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岔村碼頭上會來一批漢州和隨州的客商。

趙才的商隊在前面引路,漢州和隨州的商船跟著商隊緩緩駛入碼頭。

迎賓組的組員在商船靠岸後都熟練地上前接引客商。

趙才帶著客商們在碼頭上參觀:“各位老爺們,這就是我們河岔村的碼頭!”

“你們村子的碼頭居然這麼大?”客商們很是震驚。

趙才拍著胸脯道:“那當然,我們村子有個能人。”

“莫不是楊陌楊公子?”有的客商早就聽過洪山縣楊陌的名字。

趙才挑眉道:“這位老爺看來是早就聽說過我們楊公子的名聲了吧?”

“聽過聽過,他殺河怪、製糖霜、造香皂、釀美酒!”那客商掰著手指頭數著。

另外一個客商補充道:“我聽說他還平定匪患,還把洪山縣不可一世的高家扳倒了!”

趙才與有榮焉地點頭:“沒錯沒錯!”

聽到楊陌的名聲已經外傳,趙才也是非常的開心。

這些事情都有他的參與。

此時商船中間的一艘小客船上走下來一老一少。

老的是個胖老頭,少的是個俊美的年輕人。

兩人正是翁六一和翁不凡爺孫。

翁六一皺眉問:“不是說該到洪山縣了嗎?”

“我看這不還是在漢州呢嘛?”

船家聞言板起臉:“老丈,話可不能這麼說!”

“我們現在是在洪山縣河岔村碼頭!”

“我做生意從來就是講究一個信用!”

翁六一疑惑地問:“河岔村碼頭?”

“一個村子居然有這麼大的碼頭?”

“漢州的碼頭也比這個大不了多少吧?”

翁不凡輕咳了幾聲:“爺爺,這確實是河岔村碼頭,你看那邊!”

翁不凡指了指不遠處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洪山河岔村碼頭”。

翁六一這才將信將疑地點點頭:“好吧,是我沒見識了!”

說著他從懷裡掏出了一錠銀子遞給船家。

就在船家快要拿到銀子時翁六一突然又縮了回去:“我再問你,這裡有沒有美酒喝?”

船家不耐煩地說:“河岔村的河岔臺啊!”

“恐怕大寧都沒有比它更好的酒了!”

說罷船家一把把銀子薅了過去:“別耽誤我做生意了,我還要送人去隨州呢!”

翁六一還要說什麼,卻被翁不凡打斷:“爺爺,你可不許喝酒!”

“你一喝酒就管不住你的嘴!”

翁六一瞥了翁不凡一眼:“你先把你手裡那些擦腚紙扔了吧,抱了一路了。”

翁不凡看看手裡的紙張又看看自己的爺爺,一抬手把手裡的紙張扔進了河水中。

“幹什麼的!”巡邏組的組員看到翁不凡的行為湊了上來。

“亂扔垃圾汙染環境!”巡邏組的組員嚴肅地說。

汙染環境?

翁不凡一陣無語,什麼叫汙染環境?

“你們是外地來的吧?”巡邏組員上下打量了一下翁不凡爺孫。

翁不凡點了點頭:“剛上岸。”

組員指了指旁邊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這是我們河岔村的要求,不能隨意扔東西。”

“我們楊公子要我們愛護村子的山山水水。”

翁六一聞言覺得頗為有趣,他拱了拱手道:“這位小兄弟,不好意思。”

“我們初來乍到不懂規矩。”

“還請見諒啊!”

“沒關係,以後就知道了。”一個聲音在他們背後響起。

翁六一回頭,看到一個高瘦的年輕人,他面如冠玉鬢如刀裁,衣著得體舉止有度。

“陌哥兒!”組員對楊陌拱了拱手。

楊陌點點頭道:“你去忙吧。”

翁六一看著楊陌問:“這位小兄弟,莫非你就是立這牌子的人?”

楊陌呵呵一笑:“沒錯,是我讓人立在這裡的。”

“來往客商越來越多,如果都不保護環境,村子會變成臭水坑的。”

翁六一點點頭頭:“你這牌子寫得好啊,人人有責,這是激發人的自驅力啊!”

楊陌聞言挑了挑眉:“老丈,好見的啊!”

他沒想到眼前的老頭居然能夠意識到這點。

他立這個牌子的初衷就是如此。

翁六一笑了笑說:“慚愧慚愧,我是覺得你們這很是有趣。”

“一個村子居然有如此大的碼頭。而且規矩也別具一格。”

楊陌笑道:“見笑了見笑了,老丈來此是做什麼的?”

翁不凡接過話:“我和爺爺是從這裡路過回鄉的。”

“很多年沒有回老家了,以前也多次路過洪山縣,這次讓老朽很震驚啊!”翁六一指著河岔村的碼頭道。

“以前這段水路可是不通船隻的。”

“如今這裡居然有這麼大這麼繁華的碼頭。”

“我對你們村子現在充滿了好奇。”

楊陌笑了笑並伸手道:“正好我今日無事,帶老丈到處轉轉吧。”

翁六一聞言道:“那自然是極好。另外小兄弟能否告訴我哪裡可以喝到河岔臺?”

楊陌哈哈大笑:“我與老丈投緣,今日便請你喝了。”

翁不凡聞言撅了噘嘴:“爺爺,能不能不喝酒!”

“掃興!你最掃興!”翁六一用手指戳了戳翁不凡的腦瓜,轉身跟著楊陌往村裡走去。

楊陌指著碼頭旁的作坊道:“這裡以前是一片河灘。”

“我們在這裡建立了糖霜作坊和冶鐵作坊。”

“糖霜?糖霜就是你們這裡產的?”翁不凡驚訝的問。

楊陌笑著點了點頭:“不錯,是我們的產品。”

“那東西可貴呢!”翁六一是聽說過糖霜的,但沒有品嚐過。

楊陌帶著二人進了村子,翁六一看到村子裡都是整齊的磚瓦房,很是震驚。

“你們這裡居然都是住磚瓦房?這造價可不低啊!”

楊陌解釋說:“以前也是茅草房,後來被土匪燒了。”

“我們就直接重建了新房子。”

“磚瓦房更結實,也能防潮,住著舒服。”

翁六一疑惑地問:“那這錢是從哪裡來的?”

楊陌指了指剛才的作坊道:“村民們在作坊裡做工,用工錢蓋的。”

翁六一倒吸一口涼氣:“工錢能蓋得起磚瓦房?這得多高的工錢啊?”

楊陌笑了笑:“一個月二三兩銀子。”

“啥?”翁六一一驚,他現在致仕之後朝廷一個月恰好就給他二兩撫卹。

此時他們經過了村裡的工人宿舍,工人們正吃完午飯回來休息片刻。

“這是我們的工人宿舍,新來的工人還沒成家的就住這裡。”楊陌指著工人宿舍。

翁六一看著工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感嘆道:“老朽一輩子教書育人,就想致君堯舜,締造盛世。”

“沒想到這盛世就在河岔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