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先參加童試吧,八歲的路時行在父親的陪伴下參加了縣試。
成績揭曉,第一!
接著就是府試,第一!
最後,就是院試,院試是童試的最後一級考試,透過後就可稱之為秀才。
同時也就意味著有了一定的學識水平,也就具有了參加更高一級科舉考試的資格。
很快到了秋天,路善仁決定帶著九歲的路時行參加童試的最後一關,院試!
院試的參加地點在應天府,並且就在江南貢院,十里秦淮河的旁邊。
路時行不知道,七年前,他就是從這裡跟著路善仁回到台州的。
七年後,他來這裡參加院試,以前的事情,他已經都不記得了。
路善仁帶著小時行,來到了江南貢院旁邊的“陶然亭”客棧,這裡住著的都是來參加考試的儒生。
別看就是個童試的最後一關,這裡面還有四五十歲頭髮都白了的中老年人。
我們所熟悉的范進同志,參加的就是童試的下一級考試,鄉試,中舉的時候已經54歲了!
透過童試之後的秀才,也就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
所以,客棧裡亂哄哄的,全是前來考試的儒生。
有人還拿著書,在搖頭晃腦的讀書。
晚上,在客棧一樓的大廳,一眾學子們都在吃飯。
看到路善仁帶著一個孩子也住在這裡,有人就說道:“這位兄臺,你這是第幾次來參加考試,怎麼還帶著兒子來了?”
別人都以為路善仁是來參加考試的。
當然了,有人有了孫子還來參加考試,有兒子來參加考試很正常。
但是,沒有人帶著兒子來參加考試。
路善仁說道:“是他來考試,不是我!”
這句話一出,亂哄哄的大廳頓時安靜了。
那個人繼續問道:“兄臺,你不是開玩笑的吧,他才幾歲?就來參加院試?”
“他九歲了,是的,就是他來考試,我陪他來的!”
這一次,所有人都聽清楚了,這個小孩是來參加院試的!
人群中有個人一拍腦袋說道:“哦,他,他就是外號小神童的路時行吧!”
路時行口齒清晰地說道:“不敢當,在下正是路時行!”
原來,路時行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人稱外號“小神童!”
這下子,他們已經不再懷疑了!因為,他們中有些人已經聽說過這個神童的大名了。
當然了,也有沒有聽說過的,兀自在那裡說道:
“這個世界可真是無奇不有,這麼大一個孩子,就算從孃胎裡就開始學習四書五經,又能學到幾成?”
路善仁聽了也不惱,心說,你們不行不代表別人就不行。
更多的讀書人則是前來結交,畢竟這麼有名的小孩,他們也是第一次碰到。
何況,有些還是路時行的粉絲呢!
“小兄弟,我叫劉公長,鎮江的!”
“小兄弟,我叫張旺松,揚州的!”
……
一些儒生已經來和路時行結交,畢竟人家的名聲他們可是聽過的,這麼小就來參加院試,肯定有幾下子的。
這時,路善仁說話了:“你們可有好的老師推薦?時行的老師遊學去了!”
大夥兒頓時面面相覷,給路時行做老師,沒幾下還真不行。
反正他們是不行!
可要是做了路時行的老師,那將來說不定會聲名遠播。
照這個下去,不出幾年,就可能中進士。
你當過他的老師,那足可以吹一輩子了!
要說,江南出才子,也絕不是吹的,有人就推薦說:“路善仁,你也是名聲在外的人,可否去找找徐文亮?”
徐文亮是當時江南第一大才子,除了諸子百家,經史諸集,就連書、畫、字,也稱當世一絕。
在二十幾歲,就透過了鄉試,成了舉人。但是殿試卻屢試不中,竟然一直位居松山之後。
幾年後,索性放棄了殿試,開始遊山玩水,講學佈道。
只是此人神龍見首不見尾,你剛聽說他在這裡,等你去找的時候,他又去了別的地方。
想到這兒,路善仁對著大家一抱拳,說道:“諸位考生,你們今天的吃喝用度我全包了,誰要是見到了徐文亮,替我通報一聲,在下想聘他為時行的老師!”
這一招絕了!
雖然徐文亮見首不見尾,但是耐不住人多啊!
這些又都是江南的才子,說不定他遊歷到什麼地方,正好碰到了在座的某某。
自然是一番吹噓路時行,然後再說出人家老爹路善仁的意思。
十有八九,許文亮會聽說的。
這些貢生聽他這麼一說,紛紛附和:
“好,我記下了!”
“前幾天,我還聽說他到了義烏!”
“嗯,好的!”
有個人斜眼往外一看,正好是一家當鋪。
他說了一句:“時行,我給你出個對子怎麼樣?”
是啊,別人畢竟只是聽說,並沒有親見,一聽這位兄臺的話,別人都看著路時行!
路時行點了點頭,說道:“那我就向各位哥哥學習學習,還望你們多多指教!”
只聽剛才那個人說到:“外面不是有一家當鋪嗎,我就出一個: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路時行略一思索,朗聲說道:“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好!”
“妙啊!”
看著桌子上豐盛的晚餐,想到這一切都是路善仁算賬,有人就說道:缺魚缺羊哪得鮮?
魚和羊正好組成鮮字,頗為難對。
誰知路時行馬上對出:無舌品甘怎知甜!
又是一陣讚歎生!
……
眾多三四五十歲的貢生,硬是沒能難倒一個不到十歲的孩童。
這次他們都服氣了,心服口服面帶佩服。
讀書不多的路善仁,坐在旁邊笑盈盈地看著兒子和他們對答如流,心裡樂開了花。
在這些學子心中,江南才子第一人又要誕生了。
第二天,在江南貢院的門口,路善仁父子兩照例被攔住了。
“站住,不許帶小孩子進去!”
“是他來考試的!不是我!”路善仁忙著給人家解釋。
這下子,就連主考官也是嘖嘖稱奇,竟然有這麼小的考生,這前途,不可估量!
在當時,四十多歲中進士都還算年輕的,你要是二十多歲就考上了,僅是資歷這一塊,你就可以大吹特吹。
參加一個童試,小時行,當然毫無懸念地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