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婚禮進行時
我在大唐賣軍火線上閱讀 用筆寫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恪和李泰在被李楓一頓鼓勵後,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投入了偉大的農業發展事業。
最先完成投產的是燻土,燻土也就是焦泥灰,生產流程極其簡單,李恪在進行數次實驗後,就開始進行生產了。
將泥土和秸稈、枯葉進行燻燒後,土壤中部分有機態氮磷可轉化為速效性氮磷,礦物態鉀也可部分釋出,施入土壤後物理性狀改良,如黏結力減少、孔隙度增大、陽離子代換量增加等,並有消滅雜草和病蟲害的作用。
李楓將燻土投入了大棚種植之中,畢竟燻土可以作基肥、種肥或在作物生長前期作追肥用。
眼下,種下去的黃瓜和青菜已經發芽了,正在茁壯的成長著。
李楓挑選的青菜品種是後世極富盛名的“上海青”小白菜。
“上海青”是種很神奇的蔬菜,在江浙滬地區,只要“上海青”長出菜苗就可以開始吃了,根本無所謂生長週期。幼苗期的“上海青”在被稱為雞毛菜,成熟期的被稱為小青菜,越冬生長的被稱為大青菜。
最重要的是“上海青”可以密集播種,理論平均畝產可以達到三千斤。只要控制好溫度,很適合大棚種植。
正當一切都順利進行的時候,楊恭仁的回帖到了:邀請李恪和李楓於後日到府上赴宴。
李楓等了三天終於等道了楊恭仁的回信,馬上交代崔管事準備一些禮物,初次拜訪要帶禮物,請別人做媒人也要帶禮物,空手上門是很失禮的事情。
“三郎!”李楓衝著正在指揮莊戶挖河泥的李恪喊道。河泥在古代也是極好的肥料,李楓自然不可能會放過。
“來嘞!”李恪聽到喊聲就小跑著過來了:“叔父,不知有何吩咐?”
“後天陪我去觀國公府上赴宴。”
“後天什麼時辰?我這就讓人回長安準備禮物。”李恪火急火燎的說道,楊恭仁是他的長輩,空手上門肯定是不行的。
“禮物你不必操心,我會準備的,你只需要陪同出席就行了。”
“好。”李恪自從知道李楓的身家後,就再也不和李楓客氣了。
宗正寺經過長達三天的詳細調查後,得出了結論:李楓和皇室,只是單純的同姓,既不同宗也不同族。
隨即李二的賜婚詔書就下達了,倒是沒有多少官員跳出來反對。
一來,是因為李二可不是明朝的皇帝,對著他開噴是真的有可能被升官去嶺南看大猴子呲牙的。
二來,房玄齡放出了訊息,以後要想同姓通婚,除了要證明兩人不同宗外,還要皇帝的賜婚。李楓為了這份詔書,向朝廷進獻了兩處銅礦。有想申請的,自己看著辦。
有心想給李楓添堵的,聽到房玄齡放出來的訊息,立馬就偃旗息鼓了。這時候跳出來,不是給李楓添堵,是給自己挖墳啊。
李二賜婚的詔書九江自然也是有的,詔書入手九江提著的心也是放下了大半。
李楓光惦記著快點把事兒辦成,忘記通知九江了,所以搞得九江最近心裡是七上八下的。
。。。。。。
貞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李楓和李恪帶著禮物拜訪了觀國公、雍州牧楊恭仁。
李二接到下面人的奏報時,心神有那麼一瞬間的震盪。下意識的想到:李楓是要支援老三了嗎?
李恪和楊恭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可以看做“前朝餘孽”。李恪年紀尚小,暫時沒有培植起自己的勢力。但是楊恭仁和楊師道兄弟的作為前隋皇室,可以說是前隋官員的主心骨,若是兩兄弟全力支援李恪,那股政治力量那怕是李二都要忌憚兩分。
李二想了很多,決定先不採取行動看看情況再說。
李楓的拜訪很是成功,楊恭仁很爽快的就答應給李楓當媒人,替他向李淵提親。李楓當即表示事成之後必有重謝。
搞得楊恭仁以為自己幹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
貞觀二年十一月一日
楊恭仁前往大安宮求見李淵。(雖然李二已經下詔賜婚,但是提親的流程還是要走一下的)
然後李二就接到了內侍的稟報:楊恭仁代表李楓向太上皇李淵提親,求娶九江公主,太上皇已經同意了。
李二心中的疑慮全部都被打消了: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可還沒等他定多久,李淵就派遣內侍拿著手書找到了李二。手書大意如下:
老夫戎馬半生,對九江母女多有虧欠,眼下她就要出嫁了,李二這個當哥哥的要替他這個退休的老皇帝補償一下九江。
李二看的嘴角直抽,要不是儒家長久以來宣揚孝道,他高低得給老頭下點絆子。
不過李二還是下詔宗正寺,讓他們將九江的嫁妝數量加倍,但是先不要公佈訊息,畢竟這事兒容易引起朝野議論。
楊恭仁完成第一步任務後,便派人通知了李楓。
李楓也不含糊,馬上籌備納采所需的“贄禮”。
在唐代,納采的“贄禮”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已經從單純的大雁發展到了數十種。李楓作為“涇陽首富”自然是不會在這上面省錢的。
(如果大家有機會穿越的話,納采的時候記得多備禮物。光提溜一隻大雁上門,會被人笑話你條件不好的。)
納采過後就是問名,問命的流程很簡單,就是詢問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然後找人測算吉凶。
李楓託了孫道長的關係,找到了李淳風。李淳風這時候才二十六歲,在太史局供職。
李淳風得知李楓來意後,欣然為李楓和九江公主算了個大吉。
李楓見李淳風如此上道,送了本僧一行的《大衍曆》和一本《基礎天文學》給李淳風。
“這是本侯偶然得到的兩本書,本侯對天文立法之事一竅不通,便送予李道長了,希望可以物盡其用。”
“多謝君侯美意。”李淳風開始對於李楓拿出來的書並不以為意,但是翻看後發現這兩本書大有名堂。
“不用客氣,過些時日本侯成婚,還望道長賞臉,來喝杯薄酒。”
“一定!一定!”李楓給面子,李淳風當然得兜著,趕緊應承了下來。
“那本侯就先告辭了。”
“李侯慢走。”
問名環節結束,接下來就是納吉,將卜婚的吉兆通知通知女方,並送禮表示訂婚的禮儀。
納吉完成後,就是納徵了,也就是送彩禮。不過唐代的納徵重在形式,而不是數量。納徵完成,就代表這訂婚完成,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標誌之一。
瞭解歷史的同學應該都知道,自魏晉開始比拼嫁妝就在世家大族之間蔚然成風。唐初由於社會穩定,經濟快速恢復,攀比嫁妝的風氣開始向全社會蔓延,導致朝廷不得不立法規定嫁妝多少。到了宋代,嫁妝更加誇張,沒點家底的女兒都嫁不出去。
不過李楓作為“大款”並不在乎嫁妝的多少,李二的內帑還不一定有他有錢呢。
貞觀二年十二月初八
柴紹率部擊潰了增援梁師都的頡利可汗部眾,隨即進駐朔方城下。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梁師都的堂弟梁洛仁率部斬殺梁師都,開城向柴紹投降。
十二月十五日下午
三名騎兵策馬衝入長安報捷:“梁師都授首,我軍收復朔方!”
訊息很快傳開,長安陷入了一片歡樂之中。
李二收到報捷奏疏後龍顏大悅,宣佈罷朝一日,並於明日宴請群臣。
十二月十六日一早
長安的市民還沒從昨日的歡樂中回過神來,就被進城的車隊震驚了。
李楓足足帶了一百輛馬車的聘禮前往太極宮,沿途百姓不知情況,紛紛出聲詢問。
親兵們面對詢問,樂呵呵的說道:“某家君侯不日將迎娶九江公主,今日乃是納徵之禮。”
“你家君侯是誰?”
“涇陽侯!”
李楓在關中的名聲很好也很大,不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至少也稱得上聞名遐邇。
街道兩旁的百姓聞言,齊聲高呼:“恭賀涇陽侯。”
李楓笑著向道賀的百姓們拱手回禮,一邊讓人給百姓發糖。
為了結婚這事兒,李楓特意讓自家廚娘製作了一大批冰糖。敲碎成小塊後用紙包好,裝入紅色小布袋之中。
這會兒護衛們和莊戶們向一個勁的將糖拋向道路兩側。這年頭糖可是稀罕物,拿回去哄老婆孩子那可是極好的。
百姓們拿了糖歡呼的越發起勁,都開始堵塞道路了,右武侯衛不得不出動人手維持秩序。
“李侯,您趕緊走吧,再不走這路就全堵上了!末將沒法交代啊!”右武侯衛的一個郎將苦著臉說道。
“行。”李楓對身邊的王潮道:“加快速度。”
“是!”王潮舉起手大了幾個手勢,車隊速度便快了起來,等進了皇城就沒什麼人看熱鬧了。
李二前兩天就知道李楓要來,但是沒想到這小子搞出這麼大的陣仗。雖然他和九江的兄妹感情也就那樣,但是自家妹子能找個好人家,他這個當哥的還是比較開心的。
只是當他看到李楓的禮單後,他就不太開心了。
因為這些聘禮理論上歸他爹,和他李二沒多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