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櫻桃芭蕉今年落了明年開,可人的生命,卻像潑出去的水,沒了就是沒了。
所謂“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日子一天天過去,而修行也是真正的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這一切的轉折點,是太淵道人在【黑白學宮】十週年校慶那日,對著天下人說的一句話——“修行有成者,可享二百天壽”,點燃了天下人的熱情。
其實早有百姓猜測。
三四十年過去,當年襁褓裡的嬰孩已成家立業,連孫子都能打醬油了,可國師太淵真人依舊是那副青衣白麵的青年模樣。
眼角沒添半分細紋,髮間沒染半點霜雪。
市井裡早有傳言,說國師是“活神仙”,能駐顏長生。
如今得了他親口證實,修行的好處如驚雷般炸響,天下人的熱情瞬間被點燃。
在華夏大地,餐風飲露、羽化成仙的傳說一直存在。
尋常百姓一輩子困在田埂、作坊裡,誰不盼著能多活幾年,能看看更廣闊的天地?
頓時,修行之風在這片大地盛行,武學、道功以各種方式在流傳。
而在朝廷和百姓們共同的推導下,【黑白學宮】做到了在每一個縣城都有分府。
至於其中的教導人員,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黑白學宮】的學子都換了許多屆,正好充任助教,教百姓些基礎的吐納、拳腳功夫。
由於要成為先天境界很難,畢竟要領悟武道真意,還得感知並破開“玄關一竅”,能做到的人幾乎是萬里挑一。
久而久之,不少人便轉了心思。
既然成不了先天,不如讓修行變得更“有用”些?
太淵道人瞧出了這股趨勢,索性出面提出了“武學生活化”的概念。
在過去很多人心目之中,武學只是一種用來殺人的工具。
學成之後,武力非凡,與常人不同,能有仇報仇,可以怨報怨,甚至一些心思邪惡之輩,學得一身武藝,殺人越貨,姦淫擄掠,無惡不作。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正是有了這種思想,千百年來,江湖武林和普通人的生活割裂開來。
江湖豪俠高高在上,飛來高去,視百姓如豬狗草芥,市井百姓則懼怕江湖人士,不敢與之有多大接觸。
武學是真的只能殺人嗎?
其實非是如此。
武學本是先民在遠古時期慢慢摸索衍變而來,初始之時,是為了與與野獸兇禽搏鬥,守家護邦。
後來諸多先賢總結學說,整合道理,武學逐漸有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概念。
發展到瞭如今,各種精妙武學層出不窮,可其中大多隻被作為一種逞兇鬥狠,殺人奪命的手段。
武術武技眾多,武學較少。
什麼是“武學”,自然是將其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對待。
在太淵想法之中,武學不僅是一種工具,也是一條道路。
這條道路可以通向各方,達到許多不同的地點。
這樣一來,武學必將走入尋常百姓之家,就像讀書識字,變得和吃飯喝水一樣的正常。
既然如此,自然不能儘想著發展多麼精妙絕倫的內功心法,多麼強大精巧的招式,而是要回歸於普通,迴歸到人們的生活工作中來。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太淵把這句話刻在了學宮的門碑上。
比如,有人覺得自己相貌不好,於是想研究開創出一門可以美容的武功。
什麼是美容?
其實對於男子女子,都是一樣。
皮相,風儀,氣度,才識與力量之美。
其他先不說,總先得顧忌皮相。
身段頎長,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傀俄若玉山之將崩,還有面板狀態、五官骨相等等。
所以,有一幫人根據昔年逍遙派諸多秘籍殘篇參考,還有可以易筋柔骨的功夫,綜合其他武學知識,終於創造出來。
這門武功不重爭鬥威力,而是專工美化容貌方面,孕育出來的真氣全都用於“塑形”,能讓腰桿更直,能讓面板更細膩,甚至能慢慢調整五官的骨相。
此功一出,立即惹得眾多人學習。
創造者團隊也狠狠賺了一大筆,名利雙收。
也有在岸邊討生活的人提出,每年有很多人死於水裡,那麼能不能研究出讓人在水面行走的武功,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溺水事件。
他們希望這種武功可以不用要先天境界就能施展,他們更希望是希望哪怕是後天三流的武者,也能憑藉這門武功,在水面上如履平地。
他這想法一出,引得很多人都來了興趣。
他們成立了一個團隊,耗費無數精力,研究出瞭如何行走水面的功夫。
練這功夫的人,只需將內息聚在腳底,藉著水面的浮力輕輕一點,就能像走平地似的在水上行走,雖走不快,卻足夠救人。
太淵道人知道後,很感興趣。
這不就是前世一個忍者漫畫裡的玩意兒麼!
眼看這個團隊打算解散,因為目標已經完成了。
太淵道人出面將這個團隊挽留住了,這些人思維不錯,有智慧,有想象力創新力,說不定還能做出其它成就。
他要的是百花齊放,智慧之光灑遍九州大地,要盡眾生智慧去創造,去實踐,變不可能為可能。
時光又悄然滑過九年。
九如和尚也迎來了自己的突破——他終於化去了“唯吾獨尊”的本相,達到了“無法無相”的境界,與張三丰、太淵站在了同一高度。
到了這個層次,九如和尚感覺自己的心神可以縮成微塵,鑽進草葉裡看露珠;也能擴成天地,裹著整個京城感受風的流轉。
能大能小,可有可無。
可以無相為有相,也能以有相入諸相。可以藏天地於芥子,也能夠化微塵為宇宙。
“以無觀有,萬物皆有;以無觀我,本無一物。”九如和尚輕聲念著,嘴角漾起一抹通透的笑。
…………
崇道觀的藥圃裡,秋陽正好。
太淵正蹲在畦邊,指尖拂過一株剛冒芽的七葉一枝花,忽聞門外腳步聲,很熟悉。
是李時珍。
眉眼比去時沉穩了些,鬢角雖沾了些風霜,眼裡卻亮得很,見了太淵,快步上前,躬身便拜:“師父,弟子回來了。”
“回來就好。”太淵伸手扶他,指尖剛觸到他手臂,便微微一頓。
李時珍體內的內息流轉得圓融又綿長,帶著股草木清氣,赫然是先天境界的氣象,而且內息流轉的圓融程度,分明是在先天境裡紮紮實實走了很長一段路。
太淵眼尾的笑意深了些,“不算,修行沒落下。”
李時珍笑了,從藥簍旁解下一個布包,裡面是幾頁謄抄整齊的麻紙,字跡是他慣常的工整,只是邊角有些磨損,“弟子在途中悟得一門功夫,取名《神照經》,淺薄之作,請師父過目。”
太淵接過紙頁,目光掃過其上的字跡,暗暗點頭。
這《神照經》的法門,竟全然不重招式殺傷,開篇便寫“藥毒一體,氣行周天當以觀照為先”——內息運轉的路線多走三焦、肺經,顯然是為了強化嗅覺味覺。
其中“化毒篇”的法門,隱約可見《九陽神功》“百毒不侵”的精義,卻又不似九陽那般剛猛,反倒像春雨潤田,以柔緩內息中和毒素。
最妙的是“存神觀照”的法門,要求修行者時時內視臟腑,辨氣血虛實,平衡七情六氣……
“你竟能將武學與醫理融得這般好。”太淵抬眸,眼裡滿是讚許。
“弟子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李時珍被誇得笑起來,,“先前嘗百草時,總怕中了奇毒難解,便想起師父曾提過《九陽神功》的殘篇,說它能以純陽之氣逼毒。可弟子覺得藥毒本是一體,一味強逼反倒傷了臟腑,便試著改了改,倒也管用。”
太淵笑著拍了拍他的肩,“看來這幾年的苦沒白受。藥圃裡剛收了些新曬的藥草,你先歇歇,明日再跟為師說說你途中見的奇藥吧。”
“哎!”李時珍應得響亮。
把藥簍往牆角一放,從懷裡摸出個牛皮紙包,比先前的油布包更厚些,遞過來時眼裡閃著光。
“對了,師父,弟子還有一本書,但這些年下來,也只是整理了一半左右。”
“喔?是什麼書籍?”
“一卷本草書。”
“本草?”太淵頓了頓,“如何下筆?”
“弟子想著,綜合百家書籍,整合歷代本草,以綱目分之。”李時珍道,“總標正名為綱,又附釋名為目,以綱為舉,次以集解、辨疑、正誤為輔。列出各種藥物的形狀,附以氣味、主治還有藥方。”
“如此甚為實用,書名所謂之?”
“《本草綱目》。”
李時珍說出這四個字時,聲音不高,卻帶著種篤定的分量。
這師徒倆,一個以天地為爐,一個以草木為道,倒都在自己的路上,走得紮實又長遠。
…………
時間不以任何人的一直而改變。
接下來的幾十年,天才武者層出不窮。
頭一個十年過去,突破先天境界的武者竟已將近百人!
這放在三四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那時整個中原的先天,能不能湊齊十個都不清楚,如今光是【黑白學宮】的往屆學子裡,就有三十多人破了玄關。
更讓人振奮的是,就在九如和尚突破“無法無相”境,王陽明達到“致良知”的境界後,第四位天人級強者竟橫空出世了——不是宋之謙、風清揚、東方白這些早已成名的老牌先天,而是華山派的“劍君”寧不凡。
他是天生的劍者,一劍在手,眼裡便只剩劍。
見山悟劍勢,見水悟劍柔,見雲悟劍虛……不到三十歲便劍心通明,自創了一套劍訣。
為了報答師恩,寧不凡將這門劍訣取名為【清風十三式】。
此劍訣妙就妙在“清淡”兩字,講究的正是“似有似無,似實似虛,似變未變”,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曼妙無儔,非人能及。
對手既然根本就摸不清他的劍路和招式,又怎能防避招架。
而且劍氣同修。
練劍時真氣順著劍勢流轉,練氣時又以劍意為引,真氣越足,劍招越靈。
練劍便是練氣,練氣便是練劍,久而久之,氣壯體強。
自他出道以來,從後天到先天,竟沒輸過一場,江湖上送了他個名號,叫“長勝八百戰,武藝天下尊”,雖有些誇張,卻也足見其厲害。
他的出現,像一記驚雷炸在年輕人心裡。
原來天人之境不是老牌先天的專利,只要劍心夠純、悟性夠高,年輕人也能後來居上,頓時大家夥兒幹勁更足了。
先天高手多了,難免出現倚強凌弱之輩。
又不是每個先天高手都是守序善良。
還好有鎮北侯林平之。
他當年征戰漠北,就在後天階段遇上一位先天強者——大薩滿穆都裡。
根據經驗,林平之研究出了軍陣之法,以氣血精氣凝成軍陣煞氣,可以抗衡甚至壓制先天高手的精神異術。
後來,從師父太淵嘴裡得知,那位大薩滿可不是普通的先天,可是叩天門的強者。
人家只是跟林平之玩玩,並未動真格。
但這套軍陣之法傳了下來,並在神捕司裡流通。
到了第二個十年,更是成了人人稱道的“武道盛世”,先天級別的武者像趕廟會似的,隔三差五就有訊息傳來。
可熱鬧歸熱鬧,這十年裡,卻再沒一人能叩開天門,晉入天人。
那些新晉的先天裡,不乏資質頂尖者,可就是卡在那一步上,進無可進。
“想要叩開天門,需要大智慧、大氣運、大毅力在身。”太淵道人如是說道。
後天修為,勤學苦練幾十年,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達到。
先天之境,那是明悟玄關一竅之秘,能夠以自身的真意破開關隘。這不僅需要有強大堅韌的心神之力,還需要堅定的意志,乃是萬里挑一的存在。
而天人層次,萬萬中無一都不足以形容其存在!
到了這一步,根骨資質早不是最重要的,能不能看透“天地人”三才的關竅,有沒有通天的悟性智慧,才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