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可以見識嗎?”司馬紅革反問道。

“我問問。”

孫行悟微微一笑,撥出了電話:“到哪了……不急,不急……好。”

結束通話,孫行悟給出回應:“再有半小時差不多。”

“好啊!”司馬紅革很是欣喜,其他人同樣充滿期待。

六號展臺已經成了這樣,人們唯恐避之不及,而且即將展示孫氏寶器,於是一致決定移步八號展臺。但柯大海暫時留下來,監督、指導處理善後事宜。

一眾人等來到八號展臺,這裡已經成了人的海洋。

臺下不只有普通觀眾,更有許多媒體,有的是關注文化節本身,有的是被赫魯赫等人刻意找來的。本來等著見證白氏徹底碾壓孫氏,不承想卻來個徹底翻盤,這反而更激起了人們興趣。

尤其聽聞逆天反轉資訊後,好多人還在陸續趕來,其中不乏媒體和自媒體。

除了開幕當天,八號臺已經好久沒有這樣。即使之後有些人來,也多是看笑話,或是專為譏諷、謾罵,近幾天更是臭不可聞、門可羅雀。

眼見這樣的情形,開發區眾人感慨良多,也欣喜不已:應有的繁華又回來了。

隨著時間推移,人也越聚越多,但都非常遵守秩序,生怕被嫌棄或呵斥,無形中多了尊重。

“師父,我們來了。”

隨著一聲呼喚,人們全都轉過頭去,媒體人更是調轉了鏡頭。

人群外圍,站著兩個光頭青年,全都身著素衣,額頭冒汗,其中一人身後背了一個小箱子,類似快遞員的保溫箱,正是薛洪正、薛洪直哥倆。

什麼情況?送盒飯?人們都有些迷惑。

“來了。”孫行悟示意了一下,邁步迎去。

司馬紅革等人也立即跟上。

來到倆徒弟近前,孫行悟柔聲道:“千萬小心,放到臺上吧,大家都等著看呢。”

“是。”薛洪正答應一聲,在弟弟隨護下,向著展臺走去。

怎麼個情況?不可能吧?騙子的魚缸都那麼裝箱考究,真寶器怎麼也該防護更精細吧?人們都不禁狐疑。

“那裡邊是器中活影?”司馬紅革問出了所有人疑惑。

“是呀,所以才倍加呵護。”孫行悟回覆的很自然。

眾人卻腹誹不已:這還叫倍加呵護?

其實人們理解有誤,而且不知道其他細節。

自那晚得到疑似光武之血後,趙林然就和孫行悟連夜返回孫家堡,悄悄試製器中活影。

從未見過實物,僅是依靠記載,而且材料十分難得,因此試製過程非常小心,饒是如此,也僅有一件瓷器疑似達標。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趙林然得到訊息,有調查組要來,便預感到很可能週一即到,極可能直接到文化節現場。

這可是正名的好機會,不能錯過,也不敢錯過。

但按照資料所載工藝要求,這件成品在週一早上七點才算正式完工。

於是孫氏師徒輪班守了一晚上,到時間點驗貨基本符合要求後,五人開始趕往省城。擔心瓷器途中有損傷,便由辦事靠譜的薛氏兄弟輪番揹著。

在離著省城還有一百多公里時,趙林然接到訊息,調查組真的到了文化節現場,而且直接去了六號展臺。

由於擔心去晚了誤事,經過與孫行悟商量,決定派孫空先行到場攪局,以便拖延時間。

在孫空離去不久,又考慮到孫空恐難壓場,趙林然、孫行悟也馬上快速趕往省城,只留薛氏哥倆帶瓷器慢速行進。

既要精心保護瓷器,又要輪班開車,還要輪番揹著箱子,因此薛氏哥倆雖然到得最晚,卻也最累。不但額頭冒汗,身上衣衫也都溼透了,形象與送餐小哥相仿,只是少了標誌性衣裝。

看著有些狼狽的薛氏兄弟,尤其是那個很是破舊的箱子,人們高漲的情緒不自覺下跌。

“慢點,慢點。”

來在臺口處,孫行悟一邊指導徒弟卸下揹包,一邊和趙林然到了臺上。

調查組也跟了上去。

箱式揹包被移到了臺上,孫行悟開啟揹包拉鍊,在徒弟協助下,從裡面取出一個咖色物件。

怎麼個意思,裝雞蛋呢?

看著包裝物,調查組成員面面相覷,臺口觀眾更是暗暗吐槽。

一層,兩層,

好似剝洋蔥般,一直剝掉十層,裡面才露出一個點綴著紅、藍二色的白色瓷器來。

這麼小?這麼醜?

幾乎所有看到的人全都大失所望,網友更是適時評論:“鹹菜罐吧?”

但孫行悟在看到瓷器時,卻是眼前一亮,嚴肅的表情中竟然閃過驚喜。

“實物投影。”

在趙林然示意下,投影儀開始工作,瓷器影像被投到大螢幕上。

“嗯,樣子還可以。”有人點頭認可。

立即有人大聲回應:“你是沒見到實物,可小了,比鹹菜罐都小,最多放二斤水。”

“動了,動了啊!”

先是網路上互動留言,隨後現場也有人發現了異象。人們閉上嘴巴,瞪大雙眼,現場頓時安靜。

投影大幕中,白色的瓶體上,紅、藍點綴正在緩緩移動,就好似顯微鏡下的顆粒一樣。

慢慢地,慢慢地,紅色點綴凝結成多個小圓點兒,這些圓點兒還在繼續匯聚。

藍色點綴也在凝結,但並不圓潤,好像線頭一般。

圓點兒越聚越少,越聚越大,好似幾十個乒乓球一樣。

線頭越聚越實,好似絲線,又好像柳條。

紅“乒乓球”幾十變十,再變幾,

藍“線條”越凝越粗,形態也不盡相同,有的像水波,有的像欄杆。

“太陽,太陽。”就在所有“乒乓球”聚到一起時,忽然紅光大盛,邊緣還有了金色光芒,有人忍不住出聲。

緊跟著驚呼又起:“湖,塔。”

“雷峰夕照。”還是網友思維活躍,最先給出名字。

“對,對,雷峰夕照。”諸多喊聲混合在一起,震盪著整個展廳。

忽然,畫面好似受到驚嚇一般,火紅的太陽迅速散開,巍峨的塔影也很快虛幻。

“都怪你們,胡亂喳喳。”

埋怨聲還沒停歇,散開和虛幻的影像重新集結、凝實,但圖樣和顏色有了變化。

“哇,盧溝曉月。”

“應該是三潭印月。”

驚呼一浪高過一浪,畫面影象散開、凝結、再散再結,好似變戲法一般。

不只是觀眾和網友驚訝,趙林然和孫行悟同樣吃驚,這可比早上看到的變化速度快呀。

為什麼呢?難道和走了一路有關?難道受聲音影響?

想到這一層,趙林然衝著瞿詠梅示意:“給點音樂。”

很快,舒緩的音樂響起,畫面也跟著變化。

趙林然不由得張大了嘴巴,因為他發現,瓶體上線條流動好似跟著節奏一般。

“哇哇,雙峰插雲!”

“居庸疊翠!我靠!!!”

就在現場和網上驚呼一片時,趙林然再次示意:“換點節奏強的。”

“咚咚,咔,噔,噔。”

音樂換了之後,畫面跟著變換,明顯都是和著音樂變的。

靠,這太媽也太絕了!趙林然忍不住暗自揶揄,孫行悟更是激動得鬍鬚抖動不停。

“這才是正宗的器中活影。”

“對,器中活影。”

“器中活影。”

現場呼喊聲此起彼伏,“器中活影”四字更是霸屏了所有直播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