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從皇帝到大臣都深感不可思議。

兩方比對的資料讓人觸目驚心。

大昭一共有三十七個州府被女學調動,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儘可能公平公正的收集所有資料。

近親成婚不是不能生出正常孩子,但相比於沒有血緣的夫妻來說,賭了差不多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運氣。

林如海抖著手看完了。

上面有一項資料,詳細列舉了一百二十九對近親成婚夫妻求子的艱難。

從流產到孩子早夭的比例都出奇的高。

還有體弱,農家的孩子體弱,大都活不到成年,就算活到了,從官府收集的以往資料看,拖累的也是整個家。

正因為此,對於這類孩子,一些特別窮或者心狠的人家,會丟棄或者讓其早早意外死。

至於富貴人家……

幾個州府把前朝的一些絕戶大家都扒拉了出來,他們之所以絕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近親成婚。

在孩子還沒長大,父母相繼去世後,家產不是被族裡分走了,就是被孩子的外家分走了。

但如果只是這樣還罷了,偏偏他們家的獨苗最後都只有死之一途。

他……

林如海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下朝的,回家坐到書房半晌沒法動。

林家連著幾代近親成婚。

到了他時,已經到了不能不做出改變的時候,因為他的外祖家已被吃了絕戶。

雖然他母親也算帶了不少家產過來,可是大部分還是被其族裡瓜分了。

母親恨透了族裡,所以到他可以成婚的時候,相看的女子除了家族強大外,最主要還是看這女子是不是好生養。

因為她老人家也吃夠了求子之苦。

她想再生一個,繼承外家之姓,只有這樣,才能藉著林家的勢把族裡分出去的財產要回來。

可是,一直到父親亡故,母親都不曾得嘗所願。

往事如煙!這幾年日子過得好,林如海下意識的忘了那段時間的痛苦。

因為他成婚幾年,也沒能給母親生下個孫子。

哪怕敏兒給他納妾也不行。

母親最終憂思成疾,早早亡故。

林如海顫抖著手撫向自己的胸口。

同樣的錯誤不能在下一代延續了。

尤其女兒身體還不好。

可是退婚……

這些年,他能這麼順,多虧了岳家。

不管是東府還是西府,哪怕大家一個在文一個在武,能助的,他們也都盡力相助了。

如今他同意了婚事,再反悔退婚……

二舅兄若是沒去世還好,可他們夫妻都沒了,雖然是他們自己作的,可那是岳母的親兒子,過去了這些年,她老人家維護二房的心只會更重。

尤其這老太太的年紀也大了。

一個不好……

林如海沒了法子,只能去找賈敏,跟她說起今日的朝堂,再引伸出今日的大事。

他不知道,賈敏早就在等著這一天了。

自從在女兒那裡知道,近親成婚的種種弊端後,她就在想她當初成親後的種種。

她和林如海不是近親成婚,可是林家上三代都是近親成婚。

成婚幾年沒孩子,婆婆臨死都在怪她。

她是一步步妥協著給夫君納妾的,可是納了妾,一樣沒孩子。

為了孩子,她吃了多少苦藥汁?她又曾自責到什麼程度?哪怕後來意識到問題出在夫君這邊,她也一樣跟著受苦。

她不能讓別人覺得是她男人不行,江南那種局面,她得幫他,所以是她善妒。

後來好像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只有她有孩子。

所以在江南,她就是有名的妒婦。

“夫君,我做了一個夢……”

賈敏淚水漣漣,“夢裡,長安在璉兒去江南的那一年夏天出了意外,然後我傷心過度,一年後也不在了。”

什麼?林如海心肝發顫。

隱隱的,他好像也做過類似的夢。只是夢醒,具體的大都忘了,只餘傷心悲痛。

現在妻子這麼一說……

“那時候東府大嫂因為生玥兒也早早亡故,母親不放心黛玉,讓人接她進京。”

賈敏看著自己的夫君,眼淚嘩嘩的流,“夫君,你說,我們的女兒能在我二嫂手上過什麼日子?你能看著她長大嗎?”

林如海:“……”

曾經有一個夢裡,他似乎是早早亡故了。

東府大嫂若也早早去世,西府一定是二舅兄當家。

那……

“在夢裡,我雖死的很早,可是,不放你和女兒,一直沒去投胎。”

因為那個夢,賈敏對自己的親孃,都有了好些怨懟。

太真實了。

很多事情就是她二哥二嫂能做得出來的。

賈敏好傷心,“我們的女兒和寶玉很好,可是二嫂不喜她,你去世後,女兒被人說嘴,說是一針一線都用賈家的。”

林如海:“……”

怎麼可能,他家五世列侯,家資豐厚。

也正因為此,太上皇和皇上當初才能放心的把他放到巡鹽御史的位子上。

他不需要貪,只要做好官就行。

“女兒傷心,寫了一首叫《葬花吟》的詩,說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

她好恨,恨不能化成厲鬼,把那些害她女兒的人全都殺了。

賈敏渾身顫抖,“母親老了,更沒法為我們的女兒做主,也無力再按住二嫂,我們的女兒……在寶玉成婚的那天,傷心而死。”

她在心痛中醒來後,久久無法釋懷。

“我們都在,我們都在,我們都在……”

林如海摟住妻子,聲音也在顫抖,“我們的女兒我們自己護。”

夫妻兩個大張旗鼓的去退親了。

賈赦沒想到朝堂上的東西,第一個燒的是他家。

當然最不能接受的是賈母。

老太太一口氣沒上來,指著女兒女婿,當場氣昏過去。

府醫連忙給其扎針、熬藥。

但老太太的年紀到底大了,賈赦不放心,還又請了太醫。

於是圍繞此次退親,有關於近親成婚的種種不好,也被沈檸、林黛玉等派的人迅速在京城傳開。

一時間,朝廷還沒正式頒佈法令,進順天府籤和離書的,倒是有了二十幾對。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近親成婚,要麼幾年沒孩子,要麼孩子早早夭折……

半月後,大昭戶婚律上,明明確確寫上近親五代內不得成婚的法令。

已經成婚還沒有孩子的,只要夫妻有一方願意,官府當助其和離。

當然,主持戶婚律改革的正是林如海。

同科、同年、門生故舊,一時之間盡被髮動。

這一年,大昭迎來了自建國以來的最大和離潮。

那什麼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鬼的種種悖論,也因為戶婚律的宣傳,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一些人。

戶婚律保障了絕戶(即家中無男性繼承人)女子的絕對繼承權,在室女、歸宗女、出嫁女的繼承份額都有明確規定。

嫁妝權利、和離自由等等,也因為各地慈幼局開展的免費小戲(故事)宣傳,而被千家萬戶知曉。

老百姓對於免費的戲曲,幾乎沒有抵抗力,讓他們在看戲中,一點點知曉自己的權益,是沈檸給皇后出的主意。

因為這個,女學甚至開展了把大誥中的種種案例,改編成戲曲的有獎徵文。

因為其中兩個案例改得太好,皇帝乾脆以翰林院的名義,開展了差不多同樣的有獎徵文。

不過皇帝手中的權力大,他又是個喜歡故事(八卦)的人,特別給了前三名大昭書館副館長和館員的職。

反正只要寫的好,又能把律法和案例完美結合,讓老百姓一看就懂,還喜歡看,那最低從七品的官就是你的。

於是無數的人摩拳擦掌,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前三名全都被女學的學生佔了,林黛玉高居榜首。

好嘛,某一天等寶玉去書館上班的時候,他的頂頭上司,就是退婚的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