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寧城邊軍近半是步兵,頂風迤邐,十天後才到月牙城。
有總督府傳令兵過來傳令。
“總督大人有令,城外駐紮待令!”
何子落便命全軍在北門郊外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動亂時機,不宜離營,他想朱劍閣就住東城郊,便派人送了一封信過去。
但送信的親兵回來說,朱家莊的人告訴他,他家少莊主朱劍閣攜未婚妻遊江湖去了,不知歸期。
朱只倒是灑脫逍遙!
何子落只好作罷,在軍營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天光未亮,曾總兵的親兵又過來傳令。
“拔寨合兵,往東門外與大軍集合!”
何子落令擊鼓催營,一刻鐘後整頓完畢,繞城而行,到了東門外。
但見已有密密麻麻的大軍列隊待令,靠城門外搭了高臺。
有斥候過來引導寧城邊軍列了隊,過去報予曾總督。
一會,曾總督,月牙城太守等官員上了高臺。
先是太守大人說了話,痛哭流涕嗚呼哀哉悼念了先皇,又痛罵五皇叔專權,廢長立幼,妄想取而代之,乃翼畜不如,天下所不容云云。
後有牙月城內名望代表發言,也是稀里嘩啦一頓哭,又一陣罵。
最後曾總督發了檄文。
“大丈夫當思危,忠肝義膽為先。國家命運在身,身行不輕畏危難。與其汙泥濁水,不如高山流水。雖為山河鎖鑰,奈何肝膽已決!
先皇在世,皇恩浩蕩,惠澤天下蒼生。
先皇歸天,天地失色,日月共泣!
然,有逆賊龍五,身為皇叔,不念皇恩,先皇屍骨未寒,卻大行叛逆之道!
貪婪權謀,廢長立幼……!”
洋洋灑灑數千長篇,把皇叔龍五貶得萬惡不赦,就算把他剁成肉泥,燒成齏粉也不為過。
何子落在下面聽得心驚肉跳。
他瞟一眼身邊洋洋自得的文軍師,心道這檄文十有八九就是他寫的。
文人的筆尖能殺人啊!
但這效忠皇權的愚忠思想他何子落可做不來,這種事打打醬油就行了。
好一會,聲討繳文演講完,下面萬千將士義憤填膺,熱血沸騰,個個激昂高呼起來。
“殺賊,立太子!……”
曾總督一聲令下。
“何參將何在!”
何子落噔噔噔上前抱拳躬身行禮。
“未將在!”
曾總督看何子落黑甲青袍,挺拔如松,英氣勃勃,大喜道:“吾有子落為先鋒,可一往無前,盡斬賊首,匡扶正義焉!”
何子落表態道:“未將定不負使命!”
曾總督點頭稱讚。
“何將軍,你率本部騎兵作伐賊先鋒,即刻出徵!”
“遵令!”
何子落領令下來,留王飛龍帶留步兵押送糧草輜重,自己率本部五千騎兵,帶上三日干糧轟隆隆出發了。
輕騎向東疾行,速度就快了。
不一日,斥候來報。
“將軍,前面十里便是地龍關!”
急行軍四百里,文軍師被馬顛得暈頭轉向,他急過來對何子落道:“地龍關守將叫餘化龍,官職為守備,武藝高強,但尚未站到龍王爺那邊,可先勸降!”
勸降就是要人家表態,是擁護皇叔龍五,還是擁立太子。
這方面就要多依仗文軍師的三寸不爛之舌了。
不一刻兵臨城下,看這地龍關真如一條滾地長龍,橫在兩座險峰之間,易守難攻啊。
何子落的兵馬擺好陣式,正要叫宋大鵬陪文軍師策馬上前,呼餘化龍出來,好說服他站到太子這邊來。
他倆個剛出列,己聽關上三聲炮響,城門大開,湧出一大隊鐵騎,氣勢洶洶向這邊壓了過來。
出城的兵馬在一箭之地也擺了陣式,一名身材魁梧,披著鐵甲,長相兇悍的將領提著一根鐵棍縱馬出來。
“你們是哪裡來的軍馬,可有朝廷兵部調令?”
現在朝廷是皇叔龍五控制,哪裡有什麼調令?
文軍師低聲對何子落說了句,這就是餘化龍,遂拍馬上前答話。
“餘將軍,可還記得在下?”
餘化龍眯著眼看了文軍師半晌,還是想了起來。
“你是曾總督身邊的文軍師?”
“正是在下,這位是……”
餘化龍打斷他道:“好了,那位是誰本守備管不著,你們千軍萬馬的軍隊調動,必須要有兵部調令。
拿過來讓本將確認無誤,放你們過去。
沒有,就是私調軍隊,違反朝廷法規,只能把你們當反賊論處!”
文軍師急辯道:“我等奉曾總督之令……!”
“且住,不要拿曾總督來壓我,曾總督雖是一省兵馬總帥,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守備,但朝廷誰主持朝政不是我等小人物能參與的,我只知道食朝廷奉祿,當然得守朝廷規矩!”
文軍師啞然,人家油鹽不進,口口聲聲忠於朝廷,竟拿他無可奈何。
何子落聞言笑了,人家說得沒錯,誰當皇帝管不了,做好自己的本份就行。
他拍馬上前,擋在文軍師前面,抱拳報出自己出身來由。
“寧城參將何子落,率兵上京討伐逆賊,扶立太子當政。
你如知好歹,讓一條路讓我等過去,不然,擋我者,死!”
寧城何子落?!
西北邊疆無敵驍將!
餘化龍聞言不由膽寒,加之瞧這何子落黑甲銀槍,威風凜凜,又出言殺氣騰騰,唬得他心生猶豫。
他旁邊有副將叫孔高,自恃手段了得,在一旁慫恿道:“餘將軍,休得被這小子騙了,傳言不可信,眼見為實,末將與他鬥一鬥,如他有真本事勝得了未將,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