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好哲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這才發現自己面臨著一個問題。

如果他們現在告辭離開,就會錯過結識羅通源的機會。

這種結識可不是像以前龍港宴會上那樣,大家泛泛地認識一下,而是真真正正作為羅通源師妹的家人,被引薦介紹給他。

在龍港打拼這麼多年,陶好哲深深地認清了一個道理。

金山銀山,都不如有一個好身體。

要想有好身體,除了鍛鍊保養,最關鍵的就是得結識名醫,危急時刻能保住你的命。

此外,陶好哲忽然又想到了另一件事。

陶樂是賙濟深的弟子,羅通源的師妹,那她的醫術,又豈會普通?

怪不得那天輕鬆自如地救了小裴呢,原來人家是真有底氣,真有能力!

這可是自家嫡親的堂侄女啊,這兩天怎麼就沒好好結交一下?對了,還得送上一份謝禮,好好拉近一下兩家的關係!

想到這裡,陶好哲就在心裡盤算起來,家裡還有一株八十年的野山參,也算是極難得的,要不要拿出來送給堂侄女做這個人情?

也是,現在拿出點真東西,等自己有了點什麼事,她也不好袖手旁觀。

他還沒盤算停當,就見那邊羅通源從車上取下了一個長長的木盒子,直接遞給了陶樂:

“這是做師兄的,補送你的入門禮物。”

“謝謝三師兄!”陶樂喜滋滋地接過來。這種盒子,一般都是用來裝藥材的。三師兄拿出來的,肯定是好東西!

“不開啟看看?”羅通源問道,一副獻寶的模樣。

“這個,等會人少了再說吧。”陶樂堅定地信奉財不露白的道理。

“就你心眼多!”羅通源笑了起來,與陶樂並肩站在一起,就等著陶好哲一家登車離去了。

陶好哲這會兒,一點想走的意思都沒有了。

陶行謙會不會惹上麻煩那是後話,眼下這個機會要是錯過,可就再也找不著了。

“哥啊!”他便握住了陶好古的手:“咱倆年紀都不小了,這回要是分開了,真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見。”

“可不是?”後者真的傷心起來:“怎麼就不能多待一段時間,為什麼走得這麼急啊!”

陶好哲等的就是這句話,聞言立馬就順著坡滾了下來:“我不走了,我要再住一段時間!哥,我捨不得你啊!”

看到第三塊地皮的時候,陶行謙就拍板定了下來。

這是先前一片舊河灘,地方確實大得很,將近十萬平方米,但下面全是厚厚的淤泥,清理起來也實在麻煩。

所以基本就不會有哪個企業,選擇這麼個地方建廠。

偌大一塊爛泥塘,佔著地皮卻派不上用場,婁鄉長心裡急啊。

這回帶人過來,也不過是抱著萬一的希望。一旦這位陶總一時想不開,忽然就相中了呢?

陶行謙選這裡的理由很簡單。一是地方夠大。二是這塊地皮不值錢。

婁鄉長拍胸脯,說相中的地皮都免費供他們使用,那是咬著後槽牙,含著淚說的。

作為一鄉之長,把為數不多的空地皮白白送人,那是真心疼,也真捨不得。

陶行謙本就是個實誠人,一路上聽婁鄉長講了那麼多地方財政的窘迫,經濟發展的難處,心裡立時就生出了同情。

土生土長的太平縣人,誰不盼著自己家鄉越來越好呢?

將好的地皮留給婁鄉長,以後好招徠更多的優質企業。

至於華太的分廠,喬總不是說了,不管什麼地貌,公司都有辦法修整嗎?

他選定了這個地方,婁鄉長立時便大喜過望,滿嘴的讚譽之辭,像不要錢一樣倒了出來,說了一路都沒重樣兒。

那邊陶行益也選中了服裝廠的位置。大家一起回到鄉政府,開始正式的商談。

陶行益默不作聲,緊緊地跟著陶行謙,他就想要看看自家這個堂弟,到底能畫出個什麼樣的大餅,又憑什麼這麼有恃無恐。

“有關這次華太科技投資的具體情況,就請陶總給我們介紹一下。”任局長問道。

地方上的人都認認真真地坐在長桌的一側,身子前傾,十來雙眼睛緊緊地盯著陶行謙。

其中還有不少人,乾脆取出了黑皮的辦公筆記本,認認真真地準備做記錄。

陶行謙還真沒有經歷過這種場合,不由得緊張起來。

但事到臨頭,就算再緊張,該說的話也得說,要不就對不起喬總對自己的這份信任。

這當口他就想起了陶行益之前的話,照著樣板宣起了科。

“這個專案,我們華太準備分成三期建設。一期先投入五億A元......”

對面的眾人立時坐不住了。五億A元,這可是三十多億華國幣啊!

“五億A元?”任局長問道:“僅僅是第一期專案的投入嗎?”

“那是自然。”陶行謙想著喬慶年輕鬆說出的十億A元,以及後來改口的上不封頂,心裡漸漸有了底氣,嘴上也越來越順溜。

“二期和三期,將在一期的基礎上陸續建設,每期投資額也是五億A元,也許後續還會有追投。”

那不就是至少十五億A元,上百億華國幣!別說太平縣,就是整個雲市,也從沒有過這麼大的專案!

這麼大的投資,拉動的不光只是一個指標,而是連帶著地區就業,配套的服務產業,上下游的聯動,以及未來的稅收。

好事,天大的好事,我們太平縣終於要見亮了!

滿桌的人都興奮起來,臉上都放出了紅光,除了陶行益。

他可真沒想到,自家堂弟看著老老實實,可這一張嘴真敢說啊,簡直都能跑航母。

對面坐著的各位領導,你們怎麼就沒看出來問題,就我堂弟穿的衣服鞋襪,通身加起來都不到兩百塊錢,從哪給你們變出十五億A元來?

陶行謙可不知道,他大堂兄在計算自己的一身舊衣服。

喬慶年給他買了兩套行頭,陶行謙愛惜得很,只在工作時才穿一穿。這次是過節回村裡看父親,沒必要打扮得那麼講究。

大家議論了一番,聲音漸漸低了下來,陳縣長又滿懷興致地問道:“那咱們這個分廠,到底準備生產什麼?”

關於這個,陶行謙想了一路,已經有了打算。

他從小就喜歡車,可惜到現在全家都沒買上一臺。

就做汽車,還得是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