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倒不覺得這有什麼值得發笑的,這樣的情景他已見過無數次。他寬慰道:“恭喜師侄順利透過試煉成為內門弟子弟子,快過來給祖師上香,別在那愣著。”
走進祖師堂,映入眼的啥是三尊巨大的雕像按品字形排列,這三位便是開派祖師——太笙道人、碧蕸子、丹歌兒。
在祖師雕像下是一代歸寧散人、歸真道人和歸元真人的牌位,二代靜思散人,靜志真人,三代清明真人,清影真人和清樂真人。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怎麼說都是有三位天仙級別的傳承,最後竟混成現在這個偏安一隅的落魄模樣,五代只出了衍宮,衍徵兩位真人,六代這麼多年了也才出玹歌一個真人,外面也在傳言玄樸道宗怕是要落寞了。
當初四代時正好遇到了千年一次的魔亂,玄樸道宗正處偏遠地區,,名氣又不小結果成了魔道攻打重點之一。一仗下來玄樸道宗折損了兩位散仙,三位真人,門下弟子十存不一,無數精英弟子夭折,整個門派離滅門僅一步之遙,若非得雲夢百族相護,玄樸道宗大概可以稱之為絕響了。
後來四代勢弱被排擠吞併,道宗差點連門派基業都要守不住。還好經過兩代的休養生息,總算是有些起色了,現在六代資質已定,頂尖出彩的人才沒有,但守成還是可以的,各階級人力財力儲備充足,第七代收徒標準便是走精英路線,寧缺毋濫。
各個真人散人雕像下是死去的各代真傳弟子的排位,按輩分排列,林林總總幾百位,雖然看起來不多,但也是不少了。
也只有真傳才能在死後享有師門香火供奉的待遇了。若是個普通內門弟子便只能在金書名冊上留個名兒,輪換幾代後有沒有人還記得這個名字都說不定。除非這位內門弟子為宗門立了大功勞才能讓其在死後破格奉於祭壇上享受香火供奉。
現在新晉第七代弟子秋華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彎彎繞繞,他離被供奉於祭壇之上的日子還長著。主事用手示意了一下,敬香童子便奉上三炷禮煙讓秋華參拜祖師。
嫋嫋禮煙清香撲鼻,讓人聞之精神一振,這香品質絕佳。
接過禮香,秋華誠心參拜,若無前輩的無私奉獻,也沒有今天玄樸道宗的繁榮昌盛。
接著,主事吩咐玉女取來命燈。
一旁的玉女將先前準備好的玉盤托出,玉盤上面除了一盞七星蓮花燈外還有一方紅布,一枚金針。
“用子午金針刺破手指將精血滴在燈上,然後用心火將命燈點燃即可。”主事指導著秋華怎麼做。
按照指示,秋華二話沒說就將精血點在命燈上,並用心火點亮。只見一團金色火焰點在了燈芯上,一種特殊的氣息與他命魂相連。
玄樸道宗中有一島名為太虛島,擅長推演。秋華精血一入燈,太虛島的推演臺便有人將他的親緣推演出來,透過金冊傳給主事。
非是主事謹慎過頭,而是修界傳承至今五千多年,什麼花樣沒經歷過,反間計,親情牌、苦肉計……翻開修界歷史,寫的滿滿都是血與淚啊!
遑論從前,就是現今也一樣,玄門臥底魔道,魔道離間玄門,細作如漫天星辰,臥底遍地開花。各種花招層出不窮。
事到如今還有玄門哪個宗門敢馬虎行事?非是清白之身誰敢亂收?魔道可以給弟子下黑手,將他們當作炮灰。但玄門自古光明磊落,怎可用那些腌臢手段,只好挑身家清白之人悉心教導了。
透過了層層檢測,秋華終於過關試煉。主事也很是欣慰,讓玉女將刻有秋華名諱的蓮燈端到後堂放好,便招來剛剛奉上禮香的金童端上另一個玉盤。
玉盤上擺放著一冊玉牒,一面玉牌,一個布囊。
主事托起玉牒,只見金書一閃,秋華生平事蹟、功法名錄便由金冊轉到了玉牒上,這時秋華才算真正位列玄樸道宗門牆。
金冊玉牒是門派花名冊,統分內外門一切成員,由內門主事和掌門分別持有,其他部門的只有部分名錄,算是一門重典了。
將秋華資訊錄入玉牒,主事執起玉牌和藹地遞給他說:“秋師侄,這玉牌從現在起是你身份的憑證了,青雲臺、琳琅閣、功德碑等地方都需要玉牌驗明證身,用法與木牌相似,你可得妥善保管。”
秋華接過玉牌摸索了一下,將它掛在了腰上。
接著主事開始宣讀宗門十誡,所謂玄樸十誡為:
一誡欺師滅祖,殘害同門
二誡驕奢淫逸,奸掠燒殺
三誡窮兵黷武,仗勢欺人
四誡朝令暮改,土牛木馬
五誡逐名趨勢,營營苟苟
六誡目無尊長,狂妄自大
七誡弄虛作假,釣名欺世
八誡瞞心昧己,忘恩背義
九誡好高騖遠,急功近利
十誡一意孤行,剛愎自用
此十誡為玄樸道宗基本誡律,若有犯者必逐離門戶再予以重罰。
先輩有言“有德無道道中賢,終成道。有道無德道中魔,終失道。”
又言“修道先修德,求道,無德,天給人不給;有德,天不給人給。”
再言"不修行,不積功,妄想平地上天宮;自古多少成真客,哪個不是大德翁?"
所以玄樸道宗以德論先,贏得了雲夢百族之誼,才有機會東山再起,免去滅門之禍。
當初秋華蓮香入夢一是查他的靈魂印記,二是查他的德行心性。就結果而言,秋華是正統人族靈魂,並無魔族或其邪派的靈魂印記,同時心性上佳。別看入夢只是一炷香時間,但身陷混沌不知年歲,若是心性不佳之人難免會心浮氣躁,焦慮易怒。
更甚至,遇到魔道之法時難免會禁不住誘惑行那喪盡天良之事。
凡是蓮香入夢中試煉不合格之人一般會安排宗門邊緣職務磨鍊心性,如有入魔者更會直接處理,不讓魔種外流。
恭敬聽完宗門十誡,秋華向天地宣誓絕不背叛宗門後,儀式也差不多到了尾聲。
只見主事拿起玉盤上的腰囊道;“按宗門規定,凡是內門弟子均會配備一個乾坤袋,一柄桃木劍,一張領養券,一本宗門法規,兩套內門法衣,三十塊中品靈石以及三百奉點。這腰囊便是乾坤袋,你可要收好。”
秋華雙手接過腰囊,內心對這豐厚的待遇震驚不已,更堅定了他要成為真傳的信念。都說修行之人“財、法、地、侶”缺一不可,沒有資源哪裡可以安心修行。
待秋華將腰囊收好,主事領著他走石板路出了祖師堂,看出了秋華對荷花池很好奇也跟他介紹了其中的試煉內容,這又讓他增長了不少見識。
在回靈虛洲的路途中,主事非常的健談,讓秋華瞭解了不少的內門行事方式,聽到入門試煉的關竅不禁後怕,但轉念一下自己清清白白又把心放下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內門的注意要點,比如進入內門後每月可領一瓶養氣散,一瓶築基丹,一瓶硃砂丹,三十塊中品靈石以及五百奉點的津貼,僅夠基本的需求,其他開銷便是要自己出了,怪不得皋會讓自己節儉一些。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宗門鼓勵弟子多出門歷練。一千年前魔族入侵人界,不少宗門挺不過這場浩劫,留下了東山再起的後手,若是門下弟子出去走走碰碰機緣也是挺好的。畢竟溫室裡的花兒雖然美麗,卻經不起風雨的摧殘。
回到靈虛洲,考慮到秋華對內門還沒熟悉主事便派一個執事陪著秋華到新居所。
一切都很順利,就是在秋華想透過主事瞭解一些關於元七與宏生兩位師兄的資訊時卻遺憾地被告知兩位師兄都成為了真傳並且已下山歷練,不知何時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