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認真的翻看著產業冊子。秦放看的是田地冊子,上面有很多縣城周邊的田地售賣,大多都是連成片的幾十畝幾十畝的田地。

還有幾個大大小小的莊子,秦放覺得要是銀錢湊手的話,還是買莊子比較好一點,方便打理。他著重細看這幾個莊子,一一在心中估量自己是否拿得下。

劉長青看的是有關書肆的鋪子。她一邊看還間或的問問牙人這些鋪子裡的僕人和匠人還在不?裡面的刻板等東西還在嗎?

她主要是想要這些匠人和書肆裡面原來的刻板,若是這些都沒有的話,那也不需要再看了。

牙人一點就透,看出她的來意,就給她介紹了兩個鋪子。

這兩個鋪子也是才劃到他手裡,以前是富貴老爺們家的產業,這次出事兒,就給收繳了,最後冊子送到他這裡,他這才有這兩個鋪子能介紹。

“若是親孃子有意向要的話,可以帶你去這兩處看看,這也是才掛出來沒幾天,一些人被這次的事兒嚇著了,所以才沒有來買,等再過幾天緩過勁兒來,指不定就沒有這些好鋪子,田地了。”

秦放兩人聞言,不置可否,又看了看宅子的那本冊子。最後,二人決定先看鋪子和田地,至於宅子,等這兩樣辦下來有餘錢了再說。

兩人把自己看中的幾個給牙人說了。由於田地莊子在縣城外面的鎮子上,離這裡比較遠,所以先去看鋪子。

把他們看中的幾個一一跑過去看了一遍,最後看中了一個離他們書院距離挺近的那條巷子上的何家書肆,匠人和刻板一應俱全,就是價格貴了點,要價二百一十兩,不過這個地段挺好的。

之後兩人又讓牙人帶著去看秦放看中的小莊子,距離縣城有一個時辰的路程,他們馬不停蹄的趕到地方。

這個莊子不大,佔地約三十二畝,十畝上等田二十畝下等田。還有二畝的宅地。這個規模,目前是他們手裡的錢能拿到的極限了。

其他的莊子就太大了,他們沒有多餘的錢財拿下來。他們預留置地的銀子在三百兩以下,這個莊子買下來就需要二百六十兩。

再加上他們看中的那個書肆鋪子,這要是都買下來,就需要花費將近五百兩,再除去他們買完後的後續修繕所用的花費,這就把他們手頭上現有的銀子用去一半了。

還想再買個脂粉鋪子,好用來賣膏脂和香皂等物。這個鋪子又得花費百十兩,他們手裡用來週轉的銀錢就不多了。

還想再買一個宅子,他現在住的地方實在太不方便家人來。到時候店鋪開業,那青娘必定是要經常待在這裡的,孩子們就得接過來了,這樣,那沒個寬敞的住處是不行的。

最後秦放他們還是緊緊手買了個住宅,就和他們現在住的院子隔一條巷子,是個二進的宅子,一百三十兩。

最後和牙人過這個地契時,牙人笑的見牙不見眼的。可不嘛,成了這麼一大筆生意,中介費就不是個小數目。

他們與牙人分別時,牙人一個勁兒的說以後有需要儘管來找他,他會給優惠的。

秦放他們聽聽就算,剛剛青娘和他談價錢時,那可是好一番博弈,才最終以這些銀錢買下這些產業的。

傍晚時分和宏伯父他們在客棧裡匯合,看到他們臉色還不錯,就知道他們今天也有所收穫。

他們坐下詳談之後,果不其然,他們也買了一間佔地頗大的鋪子,宏伯父決定把這個鋪子隔出來兩間,專門賣香皂肥皂,還有族裡人做的小物件等物。

秦放覺得他們想的非常好,也把他們買鋪子宅子的事兒說了,宏伯父也沒有多問他哪來的那麼多錢。只說能置辦產業還是不錯的,這樣也是一份家業。

隨後他們又商議了一下對所買店鋪的修整事宜,之後秦放他們便回了小院。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修整的細節,決定明天就開始找人著手修整。特別是宅子,也好在下一次來時,把家人都帶上搬過來住。

商量完後,兩人這跑了一整天,又累又困的,所以早早就上床睡覺了。

第二天,又是忙忙碌碌的一天,兩人為了節省時間,分開行動。秦放主要是管家裡宅子的裝修和改造,他結合了一點現代的知識,讓家裡儘量能住的舒服點。

他們在豫州郡的最北邊,到冬天特別冷,所以直接盤上炕。還有,秦放還對洗浴房做了改進,修了一個可以加熱池子,天冷時泡個熱水澡最是舒服。

還有窗戶啊,地面啊都做了一些修整,屋裡鋪木地板,院裡鋪一條石磚路,窗戶換成薄紗,加上窗簾等等。就是怎麼舒適怎麼來。

劉長青也沒閒著,他把那兩個鋪子都又重新裝修一下,掛上秦氏書肆,和秦氏脂粉鋪,包括宏伯父他們買的鋪子也是掛牌秦氏紙墨坊和秦氏雜貨鋪,他們要做品牌效應。

還有根據劉長青見到的三百年後的審美時尚,把脂粉鋪子店鋪改造的甚至雅緻與高檔。他開的這家脂粉鋪,自然是要和雜貨鋪區分開,她要做的是高檔的消費路線。

書肆就好修整多了,主要是裡面的匠人和那些刻板,她讓匠人著手雕刻秦放帶過來的那幾本使用價值很高的書。

還有也雕刻一板秦放寫的那本話本,她覺得那本畫本一定會大賣,先把雕版刻出來,然後印刷一點預預熱。

反響好的話,到時候加大印出量,這樣還不會給別人截胡的時間,畢竟這時代是沒有很好能保證版權的方法的。

這樣一忙活起來,不知不覺三天就過去了,這些也都已經進入正軌,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完成的。

兩人想到那個莊子,之前是有佃農在的,他們又去看了看這幾個佃農做的怎麼樣,效率如何,品性如何,可是偷奸耍滑之輩。

之後經過兩人的一番走訪下來,發現他們完全就是多慮了,這些佃農之前時常遭受壓榨,都是把地看的比命還重要,就是靠這些地裡的出產活命的,怎會偷奸耍滑。

一個個見到他們卑躬屈膝的,只怕再增加他們的稅成,他們以前是四六分成,現在秦放和他們三七分成,但是要聽他的種植方式來種地。

在秦放拿出秀才身份和一份地裡糧食減產的話,也要保證他們有多少糧食可以分到手,那麼點糧食,只能保證一家不被餓死。

他們可不敢開出更過分的條件,就這他們已經感恩戴德了,直說遇到了好的主家。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