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力裴羅皺了皺眉道:“你的意思是,誘惑葛邏祿人背唐?”

“不錯,據我所知葛邏祿人早就對唐人有所不滿……若是兩軍大戰之時,葛邏祿人突然從背後來一刀……嘿嘿!”

這時博爾乎一拍大腿,“妙啊,不只是安西,聽說奚人也對唐人不滿,若是能夠……如此……”

骨力裴羅面露笑容:“若是東西兩個方向的唐軍都戰敗,那李惲……哼哼,大唐皇帝怕也要重新依重咱們回紇吧……”

阿提拉笑道:“正是如此,屆時咱們就可以要求唐皇把李惲調走,廢除李惲之政!”

在與親信商議之後,骨力裴羅決定暗中幫助契丹人,並派出人秘密與葛邏祿和奚人首領聯絡。

為了給大唐添堵,骨力裴羅這一次,一下子為契丹人提供了三萬餘件武器,還有四千餘套皮甲。

這些武器都是天寶六載之時,回紇突襲突厥而獲得的戰利品。

不過骨力裴羅不知道的是,除了回紇還有人同樣不希望安祿山獲得此戰的勝利。

在安祿山進兵契丹之前,佛教勢力的代表少林也悄悄的向契丹人提供了一批財貨和糧草,並向其提供了唐軍幾乎所有的情報。

雖然有著回紇人和佛教勢力的暗中支援,但契丹人還是遠非安祿山的對手。

契丹人屢戰屢敗,在正面戰場上被唐軍打了個屁滾尿流,死傷慘重,安祿山率軍在短時間內就狂飆突進了千餘里。

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安祿山就打到了至土護真水。

這個時候突然天降大雨,左右都勸安祿山暫時駐兵休整。

但安祿山卻認為這正是突襲的好時機。

因此力排眾議揮軍晝夜兼程300餘里,突至契丹營前。

安祿山本打算透過突襲一舉擊潰契丹人主力。

但卻沒有想到他的行動早就被透露給了契丹人。

契丹人以逸待勞設下埋伏,伏擊突進的唐軍。

安祿山所領唐軍在土護真水東北二十里處被契丹人團團包圍。

為了擊敗唐軍,契丹人動員了族中所有十一歲以上的男子。

雖然唐軍奮勇作戰,但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還是隻與契丹人打了個平手。

更讓安祿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手下大將何思德也在這一戰中戰死。

當安祿山看到何思德的屍體時,心都涼了半截,因為何思德的致命傷並不在前胸而是在後背。

這意味著什麼已經不言而喻了。

這個時候契丹人又派出使者秘密與唐軍中的奚人聯絡,言說“兔死狗烹之事!”

奚人由此發生動搖,奚人雖然暫時沒有背叛,但作戰卻也開始消極起來。

尤其是在隨後的一場大戰之中,奚人竟然直接放跑了一支潰敗的契丹軍。

奚人的做法使得安祿山勃然大怒,為了懲罰奚人,他不顧左右的勸阻,把奚人首領鞭打了一通。

並向奚王發去了一份措辭嚴厲的信件。

奚王本就是被大唐扶植起來的,收到安祿山的信後大驚。

當即處罰了隨唐軍出征的幾名奚人軍官的家眷。

訊息傳到前線,領兵的悉人首領心中既惶恐又憤怒。

這時契丹人的使者又再次找上門來,與他同行的還有一名漢人。

在兩人的勸說下,奚人首領終於決定背叛大唐與契丹人聯合。

隨後與契丹人約定,在唐軍與契丹決戰之時,突襲唐軍。

契丹首領在得到奚人首領的承諾之後,大喜,當即召集諸部大人進行商議。

最終契丹諸部大人達成一致與唐軍展開決戰。

第三日,契丹人集結了近二十萬大軍與安祿山進行決戰。

安祿山把奚人騎兵安排在唐軍側翼,準備以唐軍正面吸引契丹人的注意力,然後用奚人騎兵從側翼包抄契丹人,一舉擊潰契丹。

應該說安祿山的安排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可以說勝利是板上釘釘的。

戰事一開始的發展也如他所預料的一般。

正面對決,契丹人完全不是唐軍的對手。

白天的戰鬥契丹人可以說是死傷慘重。

若是按照這樣下去,第二日唐軍定然可以擊潰契丹人。

安祿山此時也是志得意滿,他甚至已經開始為擊敗契丹人後如何行事做計劃。

“明日之戰拿下契丹之後,就可以重建安東都護府……”

但安祿山沒有想到的是奚人竟然敢背叛大唐,背叛自己。

當天夜裡,天空又下起了小雨。

安祿山雖然下達了加強警戒的命令。

但負責警戒計程車兵還是放鬆了一些警惕。

時間到了二更時分,此時雨也越下越大。

就在這時負責警戒計程車兵突然隱隱感覺地面在震動。

“不好,敵襲!”

“嗚嗚嗚!”

“敵襲!敵襲!”

反應過來計程車兵當即吹響了號角。

可是此時已經來不及了。

士兵們還來不及披甲,奚人騎兵就殺入了大營。

突如其來的攻擊,一下子衝亂了唐軍的營地。

許多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殺死在帳篷之中。

奚人騎兵一邊衝殺一邊放火。

很快整個大營就被點燃了。

奚人發起突襲之時,安祿山才剛剛上床休息。

待大火燃起時,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並第一時間下達了堅守營寨的命令。

安祿山的軍事才能並不低,指揮能力也很強,若是多給他半刻鐘的時間就可以穩住陣角。

可惜契丹人不會給他這個機會,見到唐軍大營燃起大火。

契丹人也立即發起了全面進攻,黑夜之中,倉促應戰的唐軍並不知道敵軍有多少人。

經過一夜激戰,唐軍退至了土護真水畔。

這時唐軍的建制和指揮已經被完全打亂,諸部唐軍只能各自為戰。

此時天已經大亮,契丹人為了徹底擊敗唐軍,挑選出了七百精銳,組建了一支具裝甲騎。隨後對唐軍發起了決死衝鋒。

退無可退的唐軍面對如此絕地,雖然沒有統一指揮,但各部還是自發的發起了反擊。

但最終還是被契丹人擊敗,各部死傷慘重,就連安祿山的親兵也是死傷殆盡。

在護衛的拼死保護之下,安祿山這才勉強逃到了師州。

這個時候契丹人仍然緊追不捨,幸好平盧兵馬使史思明收攏了兩千潰兵,擊潰了契丹追兵,安祿山才得以脫身。

這一戰契丹人雖然獲勝,但自身傷亡也很是慘重。

等到安祿山回到平盧城後,為了推卸責任,把戰敗的責任全部推到部下左賢王哥解、河東兵馬使魚承仙兩人身上。

為了防止出現意外,當天安祿山就斬殺二人。

安祿山這一敗,使得整個遼東都空虛起來。

契丹人很快又集結軍隊圍攻師州。

因師州之兵都已經被帶走,面對契丹人的進攻,師州根本無兵可用。

師州守捉使劉正臣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最終選擇棄城而逃。

師州丟失也讓遼東與河北之地隔絕開來。

不過契丹人這一次也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因為自身傷亡過於慘重,是以雖然獲得了勝利,但卻也無力吞下遼東這一塊巨大的肥肉。

反而讓渤海人獲得了巨大的好處,為了爭奪遼東之地,契丹人與渤海人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安祿山這場大敗讓李隆基非常惱火,朝中彈劾安祿山的人也非常多。

楊國忠此時趁機勸說李隆基逐步解除安祿山的兵權。

其實不只是楊國忠,李適之、陳希烈、顏真卿、顏杲卿也皆上書李隆基言安祿山有異志,勸說李隆基限制安祿山的權力。

李隆基將信將疑,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派吉溫前往范陽探查情況。

吉溫接到命令後,很快就出發去了范陽。

吉溫此人因長相怪異,從小就被人鄙視,即使是入士之後也常常為人所輕。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投靠李林甫之後,成為了有名的酷吏。

安祿山也知道如今自己稍有不慎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為了討好吉溫可謂用盡了手段,不但把自己最喜愛的侍妾送給吉溫。

在吉溫離開范陽之時,還讓安慶緒為吉溫控馬。還贈送了大量的財貨給他。

當時安祿山遙領內外閒廄使,為了拉攏吉溫,還讓吉溫知留後,負責京城具體事務。

為此吉溫對安祿山可謂感恩戴德,回到長安之後不但隱瞞了自己發現的問題,還不斷的給安祿山說好話。

吉溫隨後更是徹底倒向了安祿山,把長安的一舉一動全部通報給安祿山。

其他隨從也收了安祿山的禮物,自然也是如此。

李隆基由此更加相信安祿山,反而下詔斥責了楊國忠、顏真卿、陳希烈等人。

為了安撫安祿山李隆基甚至準備加授安祿山“同平章事”,並命張垍起草了制敕。

楊國忠聽說此事後,急忙入宮勸阻,他向李隆基道:

“安祿山怎麼能當宰相呢!他雖有軍功,可是連字都不識的,怎麼能當宰相呢?這道任命書發下去,恐怕周邊各族都會輕視唐朝,會說我們大唐沒有人了,讓個文盲當宰相。”

這時其他大臣也紛紛上書反對,李隆基這才收回了成命。

不過為了安撫安祿山,李隆基還是加授安祿山左僕射,賜他一個兒子三品官、一個兒子四品官,算是對他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