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朝堂之變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無防盜 公孫無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王鉷不耐煩的向自己的管家詢問。
“相公,莫要著急算算時間應該馬上就到了!”
王鉷點了點頭,給自己倒了一杯酒,又坐了下來。
果然不到一刻鐘,王焊和邢縡兩人已然聯袂而至。
“阿兄,今日何故如此著急的把我倆喚來!”
說話之人正是王鉷之弟王焊,如今王焊和邢縡兩人都在戶部擔任郎中一職。
王鉷不滿的看了自己的胞弟一眼,“如今正是關鍵時期……那李惲突然立下大功對眼下的局面甚是不利……汝二人可有辦法打擊楊釗那小人的氣焰!”
王焊聞言道:“或許可以發動言官彈劾於那李惲、楊釗!”
邢縡躬身道:“有宮中那人在,彈劾恐怕無濟於事……”
“君可有好主意?”王鉷向邢縡拱了拱手。
“敢問相公,聖人最忌諱的是什麼?”
王鉷想都沒想,脫口道:“自然是謀反了!”
“你的意思是彈劾楊國忠謀反?”
說著話,他卻是搖了搖頭,“聖人不會相信的!”
邢縡道:“若是直接彈劾楊釗謀反,聖人自然是不信的,不過若是換一個人呢!”
“換一個人,你的意思是!”王鉷反問道。
邢縡微微一笑,“聽說這些時日,李泌經常拜訪楊釗……”
王鉷一驚,“你的意思是太子!”
“不錯,聖人最忌諱的就是大臣尤其是將帥與太子交集……”
“昔日韋堅、還有杜氏可都是因此而被誅殺的……”
王鉷皺了皺眉,“楊釗可不是韋堅和杜氏能比的……”
“這是當然,咱們必須得加點料才行……”
“咱們只需要如此這般……李惲倒了那”
邢縡當下把自己的計劃細細道了出來。
王鉷聽完臉上頓時露出了滿意的表情。
“如此此事就交給你們兩人去處置,注意收尾要弄好,別走漏了風聲。”
“相公放心,絕不會出了差錯……”
兩人離開之後,就按照邢縡的計劃開始行動。
可惜的是兩人不知道的是,自己手下的親信之中,早就有人被楊國忠給買通了。
兩人才剛剛開始行動,楊國忠就已經收到情報。
楊國忠能夠在短短時間內爬上高位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雖然不知道兩人的具體計劃,不過也從兩人的行動中猜出了端倪。
只是為了不打草驚蛇,這才暫時按兵不動。
就在王焊和邢縡以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之時,殊不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楊國忠的監控之下。
這日王焊帶著自己的親信弄來了一批甲冑兵器,準備用來栽贓給李惲和李亨。
得知訊息的楊國忠立即通知了京兆尹,他自己則第一時間趕往宮中。
王焊人贓俱獲,被當場拿住,京兆尹拿住王焊後,知道事態嚴重,不敢擅專。
當即上奏給李隆基,李隆基知道訊息後大怒,楊國忠此時正好在李隆基身邊,一番煽風點火後,李隆基立即命人緝拿邢縡,並下令由李適之審理此事。
不過那邢縡也是一個狠人,得知王焊出事之後。
當即偽造聖旨,領著自己手下那幾百名亡命徒,進攻興慶宮。
不過他手下那些亡命徒說白了不過就是一些遊俠惡少年,不過是群烏合之眾而已。很快就被全部拿下。
在經過一番審訊之後,王焊和邢縡兩人很快就把自己兩人與王鉷的計劃交待了出來。
李隆基得知情況後,頓時大怒。了,就欲下詔誅王鉷三族。
不過構陷大臣實在是一樁醜聞,在楊釗、高力士的勸說下,李隆基經過一番思考後。以謀反的罪名下令把兩人腰斬棄市。
王鉷得知王焊與邢縡兩人被抓之後,惶惶不可終日。
他也想過逃跑,不過理智告訴他,此時逃跑可謂十死無生,不逃或許還能儲存家人。
王鉷府外,一隊千牛衛已經把王府團團圍住,府中之人已是人心惶惶。
外面的吵雜聲驚動了府中的王鉷,王鉷慘然一笑,嘀咕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此刻他的心反而平靜了下來,他叫來自己的兩個兒子。
“大人!”兩人也意識到出了大事,面上皆露出驚慌之色。
“去給老子倒杯酒來!”
兩人聞言趕緊上前,給王鉷倒了一杯酒。
王鉷一口把酒喝乾,“你們倆給我聽好了,今天咱們父子三人怕是最後一次說話了……”
王鉷的話還沒有說完,千牛衛計程車卒已然闖入了府內。
府中一下子亂成一團,到處都是下人的尖叫聲。
“你倆聽好了,都給我好好活著……”
他的話音未落,千牛衛已經闖入了屋中。
翌日,朝廷正是釋出詔命,王鉷參與謀反,賜死,全家發配豐州充軍……
……
王鉷之死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因為是謀反之罪,自然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楊釗、李適之等人也沒有手軟,短短時間王鉷派系之人幾乎全部被拿下。
前後被牽連的官員超過千人。
整個大唐官員數量總共也才不過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名。
這一千人影響可謂是非常巨大,如此大的官員空缺,讓整個大唐各大家族都興奮了起來。
這一千個官員名額就是一塊巨大的肥肉,誰都想咬上一口。
病重的李林甫也不禁向自己的長子李岫道:“看來長安城內馬上又要有一場腥風血雨了!”
與此同時李惲在收到長安送來的情報後也感嘆道:“變天了……”
為了爭奪這一塊肥肉,以五姓七望為代表的門閥士族,栽贓陷害,巧取豪奪,可以說完全是不擇手段。
想方設法的打擊和摧毀任何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利益的人。
等到塵埃落定的那一刻,所有人才豁然發現失敗者的名單甚至比得意者還多。
這其中最失意的自然要數河北士族,此後河北士族更是與大唐中央離心離德。
河北士族也不在小打小鬧而是全力支援安祿山,把安祿山當作是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在這場風波中,表面上看獲利最大的乃是楊釗,朝中許多官員如今都依附於他。
楊釗也是一心想做出一番事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