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邯鄲市《涉縣》
華夏神州大地是什麼意思 學海無涯樂作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三省通衢處的多彩山城
在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之地,坐落著邯鄲市涉縣。涉縣縣域總面積達1509平方千米 ,其東西橫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4.5公里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演繹著獨特的地域風情。
一、歷史沿革:歲月長河中的古老印記
涉縣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數千年前。漢始置縣,因涉水而名,從此開啟了它在歷史舞臺上的漫長征程。
夏商時期,涉縣地域分屬冀州、幷州;春秋時,先屬衛,後屬晉;戰國時,韓、趙、魏三家分晉,涉縣歸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涉縣屬邯鄲郡 。
西漢高帝元年(前206年),涉縣正式立縣,初稱沙縣 。此後,涉縣的行政區劃歷經多次變更。東漢時,涉縣曾改為涉侯國;晉代屬司州廣平郡;南北朝時期,歸屬複雜,先後屬多個州郡 。
隋唐時期,涉縣的隸屬關係也有所變化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復隸韓州 ,貞觀十七年(643年)廢韓州,屬河東道潞州 。五代時期,涉縣隸河東路潞州 。
宋代,涉縣屬隆德府;金代時,涉縣被金所佔,屬河南東路 。金貞佑三年(1215年)七月,涉縣升為崇州;次年八月復為縣 。興定五年(1221年)復升縣為州 。元初,仍為崇州,屬真定路 。至元二年(1265年),廢州,除將偏城一帶13村劃入黎城縣外,其餘劃入磁州滏陽縣(今磁縣) 。次年,原涉縣劃入滏陽縣地域,復置涉縣,改屬燕南河北道真定路,後涉縣又廢 。明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改路為府,涉縣復置,屬真定府 。次年,改屬河南彰德府磁州 。清承明制,雍正四年(1726年),磁州改屬廣平府,涉縣仍屬河南省彰德府 。
中華民國時期,涉縣的歸屬也歷經波折 。初屬河南省豫北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河南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底,涉縣抗日政府成立 。此後,涉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9年8月,涉縣由河南省劃歸河北省邯鄲專署 。此後,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涉縣一直隸屬於邯鄲市 。
二、文化脈絡: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
涉縣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女媧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涉縣獨特的文化脈絡。
女媧文化源遠流長,涉縣是華夏人文始祖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地方 。媧皇宮是全國肇建時間最早、建築規模最大、影響地域最廣的奉祀女媧的古建築群 ,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華夏祖廟,是中國五大祭祖聖地之一 。女媧祭典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農曆三月,這裡都會舉行盛大的女媧祭典,吸引著眾多遊客和信眾前來朝拜祭祀,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
紅色文化在涉縣佔據著重要地位 。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鄧小平率領129師在此戰鬥生活達六年之久,110多個黨政軍機關曾駐紮於此 。涉縣成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地區,是邊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等紅色遺蹟,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成為後人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 。走出了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兩位元帥,366位將軍,涉縣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 。
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女媧祭典、賽戲、高抬、上刀山、平調落子等民俗活動,各具特色,傳承至今 。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涉縣人民的生活習俗、信仰觀念和審美情趣,是涉縣人民智慧的結晶。
三、自然風貌與地理特點:太行深處的山水畫卷
涉縣是邯鄲市唯一的全山區縣,太行餘脈盤亙全境,區域平均海拔約1000米 。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 ,西部和北部山高峰險,地勢峻峭,氣溫偏低;東南部河谷、盆地地勢低窪,氣溫較高,冷熱空氣對流常形成地形風,受地形影響,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偏東風 。
境內河流眾多,衛河、漳河、馬頰河三條主要河流貫穿全境 ,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也塑造了獨特的水鄉風貌 。涉縣屬於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幹寒同期 。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 。年平均氣溫13.1c,年平均降水量560.4毫米 。
四、鄉鎮風貌:各具特色的鄉村圖景
涉縣下轄1個街道、9個鎮、8個鄉 ,各鄉鎮猶如散落的珍珠,各具特色。
1. 涉城鎮:作為涉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涉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商業繁榮 。街道上車水馬龍,各類商店、超市琳琅滿目,滿足著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這裡集中了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重要機構,交通便利,是涉縣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 。
2. 河南店鎮:位於清漳河兩岸,自然風光秀麗 。農業以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是涉縣的“菜籃子” 。近年來,河南店鎮依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理位置,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了一批農家樂、採摘園等旅遊專案,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休閒度假 。
3. 索堡鎮:因媧皇宮坐落於此而聞名遐邇,旅遊業十分發達 。鎮上的旅遊服務設施齊全,酒店、餐館、紀念品商店一應俱全 。索堡鎮還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利用清漳河的冷泉水打造了華北地區面積最大、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鱘魚養殖基地 ,750畝的養殖面積,年產量高達3400噸,年產值突破1億多元 。此外,索堡鎮還擁有蔬菜大棚、葡萄採摘園等特色產業,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格局 。
4. 西戌鎮:工業基礎雄厚,礦產資源豐富 。以鐵礦石開採、加工為主導產業,擁有多家規模較大的企業 。近年來,西戌鎮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環境保護,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同時,西戌鎮還注重文化建設,傳承和弘揚當地的傳統文化,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
5. 井店鎮:交通樞紐地位顯著,邯長鐵路、陽涉鐵路穿境而過 。憑藉便利的交通條件,井店鎮的物流、商貿等產業發展迅速 。鎮上建有多個大型物流園區和批發市場,貨物吞吐量巨大 。井店鎮還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蹟,如宋塔等,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
6. 更樂鎮:是涉縣的工業重鎮之一,以建材、化工等產業為主 。擁有多家大型企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更樂鎮注重科技創新,不斷加大對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同時,更樂鎮還積極推進城鎮建設,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 。
7. 固新鎮: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 。這裡是涉縣的林果業基地,盛產核桃、花椒等乾鮮果品 。固新鎮的古村落儲存完好,建築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其中,固新村名列第1批中國傳統村落,相傳為唐末李克用屯兵築城欲立縣之地 。
8. 西達鎮:地處涉縣南部,與河南省接壤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了獨特的邊界文化 。西達鎮以農業和工業共同發展為特色,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工業以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產業為主 。近年來,西達鎮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
9. 偏城鎮:位於河北和山西交界處,歷史悠久 。偏城村儲存有不少古蹟,尤以山寨式古建築群——劉家寨最為著名 。劉家寨建築精美,現存80%以上多為清代末年到民國初年建築群,全部是磚石土木結構,是北方少有的寨子式建築 。偏城鎮還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覆蓋率高,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
10. 神頭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歷史遺蹟和傳說 。神頭鄉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穀子等農作物 。近年來,神頭鄉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開發了一些旅遊專案,如神頭嶺戰役遺址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
11. 遼城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鐵礦石等 。遼城鄉的工業以礦業開採和加工為主,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同時,遼城鄉也在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努力實現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遼城鄉的自然風光優美,有許多自然景觀和旅遊景點,如青塔湖等,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
12. 偏店鄉: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要產業 。農業方面,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手工業方面,有傳統的編織、刺繡等技藝 。偏店鄉注重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積極培養手工藝人,推動手工業的發展 。同時,偏店鄉還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 。
13. 龍虎鄉:地處山區,交通相對不便 。龍虎鄉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穀子、豆類等農作物 。近年來,龍虎鄉在政府的支援下,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了交通條件,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同時,龍虎鄉還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引進了一些新品種的農作物進行種植,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 。
14. 木井鄉:農業生產條件較好,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 。木井鄉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專案,如花卉種植、養殖等 。此外,木井鄉還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
15. 關防鄉:以農業和工業共同發展為特色 。農業方面,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工業方面,有一些小型企業 。關防鄉注重環境保護,積極推動綠色發展 。同時,關防鄉還加強了教育和醫療事業的發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
16. 合漳鄉:位於漳河河畔,水資源豐富 。合漳鄉以農業和漁業為主要產業,種植了許多水稻、蔬菜等農作物 。同時,合漳鄉還利用漳河的水資源,發展了水上旅遊專案,如漂流等,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遊玩 。
17. 鹿頭鄉: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資源豐富 。鹿頭鄉以林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同時也發展了一些農家樂等鄉村旅遊專案 。當地的土特產品如蜂蜜、山核桃等深受遊客喜愛 。鹿頭鄉注重生態保護,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五、旅遊景點:自然與人文的精彩呈現
1. 媧皇宮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肇建時間最早、建築規模最大、影響地域最廣的奉祀女媧的古建築群 。媧皇宮建在懸崖峭壁上,九根鐵索將樓閣與絕壁相連,形成了“活樓吊廟”的獨特建築奇觀 。景區內還有世界現存最早摩崖刻經群,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每年農曆三月,這裡會舉行盛大的女媧祭典,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加 。
2. 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記錄了八路軍129師在涉縣戰鬥生活的光輝歷史 。館內陳列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和圖片,生動地展現了129師將士們的英勇事蹟和艱苦奮鬥精神 。遊客可以在這裡瞭解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
3. 太行五指山:以“雄、奇、險、秀”著稱,是太行山脈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裡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是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登上太行五指山,可以俯瞰周圍的壯麗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4. 韓王九寨旅遊景區:自然風光秀麗,有山有水,有森林有峽谷 。景區內的韓王山海拔較高,登上山頂可以眺望遠方的美景 。韓王九寨還有許多歷史文化遺蹟和傳說,如韓王廟等,增添了景區的文化底蘊 。
5. 王金莊梯田:萬畝旱作梯田如大地指紋,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證為農業活化石 。這裡的梯田在四季流轉中變幻色彩,春天杏花盛開,粉色雲霞點綴山間;夏天梯田裡的莊稼鬱鬱蔥蔥,如碧浪千疊;秋天柿子紅了,辣椒豔了,一片豐收的景象;冬天梯田覆蓋著白雪,銀裝素裹 。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美麗的田園風光,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 。
6. 大窪石頭村:石板街巷流淌著明清古韻,整個村莊的建築大多由石頭建成,具有獨特的風格 。這裡儲存著許多古老的民居和建築,是研究古代建築和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遊客可以漫步在石頭村的街巷中,體驗傳統的鄉村生活 。
六、特色美食:舌尖上的涉縣記憶
1. 女媧拽面:涉縣的傳統美食,麵條勁道有嚼勁 。製作時,師傅將麵糰反覆拉伸,拽成粗細均勻的麵條,然後放入鍋中煮熟 。女媧拽面可以搭配各種滷汁和配菜,如西紅柿雞蛋滷、肉醬滷、青菜等,味道鮮美 。
2. 花椒油:涉縣是中國花椒之鄉,花椒產量高、品質好 。用當地花椒製作的花椒油,香味濃郁,麻味適中,是烹飪的佳品 。無論是炒菜、涼拌還是做湯,滴上幾滴花椒油,都能增添獨特的風味 。
3. 抿階:以玉米麵或蕎麥麵為原料,透過特製的抿階床壓制而成 。抿階口感爽滑,營養豐富,可以搭配各種滷汁和調料食用,是涉縣人民喜愛的傳統美食之一 。
4. 菜鍋小卷:將白麵擀成薄片,抹上蔥花、香油、鹽等調料,捲成卷後切成小段,放入菜鍋中煮熟 。菜鍋小卷吸收了菜湯的鮮美,味道獨特,是一道美味又實惠的家常菜 。
5. 黑棗面饅頭:用涉縣特產的黑棗製成黑棗面,再與白麵混合製成饅頭 。黑棗面饅頭色澤烏黑,口感香甜,營養豐富,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
七、旅遊指南攻略
1. 交通指南:涉縣交通便利,邯長鐵路、陽索鐵路穿境而過 ,年運能超過2億噸;青蘭高速、234國道和309國道連通四方,正在修建的太行山高速直達北京,距周邊的邯鄲機場、長治機場都是40分鐘車程 。遊客可以選擇自駕、乘坐火車或長途汽車前往涉縣 。如果選擇自駕,可以透過青蘭高速在涉縣出口下高速;如果乘坐火車,可以在涉縣站下車;如果乘坐長途汽車,可以在涉縣汽車站下車 。
2. 住宿推薦:涉縣縣城有各類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價格區間較大,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如果想要體驗當地的鄉村生活,也可以選擇住在農家樂或民宿,感受濃郁的鄉村氛圍 。在媧皇宮景區、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等景點周邊,也有一些住宿設施,方便遊客遊覽 。
3. 遊玩路線規劃: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安排3 - 4天的行程 。第一天可以參觀媧皇宮景區,感受女媧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天前往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瞭解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第三天去太行五指山,欣賞自然風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第四天可以選擇去王金莊梯田或大窪石頭村,體驗鄉村生活,感受農耕文化和傳統建築的魅力 。如果時間有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選擇重點景點進行遊覽 。
4. 注意事項:在參觀媧皇宮景區時,要注意保護文物和環境,不要隨意觸控和破壞古建築和摩崖刻經 。在遊覽太行五指山等自然景區時,要注意安全,遵循景區的規定和指示牌 。品嚐當地美食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 。此外,涉縣夏季氣溫較高,要注意做好防曬和防暑措施;冬季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