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盤山蜿蜒悠長,綠樹濃蔭,乃是秦國北方的天然屏障。

山腳下,坐落著起起落落的上百間低矮的茅屋。村民靠山吃山,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依靠大山的哺育,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頑強的生活了一代又一代。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稚童們朗朗的讀書聲從一間草房內傳出。房間內,一位老者手靠背後,拿著書本,一邊走一邊聆聽著孩子們的誦書聲,眼睛卻時時瞄向窗外。

窗欞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偷偷的趴在窗前,用心的記憶著先生所說的一字一句。

男孩名叫陳文秀,父親早年被拉走徵兵,數年沒有音訊,母親體弱多病,在其六歲那一年也撒手人寰,只留下咿呀學語的陳文秀和爺爺祖孫兩人。

爺爺年事已衰,只能每天撿些碎柴,挑到附近的安定城去賣個散碎銀兩,勉強維持溫飽。

老先生姓趙,是外地人,獨身一人,到來到這個小山村,見這裡風景優美,就居住了下來。據說老先生以前曾經中過舉人,所以就開了一間私塾,教孩子們讀書為生。

學費倒不是很高,這裡都是窮苦人家,所以,趙先生也就象徵性的收取每年一兩二錢銀子,如果實在有那拿不出銀子的,雞蛋米粉等也可代替。

但陳家實在太窮了,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所以,陳文秀也就被隔絕在外。但少年羨慕其他孩子可以讀書,於是就偷偷的躲在外邊偷學。對比,趙先生也知,但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日,放學後,孩子們猶如逃出牢籠的鳥兒,四散而跑,紛紛離開私塾。隨後,趙先生也手拿一本詩書,出門遠眺。

一陣微風吹過,趙先生彷彿手中一抖,書本掉落地上,而趙先生竟然毫無所覺,倒背雙手向著家中走去。

陳文秀依然躲在房後,看見了這一切,於是急忙跑了出來,撿起書本,向著先生的背影喊到:“先生,先生,你的書。”

趙先生面露微笑,轉過身來,卻一臉嚴肅,說道:“不要了,送給你了。”說完,閉門而入,徒留陳文秀一臉驚喜的呆立原地。

待先生進了門,陳文秀小心翼翼的拿著書本向家中走去。雖然已經偷聽先生講課多日,但卻從來沒有摸過書本。此時的陳文秀別提有多高興了。

回到家中,陳文秀迫不及待的對著書本比劃了起來。陳文秀沒有筆墨,於是陳文秀就從門口的樹枝上折了幾根嫩枝,在地上一筆一劃的認真書寫起來。

“吱呀”一聲,門開了,一個滿臉皺紋的耄耋老者揹著一捆柴走了進來。

“爺爺,你回來了,”陳文秀看見老者,放下書本迎了上去。

老者放下柴,喘息了一口,看著自己疼愛的孫兒,說道:“文秀啊,今天怎麼這麼高興啊。”

“爺爺,你不知道,今天……”陳文秀興奮的跟爺爺說著今天的一切。

爺爺聽完,嘆了一口氣,說道:“文秀,都怪爺爺沒本事,沒錢供你去私塾讀書……唉,”說完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文秀懂事的說:“爺爺,雖然我沒有去私塾,但是我學的知識一點都不少呢。你看,這是爺爺的爺,”陳文秀用稚嫩的小手拿著樹枝在地上歪歪扭扭的寫了一個“爺”字。

……

轉眼間,一年時間匆匆而過。這天,一道墨色光華劃破天際,向著七盤山方向落下。

今天,私塾不上課,陳文秀也沒有繼續去“旁聽”,而是跟隨爺爺一起來到山腳撿拾乾柴。

轉眼間,兩人已經撿了半捆乾柴,爺爺累了,坐在一旁休息。陳文秀卻興奮的自己跑來跑去。

忽然,腳尖碰到了一根硬物,陳文秀低頭一看,只見一截短短的黑乎乎的類似木棍的東西插在地面上,但卻光滑無比。

陳文秀好奇,伸手用力一拔,竟然將木棍拔了出來,頓時驚喜不已,只見木棍前端竟然是一簇毛髮,那分明是一支毛筆。

對於毛筆,陳文秀並不陌生,但卻從來沒有摸過,看著孩童們在先生的教導下,用心的練字,陳文秀卻只能握著柳枝,在沙地上塗抹。

陳文秀伸手拿起了毛筆,頓覺一沉,小小的毛筆不知什麼材料做成,竟然數斤沉重,沉甸甸的。

但此時的陳文秀被驚喜衝昏了頭腦,哪裡會在意這些細節,拿著毛筆興沖沖的向著爺爺跑去,一著急,竟然被樹枝一絆,摔倒在地。

陳文秀爬起身來,覺得額頭有些疼,伸手一摸,竟然抹了一手血。原來,卻是額頭磕在一塊石頭上,破了皮,流出了血。

但陳文秀急著要跑去告訴爺爺好訊息,於是渾不在意,帶血的手握著毛筆,繼續向著爺爺走去。

及至爺爺面前,陳文秀舉起手,說道:“爺爺,你看,我撿到了一支筆。”

邊說邊對爺爺伸出了雙手,但雙手空空如也,哪裡還有毛筆?

爺爺嘆了一口氣,說道:“文秀,爺爺知道你想要讀書,可是爺爺沒有能力,連一支筆都沒給你買過。你放心,等爺爺把柴賣了,湊夠了錢,一定給你買一支筆。”爺爺愧疚的摸著孫子的頭,眼中似乎有渾濁的眼淚冒出。

“爺爺,文秀不要筆,文秀逗你玩的,”陳文秀懂事的說道。

第二日一早,爺爺照例擔著乾柴去了城裡,陳文秀又來到了私塾旁。

此時,先生正在講解《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所以,做人做事,一定要像君子一般,不可學小人之態。”眾學子點頭,陳文秀也似懂非懂。

下了私塾,爺爺還未回來,陳文秀獨自一人坐在門口發呆。其實,昨天,陳文秀記得很清楚,自己確實撿到了一支筆,自己並沒有欺騙爺爺。但筆哪裡去了,陳文秀伸出手掌,看著自己空空的手掌,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