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小鎮之中,夜幕降臨,萬家燈火依次亮起,這本該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然而,一個身著僧袍的人——張安和尚,卻打破了這份寧靜。
張安和尚宣稱自已是仙神代言人,身負神的旨意,來此拯救世人,他面容和善,眼神卻透著一絲狡黠與貪婪。
每到一戶人家,他便口若懸河地講述著神的恩澤與庇佑,而換取這些恩澤的條件便是每家獻上一份香火錢。
鎮上的居民們,彷彿被施了魔法一般,眼神呆滯,紛紛從家中拿出錢財,恭恭敬敬地遞給張安和尚。
他們的動作機械而麻木,就像被操控的傀儡,失去了自已的意志。
張安和尚一家一家地收取著香火錢,臉上的笑容愈發得意。
當他來到小鎮邊緣的一座破舊小屋前時,遇到了一位老人。
這位老人已是風燭殘年,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或許是因為身體太過衰弱,他並未像其他人一樣被張安和尚迷惑心智。
張安和尚見到老人沒有掏錢的意思,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他惡狠狠地說道:“你這老兒,為何不獻上香火錢?難道你不怕神的懲罰嗎?”
老人抬起渾濁的雙眼,虛弱卻堅定地回答:“我一生未做虧心事,何懼神罰?我看你這和尚,怕是打著神的旗號,行騙財之事。”
張安和尚惱羞成怒,他猛地向前一步,一把抓住老人瘦弱的肩膀,咬牙切齒地說:
“你這不知死活的東西!竟敢質疑我!”
說罷,他手上用力。
竟將老人活活掐死!
隨後,他若無其事地搜走了老人家中僅有的一點財物,繼續去其他人家收取香火錢。
就這樣,年復一年,張安和尚重複著這罪惡的行徑。
而鎮上的居民,依舊在他的迷惑下,毫無察覺地奉獻著自已的錢財。
直到有一年,那位被殺害老人的兒子李道士回來了。
李道士多年遊歷在外,修行有成,練就了一身降妖除魔的本領。
他一回到家中,發現父親已去世,心中悲痛萬分。
在整理父親遺物時,他察覺到一些異樣。
父親一生正直善良,與鄰里關係和睦,怎會突然暴斃?
而且家中財物被搜刮一空,這一切都透著不尋常。
李道士決定深入調查此事。
他在鎮上四處打聽,發現每當張安和尚出現時,居民們的行為都極為怪異。
他心中懷疑漸起,於是決定在張安和尚再來收香火錢時,一探究竟。
這一日,張安和尚又如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進小鎮。
李道士躲在暗處,仔細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
只見張安和尚每到一戶人家,只是輕輕念幾句咒語,居民們便乖乖地掏錢。
李道士心中一驚,這絕非正常的傳教祈福,定是妖術作祟。
李道士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一個箭步衝了出來,擋在張安和尚面前。
張安和尚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了一跳,他定了定神,喝道:“你是何人?竟敢阻攔我為神辦事!”
李道士怒目圓睜,指著張安和尚大罵道:“你這惡僧,我看你根本不是什麼仙神代言人,而是一個騙取錢財、殺害無辜之人的惡魔!”
“我父親是不是你害死的?”
張安和尚心中有鬼,但仍強裝鎮定,冷笑道:“你休要血口噴人,你父親是不敬神,遭了天譴,與我何干?”
李道士憤怒地反駁道:“你這妖言惑眾的傢伙,我已看穿你的把戲!”
“你用妖術控制這些百姓,讓他們成為你的傀儡,為你斂財。”
“今日,我就要為我父親討回公道,為這鎮上的百姓除了你這一害!”
說罷,李道士手持桃木劍,口中唸唸有詞,向張安和尚刺去。
張安和尚見勢不妙,連忙側身躲避。
他從懷中掏出一張符紙,口中念起邪惡的咒語,符紙瞬間化作一道火焰,向李道士射去。
李道士不慌不忙。
揮動桃木劍,將火焰劈開。
兩人你來我往,鬥得難解難分。
張安和尚漸漸發現,這個李道士並非等閒之輩,自已的妖術難以輕易取勝。
於是,他心生一計,轉身向鎮上的居民們跑去。
他一邊跑,一邊念動咒語,那些被迷惑的居民們突然像被喚醒了一般。
眼神中充滿了憤怒,他們紛紛朝著李道士圍了過來。
李道士見狀,心中一凜。
他知道這些居民是無辜的,只是被妖術控制,於是他停下手中的動作,大聲喊道:
“各位鄉親,你們被這惡僧迷惑了心智,我是來救你們的,大家清醒清醒啊!”
然而,被控制的居民們根本聽不進去,他們一步步向李道士逼近。
李道士無奈,只得施展法術,暫時將居民們定住。
他深知,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先打敗張安和尚。
李道士繼續追擊張安和尚,兩人來到了小鎮的中心廣場。
張安和尚見無路可逃,便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他雙手合十,口中念起一段極為邪惡的咒語,只見地面開始震動,從地下爬出了許多惡鬼。
這些惡鬼張牙舞爪地向李道士撲來,李道士毫無懼色。
他口中念起降魔咒,桃木劍上光芒大作,他衝向惡鬼群,與惡鬼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李道士劍法高超,每一劍都能擊退惡鬼,但惡鬼數量眾多,一時間也難以全部消滅。
張安和尚在一旁觀戰,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你以為你能阻止我嗎?”
“這些惡鬼會將你撕成碎片,而我將繼續在這鎮上享受香火供奉!”
張安和尚瘋狂地大笑道。
李道士一邊與惡鬼戰鬥,一邊回應道:“你這邪惡之徒,作惡多端,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在經過一番苦戰之後,李道士終於找到了惡鬼們的弱點。
他看準時機,將桃木劍插入地面,口中念起了最強的降魔咒。
一道巨大的金光從桃木劍下散發出來,瞬間將惡鬼們全部消滅。
張安和尚見狀,驚恐萬分。
他轉身想逃,卻被李道士攔住了去路。
李道士舉起桃木劍,抵住張安和尚的咽喉,冷冷地說:“你殺害我父親,欺騙鎮上百姓,今日你的罪行該得到懲罰了。”
張安和尚嚇得跪地求饒:“道爺饒命啊!我也是被錢財迷惑了心智,才犯下如此大錯,求你放過我吧,我願意改過自新。”
李道士不為所動,他深知這惡僧的本性難移。他說道:“你這樣的惡徒,留你在世上只會繼續為害!今日,我便要替天行道!”
說罷,他揮動桃木劍。
最終將張安和尚斬殺。
隨著張安和尚的死去,鎮上的居民們逐漸恢復了清醒。
他們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驚恐。
李道士向他們講述了事情的真相,居民們這才恍然大悟,紛紛為自已之前的行為感到懊悔。
從那以後,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夜晚的萬家燈火,再次成為了祥和與安寧的象徵。
而李道士的英勇事蹟,也在小鎮上流傳了下去,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每當有孩子調皮搗蛋時,大人們總會說起李道士降妖除魔的故事,孩子們便會安靜下來,眼中充滿了對英雄的崇敬與嚮往。
………
李道士斬殺張安和尚後,為了鎮住此地可能殘留的邪祟,也為了給百姓一個精神寄託,便創立了一座道觀。
他秉持著公正善良之心,救濟窮苦,為人排憂解難,道觀在他的打理下香火漸盛,人人都贊他是真正的正道表率。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未持續太久。
張安和尚雖已伏誅,他的女兒張柔若卻心懷仇恨,悄然來到了道觀附近。
張柔若遠遠望著那座道觀,眼神中滿是怨毒:“李道士,你害我父親,我定要讓你身敗名裂。”
於是,她喬裝打扮成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在道觀門前哭泣不止。
道童發現後,將她帶入道觀。
張柔若楚楚可憐地向李道士訴說自已的悲慘遭遇,稱自已孤苦無依,四處流浪,懇請道觀收留。
李道士心生憐憫,便應允她留在道觀做些雜役之事。
張柔若在道觀中表現得極為乖巧勤勞,深得眾人好感。
但她暗中一直在留意李道士的一舉一動,試圖找出他的把柄。
終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
深夜,張柔若看到李道士獨自走進道觀後院的一間密室。
她悄悄跟了上去,透過門縫窺視。
只見密室裡,李道士正對著一個奇怪的陣法,陣中有幾個女子,面色蒼白。
而李道士正將從女子身上抽取的鮮血倒入一個法壇之中,口中唸唸有詞,似乎在進行著某種邪惡的儀式以延長自已的壽命。
張柔若心中大喜,以為終於抓住了李道士的致命弱點。
她迫不及待地將這個訊息在道觀中傳播開來,一時間,道觀內人心惶惶。
眾人皆不敢相信平日正義的李道士竟會做出如此惡行。
面對眾人的質疑和指責,李道士一臉茫然與震驚。
他矢口否認道:“這是有人蓄意陷害,我從未做過此等傷天害理之事。”
但張柔若拿出了自已偷藏起來的所謂“證據”,一塊沾染血跡的布和一些記錄著邪法的紙張,上面似乎隱隱有著李道士的筆跡。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對李道士的信任開始動搖之時,李道士的大弟子站了出來。
他冷靜地說道:“師父的為人我們都清楚,此事定有蹊蹺!”
“我曾聽聞有一種邪術,可以偽造場景與證據,迷惑眾人。”
李道士聽了大弟子的話,沉思片刻後說道:“我近日來察覺到道觀中隱隱有股邪惡氣息,想必是有人蓄意佈局,想要汙衊我,從而破壞道觀。”
他決定親自調查此事。
然後還自已一個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