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惲交代醫官們最大努力救護傷員,戰死將士的遺體也要好好收殮,戰後他們統一安葬。

交待完這些他方才出了醫護所,此時已是傍晚時分,他又來到城頭上檢測守備警戒安排。

此時負責城上警戒防禦的正是李輝。

李惲見到他後詢問道:“換防情況如何?防守器械可是充足?”

“都尉請放心,都準備好了的,將士們士氣高昂,都恨不得再與吐蕃人來上一仗呢?”

李惲道:“善,不過不可鬆懈,當小心防備!”眾人都是恭敬答應

李惲又巡視了一番城防,在輔兵們的忙碌下,城內外的屍體已是清理完畢。

城頭每隔一段距離都高高地掛著燈籠和火把,將城頭照得猶如白晝,城牆上也一直有士卒巡邏警戒。

這樣嚴密的防守下,吐蕃人想來偷城,怕是要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天色更暗了下來,城外數里外的大營星星點點的都是燈火,李瑄望著吐蕃大營道:“都尉,是否派些人出城偷營?”

李惲聞言頗為意動,但他在仔細思忖後,卻是否定了這個誘人的想法。

李惲搖頭道,“吐蕃人營地戒備森嚴,怕是無機可乘,還是固守城池,小心防患為上。”

“都尉所言甚是,這莽布支亦非等閒之輩!”

旁邊諸人都是同意。

吐蕃人這邊莽布支本也有趁夜突襲的打算但見城內戒備森嚴也只得作罷。

翌日,還未用過朝食,城外吐蕃大營突然人嘶馬叫,一隊隊士兵離開營地竟是繞過允吾城往東而去。

負責警戒的李輝揉著臉疑惑地道:“吐蕃人這是要幹什麼?”

他趕緊把這一情況通報給了李惲。

李惲得到吐蕃異動的訊息,不敢怠慢,迅速登上城頭。

他注視城外,神情凝重。

此時城外一支約莫兩千騎吐蕃軍正向東而去。

李瑄這時道,“都尉,吐蕃人在昨日吃了虧,恐怕是將主意打到了後方屯田所身上,這是想引咱們出城作戰,如果是這樣,咱們這些時日的努力可就白費了,軍心也會動搖……”

李惲的臉色變的有些難看,“恐怕就是如此了!”

雖然判斷出了吐蕃人的意圖,但李惲卻猶豫了。

不出城援助,東面的諸寨很可能會被吐蕃人攻破,到時損失必然慘重。

可是如果出兵救援,就不可避免要與吐蕃野戰,

只是允吾軍剛剛經歷整編,訓練還沒有全部完成如果出城野戰李惲心中卻並無把握。

……

允吾城東四十里的一處山谷中,三千唐軍騎兵已經在此埋伏了多時。

這時一名唐軍斥候打馬入了山谷。

“將軍,吐蕃人攻允吾城不克,如今留下一部軍隊在允吾城下,其主力卻是繞過允吾東進……”

“哈哈哈,這些吐蕃人還真是不知死活!”

“將軍果然神機妙算……”

這支唐軍騎兵的指揮官赫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哥舒翰。

原來當吐蕃人出動大軍進攻威戎軍時哥舒翰就發現了情況不對。

威戎軍本不是什麼重要地區,就算吐蕃人佔領此地也無法久守。

而且威戎軍也沒有什麼資源,吐蕃人就算要掠奪資源也不應該選擇貧瘠的威戎軍。

這顯然是要吸引隴右唐軍的注意力,行聲東擊西之策。

在與幕僚商議之後,哥舒翰決定將計就計,假意上當,並高調宣佈親領大軍反擊入寇威戎軍的吐蕃軍。

但實際上真正領兵的卻是他的副將諸葛誗。

他則秘密調動了突厥阿布思部騎兵兩千騎以及唐騎千二百騎,秘密抵達湟中地區。

給李惲的支援自然也是他安排的,原因自然是擔心李惲那支剛剛完成整備的府兵出現意外。

哥舒翰這次的胃口大得很,不但想一舉殲滅入寇的吐蕃軍,還想收復整個西海,奪回石堡城。

李隆基可是早就下詔,奪下石堡城者封國公。

……

允吾城中,李惲經過一番綜合考量還是決定出城與吐蕃作戰。

不過此舉卻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

他們的理由是允吾府兵,本就不是野戰之士,加之訓練未成,有過大戰經驗計程車卒不足四百,倉促出戰可能會導致大敗。

他們所說的其實也是李惲之前所擔心的問題。

不過李惲經過一番思考衡量後,覺得不出戰產生的不良後果更嚴重。

“諸君,吾等不敢與吐蕃人在野地堂堂對陣,那吾等練這些兵又有何用?

“可是!”

“沒有什麼可是……”

“諸君不必再言,此次如果不敢野戰,我軍對吐蕃的畏懼就會始終刻在心頭。”

“而吐蕃人則相反,他們的氣焰會更加囂張……就算城池修得再堅固高大,也會被吐蕃人一一打破。”

“今日我等不敢出城……下一次我等還是不敢出城……如此我軍將再也不能一戰……大丈夫死則死矣,但決不能畏戰懼戰……”

“我意已決,明日諸將隨我出城死戰。”

“漢家健兒何懼胡奴!”

“都尉所言甚是,精銳都是打出來的,經過這幾日戰鬥,士卒們也算見過血了,此戰可勝!”

李輝與李瑄兩人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援李惲的決定。

這時馬漢卻道,“都尉尊貴之軀,不可輕涉險地,不若留在城內主掌大局,且讓下吏等領兵出戰。”

李惲哈哈一笑道:“吾乃主將,豈能躲在一旁,觀諸君浴血……”

馬漢還想再勸,卻被李惲打斷。

“君不必再勸,吾意已決!”

經過一番思量李惲決定以馬漢負責允吾城的城防,自己領騎兵和城中會騎馬的步兵出城。

李惲主意己定,雷厲風行地釋出了一系列的命令。

眾人皆是凜然遵命,很快整個允吾城緊急動員起來。

唐軍的高效在這一刻再次體現出來。

僅僅一刻鐘,一千二百步騎就已經集結完畢,等待著李惲訓話。

李惲頂盔摜甲登上了臨時搭建的一個高臺。

放眼望去,臺下眾將士皆一臉狂熱的望著他。

眾軍士皆渴望著他們的統帥能帶著他們再來一次酣暢淋漓的大勝。

李惲卻是久久不語。

良久,他才開口道:“諸君吐蕃勾聯蠻夷吐谷渾、蘇毗者,抗拒大唐,犯我疆界,此罪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