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季宇寧等劇組剩餘人員,沒有出發去新會,而是在珠影廠的招待所住了一晚上。

用謝老爺子的話就是,晚上出發不太安全,乾脆第2天早上再走吧。

晚飯的時候,季宇寧很聽謝老爺子的話,一個人吃了一大碟子白灼菜心。

這可不是因為謝老爺子的教導,這實際上更多的是季宇寧前世的經驗。

第2天一大早,眾人出發。

110公里左右的路程,車居然開了將近4個小時才到。

前世季宇寧曾經好多次開車從羊城去新會,他是每年的固定時令都會去新會的睦州鎮吃黃沙蜆。

走高速,也就一個小時出頭就到了。

不過這個時候全國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

他們走的這條路,路況特別差。

到了新會,住在縣政府附近的招待所,馬上就開始吃中午飯。

吃完飯,謝老爺子一聲號令,立即開工。

下午拍的是季宇寧和李秀明在葵林中躲貓貓的鏡頭。

謝老爺子說先拍這場戲試試。

他主要是擔心季宇寧第1次站在鏡頭前,會表現的怯場。

沒想到,季宇寧在這場戲的幾個鏡頭中,表演的相當自然。

和李秀明的對手戲中,不僅不落下風,而且演出來很到位。

他這幾個鏡次,基本上都是一次過。

“嗯,小季很不錯,不僅很上鏡,而且演的都很到位。

看來你這小子,天生就是當演員的料。”

這場戲拍的很順,謝老爺子忍不住誇了季宇寧一嘴。

“謝導,這段兒時間,除了看您給我的您的表演體會那些資料,我這兒每天都在看咱們北影廠拍戲,看那些演員的表演。”

季宇寧這段時間確實是看了很多人的表演,包括很多著名的演員。

他也因此有了自己的一些表演的感覺,今天一試,果然還行。

謝老爺子看著拍攝很順利,那就接著再拍一場戲。

仍然是室外戲,但臺詞很多,這場戲的分量要重一些了。

拍完這場戲,就到了吃晚飯的時間。

謝導也沒想到,半天就拍了季宇寧的兩場戲,讓他很是滿意。

晚上在招待所房間,季宇寧把這部電影甜蜜的事業的兩首主題歌,就是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們的明天比蜜甜這兩首歌的詞譜交給謝導,並且還演唱了一番。

這主要是讓謝導可以提前就把這兩首歌涉及的鏡頭考慮好,當然還有那個慢動作鏡頭。

謝老爺子看見這兩首歌,感覺滿意極了,這正是他想要的。

而且季宇寧也說了,他準備他來演唱一首,讓他們家朱琳也演唱一首。

另外,這兩首歌並不採取傳統的伴奏,而是採取電子音樂來伴奏。

這恰好是正合謝老爺子的心意。

翌日清晨,劇組眾人5點多就起來了。

簡單吃了點兒東西,就趕往離縣政府1公里多的小鳥天堂。

因為這幾天不下雨,所以劇組要儘量趕拍這些室外戲。

小鳥天堂距離新會的縣政府,也就三里多地,很近的。

這個地方原來叫羅星墩,是在天馬河中心的一個沙洲。

此前的30年代,巴老爺子曾經來了這裡一趟,當時他寫了一篇散文,叫小鳥天堂,所以以後這個地方,人們都叫它小鳥天堂了。

這整個一片林子,是由一株水榕樹形成的,所以也叫“一株榕樹便天堂”。

這裡面的鳥,主要是兩種,一種是白鷺,它是朝出晚歸。還有一種是灰鷺,是暮出晨歸。這些鳥都是一起出門,然後一起回來。

7點左右的時候,劇組所有人看到了一出萬鳥一齊外出的壯觀場景。

然後又是萬鳥齊歸的場景。

這之後,劇組開始拍攝了。

在這裡的戲,仍然是季宇寧和李秀明的對手戲。

這是倆人在小鳥天堂划船的一場戲。

前世季宇寧來過小鳥天堂。但那時候,對面有一個觀鳥臺,他是在那兒看鳥出鳥歸,並沒有距離這麼近來觀看這棵巨大的榕樹和榕樹裡面的鳥。

季宇寧和李秀明各執一槳,並排坐在小船上,小心翼翼的在榕樹下面划船,這讓倆人都感覺到很是新奇。

季宇寧只看到那一條一條的,像絲線一樣下垂的氣根,但榕樹的葉子裡面,他幾乎就找不到一隻鳥,不知道剛剛回來的這些鳥都藏到哪兒去了。

到快中午的時候,這場戲拍完了,而且比較好的是,沒有驚動榕樹裡面正在休息的那些灰鷺們。

中午回招待所吃飯。

下午眾人又趕往馬山,馬山就在新會縣,離招待所也不遠,後世這裡會成為一個城裡面的公園,而且佔地面積不小。

走到山腰,看見了前年剛剛修建的白沙亭。這是為了紀念新會的一代大儒陳白沙所建。

陪同他們的縣裡的工作人員介紹了一下這個亭子,季宇寧也沒忍住,點評了一下亭子上的一幅七言對聯。

下午他和李秀明拍的就是倆人拉手轉圈,然後你追我跑的鏡頭。

後面的鏡頭就是慢鏡頭了,也就是採取高速攝影的方式拍攝,這可是整部電影中的重頭戲了。

為了你追我跑的鏡頭效果更好,季宇寧和李秀明不知道跑了多少次,直到季宇寧出了一身汗,才結束拍攝。

下午這場戲的若干個鏡次拍下來,謝老爺子是相當的滿意,和他預想的效果差不多。

當晚,是縣裡面的領導,宴請遠道而來的劇組所有人。

席上,縣裡面幾乎所有的領導,都輪番向季宇寧這位上過人民日報頭版的大詩人、大作家以及歌唱家敬酒。

宴席結束的時候,縣裡面一位主要領導笑著對季宇寧說:

“季宇寧同志,今天上午,你們去拍攝的那個小鳥天堂,縣裡面準備在對面搞一個觀鳥臺,所以想請你這位大詩人,為我們的觀鳥臺寫一幅對聯,當然最好也題詩一首,以壯景色。”

季宇寧趕緊推辭。

“哎呀,不敢。新會乃是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之地,鄉賢眾多,小子何德何能,實在是不敢獻醜。”

不過最後他還是推辭不得,只得拿起準備好的茅龍筆,這是用當地的白茅草捆紮而成的筆。

他先用甲骨文寫了一副對聯。

百年古榕亭如蓋,萬鳥翔集舞翩躚。

之後,又用憶江南詞牌填了兩首詞。這是用行書寫的。

絲如幕,

獨樹掩村莊。

爭繞三匝千萬雀,

竹青榕老綠簪黃。

遠近水中央。

尋不見,

隔葉鷺還藏。

縱使眼前飛去盡,

清心依舊是天堂。

看此好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