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lass="tt-title">第359章長江裡的魚真大

不僅馮老爺子面色不虞,在座的大部分人也都頗為不快。

剛剛那位林部長那種動輒不問青紅皂白就扣帽子耍官腔的做法,讓在座的很多人,心裡都有了相當不愉快的回憶。

一時之間,席上的氣氛很尷尬。

這種尷尬,實際上還是在座的這些人中,思想上的不同所致的,還是存在著一種思想上的爭論。

季宇寧只不過是被刻意針對了,之所以被針對,還是因為那些傷痕類小說,什麼知青類小說,反思類小說,都是由他而起。那些種類的小說,幾乎所有的發韌之作,都是他寫的。

在某些人看來,季宇寧的這些小說,都不是朝前看的,都是往後看的。

即便季宇寧文學作品的種類很多,內容題材也都是多方面的,比如他還寫了歌頌普通勞動者的小說《那山、那人、那狗》,寫反映現實中知識分子問題的《人到中年》,還有為部隊寫過歌曲《中.國軍魂》,為海峽兩岸的工作寫過《鼓浪嶼之波》等等,這些可都不是向後看的作品。

但是人家不管那些,人家只抓住他這一點。所謂“雞蛋裡挑骨頭”是也。

如果季宇寧在現場,他也就明白了,那位林部長就是針對他的。林部長和他們部裡的賀部長,還有總政的劉部長,思想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後面的兩位,對季宇寧還是很不錯的,畢竟還是有其他淵源的,尤其是劉部長對他還挺好,不過這位林部長可就不管那些了。

前世,未來幾年這種思想上的碰撞,也都是經常性的,不間斷的。

像明年和後年批那幾個劇本。大後年,也就是82年,又爭論所謂的現代派。83年的時候,到達了極致,開始清汙。

84年底的時候,好多了,84年底開第4次作代會,作家自己開始選。

85年開始,基本上就什麼都可以寫了。在創作上也放開了。

不過這也沒有持續幾年。

所以季宇寧現在只是被某些個別人針對,那太正常了。或者說,現在他想不被人針對都不行了。

估計此後他還會被更多的人針對。甚至有可能是那種鋪天蓋地的。

到時候他有可能也會發出那聲慨嘆,怎麼寫個東西這麼難啊。

此時季宇寧正在長江客輪上,他可沒工夫發什麼慨嘆,他正在拍電影拍的爽呢。

在客輪上封閉的空間拍的鏡頭,一般都不長,而且轉換很快,不像是那種大場面的鏡頭,之前要準備,要排程很長時間。

客輪上,尤其是三等13號艙裡的鏡頭,每個鏡頭都拍得很快,而且可以接著拍,所以劇組現在每天的進度是很快的。

自從結束在朝天門碼頭上的鏡頭,客輪開始起錨,向三峽行進。

這幾天在船上拍的鏡頭,可就明顯比第1天拍的碼頭上的鏡頭要多不少了。

季宇寧有前世的記憶,他成片在胸,也不需要做什麼修改,有什麼考慮,或者進行什麼討論了。

他發號施令也很簡潔明確,另外跟吳貽弓他們兩個人對片子的理解也都沒有什麼偏差,所以整個劇組都在他的節奏帶動下,整個拍攝進度是快速而又有序。

又連續拍了五六天,季宇寧看看拍攝進展超過了預想,他就想著讓劇組稍稍放鬆一下。

他前世也是帶過團隊的,懂得一張一弛的道理。

當天他下午提前了兩小時收工。組織大家在船上釣魚。

這種活動有點兒像後世的團建活動。

客輪上就有好幾幅釣魚竿。正好一用。

季宇寧前世非常喜歡釣魚的。水平也不錯。

他也想試試這時候長江上好不好上魚。

他們客輪現在的位置在巫山縣邊上。

季宇寧一試之下,居然收穫滿滿。

就看他左一條,右一條。頻繁上魚。

看的圍觀群眾一個個驚喜連連。

茅為蕙小朋友不斷的在邊上興奮的哇哇大叫。

不到四十分鐘的時間,他就釣上來七條大魚。

這些魚基本上都是他一個人弄上來的。

季宇寧這兩年感覺力氣越來越大,體力也是越來越好。

這一點小朱同志感受最為真切。那種癱軟如泥的感覺很難忘。

季宇寧也沒想到這一點。

穿越之初,他開始覺得他的精神力很強。學什麼東西都是特別快。

學外語就是如此。他的天份把他們學校西語系以及中文系的那些大教授都驚住了。

其他的,像他書法臨帖也特別快,那種心手相應的感覺,幾乎瞬間就有了。

前世有的書法大家只是讀帖,自己很快就能寫得有模有樣,但更多的人,是日復一日的臨寫。這需要很多年的練習。而他卻不是這樣。他的書法提高的特別快。

無論是精神力,還是他的身體,他覺得越來越強。

穿越還是很神奇。也許他的神魄經過穿越的空間的洗練以後,精神強大,繼而,又讓他的身體越來越強。

七條魚中,五條是花鰱,大的超過十斤,最小的也有七八斤。

看得季宇寧不住的在心裡大叫,這年頭,長江裡的魚真大。

其餘兩條稍微小點兒的,季宇寧感覺有點兒像鯰魚,背上是琥珀色,腹部是白色的,魚嘴上是很長的鬍子。

“這是肥魚,這是我們這段江上最好吃的魚。這魚可是不好釣。

這魚也叫江團。

這魚啊,肉質細嫩,無肌間刺。肉滑如玉,入口即化。味道是淡雅甘醇。

尤其是用這魚燉的魚湯,白若瓊漿,潤澤爽口,甘如玉液。特別好喝。

還有啊,這魚的鰾特別肥厚,自古以來都是食中珍品。”

一旁的大副說道。他就是宜昌的。

說起這個當地特產,如數家珍。

江團就是水滸傳裡的魯智深說的吃起來肥甜的那種魚,他這個和尚都喜歡吃。

這魚自然是讓船上的廚房按照當地的做法燉魚湯。

剩下5條花鰱,季宇寧季大廚說了,魚頭煮熟了,拆骨,濃油赤醬紅燒。魚尾乾燒。然後就是把片下來的魚肉輕輕的刮下魚茸來做魚丸子。剩下的魚皮和魚骨掛上麵糊幹炸。

晚餐的時候,劇組的所有人以及船上的工作人員幾乎每人都有一小碗紅燒拆燴花鰱魚頭,還有一小碗清湯魚丸子。

魚頭上滿滿的全是膠質,吃起來肥糯鮮甜。魚丸子嫩如豆腐,入口即化,滿口餘香。

另外炸的魚皮和魚骨,所有人都說好吃。魚尾乾燒是川菜的做法,也很好吃。

當然最好的,是那兩條宜昌長江肥魚燉出來的魚湯。季宇寧喝了一碗,覺得真乃瓊漿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