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六零農場系統(30)(加更~感謝‘出塵不染心’~)
快穿之金手指回收指南 小說 席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回到自己的任務田,謝姎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了當天的工分任務,然後就到豬圈附近給新加入月灣大隊的宋書鶴祖孫蓋石屋去了。
“老宋,先別忙了,過來看看,給你倆在這裡起個石屋當你們今後的家怎麼樣?”
謝姎經過仔細勘察,在離豬圈三十米開外的空地圈了一塊地基,順便解釋了幾句:
“離豬圈太近有點臭,遠了怕萬一有事顧料不到。而且你們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五頭小野豬的養殖,要經常來豬圈,所以離得遠來來回回的也累,老宋你要沒意見,我就開始挖地基了?”
老、老宋?
宋書鶴和小孫子愣愣地互看一眼。
下放前,他被人尊稱宋老,下放後他們這樣的四類分子,基本得不到正常的稱呼,叫什麼的都有,唯獨沒被人喊過“老宋”。
不知為什麼,這一刻宋書鶴的眼眶有點發熱。
謝姎挑眉望過來:“咋了這是?是不滿意這塊地嗎?那我重新挑?要不小宋你來挑?你喜歡把房子蓋哪兒?”
小、小宋?
七歲的宋銘鈺:“……”
宋書鶴露出了這段時間以來第一個開懷的笑容,拍拍小孫子的肩:“去吧!挑塊你喜歡的地,蓋咱們祖孫倆今後的家。記得謝謝人家。”
宋銘鈺最終還是挑了謝姎選的那塊地。
正如她說的:後邊就是伴月山山腳,砍柴不用跑老遠。而大隊社員幾乎從不踏足伴月山,除了開墾成梯田的南坡山腰,北坡以及山腰往上沒人去,砍柴不要太方便。
選好位置,謝姎就飛快地挖起地基。
挖出來的泥,先堆到旁邊,等石頭壘起來後還需要用泥來填縫。
宋銘鈺想幫忙,卻聽謝姎道:“孩子你還是去熟悉豬圈吧,畢竟那才是你今後的工作場地,這兒我一個人搞得定。你在,我還要顧及揮鏟子的時候別傷到你,施展不開手腳。”
“……”
她叫他什麼?
孩、孩子?
她看上去也沒比他大幾歲。
正跟負責大隊任務豬的社員學習如何餵豬、如何清掃豬圈的宋書鶴見孫子蔫頭耷腦地回來,忍不住發笑:“被嫌棄了?”
“……”
謝姎倒也不是嫌棄,而是想抓緊時間儘快把石屋蓋起來。
沒蓋起來之前,宋書鶴祖孫倆只能在舊牛棚落腳。儘管大隊部有空房間,但誰樂意給他們住那麼好的房間?
所以她發揮出了最高的勞動效率——一鏟子下去,帶起了普通人需要五六鏟子的泥塊。
不到一刻鐘,就把地基挖好了。
然後往裡填石頭打地樁。
等到太陽落山,中午與會的社員下工路上順便挑了幾塊大石頭送過來時,發現謝姎已經在壘石牆了。
照這個速度,明天就能填縫、蓋屋頂了。
這讓大夥兒再一次見識了謝姎的大力氣。
乖乖!才短短一個下午,她就把半間石屋支稜起來了?
難怪她說不用人幫忙、她一個人搞得定,合著不是客套話,是真搞得定啊!
有人就開玩笑地說:“謝知青,下回我家翻新屋,你可得來幫忙!”
其他人一聽,也都熱情地邀請起謝姎:
“我家要是蓋新屋,謝知青你也得來啊。”
“還有我家!”
“謝知青,我家蓋新屋你也來!”
事實上,新屋連個影子都還沒呢!
謝姎一一笑應:“沒問題。”
大夥兒卸下石頭離開後,謝姎也放下了工具,打算收工了。
她倒是不怕天黑,但她在這裡,祖孫倆肯定不會先回去休息。
宋銘鈺悶聲不吭地拎了一桶水過來,給謝姎洗手。
“謝謝你啊小宋。”
“……”
小宋沒脾氣了。
謝姎洗乾淨手,見豬圈那邊幹活的社員已經下工,這一片如今就剩她和宋書鶴祖孫倆,就從習慣揹著出門的竹揹簍裡拿出一個麻布袋子,塞到宋銘鈺懷裡,然後輕快地拎起揹簍走人。
和煦的晚風送來她清凌的聲音:“接風洗塵。”
……
昏暗的煤油燈下,宋書鶴祖孫開啟了謝姎留下的麻布袋。
最上面是一包曬得很乾的野菜,曬之前就焯熟了的,熱水一衝就能吃,帶著一點點鹹味,既能當菜又能當湯。
野菜下面是一包曬乾了水分的野菌子,什麼品種都有,山木耳、貼地耳、麻雞菌、黃樅菌、青頭菌、奶漿菌、牛肝菌……
不過菌子幹是生曬的,需要泡發以後煮熟吃。
再往下,是兩個紮緊的小布袋,解開袋口,一袋裝著約莫兩斤的苞米麵,另一袋是顆粒分明的大米,也有兩斤左右。
不對!
宋銘鈺一手一邊伸進兩個袋子巴拉了幾下,從苞米麵和大米里總共摸出六顆雞蛋、一盒治療皮外傷的藥膏。
“!!!”
祖孫倆驚詫地互看一眼。
“爺爺……”
“噓——收好!不要聲張!免得害了她。”
宋書鶴若是到現在還不明白對方是友非敵、心存善意,那他這把歲數就白活了。
眼下,這些物資於他們祖孫而言的確是雪中送炭。
事發突然,他只來得及安排好跟著他出生入死的手下們的出路,對於生活物資確實沒來得及多做準備。
他不至於矯情到覺得對方是在施捨、憐憫他們,從而硬氣地還回去。
宋書鶴抬起短短几天就被磨礪得粗糙裂口的手擦去眼角的溼潤,拍拍身高快到他肩膀的小孫子的肩:
“這份恩情,我們記在心裡。只要活著,以後總有報恩的機會。”
……
之後幾天,謝姎每天干完大隊分配的工分任務,就來給宋書鶴祖孫蓋石屋。
屋子的主體框架不到三天就壘好了,難的反而是窗戶、門框和屋頂。
儘管山裡不缺樹,但剛砍下來的樹沒法直接做傢俱,川南的春季雨水充沛,晾乾起碼得一兩個月。
如果是她自己蓋房子,那倒是好辦,直接找社員換點幹木料就行。
在鄉下幾乎沒有哪家不囤晾乾的木料的,誰家沒有老人孩子?
人活著的時候需要屋子遮風擋雨,死了需要棺材。
哪怕還沒到老的走不動道的時候,也會未雨綢繆地為將來的後事做點準備。
別的沒有,做棺材的木料那是必須囤的。
再是孩子,家裡有兒子的,結婚總要打傢俱吧?有女兒的,總要備份嫁妝吧?
需要花錢買的或許沒辦法,不需要花錢的木料還能囤不起?
可宋書鶴祖孫的身份比較特殊,社員們見到他們,雖不至於到退避三舍的程度,但也不願意跟他們有任何往來。
即便祖孫倆拿得出價值相當的物資,社員們也不敢跟他們換,就怕被牽連。
謝姎找了幾個交情還算不錯的嬸子,都表示不敢摻和這事。
“謝知青啊,要是你蓋房子,別說換幾根木料了,就是讓我家那口子去幫忙嬸子我都沒二話。但那倆壞……咳,不是嬸子不肯幫,就怕日後出點什麼事,說不清。”
這就不好辦了。
謝姎想了想,抽空帶著兩包經濟煙,找上了大隊長。
有困難找組織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