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內的君臣又是沉默了半晌,終於漸漸有人受不了這般壓抑的氣氛了,開始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起來。

“到底是何意呀,為何宰相大人都不說話?”

“我哪知道,等等吧。”

“看聖上現在的情況,好像又似睡著了。”

“是呀,如此朝會我還是第一次參加。”

“誰不是呢,且看前面幾位大人該如何吧。”

“。。。”

聽著一些官員的議論,林國明終於是耐不住了,上前一步,剛想開口,張正生卻搶在了他前面。

“聖上龍體既是安康,又招百官開朝,可是有何旨意要吩咐?”

張正生身為宰相,又列百官之首,自然是不能讓其他人搶在自己前面先開口。

林國明皺了皺眉頭,又退了回去。

沉默片刻,興隆帝這才道:

“也無什麼旨意,只是朕久病臥榻,已有多日不見百官,甚是想念,今日早朝便是想看看眾卿。”

聽到興隆帝終於是開口了,百官都是鬆了一口氣,李沅陵眼珠一轉,趕忙上前拜道:

“父皇得上天庇佑,今已大病初癒,實乃我大豐幸事,兒臣每日燒香祈福,求上天護佑我朝,今日終得回報,我大豐日後必然會永固萬年。”

李沅乾聽李沅陵說完,瞪了他一眼,但也知自己晚了一步,便趕忙也跪拜下去。

“父皇承天命,自然不會被這凡間俗病所累,今日果應天恩,日後定會百病不侵。”

百官見兩位皇子開了頭,便都一齊跪拜山呼:

“皇上壽與天齊,萬歲無疆,大豐江山永固,國泰民安。”

興隆帝皺了皺眉頭,愈發對面前的眾朝臣失望,但卻未表現出來,隨即擺了擺手。

常德趕忙高呼:

“皇上諭,平身。”

百官起身,興隆帝又道:

“朕的天下朕知曉,能不能國泰民安全依仗眾卿,但此時不同以往,江河日下,強敵環伺,黎民百姓苦已久矣,朕自知是朕之過,朕身體每況愈下,已無能打理國事,好在有丞相代政,又有諸卿輔佐,才使我大豐安穩如常,諸卿的功勞,朕記著,以後定會獎賞。”

“謝聖上,此乃做為臣子的本分,不敢奢求獎賞。”

張正生代百官回了話,興隆帝點了點頭,卻是話鋒一轉。

“雖是如此,可邊境戰亂不斷,強敵屢屢侵我疆土,攻我城池,殺我臣民,朕心痛不已,諸卿又都是治國文人大儒,自是不能入沙場點兵,故我大豐終是需要一位能征善戰之臣,幫我朝固守疆域,保境安民,所以,朕想重設大將軍之職,位列一品,掌管天下兵馬,諸卿可有人選?”

興隆帝的話如石入靜潭,激起千層浪,明面上的意思雖是想尋一良將固守邊疆,實則是想委派一人分管兵權,掌控大豐全朝兵馬。

這殿上之人哪有愚笨之人,興隆帝雖向百官昭告病已大好,又重開了早朝,可觀興隆帝的面容與精神,早已經是強撐身體,怕是時日無多了。

在百官看來,興隆帝自然也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不然也不會這麼著急提出此等事項要與他們商議。

要知道,此時皇帝早已經是病入膏肓,那最重要的便應該是確定出下一任的繼位者,也就是太子之位,可興隆帝至今未做選擇,也正因為如此,朝堂內才會黨派林立,都想輔佐自己一派支援的皇子上位。

朝堂之內,太子之爭已是多年,興隆帝不會不知,但他卻一直未做出決定,明面上看來是他對幾個皇子都不太滿意,一時做不出決定,想等他們成長一段時間再做決定,可暗地裡他卻有一個驚天的陰謀,現在,他知,烈千程知,其他人皆不知。

本來,張正生作為大豐宰相,是興隆帝堅定的支持者,興隆帝扶他上位做宰相也是想利用他平衡秦尚兩家的爭鬥,或者說是利用他讓秦尚兩家感到危機,從而使他們的爭鬥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傷及國本,還能為興隆帝所用,這便是帝王的平衡之術,不會讓一家獨大,也不會讓爭鬥止息,只有在不斷鬥爭中才能讓朝堂保持活力,成為大豐繁榮的動力。

張正生自然也是知道興隆帝的意圖,也樂於被興隆帝利用,但卻也在不斷積蓄著自己的力量,因為他知道,自己作為打壓秦尚兩家的工具,如果哪天興隆帝不在了,那他們張家必然會受到滅頂之災,所以,他想讓自己的家族活命,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的世家勢力,直到八年前,他千方百計把自己唯一的女兒送進了宮內,成為了皇帝身邊千百妃嬪中的一員,被封為婷妃,此女倒也明白自己父親的用心,雖不情願,但也使出渾身解數,終得皇帝寵信,五年前生下一龍子,便是現在的五皇子。

有了此子,張正生終於有了底氣,既然興隆帝對身邊幾個皇子都不滿意,那新皇子必然有機會登上皇位,只要能助五皇子登基,那張家以後必然會是這天下第一大世家。

有此野心後,本來唯命是從的宰相一派漸漸脫離了興隆帝的掌控,在張正生的經營下成為了可以與秦尚兩家並駕齊驅的另一個大世家,這是興隆帝始料未及的,等他再想收緊權柄時,卻已為時晚矣,萬京的三大世家早已控制了朝堂,形成了新的平衡,如果動任何一家,都必然會打破這種平衡,使大豐陷入萬劫不復之中,興隆帝自然是不敢拿自己的江山去賭,只好一邊等待機會,一邊思慮良策。

只是,一場大病,讓興隆帝徹底明白,此事已無良機可等,必須要自己創造良機,隨即便託病深居養心殿,把朝堂一應事務全部交於六部打理,說白了就是放任他們自由爭鬥,霍亂朝綱,露出把柄,再尋機一把剷除。

皇帝猶豫不覺,不立太子,在一眾權臣看來是個難得的上位機會,只要操作得當,便可一步登天。可他們卻不知,這竟是興隆帝丟擲的魚餌,用儲君之爭作為契機,賭上國運,賭上江山,甚至賭上自己的兒女,為大豐的太平盛世搏一個坦途大道。