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上的歷史文化與生活熱土

趙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地處華北平原腹地,與省會石家莊主城區直線距離約30公里。縣域總面積675平方公里,下轄9鎮2鄉,共281個行政村 。9個鎮分別是趙州鎮、北王裡鎮、新寨店鎮、韓村鎮、南柏舍鎮、範莊鎮、沙河店鎮、高村鄉、前大章鄉;2個鄉為謝莊鄉、王西章鄉。截至2022年末,趙縣戶籍人口61.6萬,這片土地承載著人們世代生活的記憶與發展的脈絡。

一、歷史沿革:跨越千年的行政變遷

趙縣古稱趙州,歷史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先秦時期,其歸屬不斷更迭,商朝時為方國屬地,春秋初屬鮮虞國,後歸晉國,當時的趙縣縣城所在地被稱作棘蒲。戰國初期屬中山國,後併入趙國版圖。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秦滅趙後設趙郡,趙縣地域納入管轄。秦始皇二十六年推行郡縣制,趙郡改為邯鄲郡,同時趙縣部分割槽域屬鉅鹿郡、恆山郡。

西漢高祖三年(前204年),韓信在此設平棘縣,歸常山郡。此後歷經朝代更替,行政區劃頻繁調整。西漢時,此地先後出現平棘侯國、宋子侯國、封斯侯國等;東漢建武年間,常山郡與中山國關係多次變動,但始終轄平棘縣。三國時期,平棘縣屬魏國,太和六年歸趙國。

南北朝北魏時,設殷州,趙郡歸其管轄。北齊天保二年,因避太子名諱,殷州改名趙州,這是“趙州”名稱的由來。此後隋唐五代時期,趙州在州、郡之間多次轉換,先後隸屬河北道、成德節度使等,且治所也有變動。

宋元時期,宋朝將趙州升為慶源軍節度、慶源府;金代先改趙州為沃州;元代時,平棘縣成為趙州州治。明清時期,明洪武初撤銷平棘縣,地域由趙州直管;清雍正三年,趙州升為直隸州,轄五縣。

民國二年,趙州改為趙縣,歷經冀南道、大名道管轄,後直屬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趙縣建立抗日政權,行政區劃多次調整。新中國成立後,趙縣先後屬石家莊專區、石家莊地區,1993年起歸石家莊市管轄。

二、地理與自然環境

趙縣地處太行山東麓中段的山前沖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海拔46.6米,東部海拔33.9米 ,地面坡度在1/1500至1/2500之間。全縣主要由滹沱河衝洪積扇、洨河衝洪積扇、沙河衝洪積扇三大地貌單元構成。

趙縣屬東部季風氣候區暖溫帶半溼潤地區,四季氣候差異明顯。春季升溫快、降水少、天氣多變;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量佔全年的68%;初秋多連陰雨,中秋天氣晴朗;冬季寒冷乾燥,降雪較少 。歷年平均氣溫12.5c ,年極端最低氣溫多出現在1月。境內河流主要有洨河、沙河等,受降水影響,流量季節變化大。土壤型別以褐土為主,土層深厚,適宜農作物生長。

三、經濟發展:農業與工業並行

趙縣是傳統農業大縣,糧食、梨果、畜牧是三大支柱產業。全縣耕地面積76萬畝,糧食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是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趙縣雪花梨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達25萬畝,果實個大、皮薄、汁多、味甜,被譽為“天下第一梨” ,產品遠銷國內外。畜牧業以奶牛、生豬養殖為主,規模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

工業方面,形成了生物產業、紡織服裝、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等產業叢集。生物產業以澱粉及製品加工為主,擁有多家大型澱粉生產企業;紡織服裝產業基礎雄厚,產品涵蓋棉紡、印染、服裝等多個領域;食品加工產業依託當地農產品資源,發展梨汁飲料、休閒食品等加工企業;裝備製造產業則不斷向智慧化、高階化方向發展。

四、文化底蘊:歷史遺存與民俗傳承

(一)歷史文化遺蹟

趙縣擁有眾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代,由工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 。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儲存最完整的敞肩石拱橋,採用單孔敞肩石拱結構,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 ,橋身設計科學合理,造型美觀大方,展現了古代高超的建築技藝。

柏林禪寺,始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初名觀音院,南宋叫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元代稱柏林禪寺 。寺院歷史悠久,高僧輩出,是中國禪宗史上的重要道場。寺內古柏眾多,其中“唐柏”“宋柏”見證了千年歲月變遷。

陀羅尼經幢,位於趙縣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交叉口,因幢體刻有陀羅尼經文而得名。該經幢建於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通高16.44米,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石刻經幢,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二)民俗文化

趙縣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範莊龍牌會是當地極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行。活動以祭祀“龍牌”為核心,融合了民間信仰、戲曲表演、花會巡遊等多種元素。周邊數十個村莊的花會隊伍匯聚於此,舞龍、舞獅、高蹺、背燈挎鼓等表演精彩紛呈,吸引數萬人參與。

趙縣絲絃是河北省地方劇種之一,唱腔獨特,表演風格粗獷豪放。其劇目豐富,既有歷史故事劇,也有民間生活小戲,深受當地群眾喜愛。此外,趙縣的剪紙、麵塑等民間手工藝也頗具特色,藝人透過靈巧的雙手,將生活中的場景、吉祥圖案等融入作品中。

五、特色美食:舌尖上的趙縣

趙縣特色美食眾多。薛家燒餅,起源於清末,已有百年曆史。燒餅以精麵粉、小磨香油、芝麻等為原料,經過和麵、揉麵、包酥、擀餅、撒芝麻、烘烤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烤出的燒餅外皮酥脆,層層疊疊,內瓤柔軟,芝麻香氣濃郁。

驢肉燜子是趙縣的傳統美食,選用新鮮驢肉、紅薯澱粉等原料,加入各種調料,經蒸煮、壓制而成。燜子口感筋道,味道鮮美,既可直接切片食用,也可炒菜、燴湯。

梨木燻雞採用當地散養柴雞,用梨木熏製而成。雞肉色澤金黃,薰香濃郁,肉質鮮嫩,不柴不膩。此外,趙縣的鹹驢肉、石塔油酥燒餅等也各具風味,吸引著眾多食客。

六、旅遊景點與攻略

(一)主要旅遊景點

1. 趙州橋景區:以趙州橋為核心,除了觀賞古橋建築,景區內還設有橋樑博物館,展示古今中外橋樑的發展歷史和建築技術。遊客可以瞭解橋樑知識,感受古代橋樑文化的魅力。

2. 柏林禪寺:寺院建築宏偉,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殿堂錯落有致。寺內環境清幽,古樹參天,遊客在此可感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寧靜,參與寺院的禪修活動,體驗禪意生活。

3. 梨園觀光區:主要分佈在範莊鎮、南柏舍鎮等地。每年春季,梨花盛開,潔白如雪,形成壯觀的花海景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賞花踏青。秋季果實成熟時,遊客可以進園採摘雪花梨,體驗豐收的樂趣。

4. 陀羅尼經幢:經幢造型獨特,雕刻有佛像、菩薩像、力士像以及花卉、雲紋等圖案,展現了宋代高超的雕刻藝術。遊客可近距離觀賞經幢的精美雕刻,感受歷史的厚重。

(二)旅遊攻略

1. 交通方式:

- 自駕:從石家莊市區出發,可經京港澳高速、青銀高速等前往趙縣,車程約1小時。

- 公共交通:在石家莊南焦客運站乘坐前往趙縣的班車,車次頻繁;到達趙縣後,可乘坐計程車或縣內公交前往各景點。

2. 遊玩路線:

- 一日遊:上午遊覽趙州橋景區,瞭解古橋歷史與建築技藝;中午品嚐趙縣特色美食;下午前往柏林禪寺,感受佛教文化氛圍。

- 兩日遊:第一天行程同一日遊;第二天上午前往梨園觀光區(春秋季最佳),賞花或採摘;下午參觀陀羅尼經幢,之後前往範莊鎮體驗龍牌會民俗文化(農曆二月初二期間)。

3. 住宿建議:趙縣縣城有多家酒店、賓館可供選擇,價格從經濟型到中高階不等;若想體驗鄉村生活,梨園周邊部分村莊設有農家院,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

七、各鄉鎮特色

1. 趙州鎮:作為趙縣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交通便利,商業發達,集中了眾多購物商場、餐飲場所和文化設施。既有趙州橋、陀羅尼經幢等歷史古蹟,也有現代化的城市景觀,傳統與現代在此交融。

2. 北王裡鎮:農業基礎良好,以糧食種植和畜牧養殖為主。鎮內保留著一些傳統村落,具有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當地民間手工藝人擅長製作傳統農具、手工藝品,展現了質樸的鄉村文化。

3. 新寨店鎮:工業發展較快,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園區,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同時,依託便利的交通條件,商貿物流業也較為發達,是趙縣重要的工業和商貿重鎮。

4. 韓村鎮:以梨果種植和深加工聞名,擁有多個大型梨果交易市場和加工企業。每到梨果收穫季節,這裡商賈雲集,熱鬧非凡。鎮內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廟宇和傳統民俗活動,傳承著獨特的地域文化。

5. 南柏舍鎮:除了梨果產業,該鎮的蔬菜種植也頗具規模。建有多個蔬菜種植基地,供應周邊城市。鎮內有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建築風格獨特,部分民居儲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6. 範莊鎮:是趙縣梨果種植核心區域,享有“中國雪花梨之鄉”的美譽 。每年的梨花節和梨果採摘節吸引大量遊客。範莊龍牌會更是當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傳承數百年,是研究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視窗。

7. 沙河店鎮:地處沙河沿岸,土地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優越。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作物。鎮內有一些小型加工企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

8. 高村鄉:以發展特色種植和鄉村旅遊為主,種植有葡萄、草莓等水果,供遊客採摘體驗。鄉內自然風光優美,空氣清新,是城市居民週末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9. 前大章鄉:傳統農業與特色養殖相結合,養殖產業以生豬、蛋雞為主。同時,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拓寬增收渠道。

10. 謝莊鄉:梨果種植和畜牧養殖是主要產業。近年來,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生態農場,推廣綠色種植、養殖模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11. 王西章鄉:工業以紡織服裝產業為主,擁有多家紡織服裝企業,解決了當地大量勞動力就業問題。同時,注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