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寧來的比較早。他到達會場的時候,就站在會議室門口的簽到處。簽完到,他也不走,陪著許大姐等人聊天。

這樣他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到每一位參加會議來簽到的人。

他是為了認人。他這個初入文壇的人需要多認識一些人。

前幾天他就聽許以許大姐說過,這次會議是好多年以來,第1次真正把大家聚齊了。

雖然座談會的名字叫在京文藝工作者座談會,沒有特地請外地的,但這次來的,也基本上就是文藝界的主要人物了。

而在這次會議上發言的20多位,也都稱得上是文壇許多年來響噹噹的人物了。所以這次會議與其說是座談會,還不如說是文壇的一個報告會,是現在文壇的主要人物的報告會。

“小季最近忙什麼呢?一直在忙電影的事情嗎?我聽說你一直在北影廠。”

簽到的間隙,許大姐也在跟季宇寧聊著天兒。

“嗯,這段時間除了去北影廠,還要去協和醫院,我在協和醫院實習呢。”

季宇寧在這一兩週時間裡,基本上就是在北影廠待一兩天,然後去協和醫院待一天。

“哎喲,那你這在醫院實習體驗生活得多長時間呀?”

“已經差不多兩週了,我估計再有個一兩週就差不多了。”

“哦,那這時間可不短,那你準備什麼時候動筆呀?”

“我估計得下個月的月中應該差不多了。

現在一些主要的素材已經收集了不少了。

一些醫生的基本的一些知識啊,一些醫學常識,也基本上了解了。

像我們家朱琳她在醫學院上課的大一的教材,我基本上也都看完了,所以現在讓我考醫學院估計都沒什麼問題了。”

“那大概是個什麼型別什麼範疇的小說,篇幅有多大呢?”

許大姐的問題還真是不少,一個接一個的。

“這小說啊,既不是傷痕那樣的展示,也不是牧馬人那樣的反思,它應當是屬於反映社會問題的,就是現實問題的,可以叫它為問題小說吧。

篇幅呢,我估計要比牧馬人長一些。”

“小季,除了這個作品,你還有其他的寫作計劃嗎?”

一旁的王朝銀插嘴問道。

“嗯,除了這篇小說,我最近還在醞釀一個湘省湘南的鄉土小說,還沒確定是寫成短篇,還是中篇。

到時候,王朝銀你可以給看看。”

他和王朝銀早就互稱老鄉了。

這人的鄉土情結很重。

果然王朝銀聽了很是高興。

他準備寫的這篇湘南方言的小說,就是前世湘省作家彭建明寫的那篇短篇小說,那山那人那狗。

他現在覺得那篇小說寫的是80年代的鄉郵員,他覺得放在70年代好像更合適一些。

另外這篇小說也是為他後續的湘味小說做個鋪墊。

“另外還準備在明年上半年寫一個電影劇本,一個話劇劇本。”

話劇劇本就是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他答應給人藝寫的。

電影劇本,就是前世78年10月開始創作的電影喜盈門劇本。

“小季啊,我聽說前一段兒你又給上影廠寫了個電影劇本,你這已經寫了4個電影劇本了。

這4個電影劇本,恐怕光是劇本費就得有四五千塊錢了,那你今年光寫作,我估計都已經成萬元戶了吧。”

許大姐聽到他又要寫劇本,吃驚之餘,開始八卦。

不過他的話讓季宇寧也有點兒吃驚。

這許大姐算的,這數兒還真沒錯。

他除了結婚的禮金收了將近1萬塊錢,他發現最近他自己寫作已經掙夠了1萬塊錢,現在他是雙萬元戶了。

最近掙的最大的一筆錢,就是上影廠給的劇本稿酬。上影廠一個啊搖籃劇本給了他1100塊錢,比北影廠的汪廠長給他的單個劇本800塊錢,整整多了300塊錢。

所以還是有競爭好啊。

對於許大姐的精準猜測,季宇寧連忙做懵懂無知狀。

納尼?

這可不能承認。這個年頭露富可是大忌。

他現在的演技已經線上了。

好在許大姐只是逗他玩兒。見他裝傻,也就不再提了。

上午的會議時間到了。

首先是會議的主持人,還是張主編,致開幕詞。

這次張主編的開幕詞飽含感情。說的臺下很多老同志都是淚眼婆娑的。

季宇寧是和許大姐王朝銀等小說組的人坐在臺下靠後面的位置。

這次會議的會議記錄是由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部的評論組擔當,所以沒小說組的這些人什麼事兒了。

上午第1個發言的是曾經在50年代擔任過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老爺子,這位可以算是華夏電影界最資深的電影人了。

夏老爺子是拄著柺杖登臺的,他的腿前些年曾經斷過。一條腿殘疾了。

“我看見夏老爺子拄著柺杖,我現在都不敢寫東西了,我準備以後就專寫兒童歌謠了,要不然,我哪天也非得被弄成殘廢不可了。”

季宇寧在臺下悄悄的跟一旁的許大姐說。

他看見瘦弱不堪的夏老爺子,心裡也是一緊一緊的。

“你這小子今天可算是知道害怕了吧。

我是從來沒見過像你這小子這麼大膽子的呢。”

許大姐笑著說,她才不信季宇寧的鬼話呢。

“對對對,小季的膽子就像西瓜那麼大,或者像大白菜那麼大。”

另一邊的王朝銀也插話道。王老鄉很喜歡插嘴。而且打的比方挺有意思,一個是夏天的,一個是冬天的。

“你這小子呀,滑不溜手,就算有人想找你的毛病,也不好找。

另外呢,最關鍵的是,到處都有人護著你。而且是上面有好多人護著你。”

許大姐又悄悄的透露了一些內幕。

當天的發言者有大概15人左右,上午發言的一共有六七位。

發言者大多是很謹慎,而且聲音也都很低沉。

中午吃飯,是在部隊的招待所。

吃飯的時候,氣氛也不是很活躍,也沒有太多人說話。

季宇寧也感覺餐廳裡有點兒壓抑,他趕緊吃飽了,就走出招待所。

剛走到院子裡,就看見了劉新武。

旁邊還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小說組和詩歌組的幾位編輯。

季宇寧連忙上前打招呼。

他以為這幾位也是參會者。

劉新武趕忙解釋。

“季宇寧同志,我們這都是來聯絡作者的,今天正好是一個機會,想聯絡的作者,全都在這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