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二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斜著眼睛看了那個村民一眼,嘴角撇了撇,帶著一絲嘲諷說道:“張勇啊,你這個小娃子怎麼這麼天真呢?他們既然說了有,那自然就是有的。你想想看,那些大人的船隻又高又大,還說使用蒸汽機就能無風而行。還有他們手中的火銃,威力如此之大,他們完全沒必要騙我們啊!如果那些大人真的想攻打我們的村子,恐怕我們根本無法抵擋,而且他們可能一點傷亡都不會有。”
這個名叫張勇的小娃子今年已經十五六歲了,但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他的身材依然矮小瘦弱,看起來就像個孩子一樣。
按照大明的習俗,這個年齡的男子早就應該娶妻生子了,可他家境貧寒,一貧如洗,村裡的人口本來就不多,只有兩個年齡相仿的大姑娘,而男丁卻比女人多出不少,所以到現在他還沒能成家。
張勇撓了撓自已的腦袋,他覺得謝老二說得很有道理,確實沒必要欺騙他們。
然而,張勇心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疑惑:“雖然不至於騙咱們,但那個所謂的海上貿易是否可靠呢?咱們這裡一無所有,雖然這片土地還算不錯,肥力尚可,但大明那邊不是有更多肥沃的土地嗎?為什麼非要到我們這裡來開墾、種植,然後拿去售賣呢?”
謝老二輕輕拍了拍張勇的腦袋,帶著些許無奈地說道:“你怎麼這麼笨啊?我們這裡可是有甘蔗呢,這玩意兒能夠用來製作糖呀!要知道,這些甘蔗還是上一代福建老夥計帶過來的。聽他說,咱們這裡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甘蔗。這樣一來,我們不就可以開展所謂的海上貿易了嗎?”
張勇聽後恍然大悟地點點頭,但突然想到了什麼,皺起眉頭說:“可是,他們都是些當兵的粗人,都沒帶大明的小姑娘來……”
這時,謝老二正準備點燃煙桿子,聽到張勇這番話,立刻舉起煙桿子狠狠地敲了一下張勇的腦袋,罵道:“又開始想女人啦!整天想著娶婆姨,能不能有點出息!”
張勇被打得縮了縮脖子,卻依然目不轉睛地盯著謝老二手中的煙桿子,眼神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喃喃自語道:“謝大爺,你說你跟那些弗朗機人買什麼菸葉,有這錢我都能娶個漂亮婆姨了……”
謝老二懶得理會這個滿腦子只想娶媳婦的張勇,自已則悠然自得地吸起了煙,享受著吞雲吐霧的樂趣。
張勇一邊摸著被敲痛的腦袋,一邊還在小聲嘀咕著。謝老二心裡暗歎,這小子真是沒救了。
“等賺了錢,還怕沒婆姨?你要是不想幹,就自已回去,沒人攔著你。”謝老二說著,吐出一口煙霧。
張勇見狀,連忙陪笑道:“嘿嘿,我幹,我幹!謝二爺,你說咋幹就咋幹。只是……這海上貿易真能賺錢?”
謝老二白了他一眼,“你就等著瞧吧。不過,咱們得先把這地整好了,種上甘蔗。那些大人說了,會派人來教我們怎麼種,咱們種的不夠好。”
張勇興奮地搓著手,彷彿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等咱有錢了,我也要蓋個大房子,娶個漂亮婆姨!”他憧憬著。
謝老二笑了笑,心想:這小子終於開竅了。
在一片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一艘艘戰船破浪前行,船上的旗幟獵獵作響,那是屬於周家軍的驕傲與榮耀。
張老三此刻站在船頭,目光如炬,望向那遙遠的海岸線,他的心中,既有對未知的渴望,也有對家鄉的深深思念。
四營計程車兵們,個個身著盔甲,手持破虜步槍和平虜銃,他們是周家軍最精銳的力量,跟隨張老三從淡水出發,踏上了根據家主的地圖,探索臺灣這片神秘土地的征程。
他們的目標,是瞭解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尋找可能存在的威脅,同時也尋找那些遠離故鄉的大明子民。
經過數日的航行,他們終於抵達了臺灣的北港。
這裡的風景與大明內陸截然不同,茂密的森林與清澈的溪流交織出一幅自然的畫卷。
張老三帶領士兵們小心翼翼地登陸,他們發現,這裡雖然人煙稀少,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歎為觀止。
緊接著,他們繼續南下,來到了大線頭。
這裡的景象與北港又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一片片開闊的田野,遠處山巒起伏,彷彿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張老三命令士兵們駐紮下來,進行短暫的休整,同時派遣斥候四處探查,確保安全。
然而,真正的驚喜出現在他們到達魍港之時。
當船隻緩緩靠近岸邊,張老三遠遠便看到了炊煙裊裊升起,心中不禁生出一絲疑惑。
魍港,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神秘色彩,而眼前所見,卻是熟悉的場景——大明的百姓,在這裡安家落戶,生活得井井有條。
張老三下令船隻停泊,親自率領一小隊士兵前往村落。
村民們見到穿著軍裝的他們,起初有些驚慌,但很快便認出了他們是明人,眼中露出了欣喜之色。
一位年邁的村民走上前來,用顫抖的聲音說道:“我們是大明的子民,因為戰亂,多年前被迫遷徙至此,沒想到還能再次見到大明的軍隊。”
張老三的心中五味雜陳,他沒有想到,除了淡水,在這遙遠的土地上,竟然還有這麼多同胞在堅守著大明的身份。
他詢問了村民的生活狀況,得知儘管環境艱苦,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希望,始終保持著大明的傳統和習俗。
張老三在魍港停留的這段時間,成為了村民們心中的一抹亮色。
每天,他都會在村口的小亭子與村民們促膝長談,聽他們講述過去的苦難與現在的希望。
士兵們則忙著修繕房屋、清理水源,用實際行動幫助這些久離故土的大明子民改善生活條件。
日子一天天過去,魍港的村民們與張老三一行人的關係愈發融洽。
孩子們圍在士兵們身邊,好奇地聽著他們講述大明的英雄故事;婦女們則教士兵們編織漁網,傳授她們世代相傳的手藝。
張老三更是被邀請參加了村裡的祭祖儀式,他看到村民們虔誠地供奉著祖先牌位,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共鳴,彷彿跨越了千山萬水,這裡依然是大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