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與李惲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四鎮節度使王忠嗣對兩人的表現也非常滿意。

收到捷報之後與眾人言,“哥舒翰與李惲皆名將之才也!”

不久之後,王忠嗣親自上書為兩人請功,並舉薦哥舒翰為隴右節度副使。

李隆基早就聽說過哥舒翰之名,隨後下詔命哥舒翰進京面聖。

哥舒翰得知李惲欲擴充鄯州府兵,在進京前命人給李惲送來了五百匹戰馬。當然這些戰馬並非官馬,而是私馬。

這也是大唐的一大特色,大唐十大節度使都存在這種情況,編制內的官馬數量其實並不多,但軍中擁有的私馬卻往往是官馬的數倍。

哥舒翰送來的這一批馬匹實際上是來自於突厥阿布思部。

這突厥阿布思部其實與兩漢之時的湟中義從類似,相當於大唐的僱傭兵。

不管是河西還是隴右、朔方在作戰時都很喜歡徵調阿布思部騎兵協同作戰。

收到哥舒翰送來的這批戰馬後李惲大喜過望。

“替我感謝哥舒將軍和安思順將軍……某定有後報!”

有了哥舒翰送來的這批戰馬,再加上在允吾和苦拔海一戰繳獲的戰馬,鄯州府兵已經擁有兩千三百多匹馬。

這其中能夠供騎兵作戰的就達到了一千七百匹。

依靠這些馬匹,李惲把手下的騎兵從四隊,擴充至十二隊,編為兩個營和兩個獨立的騎兵隊。

加上他的親兵,如今李惲手下正式的騎兵數量也達到了七百六十人。

因為兩場大戰的勝利,百姓對李惲的信任度也一下子提高了許多。

李惲趁機派人前往廓州、河州、鄯州等地招收移民。

三州各縣到處都貼滿了招人入湟中屯墾的告示。

各縣百姓也是對屯墾之事和李惲議論紛紛。

李惲開出的條件自然也吸引了許多無地的百姓。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湟中屯墾之民就從三千戶增加到了三千八百戶。

李惲隨後對步兵也進行了擴充了,步兵從十四個隊,擴充至二十五個隊。編為五個營,兵力達到了一千三百人。

如此李惲手下軍力已經超過了兩千人,也算的上是兵強馬壯。

隨後李惲又派人送信給李毅,讓其收羅一批鐵匠和銅匠和製作煙花的匠人,並採購一批銅料。

李惲如此做也是未雨綢繆,他清楚的記得不久之後,李隆基就會下詔給王忠嗣命其出兵收復西海和石堡城。

……

李惲在為大戰做準備之時,哥舒翰也很順利的抵達了長安。

這一次面聖,讓李隆基對其非常滿意,不久就下詔任命其為右武衛員外將軍,充隴右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使。

離京之時又叮囑哥舒翰為大戰做好準備。

哥舒翰返回隴右後就積極的為收復西海諸地做準備。

這日李惲正在指揮軍民疏浚水渠,突然有使者送來了哥舒翰的信件。

李惲大為驚訝,拆開信一看,原來是讓他三日後前往鄯州城參加軍議。

李惲做了一番準備後,於第二日帶著自己新任命的親衛隊長趙廣漢前往鄯州。

一路上見到路旁綿延的麥浪,李惲頗感自豪。

趙廣漢見李惲心情不錯,笑道,“看來今年將會是一個豐年啊!”

李惲笑著點了點頭:“但願早日掃平吐蕃,給百姓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左右聞言皆道:“有都尉,有哥舒大帥,有王大帥在,何愁吐蕃不滅!”

李惲聞言卻是輕輕的嘆息一聲,“這吐蕃可不是那麼容易平滅的……”

這個時期正處於地球的溫暖時期,整個青藏高原上可供耕作的土地至少十倍於千年之後。

吐蕃帝國和其附屬國的人口超過了一千五百萬。僅僅是直屬於吐蕃統治的人口就超過了一千萬,人口數量僅次於唐與大食。

吐蕃的軍隊數量也非常龐大,在冊的軍隊數量就達到了四十八萬,加上其僕從軍,更是達到了七十多萬。

吐蕃人的動員能力也非常強,高宗皇帝之時大非川之戰,吐蕃人就出動了四十萬大軍。

想到這些李惲並沒有氣餒,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

“吐蕃再強,終有一日也要把他打服了!”

緊趕慢趕天黑之前,李惲一行終於趕到了鄯州城。

當晚一行人就住在了鄯州驛館。

……

第二日一大早,李惲起床洗漱之後就前往節帥府參加軍議。

這一次前來參加軍議的除了李惲,隴右下轄的各軍軍使也都前來。

軍議開始後,哥舒翰直言道:“聖人有意收復石堡城……諸位有何意見?”

此言一出,在座的眾人就紛紛議論起來了。

有人提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先準備充足的糧草。

有人提出可以使河西軍吸引吐蕃人的注意,然後隴右軍突襲石堡城。

也有人提出可以圍點打援,對石堡城圍而不攻,吸引吐蕃人來援,殲滅其援軍之後,最後再進攻石堡城。

李惲自知資歷淺薄,是以一開始只是安靜的坐在角落裡面,這一次他本就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

未曾想哥舒翰卻主動向他道:“李都尉可有良策?”

李惲起身道:“西海是吐蕃六茹中軍力最強大的存在……”

“某以為可以先削其枝幹,以弱其力……”

哥舒翰若有所思的道:“還請細言!”

李惲道:“如今即將到麥收之時,吐蕃常深入積石軍等屯區奪麥,以致積石軍等處被稱為“吐蕃麥莊”。”

“末將以為,可以於麥收之前,在此設伏……”

“另外吐谷渾也是吐蕃人一大助力,尤其是吐蕃人的軍糧,半數仰仗於吐谷渾……在消滅積石山吐蕃軍之後……我軍可以騎兵深入其地……效前漢霍嫖姚故事……”

哥舒翰聽罷,一拍大腿道:“善,大善……”

隨後哥舒翰下令對此次軍議之事進行保密,隨後遣散眾人。

獨留王難得、楊景暉還有李惲三人繼續議事。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哥舒翰決定由王難得、楊景暉兩人領兵至積石軍設伏。

李惲則在兩人取代勝利後領騎兵突襲吐谷渾。

為此哥舒翰還給李惲增派了五百唐騎和一千突厥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