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無防盜 公孫無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惲之所以這樣作,其主要意圖是:首先引誘敵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李惲軍防禦薄弱的南翼,即昭陵和茂陵之間的地段。
然後,乘叛軍主力南移而中間空虛之機,集中主力在中段進行反擊,突破叛軍的防線之後,爾後,向南,包抄南面的叛軍。
為了實現這一意圖,李惲軍作了如下部署:所有部隊展開在大約一百餘里的地段上組織防禦,不過李惲軍並非是一字排開,而是據守幾個重要節點。
從當時整個兵力對比來看,李惲軍仍然居於劣勢地位,可是,經過雙方的具體部署,區域性地區的兵力情況就有明顯的變化。
在南翼李惲軍僅以三萬多人牽制著十萬多人,而在北翼,李惲軍則集中了七萬多人去對付聯軍的七萬餘人。李惲軍在區域性上形成了優勢。
而且叛軍中有大量被迫投降的哥舒翰軍,這些士兵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不強。
為誘使叛軍加速發起進攻,李惲主動放棄了渭水河岸地區,叛軍將此舉誤判為李惲軍懼戰退縮。
於是,叛軍在渭水與灃水之間展開,並於十二月初六對李惲軍發起進攻。
朝食過後,叛軍各自排成密集的隊形,展開在大約十里的正面上,同時向李惲軍發起了進攻。
由於李惲軍放棄了渭水西岸河岸地區,實施進攻的叛軍主力發展非常順利。由於在兵力上佔有大約4:1的優勢。
他們迅速推進到昭陵和長陵地區,迫使李惲軍逐漸向後退卻。
按照李惲的計劃,戰鬥開始以後,就是要把叛軍主力牽制在南段,一旦出現機會,則在中段給以決定性的一擊。
但是,戰鬥的程序出乎李惲的意料,叛軍進攻猛烈,迫使李惲不得不向南線增派了一支援軍。
為了制止叛軍向南段李惲軍的側後實行迂迴,穩定防禦陣勢,同時也吸引更多的叛軍投入這個方向,李惲命令,原本隱蔽於茂陵的炮兵迅速投入戰鬥。
茂陵佈置的炮兵足足有一百二十門火炮,這一百二十門火炮的同時開炮那聲勢可以說是驚天動地。
猛烈的炮火頓時把意圖從茂陵北部側擊李惲軍的叛軍炸了個人仰馬翻。
尤其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火炮攻擊的同羅與突厥騎兵。
猛烈的炮火直接讓他們的戰馬瞬間受驚。
戰場上騎兵最怕的就是馬受驚。受驚的戰馬完全不受控制的四處亂撞。整個軍陣被驚馬攪的七零八落。
因為驚馬而傷亡計程車兵甚至遠遠超過炮火帶來的殺傷。
“退回去,快退回去!”
“控制住戰馬,控制住戰馬!”
“重整隊形……”
整個戰場上到處都是低階軍官的呼喊聲。
這個時候,馬漢抓住機會,投入自己手中所有的騎兵,對進攻的叛軍發起了一場突襲。
為了配合騎兵的進攻,炮兵也抬高炮口,轉而轟擊叛軍後方。
馬漢突然實施的猛烈反擊,迫使叛軍向北方退卻。
叛軍的訓練還是不錯的,畢竟原本也是大唐精銳。
他們果斷採取壯士斷腕的辦法,重整了隊形。
但這個時候,他們也進入了設定在昭陵地區的炮兵的有效射程之內。
發現敵軍進入射程之後,昭陵炮兵也果斷的發動了進攻。
猛烈的炮火讓叛軍剛剛恢復的軍陣再度變得混亂起來。
此時負責南線的主將安守忠果斷的下令退回渭水東岸。
南翼的進攻遭受一點挫折,進攻的軍隊暫時撤回東岸,完全是無關大局的情況。
作為前線統帥的崔乾祐對此是理解的,他此時已經判斷出南線是一個誘餌,李惲軍恐怕會在中線發動進攻。
此時崔乾祐手中還有一支兩萬人的精銳為預備隊,這其中還有七千原范陽鎮騎兵。
這支預備隊佔據了陽陵地區的一塊高地,靜觀戰局的進一步發展,等到了關鍵時刻再把這支部隊拿上去。
可是,剛愎自用的安祿山卻已按捺不住。他看到叛軍主力的攻擊受挫,進攻部隊開始出現後退現象,沒有徵求崔乾祐的意見,便命令佔據高地的這支軍隊,前去增援南翼的叛軍。
他的目的是要保障南翼叛軍右翼和側後的安全,同時增強那裡的攻擊能力。殊不知這樣一來,便自己把整個部署給打亂了。
李惲一直在等待的時機終於來到。巳時二刻左右,他透過逐漸消散的晨霧,看到叛軍正自動撤離陽陵高地,
於是立即命令李瑄所部轉入進攻,唐軍騎兵迅速出擊,僅僅用了不到兩刻鐘就佔領了被叛軍放棄的高地。
隨後步兵和炮兵也快速跟進,李瑄部的兵力並不雄厚,但由於叛軍已經撤出陣地,因而進展順利,只經過短暫的戰鬥就佔領了這一要點。
陽陵高地一經失守,安祿山隨即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崔乾祐的協助下,下令將所有的預備隊調上來,企圖重新奪回這一高地。
這樣一來,在高地附近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雙方的騎兵進行了非常猛烈的衝殺。
在反覆爭奪中,叛軍曾經一度重新登上高地,但在唐軍炮兵猛烈的炮火下,又被迫退了下來。
爾後,叛軍投入精銳步兵,再一次進行猛烈反撲。
眼看李瑄軍又有可能被壓回來。正在千鈞一髮之際,李惲親自率領自己的親衛騎兵趕到,並且從叛軍的側翼猛衝過來,致使叛軍陣腳大亂。
這樣,叛軍連續四次進行了猛烈反擊,結果都被打退,到午時四刻左右,即經過一個半時辰的拉鋸戰以後,叛軍終於再也無力對陽陵高地進行反擊了。
緊接著,李惲軍轉入進攻,把叛軍從陣地中央切開,使他們分為互相不能策應的南北兩個部分李惲軍已經從北面開始對叛軍進行包抄。
與此同時,在北面進行的戰鬥也是非常激烈的。
李光弼軍頑強地打退了叛軍的多次衝擊,穩穩地堅守著陣地。
而在削弱了叛軍的進攻能力以後,李光弼也果斷地進行了反擊,把北面的叛軍趕回到了涇水南岸。
叛軍在整個戰線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李惲軍徹底擊潰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還被馬漢部牽制著。
但南線叛軍的狀況也不太好,正處在渭水與灃水之間的三角地帶。
而李惲已經親自領著大軍包抄而來。
馬漢此時也下令把火炮調了上來,用以支援李惲軍的全線反攻。
李惲指揮大軍主力對叛軍的翼側和側後實施了最後的突擊。
李惲軍呼喊著從北方橫掃而下。此時長安城中的叛軍數量並不多,眼看李惲軍開始對南面叛軍進行包抄襲擊竟然不敢出城攔截。
面對李惲軍的全面反擊,已經失去了騎兵並處於混亂中的叛軍很快就潰散了。
少數人逃往終南山方向,大部分則向長安南面逃去,希望從長安城南退入長安。
他們被趕到了剛剛結冰的灃水上,人馬呼喊,擁擠不堪。
而在這時,李惲軍炮兵,開始向水面進行猛烈轟擊。
頃刻之間,冰碎炮翻,人員紛紛落水,有幾千人因此葬身水底。在這樣完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還沒有渡過灃水的叛軍士兵無可奈何,紛紛地放下武器,當了俘虜。
叛軍慘敗的局面已經非常明朗了。整個叛軍的潰散勢不可擋。就連安祿山和崔乾祐的隨從人員,也有許多人各自逃跑。
安祿山與崔乾祐兩人雖然僥倖地逃出了李惲軍的包圍,但在激戰中也負了傷,差一點當了李惲軍的俘虜。
下午,天上開始下雪,李惲被迫下令停止進攻,隨後李惲策馬巡視戰場,這一次大戰以李惲軍的輝煌勝利告終。
最終經過戰後統計,叛軍傷亡兩萬四千餘人,被俘四萬餘萬人,逃散的叛軍也不下兩萬。李惲軍損失則不足八千人。
在會戰過程中,安祿山和安守忠狼狽而逃;叛軍大將崔乾祐兵敗負傷,險成俘虜。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這一戰徹底把叛軍的心氣打沒了。
安祿山也對守住長安,奪取整個關中失去了信心。
三天後,安祿山任命安守忠為長安留守。
自己則不顧手下人的勸說和反對,帶著三萬精銳準備返回洛陽。
經過潼關之時,崔乾祐向安祿山言說潼關的重要性。
陳希烈、張垍等人也告訴安祿山,若是要守住河南地區,必須守住潼關。
安祿山最終決定以重兵駐守潼關,第二日安祿山封崔乾祐為河洛節度使,駐守潼關。
隨後又下令把長安的李立節、李歸仁兩部調回潼關。
兩部離開後,留守長安的叛軍實際上只剩下六萬餘人,其中精銳之兵只有安守忠直屬的八千人。
安祿山叛軍已經事實上放棄了長安,此時只要李惲願意,隨時都可以收復長安。
“兄弟們,你們說大帥什麼時候會下令進攻長安!”
“我想應該就這幾日了吧!”
“長安啊……這可是天下最雄偉的城市……”
“是啊,俺小的時候就發誓有一天要到長安城看看,如今俺都三十有九了還沒有……”
“老張頭,放心吧說不定明日咱們就可以在長安城中高眠了!”
“那敢情好,不知道長安城裡好不好睡覺……”
李惲軍中上下此時也都在議論什麼時候可以入長安。
不過這個時候,李岫卻是主動找上了李惲,勸說暫時不要進長安。
他的理由是,如果現在就收復長安,那麼該如何處理李隆基與李亨之事呢,又該如何處置投降叛軍的諸世家大族呢?
長安陷落前,朔方軍可是遷移了八十餘萬百姓至朔方。
若是此時收復長安,這些百姓恐怕也會想要回到長安。
若是如此,壓力將無比巨大,他最終的結論是此時收復長安對李惲軍來說除了一個虛名什麼好處都沒有。
李惲被他說服了,最終決定暫時不攻長安,而是先向西平定河西、隴右解決李亨。
就在這時,一個好訊息傳來,駐守大散關的僕固懷恩主動向李惲投降。
李惲聞訊大喜,這僕固懷恩也是一名將。
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大散關之後,李惲軍在南面就沒有任何威脅。
出於千金買馬骨的考慮,李惲親自前往大散關見了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聽聞李惲要親自來見自己後大喜,當即帶著人出關三十里迎接。
“末將僕固懷恩拜見元帥!”
距離李惲的車架還有一百五十餘步,僕固懷恩就高呼著大禮進行參拜。
李惲下了車,急驅上前把僕固懷恩扶了起來。
並對僕固懷恩誇讚起來。
“將軍乃當世名將,某得將軍如漢高皇帝得樊噲也!”
李惲這一比喻其實並不合適,他這是把自己當做了漢高祖。
不過周圍人卻沒有一個覺得有問題,反而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
“元帥繆讚了,某不過是一粗人,今後大帥讓咱幹嘛,咱就幹嘛……某這條命今後就是大帥的了!”
李惲聞言滿意的笑了,隨後當著所有人的面下令任命僕顧懷恩為隴右節度使。
僕固懷恩大喜,當即又是大禮參拜,這次李惲卻是坦然受之。
第二日,僕固懷恩請李惲檢閱了自己手下的軍隊。
僕固懷恩所部雖然只有不過一萬多人,不過卻也是難得的精銳。
校閱完軍隊之後,李惲下令以僕固懷恩部為前鋒進軍鄯州。
……
靈武之戰後不久,趙廣漢也在居延海大破回紇人。
此戰之後,回紇人根本不敢再與唐軍交戰。
當磨延啜在靈武之戰被俘虜的訊息傳回草原之後。
為了爭奪可汗之位,回紇諸部很快發生了劇烈的矛盾,內戰幾乎一觸即發。
解除了回紇人的威脅之後,趙廣漢並沒有原路返回,而是按照李惲的命令,帶著手下騎兵前往北庭。
在李亨登基之時,李亨為了爭取回紇人的援助把北庭都護府割讓給了回紇。
不過不管是北庭軍還是突騎施諸部都沒有接受李亨的命令。
磨延啜本打算幫助李亨拿下朔方和長安之後再會師奪取北庭。
不過卻因為靈武一戰而再也沒有機會了。
趙廣漢大破回紇之後,本欲回軍,這時李惲傳來了新的命令。
因為大破回紇之功,李惲任命趙廣漢權為朔方節度副使,並命其西進收復北庭都護府和突騎施諸部。
接到命令之後趙廣漢不敢耽擱當即整頓兵馬西進庭州。
天寶十六載一月初四,趙廣漢率軍抵達北庭節度使駐地庭州。
此時留守北庭的正是聞名後世的岑參。
岑參雖然在邊塞的時間很長,但本質上還是一個文人。
自從收到李亨的命令之後,岑參就一直處於惶恐不安之中。
他內心是不願意放棄北庭的,但卻也沒有勇氣抵抗李亨的命令。
就在這個狀態之下,他等來了趙廣漢的大軍。
趙廣漢到了庭州後,先是下令士卒休整,然後帶著一隊人打馬來到庭州城下。
“來者何人?”
城上的守軍大聲詢問。
“請通告岑公,朔方節度副使趙廣漢前來拜訪……”
……
“掌書記!城外來了一支打著朔方軍旗號的大軍!”
“朔方軍!”
岑參驚訝的從座位上跳了起來。
“可知是哪位將軍到了?”
“看旗號應該是朔方節度副使趙廣漢將軍!”
“竟然是他,快快開啟城門,隨我出城相迎!”
趙廣漢並沒有等太久,就見庭州城門大開了。
很快一名中年文人大扮之人帶著一群軍將迎了出來。
“可是岑公當面?”
雙方距離還有二三十步,趙廣漢就拱手詢問。
“在下正是岑參,敢問可是趙副帥當面!”
“某正是趙廣漢!”
岑參這時也到了趙廣漢面前。
兩人互相見面交談之後,岑參邀請趙廣漢和其所率大軍入城。
趙廣漢也沒有客氣當下就下令大軍入城。
隨後趙廣漢就跟著岑參進了北庭節度使府。
雙方坐定之後,岑參向趙廣漢詢問道:“不知趙副帥這次前來是……”
“某此次前來是奉大帥之命接管北庭……”
岑參聞言長吁了一口氣,“善,大善……有趙副帥在,某終於可以放心了……”
岑參這句話可以說完全是他的真心話,這幾個月以來,他可以說是身心俱疲。
很快岑參就與趙廣漢做了交接,此時趙廣漢才知道為何李惲會下令讓自己快速進兵北庭。
原來此時北庭都護府已經有近半的領土落入了葛邏祿手中。
北庭節度使的主要任命是防制突騎施汗國、堅昆部落而設,後又負責管轄葛邏祿諸部。
其下統轄有:瀚海軍(新疆吉木薩爾縣)、天山軍(新疆吐魯番市)、伊吾軍(新疆巴里坤縣西北),駐屯西州(新疆吐魯番市)、伊州(新疆哈密市)二州境,共有戰兵二萬餘人。
安祿山叛亂之後,北庭也被調走了五千戰兵,本來北庭應該還有戰兵一萬五千餘人的。
但在李亨下令割讓北庭予回紇之後諸軍皆有士卒逃散如今北庭實際只剩下一萬兩千戰兵。
而且因為感覺自己被朝廷出賣,軍心士氣都很低落。
也正是因為如此,方才導致北庭都護府近半的土地被葛邏祿所奪。
趙廣漢接手北庭之後,迅速對北庭諸軍進行了整編。
趙廣漢的計劃是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準備訓練,然後出兵收復被葛邏祿佔領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