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莊得知訊息後大喜,當即手書一封給阿史那承慶表示感謝。

隨後他又以安慶緒的名義封阿史那承慶為楚王,河南節度使。

同時被加封的還有尹子奇、史思明、崔乾祐、安守忠四人。

尹子奇被封為吳王,淮南、淮北節度使。

史思明被封趙王,河北、范陽節度使。

崔乾祐被加封魏王,河東節度使。

安守忠被加封雍王,關內節度使。

尹子奇雖然被封王,但卻並沒有立即回師救援洛陽,此時他對安祿山之死還是心存疑慮的。

這倒不是因為他對安祿山有多忠心,而是擔心安慶緒對自己不利。

尹子奇原本可是安慶宗的親信,與安慶緒可並不對付。

安慶緒一上臺就殺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此做法如何能夠不讓尹子奇擔心。

嚴莊自然也知道這一點,在加封尹子奇之後不久,又讓安慶緒親手寫了一封信給尹子奇。尹子奇見信之後,這才領兵回援。

十月十二日,阿史那承慶軍與劉策軍在洛陽東南七十餘里處相遇。

雙方二話不說隨即展開軍陣,在此地展開激戰,雙方激戰十餘日,大小二十餘戰,始終難分高下。

劉策軍本身攜帶的糧草就不多,經過這十餘日的激戰,糧草已是有些不足,再加上親事司傳來情報,尹子奇已經回軍,為了避免被圍,劉策只得下令退兵。

阿史那承慶見劉策退兵,猜到劉策當是欲從陝郡渡河。

因此下令給駐守陝郡的田承嗣,命其出兵攔截。

阿史那承慶這時的打算是把劉策軍包圍在陝郡據而殲之。

不過他顯然是高看了田承嗣,田承嗣此人以孝道和長袖善舞著稱。

其與叛軍各將的關係都不錯,為人處世也是極好的,就是不會打仗,膽子也比較小。

接到命令後,他猶豫了,雖然最後在下屬的催促下還是出兵了,不過卻是被劉策軍一戰擊潰。

結果不但沒有擋住劉策,反而把陝郡郡城給丟了。

陝郡的丟失,讓叛軍上下皆是頗為恐慌。

嚴莊派出了駐守洛陽的五萬叛軍配合阿史那承慶進攻陝郡。

劉策此時雖然佔據了陝郡解決了糧草,但因為潼關還在叛軍手中,若是繼續在此停留危險實在太多。

在經過一番思量之後,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陝郡,退至黃河北岸進行休整。

叛軍隨即再次佔領陝郡,嚴莊和安慶緒得知訊息後,當即下令大賞三軍。

安慶緒也是難得的從深宮之中跑了出來,下詔封阿史那承慶為相,開府儀同三司,同時也正式拜嚴莊為右相。至於陳希烈則被罷相。

劉策退回黃河北岸之後,反省了自己這一次的行動,並上書李惲承認自己的錯誤。

李惲收到劉策的上書之後,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獎賞了他。

劉策這一次的進軍雖然最終被叛軍擊退,但在戰略上卻是極其成功的。

因為劉策軍的行動,叛軍被迫從南陽撤軍,不但解了南陽之圍,也讓南方唐軍的壓力大大減輕。

劉策這一次行動之後,叛軍不得不在洛陽囤積重兵,這就讓叛軍的機動兵力大大減輕。

另外因為劉策軍的行動還讓叛軍疾病亂投醫,大勢封賞諸將為王,這其實也會導致叛軍內部更加分裂。

就在劉策在黃河北岸休整之時,李惲經過對潼關周圍地形的多次勘察也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在潼關南面為餚山,這餚山靠近潼關之處有一條南北走向長約三十里天險深谷,其南端始於秦補離岔峪口,北到潼關南面兩公里左右的石門關。

整個溝谷勢如壁立,灌木叢藤夾雜其間,少有人跡。

也正是因為有此險谷,潼關才會如此難攻。

如果能拿下此地那麼,奪取潼關就很容易了。

不過想要奪取此地也不容易,為了為了守住此地,叛軍在其西側,修建了足足十二座堡寨,以拱衛潼關。

唐軍前番進攻潼關,就深受其苦,不過兵法有云“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此地雖險,不過與蜀道、華山相當。因此李惲相信,定然有部分奪取此地。

思忖多時,李惲又親自帶人進入山中進行了一番探查,最後李惲下定決心就把叛軍以為最險要之地當著突破口。

回到軍營之後,李惲立即召集眾將議事。

當李惲在軍議之上提出自己的計劃時,立即遭到了許多人的質疑。

因為自從潼關建立後還沒有人奪取過此險谷,在許多人看來,要奪取此地,還不如直接強攻潼關。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表示反對,張興、李瑄、高適等人就表示了支援。

因為支援和反對的人各佔一半,李惲索性帶著眾人直接到了險谷面前。

眾人抬眼望去,只見兩側山峰巍峨,峭壁如削,直插雲霄,彷彿是大自然用巨斧劈開的一道裂縫。

其間還隱隱可以看見叛軍佈置在其上的營寨。

李惲指著前方高峰道:“諸君若是我們能奪取此峰,在其上建立炮兵陣地,叛軍能擋乎?”

“殿下,咱們真的要從爬上此峰?”

已經升任一軍軍使的李寧看著眼前的山峰不禁吞了口唾沫。

此峰確實是太險要了,就算是華山也不過如此。

這樣的險峰僅僅是人爬上去就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還要把火炮運上去。

僕固懷恩等人看著眼前的山峰也是皺起了眉頭。

不過眾人並沒有著急說話反對,眾人都相信李惲定然是想到了辦法。

李惲這時環顧眾人道,“此處雖險,但事在人為,叛軍絕對想不到咱們會從此峰進攻,再則也有言,“辦法總比困難多……某還記得曾經聽過一句話“這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後人就不能走了嗎?”

李瑄看著群山點頭道:“殿下所言甚是,事在人為,只要能拿下此地,咱們至少可以減少十萬人的傷亡,為了兄弟們少流血,也當試一試……”

李惲這時也把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

雖然還是有些人在心中質疑,不過按照李惲的計劃就算失敗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是以最終眾人皆認可了李惲的計劃。

李惲滿意的笑了笑,下令從當地尋找熟悉此地之人,並頒下了重賞。

很快派出去找人的斥候就帶回來一老一少兩個人,看樣子應該是祖孫。

“老丈對這此地熟悉?”

李惲和顏悅色的向那老人。

那老人聞言恭敬的道:“小人世代就以採藥為生,這方圓百里怕是沒有人比咱更熟悉的了……”

李惲面上帶著微笑道:“某如今欲登上此峰,不知可有道路通向此峰?”

老者此時已經平靜了許多,他躬身道:“啟稟明公,這路說有也有,說無也無……”

“這溝中確實有一條只有採藥人才會走的小道,不過小道卻是非常危險,稍不注意就有性命之憂。”

“不知老丈可能帶我等上去?”

李惲繼續詢問。

那老者此時面露為難之色道:“這路一般只有老練的採藥人才能上得去,一般人恐怕……”

老者雖然沒有說出來,不過李惲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不知要登上此峰需要注意些什麼?”

詢問間李惲還命人取來了一些賞賜之物。

老者得了賞賜之後,非常興奮,當即向李惲說了一番採藥人的技巧。

李惲聽得卻是連連點頭。

老者的言語卻是讓他生出了成立一支特種兵的想法,這也一直是他以往忽略掉了的地方。

現在仔細想來在關鍵時刻一支懂得特種作戰的軍隊其實是很有用的。

就比如如今這種情況,若是有一支特戰隊在就簡單很多了。

“老丈,不知這周圍的採藥人多嗎,可否替我邀請來此!”

老丈一聽面露詫異之色:“不知將軍要這麼多采藥人是……”

李惲從他的話語中很明顯感覺到了一絲堤防。

李惲讓人給老者上了一杯酒,笑道:“老丈,實不相瞞我欲佔據那高峰,奪取此地……正需要老丈您的幫助!”

“老丈放心,我只是想讓人幫我訓練士兵如何攀爬……還請老丈助我,不管成與不成某都有重謝!”

言罷,李惲鄭重的給老丈行了一禮。

“使不得使不得,這不是折煞小人嗎!”

“將軍放心,小人這就通知這周圍的採藥人……只是如今許多人都逃散了,小人也不知道能尋來幾人。”

“這個無妨,能來多少就來多少!”

……

老人離開後,李惲下令在全軍挑選善於山地攀爬計程車兵。

各營接到命令後,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把營中出身山區,善於攀爬的戰士推薦了出來。

最後全軍共選出了四千七百八十二人。

經過選拔最終留下了八百名最優秀的戰士,編為一個大營,由自己的親衛指揮劉歡統領。

那老丈這時也找來了周邊地區的採藥人,一共有二十三人。

李惲任命這些採藥人為教練,訓練士兵們攀巖和野外生存技術。

同時命將作營打造了一批輔助攀登以及在便於山地搬運物品的器械。

經過一番準備,在老者的帶領下,劉歡帶著一支精銳,攜帶著四門十六式火炮出發了。

為了掩護他們的行動,李惲再次對潼關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

為了不引起懷疑,這並非是佯攻而是真正的進攻。

這一次唐軍不但動用了幾乎所有的大炮,還發動了蟻附攻城。

在炮火的掩護下,唐軍填平了潼關外所有的護城壕,摧毀了叛軍在潼關外所有的防禦設施。

叛軍上下的注意力完全被正面的唐軍所吸引,誰都沒有想到這只是唐軍的一場戰略欺騙。

尤其是當雲梯搭上潼關城牆時,就連叛軍主將崔乾祐也親自登城指揮作戰。

在正面戰場的掩護下,劉歡的特戰營順利的避開了叛軍的耳目進入了山中。

果然如同那老者所言,沿路山澗峻谷,走在上面,向下一望,讓人心驚膽戰,魂魄盡飛。

許多地方根本就沒有路,只能依靠攜帶的繩索和攀爬工具進行攀爬。

唐軍將士克服萬難,在劉歡的帶領下他們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終於登上山峰。

雖然經過精心的準備,但一路之上唐軍還是損失了一百七十多名士兵。

抵達高峰之後,稍作休息,劉歡就安排構築火炮陣地。

而這個時候,守備在此地的叛軍還完全矇在鼓裡。

誰都沒有想到,唐軍竟然會從最險要,最難以逾越的山峰發起進攻。

劉歡構築好炮兵陣地後,立即向李惲發出了訊號。

“嘭!”

號炮的聲音一下子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負責守備的叛軍也被嚇了一跳,叛軍上下都意識到了情況不妙。

可是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李惲已經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叛軍守軍發現頭頂有敵人的同時,唐軍已經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轟轟轟!”

一發發炮彈不停的向叛軍的營寨飛去。

實際上十六式火炮的威力是很有限的,他對叛軍心理上的打擊要遠遠強過實際的物理傷害。

叛軍中本就有許多是摩尼教徒,尤其是其中的粟特人,他們相信神,堅信自己所行的事是正義的。

但此刻唐軍從山巔上發射的炮彈卻讓他們的信仰崩潰了。

許多粟特人都以為他們被自己的神拋棄了,一些士兵甚至直接扔掉武器逃命。

“快逃吧,唐軍必是有上天之助……”

“守不住了……逃啊……”

這些粟特人正是叛軍的中堅,他們的逃跑很快引起了叛軍守軍的集體潰逃。

李惲趁機指揮軍隊猛攻此地,此時叛軍的各個營寨都處於混亂之中。

唐軍很輕易的就殺入了第一處營寨,叛軍如同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竄,毫無抵抗之心。

這個時候崔乾祐也看到了前方出現的情況,他來不及多想,立即集結軍隊準備增援。

但艱險狹窄的道路同樣限制了叛軍的速度。

當叛軍援軍抵達時唐軍已經佔領了四座營寨。

叛軍也知道此地的重要性,一旦此地失首,佔據地形優勢的反而會是唐軍。

是以叛軍援軍一道,立即就對唐軍發動了瘋狂的反撲。

帶領唐軍先鋒的李寧知道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拼命的時候了,他拔出橫刀高呼:“重整隊形……死戰!”

“死戰……死戰!”

他身邊的親兵也跟著高呼起來。

叛軍雖然有著兵力優勢,但因為地形限制,根本無法發揮這個優勢。

此時佔據山巔的劉歡也集中炮火轟擊叛軍援軍。

因為叛軍援軍的軍陣太過密集,是以卻是讓唐軍炮彈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

每一發炮彈都可以在叛軍的軍陣中犁出一條血路來。

因為炮火的支援,叛軍始終無法擊潰進入此地的唐軍。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上到此地的唐軍越來越多。甚至還運上來了四門十六式火炮。

炮兵迅速組裝好火炮,隨後對著叛軍就是猛轟。

叛軍大將朱承熙眼看形勢越來越不利,一咬牙帶著人,準備從側翼攀爬一道斜坡從後方突擊唐軍。

不過他們的動作被居高臨下的劉歡看的一清二楚。

劉歡當即透過發出了訊號,唐軍弓弩手當即轉移目標對著投降的叛軍就是一頓攢射。

偷襲的這支叛軍死傷慘重就連朱承熙也被射成了刺蝟。

朱承熙的失敗也代表著叛軍的失敗,越來越多的火炮被運上了此地。

“換霰彈!”

“開炮!”

猛烈的炮火,讓叛軍士兵就如同割到的麥子一樣成片成片的倒下。

巨大的傷亡讓叛軍再也承受不住,許多士兵不再理睬軍官都命令,開始向後潰退。

蔡希德嘆息一聲,知道已經無可挽回,當即下令撤退。

隨著叛軍的潰退唐軍終於佔領了此地,戰後統計,此戰唐軍一共傷亡四百八十六人,而其中一百七十四人是死在攀登的路上。

叛軍更是傷亡慘重,根據李寧的估算叛軍傷亡當不下萬人。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側翼的保護,潼關已經完全暴露在唐軍炮火攻擊範圍之內。

唐軍的炮兵可以居高臨下的攻擊潼關守軍,此時擺在崔乾祐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出關與唐軍決戰,另外一條路就是撤離潼關。

這兩條路都不是崔乾祐想選的,此時決戰,雖然雙方兵力相當,叛軍還略有優勢,不過質量卻遠遠不如。

此時出關決戰與靈璧之戰時哥舒翰幾乎如出一轍。

但就這樣放棄潼關,崔乾祐卻又是不願意的,因為一旦放棄潼關屆時,整個關中包括長安那就都會完全落入李惲手中。

自古有言得關中者得天下,若是李惲完全據有關中,叛軍就難有翻身之機了。

整個形勢就變成了隋末李世民與王世充的情況。

不過若是能夠統合陝郡之兵再與唐軍決戰,那麼勝負還未可知。

潼關危在旦夕,崔乾佑經過一番思考,最終決定向駐紮在陝郡的阿史那承慶求救。

欲合兩軍之力與李惲軍決戰於潼關。

但很可惜的是,因為郭子儀在南方展開的反攻,導致阿史那承慶不得不提前返回南陽

此時駐守在陝郡的只剩下田承嗣所部三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