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化胡為漢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無防盜 公孫無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為了鼓勵歸化的胡人學習漢字,李惲特地規定了不管原本是什麼身份,屬於什麼部族,只要學習三百個漢字就可以成為真正的漢人,與其他漢人擁有同樣的權利。
即使原本是奴隸,也只需要學會300個漢字就可以獲得自由之身,學會五百個漢字就可以編戶齊民分配土地成為漢人。所有的待遇也跟漢人一樣。
這些優厚的獎勵讓內附的諸胡都陷入了學習漢字的熱潮中。無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的百姓,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他們希望透過學習漢字來了解這個新的世界,瞭解自己的新身份。
李惲在朔方進行的漢化政策自然引來了各方關注。
這其中有的人表示支援,也有的人表示反對。
比如劍南節度使郭子儀、河西節度使李光弼就持支援的態度。
六姓七望中除了隴西李氏,其他家族都是激烈反對。
尤其是清河崔氏更是直接抨擊李惲所行之事。
認為李惲不過是沽名釣譽,破壞華夏血脈傳承。
門閥世家為了打擊皇帝的權威,維護自己的利益,再次以李淵年幼時曾經被迫改氏大野之事,編造李氏皇族乃是胡人之言。
但實際上李唐皇族雖然有過與鮮卑聯姻,娶過胡人女子,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漢人。
李唐皇氏實際上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之後。
西涼乃是完完全全的漢人政權,李暠之子李歆,是西涼第二任君主,史稱西涼後主。
李歆之子李重耳在西涼滅亡後,出仕北魏,官至弘農太守。
李重耳之子李熙,官至金門鎮將,曾率領豪傑鎮守黑城(今內蒙古武川縣),護衛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抵禦北方草原柔然的侵犯,因而在武川縣定居安家。
李熙之子李天賜,在北魏當任幢主負責宿衛統兵。後來生子李虎。
李虎也就是李淵的祖父,李唐的基業其實就是李虎打下的。
李淵年幼之時雖被迫改氏過大野,但很快就因為楊堅奪取皇位建立隋朝而恢復“李氏”,期間不過短短几年而已。
李隆基得知自己先祖竟然再次被汙衊為胡人之後,大怒。當時就欲大索天下。
好在被李林甫、李適之、楊國忠等人勸住。
不過李隆基還是專門向天下解釋了此事。
可惜有句話說的對,“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雖然有皇帝親自出面解釋,但這個流言還是傳遍了天下,直到宋時方才有了定論。
不過滿清之時,滿清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又把此流言拿了出來。
不過當時並沒有幾個人相信,民國之時滿遺們又重提此事,後來又進行大量的宣傳,最終卻是誤導了許多人。
不但如此,各世家門閥在朝中也是激烈反對李惲在朔方之地制,諸博士以及翰林學士等幾乎每日都要奏本彈劾李惲。
……
與世家門閥大肆反對不同,真正的歸化胡人反而多數持支援態度。
哥舒翰、高仙芝、夫蒙靈察、鮮于仲通等人在短暫的沉默之後也是旗幟鮮明的表明立場支援李惲。
就連安祿山也公開表示不應該有胡漢之別。
李隆基則既不表示反對,也不表示支援。
不過李惲並沒有在意這些,還是按照計劃在轄區內推行自己的政策。
天寶十載三月,第一批蒙師的培訓終於完成。
李惲立即把這批蒙師分配到了各縣、各鄉、各寨。
有了這些蒙師的加入,朔方進行的這場漢化運動推行的更加深入。
短短時間內整個朔方就建立起了近百所學校,學校的教師不夠,則抽調軍中識字的軍官士兵充任。
大唐與宋、明、清之時不一樣,士兵的社會地位可是很高的,大部分皆是出身良家子,因此識字的人可不少。
為了鼓勵識字計程車卒充任教師,李惲也是想了不少辦法。
首先自然是在待遇上,教師的待遇與火長同。
其次,前往學校擔任教師計程車卒,只需要一年就可以返回軍中,而且只要擔任教師的過程中不犯大錯就可以官升一級,若是表現優秀甚至可以再升一級。
有如此好的待遇,自然也是吸引了不少士卒報名,如此一下子就解決了教師不足的問題。
不過這些學校都只能教授基本的禮儀和常用的漢字。
說是學校,但在李惲看來不如說是掃盲班。
但卻也不能小看這些學校的作用,一所學校就可以影響方圓幾十裡之地。
短短時間內朔方地區服飾、習俗等方面就基本統一。
文化教育方面更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這個速度下去要不了多久漢語、漢字就將徹底取代諸胡原本的夷語朔。
所有人都相信,朔方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更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朔方地區治安竟然也好了許多。
以往讓地方官員最頭疼的胡漢之爭,胡漢械鬥也一下子幾乎消失殆盡。
見到朔方所行之政的效果,河西節度使李光弼,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也動了同樣的心思。
高仙芝首先在龜茲試行此政,隨後哥舒翰與李光弼也開始跟進。
......
朔方的漢化運動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回紇人的高度關注。
骨力裴羅原本還打算支援反對這場運動的諸夷搞點事,未曾想事情卻與他所預料的完全不同。
朔方之地的諸夷之人不但沒有人反對,反而比真正的漢人更積極。
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骨力裴羅就陷入了焦慮之中。
朔方的漢化運動既然可以成功,那麼在其它地區同樣可以成功。
如今回紇諸部南下投靠大唐的人可不少,若是如此那回紇汗國……
骨力裴羅不敢想下去,這樣過上幾代人會如何,此時他心中竟然隱隱升起了一種無力之感。
他晃了晃頭把心中的負面情緒驅趕出去。
“不行,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想想辦法才行……”
“來人,給我把阿提拉和博爾乎叫來!”
“是,可汗!”
半個時辰後杜阿提拉和博爾乎急匆匆的趕到了骨力裴羅的金帳。
“阿提拉\/博爾乎拜見大汗!”
“阿提拉、博爾乎如今那唐人實在是欺人太甚,你二人可有好的辦法……”
阿提拉一聽就明白骨力裴羅的想法。
“大汗,那李惲確實是太過分了,咱們必須得給他一點教訓才是!”
博爾乎聞言一驚道:“大汗,以我回紇之力若是欲與大唐開戰怕是……”
骨力裴羅也是皺起了眉
一旁的阿提拉這時笑了,“咱們只是為了給那李惲一個教訓,又不是與大唐開戰!”
骨力裴羅看向阿提拉,“阿提拉你可是咱們回紇人中有名的智者,你有什麼好主意?”
阿提拉聞言卻是不慌不忙的從一旁切下了一塊肉來。
“大汗可知道唐人中,有一計叫做借刀殺人!”
骨力裴羅疑惑的看向阿提拉,“阿提拉你的意思是?”
阿提拉道:“咱們為什麼要自己出兵呢,完全可以鼓動別人嘛!”
“我聽說,契丹人和室韋人發生了饑荒,朔方大興屯田,如今糧食可不少……”
“大汗想想,餓急了的契丹人知道朔方有糧會怎麼做!”
“自然是搶了他!”骨力裴羅條件反射一般的叫了出來。
說完之後骨力裴羅一下子反應過來。
“阿提拉你果然是我回紇人中的智者…”
......
就在骨力裴羅打算借刀殺人,引誘契丹人進攻朔方之時。有三場戰爭也幾乎在同時爆發了。
其一是劍南節度使郭子儀奉李隆基之命,進攻南詔。
其二是高仙芝欲恢復波斯都護府,而向西發動了一場遠征。
東北方向安祿山也發動對契丹人的進攻。
這其中自然是安祿山發動的戰爭規模最大。
安祿山如此行動也是迫不得已,吐蕃之戰中,李惲、李光弼、郭子儀的表現一個比一個亮眼。
在西域高仙芝、封常清也是表現不俗,更不用說已經被封為郡王的哥舒翰。
如今朝堂之中,已經有不少人向李隆基建議,以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以封常清為幽州節度使。
這自然也是讓安祿山坐立不安,他必須在短時間內立下超越李光弼、封常清的軍功才行。
天寶十載(751年)八月,在經過一番準備之後,安祿山以兩鎮節度使,統幽州、平盧、河東三道兵共6萬攻契丹。其前鋒為兩千奚人騎兵。
得知安祿山竟然在關鍵時候出兵進攻契丹之後,骨力裴羅可謂大失所望。
他再次召集自己的親信進行商議。
“阿提拉你有什麼看法?”
阿提拉道:“大汗不必擔心……大唐雖強,但也不可能同時打贏三場戰爭……”
“近日從西方傳來訊息,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已經在徵召諸部,準備懲罰背叛唐人的石國等國,更是欲重建波斯都督府……”
“如今波斯之地大部分可是在大食人手中,大食人不可能坐視不理的,必然會出兵……如此兩大帝國必然發生大戰……”
骨力裴羅皺了皺眉:“大食人不是剛剛結束內亂嗎,以他們的實力怕也無法擊敗唐軍吧!”
阿提拉微微一笑,“只靠大食人自然是不行的……不過不是還有葛邏祿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