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8年5月,拜迪的夜空被璀璨的霓虹燈點亮,彷彿一座永不熄滅的未來之城。然而,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正在悄然醞釀,人們卻渾然不知。
李墨飛和趙東浩,兩位大華國的頂尖氣象學家,受拜迪科研機構的邀請,以訪問學者的身份來到迪拜,參與“全球氣候異常研究專案”。他們的任務是協助拜迪政府分析極端天氣的成因,並提出應對方案。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拜迪的氣候資料異常得令人不安。
實驗室的量子玻璃幕牆外,拜迪的霓虹燈在夜色中織出一張虛幻的金網。李墨飛的手指懸停在觸控屏上,三維氣象模型正在解構這座城市的未來——代表極端高溫的赤紅色區塊,如同癌細胞般在建築群間蔓延。
“地表溫度48.3c,突破臨界值了。”趙東浩將咖啡杯按在投影臺上,杯底冷凝水在沙塵暴預警圖上洇開一片深褐。這位年過六旬的氣象學家盯著資料流中躍動的異常引數,“看這裡,對流層頂部的位渦梯度……”
玻璃幕牆突然發出蜂鳴,奈米濾光膜上的裂紋在紫外線照射下顯形。李墨飛湊近觀察,那些蛛網狀的裂痕竟與超級計算機推演的沙塵暴路徑完美重合。
“極端高溫,沙塵暴警報。”他低聲唸叨著,目光緊盯著那些數字。氣溫將突破歷史極限,沙塵暴的強度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級別。林然的心中湧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焦慮,彷彿有什麼巨大的災難正在逼近。
阿拉法特·本·拉希德踏入實驗室時,袖口的鑽石紐扣正吸附著遊離的帶電沙粒。這位官員的定製西裝內襯織入了恆溫碳纖維,此刻卻在氣候模型的輻射熱成像中顯出潰敗的徵兆——代表體表溫度的橙紅色斑塊正在頸部擴散。
“你們的資料確定無誤嗎?”他的手指劃過全息沙盤,人造綠洲的投影在觸碰到貧民區座標時突然失真,“拜迪的防護穹頂能抵禦五級沙塵暴。”
趙東浩調出地殼應力監測圖,鐳射筆點在不斷跳動的紅色區域:“知道為什麼貧民窟總建在城西嗎?你們的地下冷卻管網在那裡形成熱島效應,就像……”他敲擊鍵盤,調出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灌溉系統示意圖,“和古巴比倫的地下水渠坍塌前的地質特徵完全一致。”
阿拉法特的喉結滾動了一下,腕錶突然迸發的靜電火花在空氣中留下臭氧的刺鼻氣息。作為“氣候變化應對委員會”的高階官員,他知道自己必須在這場危機中扮演關鍵角色,但他也清楚,迪拜的上層社會並不願意接受任何可能影響經濟利益的措施。
“我會立即召集會議,討論應對方案。”阿拉法特終於說道。
李墨飛點了點頭,他知道,阿拉法特雖然身居高位,但他的權力並非無限。在拜迪,科技和財富的力量往往凌駕於科學和理性之上。
就在這時,李墨飛的手機震動了一下。他開啟一看,是一條來自拜迪氣象局的緊急通知:“未來24小時內,極端高溫和沙塵暴的可能性極高。”他的心猛地一沉。
“老師,您看這個。”李墨飛將手機遞給王浩。
趙東浩看完後,眉頭緊鎖。“如果拜迪政府不能儘快採取行動,貧民區的人們將首當其衝。”
李墨飛沉默了片刻,隨後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不如我們貧民區看看,瞭解他們的需求,然後在報告中提出具體的建議。”
趙東浩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這樣甚好,我們以‘田野調研’的名義去貧民區,這樣既符合我們的學術身份,也能為報告提供更真實的依據。”
貧民窟的土牆上,孩童用磁鐵礦粉塗鴉的風暴圖騰在烈日下閃爍微光。李墨飛蹲下身,行動式光譜儀顯示這些圖案含有大量鈦鐵礦成分,正是拜迪穹頂濾光膜的主要材料。
兩人決定先與當地的社群領袖接觸。他們找到了貧民區事實上的領頭人哈桑,他是這片貧民區的長者,深受居民們的尊敬。李墨飛用簡單的阿拉伯語向他解釋了即將到來的危機。
“哈桑先生,未來24小時內,這裡可能會遭遇極端高溫和沙塵暴。”李墨飛語氣誠懇,“我們需要您的幫助,讓大家做好準備。”
哈桑皺起眉頭,顯然對李墨飛的話感到震驚。“沙塵暴?可是我們這裡很久沒有遇到過這麼嚴重的天氣了。”
趙東浩接過話頭,語氣堅定而溫和。“是的,哈桑先生,這次的情況非常特殊。氣溫可能突破歷史極限,沙塵暴的強度也會前所未有。如果不採取措施,很多人可能會受傷,甚至失去生命。”
哈桑沉默了片刻,隨後點了點頭。“我明白了。我會召集大家,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就在此時,遠處的天空開始翻滾,烏雲密佈,彷彿在醞釀著一場狂風暴雨。李墨飛的心中湧起一陣不安。
趙東浩突然抓住他的手臂:“看這個。”手機螢幕上,拜迪股市的實時交易曲線與沙塵粒子運動軌跡形成詭異映象。當代表建築板塊的k線開始暴跌時,貧民窟上空恰好飄過一片鐵鏽色的雲。
李墨飛抬頭看見驚人的一幕:懸浮在貧民窟上方的空氣質量監測無人機,正將預警資訊加密成摩爾斯電碼投射在三十公里外的富豪區鐳射幕牆上。
“沙塵暴要來啦!”老哈桑敲響銅鐘,聲波震落牆縫間的奈米塗層碎屑。
天空中突然傳來一聲巨響,一道閃電劃破了天際,隨之而來的狂風夾雜著沙塵,向他們席捲而來。人們的驚恐瞬間蔓延開來,四散逃離,李墨飛和趙東浩也被迫加入了這場混亂的逃亡。
“快!向那邊跑!”趙東浩指著不遠處的一處建築,聲音被風聲淹沒。在沙塵暴的肆虐中,李墨飛的思緒如同被風捲起的沙粒,紛飛而散。他想到了那些被遺忘的人們,他們的命運是否會被這場災難所改變?在科技的強大面前,是否還有一絲人性與溫情?
當他們終於抵達建築物的庇護處,李墨飛的心中湧起一陣孤獨感。站在庇護處的屋簷下,他對趙東浩說,“面對大自然,人類不僅太明渺小,還十分的無知,甚至是可笑的無畏。但是,做為科學家,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也要努力去照亮他人的生命。”
就在這時,外面的風沙漸漸平息,陽光重新灑落在這片土地上。
但李墨飛知道,這並非“虛驚一場”。
回到實驗室時,實驗室的量子計算機突然報警。李墨飛發現拜迪政府篡改了地幔感測器的原始資料,那些被抹平的波動峰值,實則是地下岩漿房異常膨脹的訊號。“他們在用冷卻液維持人造海灘的火山景觀。”趙東浩扯開領帶,指著三維建模中沸騰的紅色區塊,“就像給動脈瘤患者注射興奮劑。”
阿拉法特再次出現在實驗室時,西裝前襟沾著香檳漬。他身後的大螢幕正在播放穹頂生態宣傳片:"拜迪的科技能讓沙漠綻放永恆春天。"畫面突然卡頓,沙塵暴預警系統的資料流如黑色血管般爬滿螢幕。
“立刻疏散貧民區!”李墨飛已不顧外交禮儀,將熱成像圖甩在會議桌上。影像中,老哈桑的銅鐘輻射出異常熱源,那些青銅合金因持續震動已接近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