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回去採菌子。”

“哦。那讓我們阿牛跑快一點。”蘇大山說。

水娘想到蘇老頭喂阿牛吃芋頭的情景,也不知道牛能不能吃肉,就又拐回店裡買了十個饅頭。

“阿牛今天跑幾趟,真是辛苦了。來吃一點糧食。”她笑吟吟道。

高傲的阿牛一口氣吃了六個饅頭,愉快的打著響鼻。

“好夥計!”水娘也開心,想到當初賣牛黃的事,那時,她多窮啊。

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們擺閒話的地點就改到這村頭的老榕樹下了。

“誒,你們看,水娘姑姑又拉了好大一車東西回來。”

聽見小孩一喊,人們就開始迎上來。

一雙雙目光熱切又興奮。

“是拉的精米!是精米!”

小孩驚呼著,“水娘姑姑,我爹孃好早就上山砍柴了……”

他們家終於可以吃一頓精米芋頭粥了。

娘說過,砍回來的柴一半換銅板,一半換精米。

“水娘,真的是一捆菜換一斤精米嗎?”另一個婦人挽起手裡納鞋底的麻線,難以置信的問。

蘇大山與有榮焉道: “陳嬸子,不光柴能換精米,我小妹說了山上的菌子也能換精米!”

瑜兒哪裡肯被大舅舅搶了風頭?趕緊說:

“就是就是。人家望江酒樓要新鮮的菌子呢。我娘說了,收菌子的事還是我和姐姐負責。”

人群中炸開了。

那豈不是說老老少少都能掙精米?

是的,與銅板相比,他們更希望到手的是精米。

且不說金米更好吃。

一斤精米,拿到徐貨郎那裡能換一斤半黑麵吶。

“來,我娘說了,前10個上山採菌子的人,每人一個大肉包子。然後松茸和雞樅菌4文錢一斤。見手青和青頭菌3文錢一斤。”

“我!我要去!”少年一臉激動。

他還以為只有等爹孃砍柴回來換了精米,才有吃的呢!

沒想到他也能掙吃的。

還是香噴噴的大肉包子!

他口水都流出來了。

“齊黑蛋,你認識菌子嗎?”瑜兒一本正經道。

“瑜兒姐姐,我當然認識菌子。你如果不放心,我可以叫阿奶和我一起上山去採菌子。”

小男孩眼睛一眨不眨盯著瑜兒手裡的大肉包子道。

“好!黑蛋,你算一個。”瑜兒說著,把大肉包子遞到齊黑蛋手裡。

水娘就在旁邊看著瑜兒,同時也看見齊黑蛋接過包子,拔腿就跑。

她心中一顫!

是的,狠狠一顫!

她以為小男孩拿了包子,一定是狼吞虎嚥的就開吃!

結果,不是啊。

他一定是拿回家孝敬他的阿奶的吧。

是的,整個清水村就只出了劉婆子和方老太兩個奇葩的奶奶。

其他當奶奶的,怕是把自已餓死,都要把最後一口吃了留給孫子,如此人品又怎會不受小輩敬重呢。

人們紛紛領了包子離開,水娘抬眼,看見的竟是方老太。

她也聞著包子味來了?

就聽瑜兒啪啪啪拍著陶缸道:

“好了好了,包子已經發完了!這是我娘搞的福利,憑運氣的哈。”她也學會她娘說話了。

“咹?明明……”

人們還排著隊呢。

可是他們大多都不識數,三兩個的數還知道,也不知道10個究竟是多少?

反正發了好幾個出去,人家瑜兒說沒有,那就是沒有了。

誰知,方老太沖上來就指著瑜兒鼻子大罵:

“瑜兒、啊不,方二丫,你這是故意刻薄你阿奶,就不怕遭雷劈嗎?”

瑜兒臉一避,對眾人道:

“要上山採菌子的快一點啊,不新鮮,人家望江樓就不會要了。”

她就當沒有看見方老太,說完,爬上牛車大聲道,“大舅舅,我們回!”

“……”方老太?!

她氣急敗壞的追著喊:

“方二丫,你不看看你身上流的是誰的血!”

水娘一把抓住她亂揮亂舞的手,眸色如刀厲聲道:

“她身上當然是流著我的血,難道還是你的不成?”

“蘇水娘,你……”方老太氣得瞪圓雙眸。

“我怎麼了,不認識?”水娘將她一甩,人就踉蹌開去,“想吃瑜兒孝敬的包子,你不配!”

方老太氣急敗壞道: “蘇水娘,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你當真一點舊情都不念?遠生他都氣病了,你難道想當寡婦嗎?”

“呸!”水娘猛的朝地下唾了一口,“忘記休書砸在我臉上的事了?他方遠生就算當眾跪下求我,本尊也不會多看他一眼!”

說完,水娘感覺心情別提特麼的多舒坦,轉身就走。

她的事情還多著呢,哪有閒工夫在這裡和這個死老太糾纏。

剛回到家,就看見蘇大山在搬東西下車。

大米、豬頭肉、豬下水、魚,各種桶啊缸啊的傢伙什。

蘇老頭則是趕緊牽過他的阿牛,“哎呀,今天跑了鄉鎮又跑縣城,真是辛苦了,辛苦了。走,我帶你出去,啃啃青草。”

瑜兒趕緊道:

“外公,阿牛它吃了六個饅頭呢。我娘餵它吃兩個,我餵它吃四個。”

蘇老頭斂眸望著瑜兒:“白麵饅頭?”

“嗯。”瑜兒。

劉小四拿著一筐東西進門,看見人們忙,放下竹筐就急著幫忙搬東西。

水娘看了看他放在地上的竹筐,裡面裝著他們兄弟趕製出來的模具,少年時間精貴,卻是二話不說,左手拎肥腸右手拎豬頭肉,就匆匆忙忙提進灶房。

這又回來了,又去背陶缸。

“小四,這個太重,讓大叔來!”蘇大山滿眼慈祥的拿過他揹著的陶缸。

“小四!”

水娘叫了一聲,男孩一扭頭,蹭蹭蹭的就跑過來,看著水娘手裡的模具道,

“姑姑,這是我們做的模具。二哥說讓我拿來看,使不使的。”

“你二哥呢?”水娘順手拿起模具檢視,就問。

九歲的小四一揚下巴,忽閃著清澈的大眼睛道:

“二哥三哥還有娘和大姐,都上山砍柴去了。我和小五小六在家,娘走的時就說,聽見姑回來,就把模具送來,別耽誤姑姑的事。”

水娘看著孩子一身衣衫襤褸,抿唇一笑,溫和道,“這些模具姑姑很滿意。人們都上山採菌子了,你不去嗎?”

小四搖了搖頭,糾結道:

“娘說過,姑姑做衣服的布還在我們家裡呢,所以家裡不能離人,萬一被人惦記上了……”

水娘想起謝嬸說小四拿油渣換燈油的事,眉頭一緊,心都糾了一下,又說:

“小四會熬豬油嗎?”

男孩一聽,頓時來了精神,下巴一揚興奮道:

“姑姑,我會的。娘說,豬板油要小小的切,才更出油,這我也記住了。”

豬板油要小小的切,才更出油……

才九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