家戶戶大掃除,張貼春聯、懸掛燈籠。春聯寫滿吉祥話,燈籠象徵紅火日子。除夕,全家吃年夜飯,飯後守歲。初一,人們穿新衣拜年。
元宵節時,街道掛滿花燈,有宮燈、生肖燈等。晚上花燈亮起,還舉辦猜燈謎活動。同時,舞龍舞獅、跑旱船等表演增添節日氛圍。
婚俗方面,傳統婚禮有提親、定親、迎娶等環節。迎親隊伍敲鑼打鼓到女方家,新娘著傳統服飾,舉行拜堂儀式。婚宴上,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共同慶祝。
喪俗遵循傳統禮儀,老人去世後,家人設靈堂,親友前來弔唁。出殯時,舉行告別儀式,將逝者安葬。
五、特色味道
曲周縣美食豐富多樣。曲周小米口感醇厚,營養豐富,可煮小米粥,也能製作小米麵饅頭。曲周煎餅選用優質麵粉,攤上雞蛋、薄脆,刷上醬料,香氣四溢。
曲周香腸採用獨特配方,肉質緊實,味道鮮美,是餐桌上的美味。大鍋菜是家常菜代表,白菜、豆腐、粉條、肉片一起燉煮,味道濃郁,充滿鄉土氣息。
六、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兩季,春季可賞植物園百花盛開、鄉村田園風光;秋季能體驗豐收喜悅,品嚐新鮮瓜果。
交通方式:外部遊客可乘火車到邯鄲站或邯鄲東站,再轉乘汽車前往曲周縣。縣內各鄉鎮間有班車通行,也可選擇租車或打車出行。
住宿推薦:縣城有各類酒店、賓館,能滿足不同消費需求;部分鄉鎮的鄉村民宿,可讓遊客體驗農家生活。
遊玩路線建議
- 歷史文化遊:曲周博物館 - 尚書古村,瞭解曲周歷史文化。
- 生態農業遊:曲周現代農業示範園 - 槐橋鄉花卉苗木基地 - 大河道鄉生態觀光園,感受現代農業和生態美景。
- 民俗風情遊:曲周鎮(體驗民俗活動) - 侯村鎮(逛商貿市場,感受熱鬧氛圍) 。 遊玩時尊重當地習俗,愛護環境,文明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