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災滅世不可逆,世間運轉也不止。
【五氏】
(相關:氏指的是整個叫做某某氏的部落,在上古時,姓是大型部落的標識,氏是由姓分化出來的有功績或者身份高貴的分支部落的標識。)
從此開啟五氏時代,這五氏按時間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在上古神話中,“皇”的意思是功大德美,澤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
【上皇】
從五氏時代開始,人類文明進入到人皇的時代,年號為開皇。
中央起自卯,曰上皇,為住劫。
【有巢氏】
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有巢氏一脈,是盤古精氣血肉所化的上古之人,是初代人類中沒有去往崑崙山和蓬萊島的那一部分。
這一部分人,因為是盤古大神道軀所化,雖未開靈智,但天生神力,初期還是在洪荒中有著不俗的戰力。
不過這些人也只是依這生物本能行事。
隨著這部分人繁衍傳代,盤古道軀的力量逐漸被稀釋,最終淪落為野人。
上古之時,人少而禽獸多。林木茂密,野獸常常出沒其中,侵害穴居野處的人類。
部分人類被迫北遷。
北方氣候寒冷,許多人不肯北遷。
這個時候有位女子出現。昊英氏,教人構木為巢,防禦野獸,擋風避雨。
白天採橡慄,夜晚棲宿樹上。
從此人們睡覺時也不擔心野獸侵襲,人們將昊英視作聖人,推戴他為部族首領,號稱“有巢氏”。
除了構木為巢以外,有巢氏還取締了兄弟姐妹間的通婚關係,同一族內部的同輩男女也禁止通婚了。只能族外通婚。族外通婚相較於血緣群婚,對人類文明發展帶來了巨大進步。
有巢氏,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由“穴居”進入“巢居”的文明程序。
有巢氏族發展到大禹時期,其後裔建立自己的氏族方國--巢國。
有巢氏、居巢氏的後代皆省簡化為單姓巢氏。
後來,有巢氏與緇衣氏婚配,誕下燧人氏。
【燧人氏】
燧人氏,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
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
燧人氏,後屬風姓。
燧人氏教人捕魚,有魚、鱉、蚌、蛤一類,讓人們吃到除了陸獸以外的食物。
上古時代,燧人氏與眾人,在今河南商丘一帶生活休憩。
此時還是原始社會的初級階段。人類以粗糙的石制工具獵取生活必需品。吃生肉和生根莖葉片,穿獸皮或植物編織的衣服。
因為食生,所以人們容易易患病,壽命極短。
動物屍體中的磷、裸露的煤炭、極端乾燥的森林,都容易發生火災。
但是原始人類看到火光,卻不認識火,將火看作怪物,視火為不詳,繞火而行,避火而居。
燧人氏,卻向著火而去。他發現,在火旁會讓寒冷的人感到舒服,就像太陽;被火燒死的野獸腥味更少,尤其是魚類的腥味大大降低,不僅口感好,還讓胃變得舒服。
他號召人們用火烤動物或植物根莖來吃,使人類慢慢克服了食生的習慣,還為人類找到了抵禦寒冷的辦法。
為了使人類可以隨時用上火,燧人氏開始了艱難地探索人工取火的方法。
燧人氏生活的地方有一種樹叫做“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
有一天他看到一隻鳥在啄燧木,粲然迸出火星。
燧人氏頓悟,遂折下燧枝鑽木取火。因為此木易生火,便稱為“燧木”。
後來他又找到了點石擊火的方法。
燧人氏使中華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與取火技術。
由於鑽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於是人們便稱此人為“燧人氏”。
將可以透過摩擦可以擊出火星的石頭稱作“燧石”。
人們相信燧,跟隨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為首的遠古人類氏族部落,這個氏族部落被後世稱為“燧明國”(今河南商丘)。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成為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使人類從動物中徹底分離出來。開創了華夏文明。
後世尊燧人氏為“燧皇”與“火神”或“火祖”。
火的使用,使人類焚林而獵,開始利用自然,並征服自然,豐富了人類的飲食,使人類的肉體結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大腦結構變得複雜,聰明才智得到發揮。
“燧”字因此有了“貫通黑暗”的意義,同音字遂(完成)、隧(開掘)、邃(深遠),也便有了相近的意思。
後來燧人氏在崑崙山立木觀察星辰天象,發覺“天道”。
受天道啟發,燧人氏開始始為山川百物命名,從而有“地道”。
天地之德孕育萬物,而人為萬物之尊。
燧人氏以風姓為人類命名,完善有巢氏對婚姻的規範,從血緣上限制了人類的交配,劃分出了人與獸的界限。這是人類最早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天道觀。
天、地、人始於無名,成於有名。有名則天地開明,人乃文明。
燧人氏以右樞天乙為北極星,後來又以太乙織女星為北極星。
創立“氏族圖騰徽銘制”,以後的部落因此有了屬於自己的氏族圖騰。
始立姓為風,氏為昊,讓後世之間有了姓與氏的區分。
發明大山榑木太陽曆,發明星象歷,創造“十天干”。
繪製《河圖》與《洛書》,對後世伏羲“一畫開天”造成了極大地影響。
創造人類早期的符號文字,發明“陶文”。
創立八索準繩圭表紀曆,開始結繩記事。
發現天綱、天紀。
參悟先天至寶太極圖,創造太極印。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中,重要的族繫有華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澤氏等。
直系後裔有風姓、衣氏、允姓、依姓、殷姓、嬴姓、子姓、婼姓。
......
有巢氏和燧人氏都被推舉為領袖,開啟了自己部落的統治時期,被人稱作聖人,聖王。
......
畢竟不知五氏三皇如何分,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有巢氏:
1.《莊子·盜蹠(zhi)》曰:“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2.《韓非子·五蠹du》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3.《路史》載:“昔載上世,人固多難,有聖人者,教之巢居,冬則營窟,夏則居巢。......而人說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4.明代-羅頎-《物原·室原第十二》:教民巢居----“有巢始為巢穴。”
5.《藝文類聚》卷十一引《始學篇》雲:“上古皆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
燧人氏:
1.《屍子》雲::“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
2.《拾遺記》雲:“燧明國有大樹名燧,屈盤萬頃。後有聖人,遊至其國,有鳥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號燧人氏。”
3.《古史考》雲:“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近水則食魚鱉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於使(是)有聖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民人大悅,號日燧人。”
4.《三墳》雲:“燧人氏教人炮食,鑽木取火,有傳教之臺,有結繩之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