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寧看到這兒,差點就要直接笑出聲來。

鬧了半天,他的書在香江,是可以當成為了升學上供旺學業的東西了。這有點兒類似於那種文昌筆,真成了狀元之物了。

沒想到他拿到的這個滿分狀元,還有這等好處。

香江雖然高度發達,可卻是非常的迷信。香江人迷信的程度,甚至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而且這種痴迷的程度,幾十年都不帶稍稍減少的。

來自前世的他,對此可是記憶很深刻的。

季宇寧想到這兒,也就釋然了,雖然這個思路很清奇,但可以理解。

接著看信,小姑在信裡最後說到了實質的問題,就是季宇寧的版稅問題。

目前香江的版稅基本上是10%~20%。

港大出版社給季宇寧的幾種書的版稅是從12%~15%。

包括他的詩集,小說那五,還有他的幾篇科幻小說的中文版。

他的其他小說則沒有出版,因為發行公司的評估是沒有市場。

這個版稅水平還是超出了季宇寧的預想。

季宇寧記得一些前世香江作家的收入情況。

說到科幻小說,那位倪先生寫的小說版稅最高是20%,而且還要出版社先付現金,這是最高的。當然這個20%的版稅是在90年代初的時候了。當時倪先生要搬去北美,是在臨離開香江的時候要了一個高價。

如果論武俠小說,那就要算到那位查先生了。他的武俠小說都是九折發行,這是全港最高的,一本幾萬冊,扣除印刷、紙張,全數落在查先生的口袋裡。他根本沒有版稅這一說。因為出版社就是他自己的。

如果說嚴肅文學作家,其實收入也不低,劉以暢在七十年代初,就能以十萬元買下太古城的房子。那也算是文化人中很有錢的了。

那麼這個年代香江的圖書定價是多少呢。

單從學術類書籍而言,此時香江的圖書定價大約是內地的6~10倍,因為在70年代,曾經有內地的不少學術類書籍,由三聯書店香江分店代理在香江發行,在香江的定價,按照匯率折算以後,就是內地圖書定價的至少6倍,最多10倍。

如果季宇寧的幾本書在京城的售價是七毛錢左右,那麼在香江,估計最高的定價也就是相當於人民幣4~7元,折算成港幣,就是12元至20元。

當然季宇寧的書可不是學術類書籍,他的書是文學類,還有一些通俗類。價格不可能這麼高,所以10塊錢港幣差不多。

現在香江看一場電影,電影票的平均票價是港幣5塊5。一份報紙的售價是港幣三毛錢到5毛錢。10塊錢港幣買一本書應該是比較正常的。

這樣在香江,賣出季宇寧的一本書,他的版稅收入大約是1塊2到1塊5港幣。

而香江的圖書銷售量最高的,比如科幻小說,像倪先生這樣的,也就幾萬冊。武俠小說像查先生,也是幾萬冊。

所以季宇寧的科幻小說正常而言,最高也就幾萬冊的銷量,而他的詩集估計會更低一些。

但如果真按照香江的發行公司的策劃,把他的書當成那些學子用來升學的,用來旺學業的,那就不止幾萬冊了,估計要大幾萬冊,甚至有可能達到8萬冊甚至10萬冊都有可能。

因為除了會考,還有香江的小學六年級升中試也可能要買他的書,因為考得好就可以得到免費五年中學教育,而考得不好,就只有三年的免費中學上了。

香江可是有幾十萬學生的。

“寧寧,你寧叔還有小姑信裡都說了什麼呀?”

老孃好奇的問道。

季宇寧已經看完了信。

他寧叔和小姑在信裡並沒有提到他的身份證和銀行開戶的問題。

這也是他預料之中的,所以他也就無所謂了。

當初他跟寧叔說,還是用家裡的這個通訊地址。

他認真的考慮過,家裡的這個地址,還是最保險的。因為那是寄給他老爹的。

“媽,是小姑的港大出版社要幫我在香江出版我的幾本書。小姑在信裡說已經在準備出版我那幾本書了。”

“啊,怎麼要在香江出書啊?”

“媽,上次寧叔來,說香江的三聯書店分店代理出版內地的一些學術書籍,像文物出版社出的那些書,他們的書大概是內地書定價的6~10倍呢。

而這些出版的收入,同樣也是幾乎都被出版社掙了,尤其是前幾年,內地的作者甚至一分錢稿酬都沒有。

弄不好過一段時間,香江的內地分店也要出我的書。到時候給我的收入就跟內地出版社給的是一樣的,那不是又吃了一個大虧了嗎。”

“哎呀,那你的這個出版的收入怎麼好匯進內地呀。”

“先放在寧叔那兒吧,代為保管。

匯進內地也是必須按內地的匯率匯成人民幣了,這個匯率太吃虧了。

而且還要解釋。這也麻煩的很。

以後就算恢復僑匯券還更吃虧,因為那個錢就拿不到了。只能憑券買東西了。

另外我準備讓寧叔幫著申請個專利,也用這個收入。”

“放在你寧叔那兒也沒問題。

寧寧啊,你知道嗎,50年代末的時候,你六叔公是想讓我和你爸帶著你去香江,當時六叔公說他替你爺爺已經為我們家準備了一份財產的。但又擔心這筆錢匯進內地,會給我們惹來大麻煩的。

當時是讓你寧叔傳話,說這筆錢就是你爺爺應得的。

應該是40年代末,你爺爺那一代幾個兄弟出去的時候分的一份家業。當時你爺爺已經去世了,而這筆錢也沒來得及交給你父親。

可咱們家你爸不願意出去。

至於說那些財產,我們在內地根本就花不了啊。所有的住房醫療等花費全是國家管了,每月發的工資實際上就是零花,可是也花不完。而且咱們家每年那麼多的僑匯券,花都花不完。”

“寧寧啊,以後你要是出去,比如留學,那筆錢估計你就可以用到。

到時候,你六叔公七叔公他們不會忘的。

如果不出去,實際上那筆錢對我們家來講也沒什麼用。”

“啊,媽,這筆錢是多少啊?”

“當時據你寧叔說,是可以在香江上環買一棟唐樓,或者做個什麼生意之類的。

後來也一直用這筆錢做生意。

現在就不知道多少了。”

季宇寧這時候萬萬沒想到,他們家在外面還有一份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