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昨夜轟轟隆隆的一整夜暴雨下來。
天氣似乎也終於涼快了一些,沒有以往那麼讓人燥熱難耐。
這一場期待已久的暴雨,可是讓桃花村的鄉親們一掃多日的愁容。
這不,一大清早的,就紛紛樂呵呵的扛著鋤具出門幹活去了。
畢竟若是再繼續旱下去,真擔心後頭鬧起災荒來,那日子可就苦了。
吃過早飯,巧雲也牽著阿弟的手往院門口走去。
李誠則兩手提著昨夜巧雲提前就準備好了的束脩和禮品,跟在姐弟兩人的後面。
三人一起朝劉夫子的家中走去,村裡的私塾正是劉夫子在自已家中辦的。
劉夫子是桃花村目前唯一的秀才,家住村南頭,和李誠家正好一南一北相隔。
三十四五歲的年紀,年齡也不大,但村子裡的人都習慣尊稱他一聲劉夫子。
平日村裡人若是需要看個書信或者寫個書信什麼的,都會去找劉夫子幫忙。
劉夫子也總是很樂意幫大家,因此在村子裡的名聲很不錯。
劉夫子專門在家旁邊搭建了一間屋子出來,擺了些桌椅板凳在裡面,總共收了十來名村裡的學生。
基本上都是一些家中手頭有些餘錢的,送自已的孩子來跟著劉夫子學個幾年,好認得些字。
而劉夫子也靠著收取這些學生們的束脩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以及自已的學業。
劉夫子雖然人在教著書,但自已也一直在為鄉試做著準備。
去年剛下場考過一場,但是給落榜了。
·········
走了一盞茶的功夫,三人來到了劉夫子的院門口。
巧雲走上前去拍了拍劉夫子家的院門。
不一會兒院門從里拉開了,出來開門的正是劉夫子的媳婦彭氏。
“彭嬸子好,劉夫子在家嗎?”巧雲上前躬身問道,後頭的李誠也跟著點頭示意。
看著巧雲手裡牽著的小巧山,後頭的李誠又手裡提著禮品。
彭氏也明白了三人的來意,熱情回道:“他在家的,你們快請進吧。”
把院門拉開,側身讓三人進來。
又把三人帶到了堂屋,巧雲和李誠都落座後。
說道:“你們稍坐哈,我去給你們上壺茶水來。”
說完人走了出去,又朝另一間裡屋走去。
到了門口,朝裡招了招手。
輕聲說道:“婉兒,你去那邊書房把你爹給叫出來,就說村子裡的巧雲夫妻兩個帶著弟弟巧山來找他了。”
“哦哦,好。”一聲輕靈的女孩聲音從屋內傳出。
不一會兒只見一個小女孩從裡屋走了出來,並朝家中的書房那走去。
小女孩正是劉夫子和彭氏的女兒,名叫婉兒,看上去七八歲的年紀。
彭氏共生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大女兒前兩年已經出嫁了,二女兒前兩天剛出嫁。
所以這段日子劉夫子家裡也暫停了課,在操辦著這喜事。
剛剛走出來的小女孩正是他們最小的三女兒。
正在裡屋幫她阿孃照看著還沒一歲大的阿弟。
·········
等彭氏給三人倒好茶水後,劉夫子也正好從書房那走了進來。
巧雲和李誠兩人忙站起身來,巧雲又用手輕碰了碰正站在自已身旁的阿弟。
巧山感受到了阿姐的示意,也跟著兩人一起向劉夫子躬身問好。
劉夫子點了點頭,走到上位坐了下來。
巧雲和李誠兩人才又重新坐下。
一旁的巧山則是一臉激動的看著劉夫子,眼裡充滿著孺慕之情。
要知道劉夫子可是目前桃花村裡唯一的秀才,這可是小巧山心中的目標呢。
“劉夫子,不好意思打擾您了。”巧雲歉意說道。
看那樣子,劉夫子剛剛多半是在家中溫習功課來著。
劉夫子笑著搖了搖頭:“無事。”又看了一眼正站在巧雲身前的巧山。
只見站著的男孩兒看著六七歲的樣子,跟自已的小女兒倒是差不多大的年紀。
看上去調皮又伶俐,一雙盯著自已看的眼睛很有靈氣,人長得倒是比較秀氣。
又點了點頭,主動開口問道:“他平日性子如何?”
巧雲心想:“劉夫子這怕不是擔心阿弟在私塾裡面吵鬧吧?”
笑了笑,嘴上回道:“山兒性子還算沉穩的。”
劉夫子又盯著巧山看了看,點了點頭,心裡放心下來。
巧雲又接著說道:“平日在家無事,我阿孃也教他認了幾個字,倒是學的也還可以。”
曾氏是老秀才的女兒,這事桃花村的人基本都知道,劉夫子也不例外。
劉夫子又點點頭:“嗯嗯,那我帶他去考校下看看。”
又率先從座椅上起身走了出去,衝巧山招了招手,示意跟在後頭。
巧雲悄悄在巧山背後輕推了推,小聲叮囑道:“快跟著劉夫子去吧,不要緊張。”
巧山回頭鬼靈精怪的衝著巧雲做了個表情,看那樣子哪有半分緊張。
屁顛顛的就跟著劉夫子往書房走去。
途經剛才那間裡屋門口時,還好奇的朝裡面看了一眼。
巧雲看到阿弟這個樣子,無奈的朝李誠笑了笑。
李誠也笑了笑,伸手拍了下巧雲。
安慰道:“放心吧,相信山兒。”
··········
沒多久,只見劉夫子和巧山兩人又前後腳的走了進來,劉夫子臉上是滿臉笑意。
巧雲和李誠兩人又忙站起來,相互偷偷的對視了一眼。
心想:“看來劉夫子對山兒的考校還是比較滿意的。”
後腳跟進來的巧山小臉上倒是看上去沒啥異樣。
但眼睛還是洩露了,能看得出也是神采奕奕的。
待劉夫子重新坐下,巧雲和李誠兩人才又重新落座。
巧山也乖巧的走到了阿姐的面前。
·········
幾人又寒暄了幾句,才從劉夫子家告辭出來。
並約定好了過兩日私塾重新開課這日,就讓巧山去讀書。
·········
九月初三,正是私塾重新開課的日子。
一大早,空氣中已能感受到些微的秋意。
吃完早飯,巧山就揹著這兩日曾氏剛給他縫製的書袋,往院門外走去。
書袋裡面裝著一套全新的筆墨紙硯,正是前不久生辰時巧雲和李誠送給他的那套。
出了院門,就一蹦一跳的往私塾走去,開啟了他的正式求學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