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省朝陽市西部,有一片總面積達704.2平方公里的區域,它就是龍城區。這裡不僅是朝陽市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一個融合了悠久歷史、豐富文化、壯麗景觀與獨特風情的地方。龍城區四周與北票市、朝陽縣、雙塔區接壤,其下轄3個街道、6個鎮 ,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人文風貌,吸引著眾多遊客和研究者前來探索。

一、鄉鎮風采

西大營子鎮

西大營子鎮地處龍城區近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鎮總面積約[x]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土地肥沃,農業基礎紮實。這裡的主導產業以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主,蔬菜種植是當地農民的主要增收途徑之一,一排排整齊的蔬菜大棚在陽光下閃耀著希望的光芒,種植的西紅柿、黃瓜、茄子等各類蔬菜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遠銷周邊城市。同時,隨著城市化程序的推進,西大營子鎮的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一些小型的機械加工、建材生產企業在這裡落地生根,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召都巴鎮

召都巴鎮位於龍城區東北部,總面積[x]平方公里。鎮內自然資源豐富,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礦業開採和加工曾是當地的重要產業之一。近年來,召都巴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鞏固礦業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如小米、豆類等,以其優良的品質受到市場歡迎。鎮內還有一些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資源,每逢節假日,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感受民俗風情。

大平房鎮

大平房鎮地處大淩河西岸,位於龍城區西南部,區域面積110平方公里 。這裡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大平房高中成立於1957年,曾是遠近聞名的省屬重點高中,有著輝煌的歷史。大平房鎮的農業以種植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為主,同時,水果種植也頗具規模,蘋果、梨等水果口感鮮美,每年秋季豐收時節,吸引眾多水果批發商前來採購。此外,大平房鎮還在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旅遊專案。

聯合鎮

聯合鎮下轄多個村莊,各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聯合鎮注重生態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廣綠色種植和養殖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和迴圈農業。近年來,聯合鎮還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村莊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成為了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邊杖子鎮

邊杖子鎮地形地貌多樣,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全鎮總面積[x]平方公里,山地資源豐富,林業是當地的重要產業之一,山上種植著大量的松樹、楊樹、果樹等,不僅起到了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還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邊杖子鎮還積極發展特色養殖,如養牛、養羊等,形成了一定的養殖規模。此外,邊杖子鎮利用靠近城市的優勢,發展城郊型農業,為城市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

七道泉子鎮

七道泉子鎮位於龍城區東部,是龍城區的重要城鎮之一。全鎮總面積[x]平方公里,人口較為密集。七道泉子鎮的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機械製造、塑膠製品、建材等為主的產業體系,擁有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七道泉子鎮的商業也較為繁榮,鎮內有多個集貿市場和商業街,滿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此外,七道泉子鎮還注重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的發展,擁有多所學校和醫療機構,為居民提供了優質的公共服務。

二、歷史脈絡:歲月沉澱的厚重記憶

龍城區之名,傳承自朝陽市歷史名稱——龍城。其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漢朝時期,當時這裡屬遼西郡柳城縣境內,縣治位於今朝陽縣柳城遺址處,中原文化的種子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播撒。

西晉時期,龍城區屬平州昌黎郡柳城縣境內,隨著中原政權的更迭和民族遷徙,不同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

東晉十六國時期是龍城區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前燕、後燕、北燕三個封建割據王朝均以龍城為都,前後達百年之久。據《晉書》和《十六國春秋》記載,公元341年1月,前燕王慕容皝派大臣陽裕、唐柱,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築造新都,改柳城為“龍城”。公元342年10月,慕容皝自棘城遷都於龍城。後因見黑白二龍在城東龍山(今鳳凰山)頂戲翔,慕容皝設壇祭祀,並派人在龍山上建造了龍翔寺,又把新宮命名為“和龍宮”。慕容皝在龍城內建造承乾殿、祖廟,還建立能容納千餘名學生的皇家學府——東庠,令皇戚與世家大臣子弟進學,並親自講學考試,選拔人才。在慕容皝的治理下,前燕成為北方強大的政權,燕都龍城也成為東北政治、軍事、經濟和交通中心。此後,慕容儁繼為燕王,仍都龍城,後來雖遷都,但龍城始終作為前燕的留都,並號為“龍都”。前燕鼎盛時期,疆土遼闊,南與東晉對峙,西北與前秦抗衡。

公元370年,前秦滅前燕。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之戰敗北,慕容垂乘機起兵,建立後燕,並派子慕容農、慕容隆回龍城鎮守,重修龍城宗廟及留臺。公元397年,北魏攻破後燕中山,慕容寶逃回龍城,再次建都於此。公元401年,慕容熙繼承王位,在龍城大興土木,建造承華殿、洪光門和廣袤十餘里的皇家園林龍騰苑。當時的龍城規模宏偉,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內有和龍宮、東庠、東園、祖廟、社壇以及眾多華麗的皇宮建築,城外還有龍騰苑,苑內築有景雲山,建有逍遙宮、甘露殿等,山光水色,美不勝收。

公元407年,漢人中衛將軍馮跋在龍城發動政變,自立為天王,國號北燕,仍以龍城為國都。馮跋去世後,其弟馮弘自立為王,改龍城為黃龍城,向南朝劉宋政權稱臣,劉宋王朝封其為黃龍國王。公元436年,北魏兵攻入龍城,滅了北燕,統一北方,歷經前燕、後燕、北燕三個王朝近百年經營建設的龍城故都在戰火中被焚燬 。

北魏時期,龍城區屬營州昌黎郡龍城縣境內,營州、昌黎郡及龍城縣治所均位於“和龍城”,即今朝陽市老城區。隋朝時,屬營州龍城縣境內,開皇年間,改龍城縣為龍山縣,復改為柳城縣,隋煬帝廢州,設柳城郡。唐朝時,屬營州都督府境內,今轄區東北部隸柳城縣(今朝陽市區),西南部隸崇州(今龍城區大平房鎮)。遼朝時,屬興中府(原霸州彰武軍)境內,今轄區東北部隸興中縣,西南部隸建州永霸縣(今龍城區大平房鎮建州城址處)。金朝時,屬北京路東境,今轄區東北部隸興中府,西南部隸建州。元朝時,屬大寧路東境,今轄區東北部隸興中州,西南部隸建州。明朝時,屬營州衛地,今轄區東北部隸營州前屯衛(今朝陽市區),西南部隸營州右屯衛(今龍城區大平房鎮),永樂年間俱廢入蒙古朵顏部。

清朝時期,龍城區屬卓索圖盟土默特右翼旗、喀喇沁左翼旗轄地,乾隆年間設三座塔廳,後改設朝陽縣。民國時期,屬熱河省朝陽縣地。1958年,屬遼寧省朝陽市地;1964年,撤銷朝陽市,併入朝陽縣,設立朝陽專區,專署駐朝陽縣;1970年,朝陽專區改稱朝陽地區;1979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復設朝陽市(1980年6月正式成立),朝陽市由朝陽地區領導。1984年6月30日,國務院批准朝陽市恢復升格為省轄地級市,設立雙塔、龍城兩個區,將朝陽縣的長寶營子、西大營子、他拉皋、邊杖子四個鄉劃歸朝陽市,和原朝陽市七道泉子鄉合併設立龍城區;1984年9月,龍城區正式成立,同時撤銷西大營子鄉、七道泉子鄉,設立西大營子鎮、七道泉子鎮。此後,龍城區的行政區劃又經歷了多次調整。

三、歷史人物:閃耀時代的光輝

在龍城區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東晉十六國時期,慕容皝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位。作為前燕的建立者,他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政治智慧。慕容皝重用漢族士人,積極推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在農業方面,他重視生產,興修水利,使前燕的經濟得以繁榮發展;軍事上,他南征北戰,開疆拓土,增強了前燕的實力,讓龍城成為東北地區的核心城市,對東北地區的統一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馮跋也是龍城區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出身漢族,在慕容熙統治後期,眼見其統治腐敗,民不聊生,於是發動政變,推翻慕容熙,建立北燕政權。馮跋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減輕百姓負擔,發展農業生產,整頓吏治,使得北燕在戰亂之後逐漸恢復生機,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馮跋還注重文化教育的發展,推崇儒家思想,為龍城區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四、必遊景點:邂逅歷史與自然之美

八稜觀塔

八稜觀塔位於龍城區,是遼代建築的傑出代表。這座塔為八角形密簷式磚塔,通高約[x]米,由塔基、塔身、塔簷和塔剎組成。塔基為須彌座式,雕刻著精美的花卉、神獸等圖案,線條流暢,造型逼真,展現了遼代高超的雕刻技藝。塔身每面都有佛龕,龕內供奉著佛像,佛像面容慈祥,神態各異。塔簷層層疊疊,飛簷斗拱,錯落有致,給人以莊重而又靈動的美感。八稜觀塔不僅是一座佛教建築,更是一件珍貴的藝術瑰寶,承載著遼代的歷史與文化,吸引著眾多遊客和文物愛好者前來觀賞、研究。

黃花灘塔

黃花灘塔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它是一座方形密簷式磚塔,雖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儲存較為完好。塔身上的浮雕和佛像,雖然有些已經模糊不清,但仍能從中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當時佛教文化的盛行。周圍的自然風光優美,田野環繞,每當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塔上,給人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感覺,讓人不禁沉醉在這歷史與自然交融的氛圍之中。

燕山湖風景區

燕山湖風景區水域面積廣闊,湖水清澈碧綠,周圍群山環抱,景色秀麗。這裡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美景。春天,岸邊柳樹依依,桃花盛開,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天,湖水波光粼粼,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遊客可以在湖邊垂釣、划船,享受悠閒的時光;秋天,山上的樹葉變得五彩斑斕,倒映在湖水中,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冬天,湖面冰封,銀裝素裹,又是另一番獨特的景緻。燕山湖風景區還設有多個觀景臺和休閒設施,方便遊客欣賞美景和休息娛樂。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部分位於龍城區)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以其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而聞名於世,被譽為“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這裡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鳥類“中華龍鳥”和開花的植物“遼寧古果”,見證了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公園內設有化石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大量的化石標本,透過多媒體展示、模型復原等方式,生動地展示了古生物的形態和生活環境。遊客在這裡可以穿越時空,領略億萬年前的生命奇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奧秘。

建州城遺址

建州城遺址位於龍城區大平房鎮,是研究遼金時期歷史文化的重要遺址。該遺址規模較大,城牆、城門、宮殿基址等遺蹟清晰可見。漫步在遺址上,彷彿能看到當年建州城的繁華景象,感受到遼金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氛圍。遺址周邊還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陶瓷器、鐵器、銅錢等,這些文物為研究當時的社會生活、生產技術等提供了重要線索。

五、民俗風情:多彩生活的生動寫照

龍城區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其中剪紙藝術深受百姓喜愛。當地的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作品,題材涵蓋人物、動物、花卉、民俗活動等。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貼上精美的剪紙,增添節日的喜慶氛圍。

皮影戲也是龍城區的傳統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皮影戲的表演形式獨特,藝人在幕後操縱影人,透過燈光照射在白色幕布上,配合著獨特的唱腔和音樂,演繹出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皮影戲的內容多取材於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深受當地百姓喜愛,是人們茶餘飯後的重要娛樂方式。

在傳統節日裡,龍城區有著獨特的慶祝方式。春節期間,除了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等常見習俗外,還會舉行熱鬧的秧歌表演。人們身著鮮豔的服裝,手持彩扇、手絹,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載歌載舞,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元宵節時,人們會賞花燈、猜燈謎,各種造型精美的花燈掛滿街頭,五彩斑斕,吸引著人們駐足觀賞。此外,龍城區還有一些獨特的民俗活動,如廟會等,廟會上有各種民間工藝品、特色小吃,還有戲曲表演、雜耍等娛樂活動,熱鬧非凡,展現了當地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六、特色美食:舌尖上的獨特享受

羊雜湯

羊雜湯是龍城區的傳統美食之一,以其鮮美的湯汁和豐富的食材深受人們喜愛。選用新鮮的羊肚、羊肝、羊肺、羊腸等羊雜,洗淨後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入羊骨熬製的濃湯,煮制而成。湯中加入適量的胡椒粉、香菜、蔥花等調料,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羊雜湯口感醇厚,營養豐富,具有暖身、滋補的功效,是當地人早餐和夜宵的熱門選擇。

酸粥

酸粥是龍城區的特色美食,以小米為主要原料,經過發酵製成。製作酸粥時,先將小米浸泡一段時間,然後磨成米漿,放入容器中發酵,待米漿發酵變酸後,再加水煮成粥。酸粥味道微酸,口感獨特,具有開胃助消化的功效。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碗酸粥,既能解暑又能增進食慾。酸粥通常搭配當地的特色小菜,如鹹菜、鹹鴨蛋等,別有一番風味。

粘豆包

粘豆包是龍城區的傳統主食之一,也是當地節日和家庭聚會中不可或缺的美食。粘豆包用黃米麵或糯米麵作皮,以豆沙、紅棗等為餡,製作而成。製作時,先將面和好,分成小塊,擀成薄片,包入餡料,搓成圓形或橢圓形。然後將粘豆包放入蒸鍋中蒸熟,蒸熟後的粘豆包色澤金黃,口感軟糯香甜,散發著濃郁的米香味。粘豆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蘸上白糖或蜂蜜,味道更加甜美。

血腸

血腸是龍城區的特色美食之一,製作方法獨特。選用新鮮的豬血,加入適量的鹽、花椒麵、蔥末等調料,攪拌均勻。然後將豬小腸洗淨,把調好的豬血灌入小腸中,紮緊兩端。將灌好的血腸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煮熟,煮的過程中要注意火候,以免血腸破裂。血腸煮熟後,切成小段,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蘸上蒜泥、韭菜花等調料,口感鮮嫩,味道醇厚。

七、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龍城區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不同季節都有獨特的旅遊體驗。春季(3 - 5月),萬物復甦,燕山湖風景區岸邊柳樹發芽,桃花盛開,是觀賞自然風光的好時機;夏季(6 - 8月),氣候相對涼爽,燕山湖風景區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可以在湖邊進行各種水上活動;秋季(9 - 11月),山上的樹葉變得五彩斑斕,八稜觀塔、黃花灘塔等景點在秋景的映襯下更加美麗,同時也是品嚐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好時節;冬季(12 - 2月),雖然天氣寒冷,但可以欣賞到銀裝素裹的雪景,還能體驗到北方冬季的民俗活動,如逛廟會等。

交通指南

外部交通方面,龍城區周邊交通便利。距離錦州灣國際機場較近,可以先乘坐飛機抵達錦州灣國際機場,然後轉乘汽車前往龍城區,車程約[x]小時。也可以選擇乘坐火車,朝陽市有火車站,有多條鐵路幹線經過,從全國各地可以乘坐火車到達朝陽站,再換乘市內交通工具前往龍城區各個景點。內部交通方面,龍城區內有完善的公交系統,部分景點有公交線路直達,但對於一些偏遠景點,公交班次可能較少。如果想要更自由、便捷地遊覽各個景點,也可以選擇乘坐計程車或網約車,或者租車自駕,這樣可以更好地安排行程,隨時停靠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住宿推薦

在龍城區住宿,可以根據在龍城區住宿,可以根據行程安排和個人偏好選擇合適的地方。

如果計劃重點遊覽八稜觀塔、黃花灘塔等歷史遺蹟,或是想體驗鄉鎮的寧靜氛圍,不妨選擇西大營子鎮、大平房鎮的特色民宿。這些民宿多由當地民居改造而成,保留了北方傳統建築的風貌,院落裡可能種著果樹或蔬菜,充滿生活氣息。清晨醒來,能聽到雞鳴鳥叫,推開窗就是田野或山丘的景色,讓人瞬間遠離城市的喧囂。民宿主人通常熱情好客,會用當地的特色早餐招待客人,比如熱乎乎的小米粥、剛蒸好的粘豆包,讓遊客感受到濃濃的鄉土溫情。

若更傾向於便利的交通和豐富的配套設施,市區及周邊的酒店是不錯的選擇。龍城區內有多家連鎖酒店和本地商務酒店,房間整潔舒適,配備空調、熱水、無線網路等基本設施,部分酒店還提供餐飲服務,能品嚐到當地特色菜。這些酒店多位於主幹道附近,距離公交站點、超市、餐館較近,方便出行和採購。比如靠近七道泉子鎮的酒店,周邊工業聚集區帶來了便利的交通網路,無論是前往燕山湖風景區,還是前往雙塔區的景點,都較為便捷。

對於喜歡自然景觀的遊客,燕山湖風景區周邊也有一些小型度假村或農家樂。這些住宿點依湖而建,部分房間推窗就能看到湖景。白天可以在湖邊散步、垂釣,傍晚欣賞落日餘暉灑滿湖面的美景,夜晚則能在安靜的環境中休息,感受大自然的靜謐。度假村通常還提供燒烤、農家菜等服務,遊客可以品嚐到新鮮的湖魚、自家種植的蔬菜,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此外,考慮到龍城區與雙塔區相鄰,若行程中包含雙塔區的景點,也可以選擇住在兩區交界處,兼顧兩地遊覽。交界處的住宿選擇多樣,既有經濟實惠的快捷酒店,也有環境較好的中檔酒店,能滿足不同預算的需求。

總體而言,龍城區的住宿資源雖不似大型旅遊城市那般豐富多樣,但勝在價效比高,且能根據不同的遊覽需求提供針對性選擇,讓遊客在行程中獲得舒適的休息體驗。

行程規劃建議

若有3-4天時間遊覽龍城區,可參考以下行程:

- 第一天:上午前往八稜觀塔,細緻觀賞遼代磚塔的建築細節和雕刻藝術,感受歷史的厚重;下午前往黃花灘塔,對比兩座古塔的風格差異,之後在周邊村落漫步,體驗鄉村風情。

- 第二天:全天遊覽燕山湖風景區,上午可乘船遊湖,欣賞兩岸山水風光,中午在湖邊農家樂品嚐湖鮮;下午在景區內的觀景臺拍照,或沿湖騎行,享受悠閒時光。

- 第三天:上午參觀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龍城區部分),在博物館內瞭解古生物化石的奧秘,觀看化石發掘現場的復原展示;下午前往建州城遺址,探尋遼金時期的城市遺蹟,想象當年的繁華景象。

- 第四天:根據興趣選擇鄉鎮深度遊,如去西大營子鎮的蔬菜大棚體驗採摘,或去大平房鎮感受古鎮風情,購買當地特色農產品作為紀念。

若時間較緊,2天的行程可聚焦核心景點:第一天遊覽八稜觀塔、建州城遺址,感受歷史文化;第二天遊玩燕山湖風景區,親近自然,體驗當地美食。

龍城區的每一處遺蹟、每一片風景、每一種風味,都承載著歲月的故事和地域的特色。在這裡,既能觸控歷史的脈絡,也能享受自然的饋贈,更能感受淳樸的民俗風情,適合每一個願意放慢腳步、深入探索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